Important Announcement
PubHTML5 Scheduled Server Maintenance on (GMT) Sunday, June 26th, 2:00 am - 8:00 am.
PubHTML5 site will be inoperative during the times indicated!

Home Explore 2023AP

2023AP

Published by jackychan.jc871, 2023-06-23 06:58:34

Description: 2023AP

Search

Read the Text Version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事務處基督徒樂隊周年音樂會2023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tudent Affairs Office Christian Band Annual Performance 2023



「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 口唱心和的讚美主, 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 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 (以弗所書 5:19-21) 音樂會主題經文 「神啊,求你鑒察我, 知道我的心思, 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 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 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詩篇 139:23-24) 3

目錄 5 7 樂隊簡介 9 序言 -- 主席的話 12 隊牧簡介、隊牧的話 16 顧問簡介、顧問的話 31 教練、導師簡介及分享 35 音樂會曲目 38 歌曲編曲理念 53 原創歌曲及創作理念 74 隊員分享 76 樂隊成員 77 音樂會籌委 78 音樂會工作人員 79 電子回應表及奉獻 82 鳴謝 關於我們 4

樂隊簡介 蒙上主帶領,源理基督徒樂隊(下稱「本樂隊」)於二零零九 年九月正式成立,於二零一六年開展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基督 徒樂隊事工。鑑於理工大學終止承認理工大學學生會,本樂隊 於二零二二年開展香港理工大學學生事務處基督徒樂隊事工。 本樂隊由一班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組成,希望運用天父給予之 恩賜,以樂隊音樂宣揚福音,服侍校園內的同學,讓同學更認 識基督。同時為校內基督徒提供平台,用歌聲讚美神,以音樂 事奉上主。 本樂隊隊員一直堅守隊訓 ——「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 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 常感謝父神。又當存敬畏基督的心、彼此順服。」(以弗所書 5:19-21),盼能以生命及音樂見證上帝。 踏入第十四年 —— 隨着疫情的回落,防疫措施逐漸放寬,本 樂隊把握機會,第一次以街頭表演的形式祝福社區。本樂隊立 志以校園服侍為首要的目標和責任,故決定加入香港理工大學 學生事務處,盼能以此接觸更多理大學生。 除此之外,我們也著重樂隊內的關係。我們在練習以外的時間 亦透過期中營、相交小組等相交活動,增加大家的了解和默契, 成為彼此的同路人,承托生命,共同走過這艱難的二零二二至 二零二三學年。 全年主題經文 各人應當察驗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不在 別人了。 (加拉太書 6:4) 5

全年主題 本年度的主題為「內省」,盼望透過全年主題讓隊員覺察 自己,在活動和分享中豐富自己的神學思考,認識自己的 信仰觀,學習在群體中互相提醒和成長;並將內省融入於 生活中,時刻警醒反思,保守自己的心靈,持守真道,以 至在信仰生活和事奉的過程不會失焦。 樂隊全年事工 出隊 8 月 26 日 沙田培英中學福音營 9 月 17 日 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 少年崇拜 9 月 30 日 理大教職員福音使命團 開學崇拜 11 月 10 日 PUCCC X PUCB X PUCC 《Worship & Retreat Night》 12 月 22 日 街頭表演 12 月 24 日 《慈愛恩主請祢來臨》MV 首播 1 月 27 日 聯 CB 工作坊 3 月 11 日 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 青少年崇拜 4 月 2 日 《即或不燃 —— 大專聖樂培靈日》 4 月 14 日 理大教職員福音使命團 復活節崇拜 4 月 16 日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 《重見・重建》祈禱會 6 月 25 日 周年音樂會《這些東西不能再拖了》 其他活動 9 月 12 日、3 月 20 日、 4 月 17 日 音響班 9 月 19-23 日 O week 9 月 19 日、9 月 26 日 開放練習 10 月 10 日 舊隊員音樂分享 10 月 16 日 新隊員試音日 10 月 17 日 O night 12 月 26 日 退修日 1 月 6-8 日 期中營 1 月 10 日、1 月 19 日、2 月 7 日、2 月 9 日 樂理班 2 月 3 日、2 月 10 日、2 月 17 日、2 月 24 日 編曲班 3 月 23 日 Propresenter 班 7 月 9 日 交職禮 6

序言 -- 主席的話 姓名:賴錦輝(Kelvin) 崗位:電結他手 / 木結他手 學科:化學科技(榮譽)理學士 年級:三年級 所屬教會:中華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 「逃避只能得到一件東西,前進就能 得到兩件東西;可惜我卻經常選擇拖 延、逃避。」 認識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是很困難的,掘開自己內心深處再面對是很 艱辛的。 面對學業成績,我選擇逃避,但我獲得了自由; 面對家庭問題,我選擇逃避,但我獲得了釋放; 面對人際關係,我選擇逃避,但我獲得了時間; 面對主的召命,我選擇逃避,我並沒有獲得甚麼; 面對真實自我,我選擇逃避,我好像失去了甚麼。 選擇逃避的人,會長期肩負著罪疚感,並一直被這困擾纏身。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 不過有用的卻是短暫的緩衝。當一切因為自己拖延而沒有處理的事 情都堆積在一起時,人整個內心世界就會承受不了而崩塌,每一道 傷痕都會刻印於心裏。無論是多成熟的人,都不能把所有事都挪開, 免受它們影響。 人只要初嘗拖延就會享受拖延,長大了,所承受、所負擔的就更多, 7

一事接一事,傷痕亦會越割越深,感受漸漸變得麻木,亦分不清甚 麼時候才是真實的自己。 今年 PUCB 每個隊員及教練導師都透過「內省」、「面對」的主題 經歷了很多,我們都嘗試接觸自己的過去、創傷、陰暗面、一直以 來無法面對的事情。以言語把這一切表達出來是需要大量的勇氣及 忍耐,以了解自己、回憶、拼砌、組織、衝擊、信任、開口等,才 可以勉強的表達,當中充滿了多少淚水亦不難想像。每一步對於我 們來說都是跨越自我的挑戰,特別是越老練、越懂得隱藏自己的人, 所需要拆毀的牆便更巨大、更堅硬。 非常感恩今年 PUCB 能一同尋找自己、分享自己,透過上帝使我們 同聚,讓我們更加了解對方,在對方難受時互相扶持,一同學習與 創傷共存。或許這一切未見終點,但我們一同在途中。 「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 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詩篇 139:23-24) 8

隊牧簡介 林思漢牧師 林思漢,1980 年生於香港,2021 年按立為牧師。 林氏 2018 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神道 學碩士及為該院 2009 年基督教研究文學碩士、 2005 年獲頒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音樂碩士(主 修合唱指揮)及為該系 2002 年一級榮譽學士(主 修作曲)畢業生。在聖樂事奉、合唱指揮、作曲、 結他演奏及聲樂上,林氏受教於劉永生先生、陳 國平博士、陳永生校長、楊文康先生、陳文官先 生、梁思敏女士及杜志聰先生等。 2002 年林氏與一眾香港浸會大學基督徒詩班班員發起「大專巡迴音 樂事工」,致力興起各大專院校信徒於就讀院校成立聖樂團隊,藉 以造就信徒、傳揚福音;自 2003 年推動成立了「共鳴基督徒詩班」, 至今已經先後推動及協助十隊大專聖樂團隊的成立。2004 年與劉永 生等成立「教會樂圃」,旨於以音樂服侍、裝備本地教會,出版合 唱曲集以豐富教會聖樂曲目,並致力開拓內地聖樂事工。近年除了 積極培訓指揮以協助教會聖樂發展,亦熱心推廣粵語聖樂,推動成 立了 HeArtz 音樂事工。 林氏擅長古典及當代音樂分析及合唱音樂編寫,積極在創作中糅合 不同的風格及素材,專注於廣東話聲樂作品之創作、編曲及演繹。 多年來積極培訓指揮以協助本地教會聖樂發展,亦熱心推廣粵語聖 樂,曾出版多首粵語聖樂作品,對廣東話合唱法頗有心得。於神學 方面,林氏一直鑽研神學美學的理論,積極將神學與文化藝術結合 於信仰群體之崇拜禮儀、靈性體驗、牧養及踐行之中。 林思漢現為基督教善樂堂主任牧師,除日常牧養教導工作外,也致 力推動聖樂牧養,組織 HeArtz 音樂事工,並支援大專聖樂牧養宣教 士。林氏亦為共鳴基督徒詩班藝術總監兼指揮及香港聖詩會事務發 展委員會成員、屏采小組核心成員、教會樂圃樂團指揮及創辦人之 一。 9

