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用宣教的生命說故事 宣教士的故事可以激勵我們奮勇站起來, 關心、投入、參與,同走宣教路!
目錄contents 編輯 宣教故事館 用宣教的生命說故事 宣教歷險記 3 宣教路上絕處逢生 10 常常聽人家說,故事是人類歷史上最 情系蘇丹 12 古老的影響力工具,它具有激勵,啟發, 雖然死了,卻依然說故事 14 說服人的力量。整本聖經都在講述上帝的 耶穌與難民 19 故事(His-story),也是人遇見耶穌的故 差會DNA 事。從聖經舊約一直到新約,我們看見上 2010-2014年國際(團契)優先事項 20 帝,先知和耶穌都是說故事的高手。從古 至今,人人都喜歡說故事、聽故事、看故 舉目看田 事書。事實上,我們的生命也是上帝故事 黑人的土地—蘇丹(Sudan) 22 的一部份。 MK Blog 我們是無國界孩子 25 教會歷史是由宣教史組成的,宣教史 又是由「忠於使命,完全獻上生命為活 消息與代禱 26 祭」的宣教士,以血和淚編織而成的故 事。閱讀宣教士的故事、見證或傳記,可 回應表 28 以激勵我們奮勇站起來,參與向萬族萬民 宣教的行列;或成為代禱勇士,為在世界 宣路歷程 各地事奉的宣教士代禱。 牧者心,宣教情 29 您喜歡聽故事嗎?本期焦點是幾篇的 宣教漫畫 宣教故事;盼望讀者在閱讀這些宣教士的 得天獨厚的馬來西亞人 故事時,他們生命的故事能發揮「以生命 影響生命」的果效;透過他們對神的熱愛 國際辦事處 >馬來西亞 和對宣教的委身,能深深感動和激勵弟兄 姊妹,效法他們的榜樣,回應主耶穌的呼 各地區分會 >澳洲、加拿大、 召,獻身給大使命的主,關心、投入、參 英聯邦、歐洲、香港、印度、 與,同走這條宣教路。 愛爾蘭、南韓、德國、馬來西亞、 荷蘭、紐西蘭、蘇格蘭、新加坡、 如欲轉載本刊文章,請先與本會聯絡及註明出處。 南非、瑞士及美國。 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文責由作者自負, 馬來西亞分會執委會(董事會) 其論點不一定代表本刊的觀點。 主席 >張德志 Philip Chang 感謝弟兄姐妹的愛心奉獻,讓本刊得以彩色出版。 副主席 >黃优瓊 Vicky Ng 醫療顧問> 練福源醫生 Dr. Lian Fook Nyean 董事 >姚寶花 Yeow Poh Wha 李國裕 Lee Kok Joo 辦事處同工 人事主任 >區錦華 Joshua Aw 財務主管 >葉乃綺 Iak Nai Khee 中文事工 >羅秀楹 Alison Loh 諮詢編輯 >黃穎穎 編輯 >何依玲/羅秀楹 校對 >何依玲/羅秀楹 設計 >Impetus Concept 承印 >Thumbprints Utd Sdn Bhd 出版日期 >2010年10月 馬來西亞分會通訊處 INTERSERVE FELLOWSHIP BERHAD P. O. Box 13002, 50769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603 7784 8430, 7784 0400 Fax 603 7784 8403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interserve.org