隊牧的話 林思漢牧師 與大家分享一個寓言故事(譯自 Peter Rollins 的 “The Orthodox Heretic: and other Impossible Tales” 一書中的其中一個故事 “The Payoff”): 有一位老牧師,他一生與貧苦弱小同行。因為他的無私服務,老牧 師得到王國上下的人民敬愛。 老國王駕崩後,由他的王子繼任。這位新的國王非常討厭教會,因 為他覺得教會所做的一切都是偽善的、迷惑人心的,所以,他一上 任就積極打壓教會,包括無理拘捕教會領袖、查封聚會地點。其實 年輕國王對教會的欺壓,正正顯露出他的妒忌:「為何那個老牧師 得到人們的景仰?我才是人們應該尊崇的對象!為何我的子民會那 麼容易的被那個死老頭的偽善欺騙?他只是一個虛偽的騙子,以賣 謊言為生!」 年輕國王巴不得可以立即將老牧師消滅,以停止他的謊言,但又不 想引發人民的怨恨。他終於想到一個方法,可以令老牧師的偽善暴 露於人前,令他的人民對老牧師甚至是教會的幻想幻滅。 「他只是個貧窮的糟老頭,」年輕國王心裡盤算著。 「我可以給他一大筆金錢,只要他肯公開向所有人承認他和教會的 偽善。」 於是,在一個深夜,年輕國王秘密地來到老牧師的住處,甫進門, 就對老牧師說:「我的權力可以讓全國上下每一個人接收到我的公 告。你可以寫一封信,讓我透過電報、報紙、單張,告訴全國人民, 你是一位不節不扣的騙子及偽善者嗎?報酬是一千億元。」 老牧師的確是非常窮困,甚至對於「一千億元」完全沒有概念。他 認真地想了好一陣子,然後回覆這個神秘人:「我答應你的交易。 但我有三個要求。」 「即管提出來。」 「第一,你不可再留難我和我的教會。」 10

「好。」 「第二,你要釋放我那些沒有觸犯任何國法的弟兄姊妹。」 「無問題。那你的第三個要求呢?」 「 嗯 ……」 老 牧 師 再 沉 思 了 好 一 會:「 一 千 億 元 這 個 報 酬, 對 一 個又窮又老的人來說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數目,但卻是個合理交 易……不過,一時間我不能拿出一千億元來,請你給我一些時間去 籌集吧。」 為何那位老牧師會以為那一千億元是用來買一個公開自己醜陋本性 的機會?反過來問你,如果有人給你一千億元,你是否就願意公開 你內心最隱秘、最不堪的一面? 沒有人喜歡面對自己內心最醜陋的一面,更不想處理,總想一拖再 拖,掩飾內心黑暗,以為時間久了,感受淡了,就能瀟灑輕鬆走下 去,但是,這樣只會令自己生命越走越重,越走越迷失,令生命內 在的醜陋成為千斤重擔,使自己裹足不前。 我們如何能坦然承認並面對我們的內心醜惡呢?如何才可以好像故 事中的老牧師一樣,看「能夠向人坦露本相」為一個賞賜,而且值 得花上高昂的代價? 唯有承認人的限制不足,亦認定只有上主能幫我們脫離內在的醜惡, 誠心悔改,心意更新。 「他(上帝)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 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 能力覆庇我。」(林後十二 9) 「神又揀選了世上卑賤的和被人藐視的,就是那些無足輕重的,為 要除掉那些舉足輕重的,使所有人在神面前都不能自誇。但你們得 以在基督耶穌裏,是出於神;他使基督為我們成了智慧--公義、 聖潔、救贖。正如經上所記:『誇口的人,就應該在主裏誇口。』」 (林前一 27-31) 我們的生命並不完美,但神竟然能使用我們這些內心醜惡的罪人。 你是否願意向神向人坦露自己有缺陷的本相,讓主煉淨轉化,成為 見證上主福音的器皿呢? 11

顧問簡介 蕭藹琦小姐 蕭藹琦,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道 學碩士(2021 年)、英國約克大學社區音 樂文學碩士(2016 年)、香港浸會大學社 會工作(榮譽)學士(2010 年)、註冊社工。 曾師隨張美琪老師習琴,師隨黃卓兒老師及 Ms Susan Young 學習聲樂,並隨劉永生先 生及林思漢牧師學習合唱指揮。蕭氏自小開始活躍參與各合唱活動, 在大學時亦積極參與校內基督教事工,曾參與香港浸會大學基督徒 詩班及香港浸會大學基督徒樂隊。 擁有社會工作、社區音樂及神學的背景,以及在大專聖樂事工的熏 陶下,蕭氏重視音樂活動中人與人的互動交流,認為「音樂不止於 旋律、合唱不止於歌唱」,音樂事奉更能造就信徒信仰生命、靈性、 修養及實踐。蕭氏有志於推動大專聖樂事工,牧養大專信徒,自 2012 年起,曾擔任香港教育學院學生會屬會基督徒團契詩班指揮、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基督徒樂隊副教練,並於 2016 年始接任香港都 會大學匯聲基督徒詩班指揮至今。現同時為香港理工大學學生事務 處基督徒樂隊、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基督徒詩班及嶺南大學基督徒 詩班顧問。 除了活躍於大專聖樂團隊的牧養工作外,蕭氏志於以音樂服侍。現 為共鳴基督徒詩班指揮、中華基督教會梁發紀念禮拜堂音樂事工主 任(兼任)、中小學校合唱團指揮、聲樂及鋼琴導師,並會不時受 邀於各社區機構及教會帶領社區音樂工作坊、聲樂班等。 12

顧問的話 蕭藹琦小姐 在五月初,PUCB 邀請我到他們的週會中帶他們經驗一次「靈閱」, 就 是 透 過 誦 讀 (lectio)、 默 想 (meditatio)、 祈 禱 (oratio) 及 默 觀 (comtemplatio) 四個階段,向上帝開放我們的心思和內心,去讀詩 篇一三九。 在整個過程中,我在旁靜靜觀察每人的狀態:認真思考的、愁眉深 鎖的、隱隱流淚的、呼呼入睡的……在週會完結時我問大家,平常 是如何在主前安靜?又或者其實可有恆常讀經、安靜、祈禱,可有 在主面前省察自己、讓主親自安慰、督責?我相信當天的「靈閱」 週會,除了讓隊員們學習像禱告地閱讀神的話語,也讓他們有機會 去檢視自己在主前安靜的狀態。 「內省」不是想起才去做的事,而是像學習樂器一樣,需要恆常練 習,是一個需要去培養的習慣。因為作為罪人的我們實在太容易被 蒙騙、拖延、甚至自圓其說,為自己所想所做的尋找藉口,又或者 被這個變幻萬千的世界影響,慢慢迷失方向,感到無助及迷惘。 「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看 在我裏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詩篇 139:23-24) 作為跟隨上主的信徒,我們需要坦承向我們的主省察。求主反照我 們的內心,並逐一剔出我們生命內裡的雜質,靠主過著聖潔及作主 見證的生活。當然,要坦承面對自己的軟弱當然不容易,但透過更 多自我省察,我們會更有意識去面對自己的內心,在上主的保守下, 終有勇氣去得勝軟弱。 願意各位一同建立在主內內省的習慣。求主鑒察內心,時刻警醒, 緊緊跟隨主,不致迷失。 13