宣教歷險記 宣教 故事館 作者。秀春 翻譯。羅秀楹 身為第一位被國際主僕差會馬來西亞分會差出去的宣教夥伴, 秀春自1986年以來已經到宣教工場事奉。在過去的20多年裡, 因著不同的任務,把她帶到不同的國家服侍,主要是在中亞, 西亞,中東及東南亞地區。在這期間,她還在休假的時候, 到美國,加拿大和新西蘭進修有關跨文化方面的課程。 她在宣教工場上曾經從事不同的工作和承擔不同的職份, 包括:一間支援難民、盲人和婦女的非政府組織之協調員兼主任; 參與街頭流浪兒童和孤兒事工;工場研究視察員;區域性主任, 負責宣教士關顧和發展中亞洲的事工;語言學生和英語教師。 秀春這些年來曾在不同的環境生活和工作,如戰區、 “受限制國家”和極度貧困的地方,有些地方甚至危及生命。
令人心碎的無奈 恐怖意外 我曾目睹一宗恐怖意外。一個女孩躺在她電單車旁的血泊中,她還能動 但是路人都只繞過他繼續前行。由於他們的法律規定在警察來到案發現場之 前不得有任何行動,包括召救護車,因此沒有人向這女孩伸出援手。 醫院買血記 一名連續經歷了六次流產的婦女來求助,這次是第七次,血流了三天。 我感到非常生氣,為甚麼她經歷了那麼多次的流產卻不做好準備?於是我把 她帶到醫院。醫院裡僅有的醫生正在處理一宗臀位分娩的個案。病房內傳來 另一位孕婦的求救聲,她肚裡的嬰孩已經出世,是雙胞胎,而護士們卻渾然 不知!另一個緊急狀況——一位孕婦在醫院外的卡車上把孩子生下來了!我 幫忙把她送進來,她手裡還拿著胎盤!接著病房內又傳來了另一陣哭聲—— 第四個嬰孩報到;母親正在流血不止,醫院沒有血庫,因此我們必須向別的 醫院買血。(當時是晚上十點鐘!)主啊,她血流如注……可喜可賀,一晚 有四個嬰孩誕生!然後又有一位在劇痛中的婦女被送進來,沒有人明白她說 甚麼,因為她來自不同的部落(我感到心在裡面翻轉)。終於,醫生過來看 我所帶來的病人,已經是晚上十一點!這樣的故事日復一日的不斷發生著。 許多的嬰孩出生,填補戰亡人數的需要……
被遺棄的女嬰 士兵來時,B還未滿月,她母親正在烘麵包,其他人都逃走了。母親被指 控烘麵包供應敵方而被裝進袋裡活活被燒死。這名女嬰(B)就這樣被遺棄了 三天三夜。神跡中的神跡,她熬過了,並且不知怎麼的把自己的拇指當媽媽 的奶頭。今天她仍然活著述說這奇妙經歷…… 飛來的橫禍 我當地同工的二十五歲兄弟和他兩歲的兒子從地底避難處走出來,當時 四週一片寂靜。突然,一枚飛彈被發射並擊中了他。他死時懷裡還緊緊抱著 孩子,孩子奇跡般的逃過一劫。炮彈碎片擊中爸爸的位置就在他小腳下。另 一位同工的阿姨當時在家裡的二樓。她無意識的打算走下門外的樓梯,卻就 這樣摔死了。因為她忘了梯階已在數小時前被飛彈炸毀…… “請告訴我為甚麼我的母親不愛我?” 有一回我在巴士上,“碰巧”坐在幫我拿行李的一個男士身邊。他拿出 他父親的一張陳舊黑白照,告訴我相中人是唯一愛他的人。他父親在他三歲 時就去世了,母親在父親的葬禮後也失蹤了。他問:“請告訴我為甚麼我的 母親不愛我?”慶幸的是他一路得到幫助,現在有一份工作。直到我下車, 他的問題還縈繞在我腦海。這一切發生在短短的二十分鐘車程。天父的心也 為之悲痛…… “求你們把我的孩子帶走。” 這是一幅極度貧困的畫面——一個瘸腿的孩子在母親的大腿上;母親沒 有奶可以餵他,也沒有錢購買……市集裡有一名父親,兩個孩子纏著他褲 管,他喊著說:“求你們把我的孩子帶走。我已經沒有能力撫養他們。”孩 子們哭著:“不要,爸爸……不要!”