顧問簡介 伍家豪先生 伍家豪,⾹港中⽂⼤學崇基神學院神學研 究⽂學碩⼠及該校基督教研究⽂學碩⼠; ⾹港浸會⼤學⾳樂系⽂學碩⼠(主修合唱 指揮)及該校社會⼯作學系學⼠。 伍氏現擔任香港浸會大學校牧處同工兼該 校基督徒樂隊教練、建道神學院 – < 敬拜 讚美基礎證書課程 > / < 教會音樂統籌 > / < 暑期敬拜學堂 > / < 喚醒生命的敬拜 > 課 程客席講師、YMCA 事工學院 – < 敬拜企劃「青年篇」> 課程客席 講師、伯特利神學院 – < 玻璃海上的敬拜 – 我是敬拜者 > 課程客 席講師、以及於多間本地教會擔任敬拜隊培訓導師。 14

顧問的話 伍家豪先生 詩篇 139 - 因為詩人對上帝屬性的認識,所以整篇詩篇一方面在歌 頌上主的全知全能;另外一方面也鼓勵人向神降服,遠離惡事,順 服上帝帶領。 整個描述的內容,如果放下文學措辭,意思其實是︰「上帝咩都知, 佢������實你,連你個腦諗咩好野、衰野佢都知哂,你唔使旨意諗住匿 埋避開佢,去到邊佢都係度;人要向上帝祈求惡人滅亡,但同時都 要求上帝賜下內省的心,求神幫助自己企係佢個邊,行在神的正路 之上」。 生命無常,有時會被憂慮、困窘、邪惡所煎熬。人在其中難免會覺 得無力、沮喪。但倘若重整生命的優次,牢記無所不能的上帝掌管 一切,那麼人最要緊的事不是要將生命中之無常挪開,而是應在生 命不同狀況之中也追求踐行於主道之上。 PUCB 今年以「內省」為年題,希望隊員可以透過整理信仰,將內 省融入生活,建立一個依靠上帝、敏感聖靈導引的基督徒生命。盼 望今晚音樂會的音樂與信息,隊員生命的見証,可以成為你我彼此 的勉勵,將踐行主道成為我們共同的信仰追求。 天主,求祢檢察我,洞知我的心曲;天主,求祢考驗我,明悉我的 思慮。 求祢察看我,我是否走入岐途,求祢引導我邁向上永生的道路。(思 高譯本) 但願我們的心曲、思慮也交在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手中。 知而行知,行而知之! 互勉之! 15

教練簡介 教練及低音結他部導師 柯展華先生 柯展華,現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碩 士,現為基督教樂隊 HeArtz 的低音結他手。 柯⽒擁有⼗多年低⾳結他演奏經驗,善於彈 奏 多 種 曲 ⾵ 及 即 興 演 奏, 師 隨 陳 啟 業 先 ⽣ (Vinc Chan),於 2015 年考獲 Rockschool 低⾳結他⼋級證書。 於 2016 年赴美國 The Players School of Music 深造爵⼠樂演奏, 主修低⾳結他及低⾳⼤提琴,師承 Joe Porter, Elias Tona, Matt Bokulic, Tony Cintron 等。曾於本地不同大小舞台及場所演出,於 本地爵⼠⼤樂隊 Happy Go Lucky 擔任低⾳結他及低⾳⼤提琴⼿, 並於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管弦樂小組擔任長笛手及低音大提琴手。現 師隨 Andrés Rotmistrovsky 習低⾳結他,盼能繼續進深,學習⾳ 樂,以更好的⾳樂服侍他⼈,榮耀上主。 16

教練及結他部導師 聶正先生 聶正,註冊社工。2018 年於香港理工大學 社會工作文學士一級榮譽畢業,2023 年於 香港中文大學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畢業。就讀香港理工大學期間為源理基督徒 樂隊及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基督徒樂隊之成員,並擔任樂隊職員會 相交(2015-2016 年度)及內務副隊長暨總務(2016-2017 年度); 亦參與樂隊周年音樂會 《飄靈島》(2014-2015 年度)、《風信子》 (2015-2016 年度);於樂隊周年音樂會 《。》(2016-2017 年度) 及《最衰都係你》(2017-2018 年度)擔任編曲作曲人。於 2018- 2019 年度開始擔任樂隊鍵琴部及結他部導師,並於 2021-2022 年 度開始擔任樂隊副教練,於 2022-2023 年度開始擔任樂隊教練。 聶氏曾師承廖泳詩小姐學習古典鋼琴及樂理,並考獲英國皇家音樂 學院八級鋼琴及八級樂理證書;此外亦跟隨余智雄先生學習電結他 及流行鼓,考獲 Rockschool 流行鼓六級證書;聶氏亦師承伍家豪 先生及劉彥昭先生學習流行鋼琴及編曲;現師承何家樂先生學習爵 士鋼琴。 聶氏現為元朗基督教宣道會宣德堂會友,自 2019 年開始擔任執事, 現為執事會副主席;並擔任教會樂手。聶氏亦於 2022 年起擔任香 港宣教會恩雨堂客席崇拜司琴。聶氏希望透過聖樂及行政工作,致 力與不同事奉者同行,成為忠心、回應時代及有質素的信徒領袖。 17

教練的話 柯展華先生 在成長的歷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不少傷痛、傷痕。有些經歷能被 克服過來,成為生命中重要的養分,教導、提醒自己不再重蹈覆轍, 被扭轉過來朝向新生,又或成為了不能磨滅的印記,成為不能掙脫 的枷鎖。 田立克在 The Courage to Be 中提到勇氣是一種不顧那些威脅著存 在(Being) 的 事 物, 而 對 存 在 的 自 我 肯 定(self-affirmation)。 我理解這種自我肯定的勇氣是成為自己需要擁有的勇氣。勇氣通 常 指 一 種 在 心 靈 上 克 服 恐 懼(Fear) 的 力 量, 恐 懼 是 有 對 象 的, 但勇氣能夠與之匹敵、甚至戰勝恐懼。恐懼與焦慮(Anxiety)息 息相關,但焦慮卻沒有特定的對象,是未知的,是對每個對象的否 定, 讓 人 意 識 到 空 無(nonbeing, 或 作 非 存 在 ) 的 存 在。 當 我 們 察覺到威脅並否定著存在的空無,就會隨之而產生焦慮。他提出了 三種的焦慮,包括對命運和死亡的焦慮(fate/death)、空虛和無 意 義(emptiness/meaninglessness) 以 及 罪 過 和 被 譴 責(guilt/ condemnation),我們無法完全擺脫這些空無及焦慮,因它們也是 我們存在的一部分。 生命上大大小小的事可能會牽動著自身的情緒,威脅並質疑著自身 的存在,以致失去勇氣面對事物、面對自己。我亦曾被昔日的過錯、 傷痛所纏繞,或許就像保羅所說的一根刺,讓我不斷對自身的罪衍 焦慮著。我們需要有勇氣面對日漸崩壞的世界,要有勇氣堅守基督 信仰的價值,但更要有勇氣面對自己的內心。有時內心的陰暗可能 比世界更黑暗。 詩篇 139 篇講述上主深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行事為人,言語、思想、 內心,甚至我的肺腑、未成形的體質,上主都知道,且看顧愛惜。 就算我被黑暗籠罩,上主都親手扶持、引導。 18