令人感動的付出 心胸寬大的窮小販 我曾經探訪一位剛生了一名女嬰的婦女(她的丈夫是一名小販)。她 已經有六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還告訴我說家裡還有另一名女嬰。“恭喜 你!”我說,“喜獲一對雙胞胎。”(其實我暗地裡覺得他們因該有更好的 生育計劃,因為丈夫的收入微薄)。她說她的女嬰已經三個月大,而另一名 女嬰只有一個月大;原來一個月前另一位婦女在這醫院產下了這女嬰。這女 嬰的父親不久前在戰爭中死去,而母親在產下她後也撒手人寰。這位當小販 的丈夫聽女嬰的叔叔說沒人能照顧她,即使自己已經有一個大家庭和一個新 生兒,他和妻子還是決定領養這遺孤。他們說:“神會看顧這可憐的孤兒。 母親可以像奶自己孩子那樣餵養她。”如果你瞭解女孩在這裡的地位,就能 體會這個故事是多麼不平凡。目前這名小販共有八個女兒和兩個兒子。不禁 驚嘆平凡人如他們竟然有信心去分享和施捨,反觀處在先進文化的我們卻斤 斤計較。求上帝使這小販寬大的心胸被擴大至能夠容納祂的地步…… 平凡的愛主婦女 擁有不多但愛主的平凡婦女們每次燒飯都把拳頭份量的米留起來。當月 尾來到,這些米就被收集,烹煮,然後分給需要的人,例如醫院的病人。柬 埔寨人很喜歡米飯。柬語“吃”的意思就是“吃飯”。 信與不信的邂逅 “我上天堂時,你不會在那裡” 我在一個家庭住了一晚,我很享受其中,即使環境臟兮兮、孩子多達三 十多位——我們如罐頭魚那般擁擠!沒有甚麼比得上亞洲人的好客。我在看 聖經,一名聰明伶俐的十歲男孩問我在看甚麼。我解釋說我正在看一本類似 他信仰所擁有的聖書。你應該看看他當時定睛看著我的表情,當我說—— “你是一個非信徒;當我上天堂時,你不會在那裡。”他眼泛淚光……
部落首領信主 你可曾試過為別人按手禱告時碰觸到對方口袋裡的是金屬而不是煙盒? 這些就是我們服事的群體…… 今天我為G的逝世哀悼,他曾經是當地最大部落的領袖。他的生活就像中 世紀的貴族——茶來伸手,飯來張口;除了“大人”或“大爺”,沒有人給 他別的稱呼。G也是一位大司令。十年前當我第一次被引見與他會面時,他身 邊的手下和武器讓我差點落荒而逃。許多年過去了,G的雙手因那些年的爭 鬥而沾滿了血。殺人從不猶豫的他說:“當心裡難過時,我把自己關起來看 錄影帶。”他不懼怕任何人或任何事。我不覺得他會出席一個公開的特別聚 會,可是他真的來了,而且還因他那重武裝的隨行部隊而引來一陣轟動。他 甚至走到台前接受主,當時的講員努力隱藏自己的情緒,因為當他按手在G身 上為禱告時發現他口袋裡竟然帶著槍!雖然G已接受主,但卻難以和過去的生 活劃清界限……那是不容易的事。“我是大首領,你知道嗎?”我不顧難為 情的為他的死而哭泣,這一位專橫但心裡常常憂傷的男人…… “以往我只接受過一種教導。” 我第一次見到R時他剛剛從戰場回來,疲倦以及一身灰塵的他肩上帶著 AK47。他從未見過馬來西亞人,因此很高興認識我。不過,他起初的欣喜在 他發現我們有著不一樣的信仰的瞬間轉化成憤怒。他隨即轉過身,往我身上 踢了一些泥沙之後便離開。三年過去了,R見過更多的基督徒。他沒問任何問 題,只是默默地觀察。有一天他來找我,“還記得見到我的第一天嗎?”我 支支吾吾試圖迴避他的問題,恐怕他的尊嚴受到威脅。他繼續說道:“當我 聽到你和我有不一樣的信仰時,心裡被恨充塞,當時我想用我的AK47粗大的 一端來打你。這些年來觀察你們,如今我有不同的看法。你知道以往我只接 受過一種教導。”所以,當你聽說有人的手被砍下,受害者的家人有權力在 歡呼和呼嘯的群眾面前殺死兇手等等……不要忘了,因為“以往我只接受過 一種教導。”