求上主鑒察我們,試驗我們,賜我們勇氣去面對那個不願意面對的 自己,面對內心的幽暗、苦毒、詭詐、傷痛、惡念;賜我們勇氣去 尋找自己、活出自己、成為自己。 「存在的勇氣是接納自己的勇氣,儘管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接納。」 「存在的勇氣植根於上帝之中,當上帝在對懷疑的焦慮中消失時, 上帝就會出現。」 19

教練的話 聶正先生 一天,我問 Chat GPT: 「當面對困難,或是拆毀及重建內心信念時,我們都會驚慌 ...... 人 要如何在這風暴中自處?」 ChatGPT 答我: 「當我們面對內心的困擾時,有幾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自處: 1. 接受自己的情緒 2. 尋求支持 3. 練習自我關懷 4. 改變思維方式 5. 設定小目標 (下刪一千字 ......) 總之,當我們面對內心的困擾時,不要害怕尋求支持和幫助。通過 接受自己的情緒、練習自我關懷,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困難,並找 到內心平靜和安寧。」 「唉,好似講咁容易就好了」 今年樂隊主題為 “Inside Out”。原先打算以詮釋學層面與隊員們探 索自身信仰價值是怎樣建構而成,從而讓他們明白自身及對方為何 會以某種方式去理解身邊的事物,並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及見解並不 是世界上唯一正確的答案。而自身的經歷及遭遇往往是影響我們理 解事物的重要『建構』。 當我們和隊員一起檢視個人經歷及遭遇如何影響我們理解事物時, 我們發現他們難以面對自己過往的傷痕。當要面對這些經歷時,會 牽起我們的情緒,甚至這些「傷痕」一直默默地影響我們當下的生 活(人際關係、處理情緒的方式 ......),令我們沒法去接受和「擁抱」 自己 ...... 20

要大家面對和治癒自己內心的傷痕並不是單靠三言兩語能夠解決 的。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即使打開了一半,卻有可能因為恐懼 而重新蓋上盒子;又可能因為看到深藏醜陋的本相而崩潰;甚至根 本沒有勇氣去感受自己內心的傷痕。 我們相信全能的上帝能夠治癒我們內心的傷痕,但我們未有足夠的 信心將我們的傷痕袒露。這次音樂會除了希望展示我們的心路歷程 外,更希望音樂會成為一個交托:我們願意向上帝承認我們是軟弱 的人,軟弱得連交托的勇氣也沒有,求主垂憐。 我們相信上帝有祂的安排和時間,祂一直都在,祂一直在陪伴我們。 耶穌答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我來不是要 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悔改。」(路加福音 5:31-32)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 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哥林多後書 12:9) 21

導師簡介 歌唱部導師 何綺琳小姐 何 綺 琳,2016 至 2018 年 間 於 ⾹ 港 理 ⼯⼤ 學 學 ⽣ 會 基 督 徒 樂 隊 中 擔 任 歌 ⼿, 同 時 擔 任 2017 至 2018 年度樂隊隊⻑。於 2021 年 考 獲 Rockschool 歌 唱 五 級 證 書, 並 獲 得 Distinction 的成績,希望能夠繼續以⾳樂事 奉。 歌唱部導師 成銘峰先生 成銘峰,2023 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輔導 學碩士。於修讀學士課程間加入香港浸會大 學基督徒樂隊,擔任歌手及薩克管手,亦先 後在樂隊中擔任隊長及職員,參與樂隊行政 及各項事工。畢業後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學生 會基督徒樂隊歌唱導師。 成氏自幼對音樂具濃厚興趣,先後學習歌唱、薩克管及流行鋼琴, 尤對爵士、靈魂樂及搖滾等音樂風格情有獨鍾。他更於 2017 年考獲 Rockschool 歌唱八級證書。成氏有多年大型演出經驗,曾為不同機 構錄製歌曲。 成氏融合了音樂和輔導上的學習,致力透過音樂與他人分享自己、 連結每個人的內心。成氏現為流行歌唱導師,提供私人及團體歌唱 訓練,更透過其融合的教學方法讓他人感受歌唱的整個歷程。 22

結他部導師 張智皓先生 張智皓,曾在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基督徒樂 隊擔任鍵琴手及結他手,亦曾擔任樂隊職 員,處理樂隊行政及決策事務。於 2022 年 畢業後擔任樂隊結他部導師。張氏曾考獲英 國皇家音樂學院六級鋼琴證書、五級樂理證 書及 Rockschool 電結他五級證書。現師隨黃榮恩先生學習電結他。 張氏現為註冊職業治療師,致力於精神復康工作,亦為將軍澳主恩 靈糧堂小組導師及音樂敬拜部部員。張氏希望藉着聖樂事奉向世人 見證基督信仰,並與事奉者同行,竭力成為盡忠的信徒。 鍵琴部導師 鄧博謙先生 鄧博謙,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放射學,現職 診斷放射師。來年將攻讀墨爾本大學音樂治 療碩士。 鄧氏曾師承譚靄茵女士學習古典鋼琴及樂 理,並考獲英國皇家⾳樂學院⼋級鋼琴及⼋級樂理證書;於 2016- 2017 年度加入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基督徒樂隊,擔任低音結他手。 鄧氏於 2014 年加入基督教銘恩堂大埔堂敬拜隊,擔任鍵琴手及低音 結他手;同年亦加入教會手鐘隊,現擔任指揮及編曲者。鄧氏亦熱 心於教會外的事奉,曾任多間教會客席司琴及客席樂手,並於泰澤 國際青年聚會 2018 擔任長號手。鄧氏寄望與團隊同行,讓隊員透過 音樂及樂隊訓練認識自己,並一同發掘音樂服侍的方向。 23

鼓部導師 謝栢豪先生 謝栢豪,畢業於⾹港理⼯⼤學機電⼯程學系。 於 2019 年開始擔任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基督 徒樂隊鼓手,並於 2022 年開始擔任樂隊鼓 部導師。 謝氏有多年於敬拜隊擔任司鼓的經驗,現為沙田浸信會馬鞍山堂會 友。謝氏希望能透過音樂與眾人同行,致力於事奉工作。 謝氏熱衷於太鼓之達人,現獲得 800 首全連段之曲目;於 2020 年 考獲太鼓段位道場五段、2021 年八段、及 2022 年九段,期望能於 2023 年內成功達到十段及獲得 900 首全連段曲目。 24

導師的話 何綺琳小姐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朵小花。 有人不太打理,枯萎了便再種另一朵,深信總有一朵能種得好;有 人很喜歡自己一直栽種的小花,但當看到自己的小花沒有別人來得 艷麗奪目,身邊的人也評論他種其他花朵會更適合時,他也開始質 疑自己是否應該種其他花朵;有人很珍惜自己的小花,生怕小花受 到任何的風吹雨打,便用牆壁把小花封起來,好好保護小花。 第一種人從來沒有機會見到小花盛放的模樣,也不知道自己喜歡甚 麼花,卻總是埋怨環境讓他每次種的花都枯萎;第二種人一生都在 尋覓自己種甚麼花最美,但永遠都會找到比自己種得更好的人,又 再繼續反覆猶豫是否要種其他花;第三種人以為自己好好保護了小 花,但意外地鑿開牆壁後才發現珍惜的小花枯萎了。 各人都有自己看待和種植小花的方法,沒有對與錯,但當你為著栽 種小花而感到疲倦或傷心時,也許便是時候思考到底你想要的、需 要的是甚麼。我們會怪責環境對小花太殘酷,卻忽略了每個人都有 保護和打理小花的責任。我們會忍不住比較自己和別人的花朵,卻 忘記了每個人的小花都是獨特的。我們會過度苛護珍重的小花,卻 令小花缺乏陽光和雨水,失去了茁壯成長所需的條件。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約翰福音 1:5) 我們會為了隱藏心底的陰暗面而拒絕光,但基督的光芒卻在我們因 破碎感到痛苦時,從裂縫中照進內心,安撫傷痛,為我們驅走黑暗。 我們需要的是信心,相信神的光照能讓小花茁壯成長,相信基督的 愛能讓我們看見小花的美,相信聖靈的同在能讓小花有抵擋風雨的 力量。願我們都擁有最珍貴的小花,在主再來的時候,把小花獻給 主。 25