蒙福的人 《蒙福的道路》這一個特別的翻譯書在這國家吸引了很多人的註意。有 一名母親因為女兒去教會而毆打她。女兒把這本書留在桌上。母親把它撿 起,一遍又一遍的讀著,甚至把做飯和家務都忘了。她把女兒叫來(女兒當 時還很害怕),說:“女兒,我需要你為我禱告!”這本書後來被一搶而 空…… 有驚無險的經歷 天黑了! 身為女人——我還未意識到天已漸黑。我得盡快趕回家。對當地人而 言,正經女人不應該在夜裡還獨自在街上。但我也不能用跑的,因為正經女 人不應該這樣做。這全新的經歷讓我膽戰心驚…… 創意無限的手術 我在中亞的同工到一個很偏僻的村莊進行眼科營。那裡沒有電流供應, 他們怎麼辦呢?他們用鏡子反射陽光來進行顯微手術……
懸崖勒馬 某次我們即將要去到一個未知的領土。當時同行的有我、司機、經理、 一位男同工和一位女同工。我們在該區域的同工在那裡服事了六個月。他 已經為我們搭了橋梁,讓我們這次能夠會見那裡的領袖。經過一個小時的 路程,主突然對我說:“你回去。”於是我告訴同工:“停車。我必須回 去。”他們問我為甚麼。我說:“我不知道。只知道神是這樣告訴我。” 我和女同工怎麼回去呢?男士們得繼續行程,而那位女同工必須陪我回 去。當時是早上十點,當天唯一一趟巴士已經開走了,四周不見屋子,也不 見人。然後無端端地出現一輛載滿乘客的舊巴士。我見過各樣的怪人可是這 些人都有一頭蓬亂的頭髮,手裡和肩上有AK47和手榴彈。我們截停那輛巴 士。巴士內傳來一陣大聲的抱怨聲,因為這裡的文化當中女人要和男人分開 坐。這些坐在車頂、依附車門、擠在一堆的男人沒有預備要讓位。我們過於 投入在爭辯中,沒有註意到一名正在下車的乘客把一張字條塞進了我的經理 的口袋。即使其他人抗議,司機奇跡般同意讓我們上車。 我端莊的坐在這群混雜的人當中。年輕的跟車員喊道:“餵!你要去 哪裡?”在我們來得及回答之前,那班“野人”當中傳來一把響亮的聲音 說:“你沒有禮貌,應該稱他們為“醫生”。”我忍不住笑出來。 一個星期過去,前往那未知領土的團隊回來了。他們馬上告訴我 們:“你的神大有能力。你知道發生了甚麼事嗎?”令我驚訝的是,原來當 地同工曾經嘗試通知我不要過去,因為最近有一名美國女人被姦殺。那裡的 人對外國人有敵意。我並沒有收到他的通訊。那裡的人也對這個團隊很不友 善。然後我的經理想起口袋裡的字條。他拿出來讓大家讀,“如果你遇到困 難就提我的名字Z……”這就扭轉了大局……誰是那位神秘人呢?他如何知道 我們當時要往哪裡去?我的經理當時沒有察覺,原來他是瞎眼的…… 我們看見秀春在工場上難忘的經歷實在太多, 可是神的大愛、細心與幽默感盡顯在她所有的日常生活細節當中。
宣教路上絕處逢生 文。扎西 我與妻子蒙主召喚至青海,尤其是給藏族體現新約約翰福 音16章4節而努力。為了保護我們的真實身份,我們在這故事 裡將以我們的藏名闡述。我叫扎西,妻子名為熱加吉。我們在 2006年的夏天結為夫妻。2010年我們已升任為4個小孩的父母:1女3男。 我們家老二是個男孩,但未出娘胎就已完成賽程與他的創造主同在天家。我 們叫他為“加百利”(Gabriel,意即神的天使),因為他就是創造主派來的天 使,讓我們知道創造主和他有多麼的愛我們。