導師的話 成銘峰先生 你傾向使用哪一個方法省察內在?倘若你把你的內在看作一個人生 故事,你又會以一個怎樣的目光觀看? 省察過程中少不免會遇見內心纏繞已久的枷鎖們。這層層枷鎖們也 都喜歡呼朋喚友,把自我批判、責怪、無力感、矛盾、拉扯等妖怪 們一同引出,讓我們充滿自我懷疑。這幫成群結隊的妖怪也容易將 我們拉進無盡深淵,使我們無法看到前路的方向,傷痕累累。 我們一貫都會以一個越行越近的方法看待我們的人生故事。在觸碰 內在的過程中,我們會較常選擇尋找原因、過往經歷、創傷,並嘗 試面對這一切。但除了這個角度以外,我們會不會有另外的目光切 入,以另一個向度觀看自己的人生呢? 敘事治療大師麥可・懷特 (Michael White) 提倡在輔導過程中引入 鷹架對話,讓來訪者可以與問題逐漸拉距,從而能夠更寬闊、更豐 厚地觀看自己人生不同的主線及支線故事。倘若我們以「拉距」的 方法觀看這群妖怪和過往經歷:我們過往如何與它們共存;我們曾 經有過甚麼行動,以抵抗它們的攻擊和傷害。這種「拉距」讓我們 更真實地看到故事的全貌,也看到自己在歷程中的作為,更看到自 己在作為中所抓緊的價值觀。 越行越近的方法就能迎刃而解嗎?「拉距」的角度就可以雲淡風輕 嗎?當然不是!但我同樣也深信,縱使面對這種種的拉扯和痛,我 們仍有身邊的同伴。同伴可以是摯友、可以是信仰、甚至可以是自 己。這些同伴就在我們都不能接納自己的時候,率先接納我們。我 們內在的轉化不來自社會規範、不來自我們所選取的方法,只來自 這份接納的愛。讓我們實踐這份接納,以這份愛彼此扶持,面對生 命中赤裸的、傷痕累累的種種。 26

導師的話 張智皓先生 「耶和華啊,祢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祢都曉得; 祢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詩篇 139:1-2) 認識自我,在成長中是一個複雜的議題。心理學上亦有學者以周哈 里窗 (Johari Window) 為藍圖,闡述人的自我可被以下分為四部份: Open Area: 被自己和他人所認識的部份 Hidden Area: 自己所認識,他人並不認識的 Blind Spot: 自己不認識的,他人卻察覺的 Unknown Area: 自己和他者都無法察覺的 在此架構下,若然人要探索不被自己所了解的部份,就必須在群體 中與他人共處,讓自己的更多被部份被他人所認識,以至在相交中 了解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本年度 PUCB 的主題為內省,期望在一年的團契生活中,隊員能夠 分享自己,並從他人眼中認識自己不同的面向;同時成為別人的鏡 子,映照身邊同伴的 Blind Spot。在認識自我的過程,會觸摸到過 往的創傷、對陌生的「自己」感到迷惘、缺乏勇氣去面對自己陌生 的部份。 縱然這一切令人卻步,我們的造物主上帝卻是最認識我們 每一個受造物,連我們不敢,或不願觸摸的 Unknown Area 衪亦知 昔,並藉基督改變生命的大能給予勇氣我們正視自己,給予力量我 們去擁抱自己的 Blind Spot。 願上帝藉音樂會不但觸動聽眾的內心,更令每位 PUCB 隊員在籌備 及演出過程看見上主的帶領,勇於正視自己,讓上帝介入我們生命 的 Unknown Area。   「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 看在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引導我走永生的道路。」 (詩篇 139:23-24) 27

導師的話 鄧博謙先生 為鼓勵隊員省察自己每個決定和情緒背後的潛意識,籌委會鼓勵各 人撰寫週記,除了紀錄事件和心情外,更特別詢問如何看待、如何 處理、是否接受這些情緒。這條問題,換個角度就是探究我們運轉 時背負的性格、價值觀、成長背景、創傷、慾望、需求等等。 「我一出生敢赤裸」 情緒和狀態背後反映的,需要我們親自向自己坦白。近年社會不斷 教導我們 \"It’s okay to be not okay\"。面對著內心的大小波浪、世 界的波譎雲詭,這句話究竟是不是流於安慰,容許我們強説 Okay 而越過問題的本身置之不理?當聆聽他人面對的課題時,我們又是 否權衡著各種應答帶來的潛在風險,使這句話成為我們欲言又止時, 隨便拋出的一句語焉不詳的萬能回應?這句話並非叫我們單單容許 內心小劇場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製造安全空間,好好聆聽自己和他 者一直潛藏了甚麼執念、惡行、恐懼、創傷,以至我們不會白白錯 過連繫自己的機會。 「喘氣嗎 掙扎嗎 轉身看 怎會只得嗟嘆」 相反,鋭意令自己變成”Okay”,也可能處處碰壁。身處醫護行業讓 我明白很多病徵屬於自體反應,難以徹底消失,只能控制病情。因 針對單一病原體防禦,導致削弱整體健康或引致更大副作用的例子 也是屢見不鮮。面對生命的順逆,我們也不妨問問自己:創傷苦痛 是要割除的限制,還是用作觀照自身的歷練?不強求放下苦痛或抹 掉傷口,倒是讓這些缺陷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讓我們面對將來 的未知時也有過去的歷練觀照;甚至主動揭露傷口,憑藉身為傷者 的共感走進他者的世界。 28

「他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詩篇 23:3) 願上主賜我們信心和勇氣,使我們更認識自己,也讓自己更懂得面 對自己和造物主。 29

導師的話 謝栢豪先生 有天,朋友在我玩太鼓之達人時問: 「點解淨係玩啲簡單嘢唔去追吓 10 星歌?」 「要有好嘅精準度,就要喺簡單歌度打好基礎呀嘛。」 「好呀!咁你轉頭預埋我一齊囉。」 回想,我是否在逃避我現在能力範圍内可面對的困難呢? 「內省」並不容易,人趨向把不愉快的事情藏在腦部潛意識,鎖在 內心深處,讓我們不再回想這些事情。這些事情可能是我們過去發 生過的傷心事情,或是不想面對未來的迷惘及壓力。因此,人會選 擇逃避,而不正視自己。 「我往哪裡去躲避你的靈?我往哪裡逃躲避你的面?我若升到天 上,你在那裡;我若在陰間下榻,你也在那裡。」(詩篇 139:7-8) 今年主題是「內省」,透過各種具啟發性的活動讓隊員自我反思, 步入內心深處,反思自己的經歷及價值觀,並把這些經歷與隊員分 享,讓大家能夠透過各人的經歷和感受互相勉勵。要鼓起勇氣踏出 第一步,表露無遺地打開這些傷痕給別人看透甚是困難,而治療這 些傷痕想必是難上加難。但相信有神在我們當中治療傷痛,以及有 同行者的陪伴,我們並不是孤單面對。感恩能一同踏上這被醫治的 漫長旅程,盼望神能憐憫世人,修復每個人內心的傷痕,好叫世人 把榮耀歸給上帝。 「神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 試驗我,知道我的意念。看 看我裡面有甚麼惡行沒有, 引導我走永恆的道路。」 (詩篇 139:23-24) 30