當我們完成了世上的賽程,加 百利將會在天堂迎接我們說:“爸爸、媽媽,歡迎您們回家!我等著這一刻 擁抱和親吻你們好久了!”。啊,那將會是多麼讓人喜悅的一刻! 主上帝絕不虧待任何人。我們的老二回天家以後,我與一位教會姊妹為 熱加吉禱告,能在下一胎生對雙胞胎。當然熱加吉事前並不知此事。當她再 度懷孕後去做產前檢查時,她很驚訝腹中竟然有兩個男嬰!主提前帶加百利 回家,但又給了我們扎西給樂和剛仁波齊。雙胞胎在我們夫婦雙方的家族都 是史無前例的:我們的靈裡深知道,這都是主耶穌為我們所成就的。 我們的老大貝拉是個奇跡兒。她出娘胎時,被診患上“胎便吸入症候 群”(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即大量的吸入胎便,兩塊肺葉都粘 到一塊兒了。香港專家醫生都勸我們放棄,回去為她準備後事。貝拉在嬰 兒重病房(NICU)待了19天後轉到特別加護病房(SBCU)。在嬰兒重病房的 10
19天裡,醫生們不斷的勸我們放棄 原生活。我和妻子針對此事不斷的 她:“我們沒見過初生嬰兒有這麼糟 懇求主的指示,後來感到心靈的平 的肺,猶如一個吸了30載烟的烟客一 安。於是在貝拉兩個半月大時,我 般。她昨晚有幸逃過一劫,但我想你 們獨排眾議,按照主的話語,舉家 們還是給她準備後事吧,她隨時都會 搬回青海;就因此舉,我們也失去 去的。” 了一些教會裡的支持者。 在這看乎絕望的日子裡,我們 當然這是上帝的話和人的話的 給女兒取名“貝拉”(她的真名的 區別。我們女兒到了青藏高原不但 意思是“奉祀給上帝”)。這段期 沒事,她還發展的異常好:8個月 間,有無數的弟兄姊妹為貝拉下跪 就開始講話,話匣子一開了就關 向上帝祈求,這些都是我們素未謀 不上,她今年3歲了,可輕易的應 面的弟兄姊妹們。他們還從世界各 付3種語言;她11個月大就開始走 地送來了愛的禮物,包括親手織上 路,現在已是活蹦亂跳,連7歲孩 貝拉名字的褥子。 童都追不上她。 後來美妙的主介入了。貝拉被判 貝拉1歲時,我們帶她去位於 了死刑後的一個月,主耶穌聆聽了我 海拔4200米高果洛州,我們那兒 們的禱告,把她治愈了。與此同時, 有間女子學校。途中還得經過海拔 醫生專家們又警告我們說,小孩雖是 4700米高的埡口;她在高原區完全 活下來了,但是由於初生時肺功能受 適應,和女子學校的學生玩得不亦 太大損害而導致大腦嚴重缺氧,小孩 樂乎。熱加吉反而因為高原反應而 長大會是個智障兒。一些教會的長老 嘔吐了幾次,女兒則完全沒事。 們也對我們提意見了,勸我們不要回 青藏地區。他們個個都說主和他們說 我不厭其煩地把我和家人的經 話了,告訴他們說我們把孩子帶到海 歷給您講述,其實只想和您說:我 拔2300~4200米高原(我們服事的 們跟隨主後就一直活在主的恩典、 禾場)是不負責任的、甚至是叛逆的 憐憫和眷顧下。當女兒出生後陷入 行為:貝拉脆弱的肺已經如此受損, 絕望的逆境時,那是我們初次親身 實在不應該讓小孩在低壓和稀氧的高 體驗在主身體裡各個肢體和睦共居 的美境,不然我們無法解釋為何全 世界這麼多陌生的信徒為我們和女 兒禱告和以行動表達上帝的愛,唯 一的解釋就是在主愛和主身體裡肢 體們的和睦共居。每當我們看 著女兒的小臉蛋兒,我們都 能想起基督肢體裡合一的美 妙:當弟兄姊妹都在主裡同 11心同行,同心合意時,是何 等的喜悅和美善!