音樂會曲目 1. 我一伸手抱住我 作曲:馮穎琪 作詞:周耀輝 編曲:鄭昕希 @PUCB & 陳美恩 @PUCB & 周讚為 @PUCB 2. 時代巨輪 作曲:林若寧 作詞:Eric Kwok & 孫偉明 @My Private Zoo 編曲:Eric Kwok 3. 醫生我無病 作曲:藍奕邦 作詞:藍奕邦 & Matt Force 編曲:藍奕邦 & 勳 Steffunn 4. Sea of Unknown 作曲:鄭俊熙 @PUCB 作詞:陳展朗 @PUCB 編曲:鄭俊熙 @PUCB 5. 心臟噴血 作曲:elephant DEE 作詞:徐熙媛 編曲:韓立康 & 陳建騏 31

6. 徒 作曲:張智皓 @PUCB 作詞:馮柏殷 @PUCB 編曲:張智皓 @PUCB 7. 裂 作曲:莊正 & Adam 譚錫森 作詞:Oscar 編曲:Adam 譚錫森 8. 心藏 作曲:賴錦輝 @PUCB & 萬子晴 @PUCB 作詞:馮欣彤 @PUCB 編曲:賴錦輝 @PUCB & 萬子晴 @PUCB 9. Even if 作曲:Bart Millard & Ben Glover & Crystal Lewis & David Garcia & Tim Timmons 作詞:Bart Millard & Ben Glover & Crystal Lewis & David Garcia & Tim Timmons 編曲:張智皓 @PUCB 10. 好想愛這個世界啊 作曲:華晨宇 作詞:裴育 編曲:盛恩翹 @PUCB 32

11. 在你掌心找到了世界 作曲:鄧博謙 @PUCB & 陳展朗 @PUCB 作詞:陳展朗 @PUCB & 鄧博謙 @PUCB 編曲:鄧博謙 @PUCB 12. 荊棘海 作曲:馮穎琪 作詞:周耀輝 編曲:CM Groovy 13. Get Lost 作曲:Moon Tang 作詞:Moon Tang 編曲:Daniel Toh & Enoch Cheng 14. 如墜落深海 作曲:羅銳徽 @PUCB & 鄭昕希 @PUCB 作詞:何綺琳 @PUCB 編曲:羅銳徽 @PUCB & 鄭昕希 @PUCB 15. 祢的最愛 作曲:周巽倩 作詞:林思漢 編曲:成銘峰 @PUCB 33

16. 主祢知道 作曲:Ode Wong 作詞:Ode Wong & Glory Cheung @SEMM 編曲:熊芷晴 @PUCB 17. 仍會等 作曲:謝芊彤 作詞:謝芊彤 編曲:何秉舜 18. 仍望 作曲:朱祖嬅 @PUCB & 陳美恩 @PUCB 作詞:朱珈潁 @PUCB 編曲:朱祖嬅 @PUCB & 陳美恩 @PUCB 19. 看見榮耀 作曲:鄺偉勝 Victor Kong 作詞:黃思明 Susanna Wong & 顏詠恩 Riko Ngan 編曲:羅銳徽 @PUCB & 謝栢豪 @PUCB 20. 重生 作曲:陳健安 作詞:Oscar 編曲:賴映彤 34

《我一伸手抱住我》編曲理念 我們活到現在,相信經歷過大大小小令自己開心、傷心、沮喪、 無奈、沉悶、無力、無憾的事。面對著庸庸碌碌的生活,過著 每天如常的生活,會否覺得失去快樂的源頭?會否在夜裡想著 自己過去的回憶、傷痛,令自己徹夜難眠? 回望你出生的一刻,已經是值得令人高興的事。還記得小時候 那個最單純的自己嗎?那個無拘無束、每天都能體驗這個世界 的時候,是最接納自己,愛自己的時候。 歌曲的開始利用鋼片琴和低音結他營造搖籃曲的感覺,讓觀眾 回想起小時候。其後加入各種管弦樂器,包括小提琴、低音大 提琴、長笛、薩克管、長號。間奏亦選用了迪士尼的歌曲,並 改編而成,相信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之一,希望藉此帶大家進 入兒時的感覺。 「我一伸手抱住我」作為這次音樂會的第一首歌,加入了管弦 樂團的元素,希望能帶大家進入另一個空間,暫時放下日常的 工作。讓我們一同用心感受自己的內心和情緒,察覺自己的生 命狀態,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35

《祢的最愛》編曲理念 祢的最愛為讚美之泉出版的一首作品,原曲寧靜、安穩,猶如 被天父所擁抱一般。經林思漢先生的改詞後,曲目多了一份迷 失、一份無力。這種失落的無力感讓歌曲的向度改為渴求上帝 的同在,因知道唯有上帝的同在才能讓我們重獲新生。 歌曲起始使用了非功能和聲作和弦配置,令樂曲加添了一種混 沌的氣息,用以表達我們在面對自己內在時的迷惘和不知所措。 隨後樂曲改為搖滾曲風,是以表達面對無力感時的複雜、崩潰 的狀態。及後歌曲在寧靜的氛圍和行進 (Marching) 的節奏下不 停切換,從而表達我們在歷經一切後的掙扎:到底是否向前? 到底是否改變? 此曲更加入了音樂會中多首不同的歌曲,大致分為三類:一直 以來他人對上帝屬性的「美好」敘述、個人經歷時的割裂和疼 痛及群體互相扶持和向前的動力。 本編曲以一條下行的 Dorian 音階貫穿整曲,讓人難以判斷它的 調性。在過程中也使用了不同調性的和弦配置,從而營造出其 下沉、下墜,卻沒有完全失去盼望的心境。 36

《看見榮耀》編曲理念 「挫敗痛傷中深信 萬有主總念顧」 相信作為基督徒的你,於信主前後都可能經歷過傷痛。有人會 默默接受這是神給予我們的功課,也有人認為神沒有幫助他而 質疑神的存在。究竟苦難的意義是甚麼?或許,當我們在尋找 答案時,所顧慮的是屬地和屬物質的事物。殊不知神想我們找 到的,是一切屬天和屬靈的事物,是對我們舊人的拆毀,是生 命的更新和將得的榮耀。生命的灰暗無常,或無力,或歡喜, 或哀傷,或奮發,神的榮耀都隱藏在生命的每一刻,現在的你 發現了嗎? 編曲以生命的更新為主題。歌曲的前段採用 vi–iv–i–v 進行和 弦替換,營造出剛剛經歷完自省的過程,重新認識到自己後慢 慢拆毀舊我的氛圍。在鳴謝後的升調間奏亦採用了 Ascending Chord Progression,象徵著在經歷神後,將榮耀送上天空,歸 給天父的意境。在歌曲的最後則以 Descending Chord 作為神 對我們的回應作結。 你願意相信一切的一切,都有主在看顧嗎?你願意回到神面前, 看見自己的脆弱不堪,並將神的榮耀帶到每一處嗎? 37

Sea of Unknown 作曲:鄭俊熙 @PUCB 作詞:陳展朗 @PUCB 編曲:鄭俊熙 @PUCB Keep pushing back and forth 繼續再三質疑著自我 Drown in the maze of mind 在腦海的迷宮中下沉 There’s something wrong bout me inside 我的內心彷彿出錯了 Words from the other side 來自對岸的說話 Its far different from mine 與我的想法毫不相同 I’m afraid I’ll get redefined 我怕我會被同化 Wave’s washing what I’ve known 世界沖走我的認知 Silence but loud and clear 沉寂但腦海的聲音卻大得很 Boundaries of truth and false is fading in my mind 對與錯的邊界正逐漸消失 Oh could you tell me what is right 你能告訴我甚麼是對嗎? Things are messing with me 各樣事物都在纏繞著我 who I’m supposed to be 我該成為誰 38

get lost in dark please set me free 迷失在黑暗裡 請把我釋放 There’s flame starting in my bones 烈火開始在我的骨子裡燃燒 I’m representing fault itself 我是錯誤的本身 I’m judged and I’m lost 我被批評而我很迷失 It’s like that things are scripted 所有事像劇本一般早被編寫 Rage’s tearing me apart 內裡的怒憤正將我撕裂 Scattered and stumbled down inside 粉碎的內心再被踐踏 Boundaries of truth and false is fading in my mind 對與錯的邊界正逐漸消失 Oh could you tell me what is right 你能告訴我甚麼是對嗎? Things are messing with me 各樣事物都在纏繞著我 who I’m supposed to be 我應該成為誰 fall and drown, leave me out to bleed 隕落下沉,讓我繼續失血吧 39

《Sea of Unknown》原創歌曲理念 作曲及編曲理念: 歌曲以 i-I-VII-V 和弦進行貫穿整個歌曲。我們每個人都日復 日,生活如常,將過去的傷痛埋藏於心底裡。可是面對著生活 和突發事情,這些傷痛如同暗湧般重新衝擊著我們的生活。整 首曲目和弦進行和旋律都沒有大起大跌,但透過在大調和平行 小調的交叉轉換,預示著主角將要無可避免的重新打開箱子, 面對痛苦和恐懼。隨著曲目的進行,編曲由有序變得無序,由 整齊變得混亂。最後只剩下雜噪,覆蓋所有樂器和人聲,為主 角接下來被傷痛和情緒衝擊而展開序幕。 填詞理念: 這股無名的浪是一種質疑、一種疑惑。當世界的聲音與自身認 知的不一樣,自己一直以為正確的價值觀和看法都被判定為錯, 所有事情都會被顛覆,然後一下子湧上來。這股暗湧很突然, 悄然無聲卻很嘈吵。不甘、不憤、不服,為甚麼每次都只能夠 輸、錯?憤怨的火燒掉了理性,視野變得狹窄。雖然有怒,但 更多的卻是迷失、孤單、跌倒。想抓那質疑、那浪,想推開所 有人和事,但更想有人留下。 40

徒 作曲:張智皓 @PUCB 作詞:馮柏殷 @PUCB 編曲:張智皓 @PUCB 無意識 空白漂泊 不在乎 為了找短暫救贖麻醉 如這刻 衝動一剎的邂逅 渴望忘記 不面對驚慌 沉醉這鮮花 離去那傷疤 自我安慰 半夢半醒 光與影 代替灰色的痕跡 故事情節未成熟 棄黑暗逃出去 與光線同歸去 還是相信這快樂 棄黑暗尋救贖曙光 黑暗一如往昔不動搖 麻醉劑 深入軀殼 依附濁流 填滿的空洞 不再擾亂劇情 棄黑暗逃出去 與光線同歸去 浮現著 還是浮現著 再急切尋救贖曙光 若有所失 悄悄蔓延了 黑暗一如往昔不動搖 繼續重塑 必事過境遷 艷陽樹蔭 半夢半醒 光與影 每時每刻 依舊枯燥 多漫長 每時每刻 四面八方 不間斷 自欺 脫離 但脫軌 心臟不妥的碎裂 掙扎嗎 繼續抑壓嗎 無故壓抑痛苦創傷 滲出血絲 代替灰色那故事情節 自私轉身別離 渴望逃脫 因害怕空虛 尋覓救贖去迴避 定意相信那道曙光 抱歉 但瓦礫中看不見快樂 都繼續欺騙吧 無處可去嗎 無意識的著迷 四周艷陽 天一亮帶走 衝動一剎那的邂逅 無意識的自私 壓抑入眠 蠶食意識 於病態中 恐怕靈魂又再消失 一瞬間都再見 故事多諷刺 41

《徒》原創歌曲理念 作曲及編曲理念: 此曲以 Ballad Jazz 作首段,營造人在面對內心關口時鬱悶、無 力的感覺;當中並不斷穿插較輕快的 Bossa Nova 風格,表現 出人在選擇不同逃避方式時一閃而逝的歡悅。在 Harmonization 方面,在樂曲中後段採取了較多 Diminished Chord 及不停重覆 的 Chord Progression,塑造更強的 Tension 及漩渦般的情感。 歌詞理念: 人面對危險,下意識就便會逃跑——這是人的本能反應,為了 讓自己活下去。但當我們面對著內心的傷痕,面對著排山倒海 的情緒,我們是否仍然能夠逃跑呢?又或者,到底我們要跑到 哪裡,才能真正的離開這些痛苦呢?例如面對著內心的缺口和 情緒,也許我們會選擇用短暫的快樂來填滿,遊戲、物質、不 健康的關係等等。但是這些東西卻無法真正地填滿我們內心的 缺口,內心深處仍感到空虛。只是真的太痛苦了,所以才繼續 選擇不恰當的方法,來得到短暫的救贖。 你正在逃避些甚麼?逃避是徒然嗎? 42

心藏 作曲 & 編曲:賴錦輝 @PUCB & 萬子晴 @PUCB 作詞:馮欣彤 @PUCB 浮沉在萬惡 佈局看未透 受患難盡嘆息哀愁 絕望歷俗世 意識沒出口 埋天怨地 徘徊未突破 怎沒法放手 (歷孤單惡夢輪迴) 烽煙蔽日 不設防塌下 絕處 自作墮落 (無力佔據失盼望) 笑著以愛面對世間 暗自痛徹心扉任然 深藏 撕哭跌蕩 踏進瘋狂 承受著暴風雪 永不間斷 撐開傘告別困憂 壓抑著淚眼試偽裝 腳下血染十架路徑 顫抖的軀殼 覺沒滲血般苦拼命 碰運氣過渡眾生惡 曾倔強再堅持 全病態執念 深淵中抱緊恨怨哀 深藏 撕哭跌蕩 踏進瘋狂 深藏 撕哭跌蕩 踏進瘋狂 永不間斷 永不間斷 壓抑著淚眼試偽裝 壓抑著淚眼試偽裝 (漂泊在俗世間 只望生) (漂泊在俗世間 只望生) 顫抖的軀殼 碰運氣過渡眾生惡 顫抖的軀殼 (告別笑意) 碰運氣過渡眾生惡 深淵中抱緊恨怨哀 (告別笑意) (終抱緊恨怨哀) 深淵中抱緊恨怨哀 (終抱緊恨怨哀) 停留殘酷過 力盡讓視野見光明 終這結局卻依舊 茫然徒力竭 43

《心藏》原創歌曲理念 作曲及編曲理念: 痛苦麻木就我而言是那被纏繞、在深淵中下陷的感覺。明知道 一直下陷只會更痛,卻沒有能力、沒有方法找到出口。無力, 因人真的很軟弱;害怕,因人真的很軟弱。試回想,你上一次 發出的微笑、大笑,哪次是由衷的?或許我們都只是帶著面具 跳舞的小丑。 歌曲刻意用小調 (Minor) 編寫,且在旋律上加上半度音程,在 樂曲前半段繪畫出主角內心的陰森、孤寂、受傷。在後半段, 歌曲中的主角似乎終於發現內心那被壓抑的傷痕,用力吶喊, 歌曲轉趨激昂。當中突然������變的情緒,表達出人生戲劇化的情 緒起伏。 透過此曲,我們希望帶領觀眾一同發現內心一些不敢面對的事, 以激昂的樂句,與觀眾一同吶喊,從傷痛中解脫。 歌詞理念: 人每天都總會經歷各種的痛苦,有大有小、有輕微有重創。那 麼,你有試過痛到麻木的感覺嗎? 面對著一些突如其來、令人措手不及的痛苦,內心可能會經歷 戰爭般的掙扎,只能在烽煙中求存,變得傷痕累累;但卻又要 如常的生活,如常的做自己。我們迫不得已去掩飾內心的戰場, 明明很痛,卻要裝作沒關係;明明很辛苦,卻要仍然笑著面對 世事。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堅持是徒勞無功,人就會踏入痛 苦得要瘋狂的狀態吧。痛苦得麻木的感覺大概是對世間的刺激 已再沒有了痛覺,但內心的痛一直膨脹著;「麻木」不代表失 去了感覺,只是痛苦已經成為了日常。 44