情系蘇丹 文。Hanna 整理 & 翻譯。心詩 回想過去自己十二年在蘇丹的服事,心中感到神的恩典 奇多。結婚后,我和內人月芬帶著年紀尚幼的女兒回到蘇丹 宣教。為此,我們離開了親愛的家人並放下一切跟隨耶穌。 要開始異地生活,調整是必須的。在蘇丹,我們經歷了艱難的階段, 如物價上漲、高溫、停電、制水、瘧疾、沙塵暴和流行疾病。在這生活條 件低,但生活費卻奇高的環境中, 我們不但不放棄,卻更堅定信心依靠神 的信實與大能,凡事感恩。 教導是神賜給我的恩賜。我現任於三所神學院的講師;主要是教導神 學、宣教學和釋經學。藉此,我也協助導師們提升自己,好叫他們以后能 接下做訓練與栽培的棒子。目前,已有一位當地的牧師,同時也是位資深 的神學院講師,來到馬來西亞的神學院就讀博士學位。除了教導以外,我 也常被邀請到教會中證道,培訓信徒與分享宣教等事奉;還有,我也接觸 了許多當地的人,與他們建立關係並見証我們的生活。目前,神讓我們和 幾個家庭建立了美好關系,並與他們分享神的愛 。 12感謝神,最近,教會的信徒人數不斷增長,他們有待被栽培以建立屬 靈生活。當中有些信徒願意接受挑戰,參與福音工作。他們渴慕神的話
語,全然委身,並願意舍己,期待將福音從蘇丹 13 傳到整個非洲。然而,他們對聖經的認識還很膚 淺,也缺乏屬靈的好榜樣。所以,給予聖經上的 教導是當務之急,也是教會重要的一環。另外, 我們期望我們的家庭能夠成為他們的榜樣,特別 是在夫妻間的相處和孩子的教育方式上。 關於月芬,她除了在家裡撫育兩個女兒之 外,她也在學習阿拉伯語。在這學習上,她顯出 堅毅好學精神。藉著此機會,她認識了一些非信 徒。值得一提的是,她和幾位來自中國的婦女建 立友好關係。我們期待上帝的引導,能與她們分 享福音。 最后,我為我那兩個健康又快樂的宣恩 (Phoebe)和宣樂(Joyce)感恩。Phoebe已開始上幼 稚園,她是一個非常好學的孩子。放學後,她常教 導Joyce唱她在學校學的新歌。在過去,她們曾有 些小病,但神的恩手總在保護著她們。我亦深信神 要在她們身上行奇妙的事。神要藉著她們去接觸許 多的婦女與小孩們,因著福音而改變,心靈被基督 所光照,來就光,生命被神所拯救。
雖然死了,卻依然說故事 整理。何依玲 紀念在阿富汗遇難的醫療自願者 2010年8月6日。星期四 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分子殺害10名醫療自願者的恐怖事件震驚世界。 塔利班武裝分子承認犯案,宣稱這些志工是美國間諜並在當地宣揚基督教。死裡逃 生的一名阿富汗人說,他們三輛車的車隊共有11人,於返回喀布爾(Kabul)途中遇伏。 10名武裝分子將他們包圍,要他們在車前排成一列後,逐一槍決。所有屍體滿布彈痕被 棄置在一個密林中,當地居民發現屍體與車輛後報案,死者的護照和物品全被拿走,稍 14後才證實他們是基督教機構“國際援助使團”(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Mission)的成 員。10名死者中,5人是美國男性,3名女性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和德國,另兩名死者是 阿富汗翻譯員。
15 吳凱倫 Karen Woo 被屠殺的准新娘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36歲,來自英國的華裔女醫生吳凱倫(Karen Woo)原 打算8日從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飛往英國,籌備本周的婚事。在友人與親人眼中,吳凱 倫是個外型亮麗、個性開朗、對生命與人充滿熱情的女性。她兩年前造訪阿國友人而 愛上此地,毅然放棄在英國民間醫療機構Bupa副主任的高薪工作,於2009年底來到 阿富汗,這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幫助那些她認為最需要幫助的人。