在你掌心找到了世界 作曲:鄧博謙 @PUCB & 陳展朗 @PUCB 作詞:陳展朗 @PUCB & 鄧博謙 @PUCB 編曲:鄧博謙 @PUCB 海 喘息 火光燃燒痛楚 能藉你掌心的光線來描繪意義 傷口隨海泛掩 下沉 所以 當漆黑在淡然掩蓋光 迷霧蓋千里 月影牽引 不可逆轉痛楚 心脈似虛構 方向依然 天敞開 點點無聲燃亮 這一剎 遠處亮起微弱光 幻似煙化 前路縱沒有街燈 我心已導引 想伸手 伸手去觸碰光 奔向糾纏 想知道冰冷海以外 熱蘊藏 海 喘息 火光燃燒痛楚 我無力去修補跟抵抗 伸手尋到曙光回應 隨潮湧跌宕 一再躲 而你抱緊我 月色相襯 幽禁深藍 這一剎 前路縱沒有街燈 你聲線迴響 憶記光線 耀眼星光 謠言聽說不會逗留 心好比湧浪顫抖 猶豫怎伸手 但那光線脈搏 指引護托 陪伴到底 45

《在你掌心找到了世界》 原創歌曲理念 作曲及編曲理念: 世界很浩瀚,但我們每人可以看見的部分都很渺小,於是我們 營營役役在這個很渺小的部分耕種、收割、探索、退縮、迴旋、 浮沉於生死之間的每滴雨,並逐漸掩埋了轉動的因由。 如果「看待世界」的另一個目光突然閃過我們眼前,我們願意 暫且放下庸碌苦痛,去接受這個新的角度嗎?現況的庸碌或許 已成習慣,我們願意重新認識我們的痛楚,走前觸碰原本不想 揭示的區域嗎? 外來的動力固然無法取替原有的痛楚,但兩者混合融和,卻令 這動力得以傳遞下去。不論這力量是來自重視的人、事、價值、 信仰,唯有將這力量轉化為自己的心跳,這個新的目光才與自 己連上了關係。找到心之所向,讓我們在選擇奔向自身糾纏的 部分時,可以期待「重視」的力量超越人的自限,雖然結局有 待揭曉,但每個堅持、轉變都多了一層屬於自己的意義,不再 是徒然。 歌詞理念: 一直走,走到一處海岸。那海呼吸喘息,火光熊熊。傷口漸冷, 心跳卻無脈搏。 遠方一束耀目光芒刺眼,帶領重新看見價值,即使是不可修補 抵抗的事,我仍想重新賦予意義。即使沒有光、只有暗,你掌 心的光所開展的視野足以令齒輪運轉。 雖然一時跌倒一時被護托,在軟弱與持守間盤旋,但仍想一試; 因為找到了重視的你。 46

如墜落深海 作曲 & 編曲:羅銳徽 @PUCB & 鄭昕希 @PUCB 作詞:何綺琳 @PUCB 大海孤身隻影 深海遙望 充斥駭浪 逃避世界的價值 捉緊浮木 怕沒寄托 洶湧潮浪裡下沉 倒影碎光 交織碰撞 放任結霜無悔恨 遮掩怯慌 竭力對抗 墮進深淵困境 孤苦尋覓 耗盡氣力 沉靜裡喊吶無聲 悲傷蠶蝕 拼命躲避 灰黯迷霧中失重 光線漸遠 只得黑影 眼望四周無去路 放聲可否傾聽 沉默沒有呼應 未見傷口痊癒 無力與往事纏繞 孤苦尋覓 耗盡氣力 思海凌亂心積怨 悲傷蠶蝕 再沒能躲避 錯或對怎樣判斷 裝笑臉失去自我 寧願痛哭清醒過 星海晚風 驅走怯懦 天邊曙光 照亮你我 獨個仰望晚空 困惑長夜 堅守盼望 誰願意伸手抱擁 漂泊海角 終必靠岸 燈塔熄滅失方向 冰冷心房再合上 思緒隱藏心海裡 遮蔽光芒怕面對 知覺溫度都失去 抑壓心靈已裂碎 47

《如墜落深海》原創歌曲理念 創作理念: 每個人的內心總有些藏在深處、不想觸碰的東西。 可能是想逃避的事,又或是根本沒有勇氣面對的事。 那種無法面對、無力感,就像跌入深海中,無法呼吸 ...... 每次的面對,都會對自己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消耗。 甚至消耗到身體和心力都耗盡了 ...... 墮進深海,嘗試過用力上爬,最後仍然無力得向下沉 ...... 就是那種內心明明不想放棄,卻實在面對不了的無奈和無力感。 編曲理念: 全曲以無力作為主題,同時全程以 Synth Pad 作為鋪底,製造 身處在海中的空間感和大海中飄浮的意境。在歌曲的開首,鋼 琴會以升 F 小調連續彈奏一連串相同音高但不同力度的樂句, 以營造海浪的感覺。在第二次的正歌後,長笛將會吹奏一段樂 句,象徵著角色 C 過往曾經逃避的回憶。回憶過後,角色 C 又 再次沉入大海,陷入無力當中。在第一個副歌時加入了弦樂的 元素,代表著角色 C 嘗試再次掙扎。雖然掙扎有即時的成效, 但帶來的卻是各種的痛楚,於是在 Bridge 時陷入了不知所措的 狀態。後來,角色 C 繼續多次嘗試用力向上爬,但是掙扎過後 發現已經不如之前成功逃避的效果了。因此,在歌曲的最後突 然降調,代表雖然表面上很用力,但身體卻一直沉下去。到了 尾句,角色 C 失去所有力氣,完全放棄了掙扎,沉入海底,歌 曲完畢。 48

仍望 作曲 & 編曲:朱祖嬅 @PUCB & 陳美恩 @PUCB 作詞:朱珈潁 @PUCB 看海天寂靜安舒 和暢日光暉映棲息處 雲霧卻悄悄擋煦暖 暗影終降 獨看雨 被困痛苦罪疚 缺口尚仍舊 望見我心壞透 怎可得拯救 如一切終將會 再度喪失盼望 教我怎再撐過 救恩的愛何浩大 被困罪污枷鎖 主釋放 前路縱遠窄 主拖帶 我早知卻尚刺痛 但見滿身罪惡 變改沒期望 獲救卻失力抗 怎麼得釋放 如一切終將會 再度喪失盼望 盼我專注眼光 如傷痛終將會 永復無力仰望 求我在祢意旨走每一步 如黑暗終將會再度蓋掩光 未見日光 總仰望 無論何方 期望渡過 尋獲耀芒 渴想光的絢麗 流星劃破天際 化做片刻曙光 縱晦暗未知 在破曉之先也赴往 49

求賜神恩惠覆庇 祢知一切意念 願察驗我心思 求記神恩惠導引 若某日再失喪 願我尚記恩光 求賜神恩惠覆庇 祢知一切意念 願察驗我心思 (主接納此本我 主潔淨昔醜惡 主意念我沒法閃躲 祢在) 求記神恩惠導引 尚困罪疚黑暗 被困亦見恩光 (不理路暗或明 主照料 困罪疚黑暗 被困亦見恩光) 如黑暗終將會再度蓋掩光 未領日光之處 卻同在途中 迷霧尚重 瀰漫著痛 卻見主愛始終 流星劃破天際 揭示祢的恩惠 縱晦暗未知 在破曉之先 恬靜已 循環反覆 拔除 傾覆 可有意義? 重臨起始 栽種恩典 可見 50


Like this book? You can publish your book online for free in a few minutes!
Create your own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