和所有的新娘 一樣,Karen精心籌劃著這個即將到來的婚禮。她還在阿富汗為自己定制了真絲婚紗 禮服。可是,她的父母卻再也看不到穿著婚紗的女兒走進婚姻殿堂,她的未婚夫再也 不能與這位他盼望中的新娘攜手人生。 所有的外國人都是自願者,在這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為那些付不起醫療費的人 提供免費醫療服務。3星期前,凱倫聯同“國際援助使團”人員,前往努裡斯坦省 (Nuristan),該處包括海拔1.6萬呎的雪山,有5萬名居民缺乏醫療服務。他們一行 11人,展開長達120英里的艱辛旅程,為該區的居民提供醫療服務。由於位處山區, 汽車不能到達,他們只能徒步或騎馬前行,極盡艱辛。 當醫療服務結束後,他們踏上返回喀布爾的途中。陽光明媚的午後,他們在山澗 樹林裡用午餐。一群紅鬍子的匪徒襲擊了他們。這些匪徒們迫使他們站成一排,端著 槍,瞄准了這些無償為苦難中的阿富汗百姓提供醫療服務的天使們,一個又一個的把 他們擊倒在槍口下。 在來阿富汗之前,凱倫並非不知道此行的危險,但是她說:“為了幫助那些最需 要幫助的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而為了這句“值得”,她在自己即將成為新娘的 前幾天,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與她一同被發現的還有來自美國的眼科醫生湯姆•里特勒(Tom Little)。
湯姆•里特勒 Tom Little 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阿富汗的眼科醫生 湯姆•里特勒(Tom Little)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這個貧窮的國家。他已經在阿富 汗服務了將近四十年,並和他妻子在阿富汗養育了三個孩子。他們和阿富汗人民一道 經歷了蘇聯的入侵和塔利班的統治。他所屬的教會Loudonville Community Church的 牧師說湯姆和他的妻子麗貝總是將別人的需要擺在自己的需要之前。而那個陽光明媚 的午後,他用自己的鮮血為這四十年的無償奉獻畫上了最慘烈的句號。 湯姆的遺孀麗貝說:“他的一生,都是在阿富汗,幫助治療眼疾,培訓眼科醫 師,帶給人們上帝之愛。”她補充:“湯姆非常無畏,我認為他是超人。” 麗貝說儘管丈夫遇害,她還是對阿富汗人民 充滿了熱愛。湯姆和麗貝乃“國際主僕差會”美 國分會之宣教伙伴,隸屬IAM服侍 。 16 湯姆斯 Thomas Grams 為從來沒有見過牙刷的兒童喪命 與吳凱倫和湯姆一同被殺的還有來自美國丹佛的五十一歲的牙醫湯姆斯(Thomas Grams)。 9-11事件發生後不久,湯姆斯在美國為一名迫切需要牙科護理的阿富汗男子提供 服務, 這名男子曾被塔利班毆打。從那時候起,他開始與阿富汗的機構聯繫,並到那 邊服務。 2007年他提早退休,全職在尼泊爾和阿富汗為貧困兒童提供免費牙科護理。 在過去 6年,他前往阿富汗至少有七、八次 。他在那裡努力工作,以取得當地人的對 他的信任。 此行,他聽說生活在阿富汗北部的兒童們從來沒有見過牙刷,因此,他帶了上千 隻牙刷,要給當地百姓提供他們從來沒有享受過的醫療服務。他訓練那裡的兒童如何 正確的刷牙,他說:“當他們學會了刷牙,你應該看看他們是怎樣開心的笑。” 而這場橫空飛來的屠殺,使得湯姆斯醫生息了地上所有的勞苦。他那燦爛的微笑 和比黃金更寶貴的愛心,永遠地留在所有認識他和不認識他的人的心中。
布萊恩 Brian Cardarelli 壯志未酬身先死 另外,25歲,於2009年畢業於詹姆斯麥迪遜大學(James Madison University)“媒 體藝術及數碼影像”系的布萊恩(Brian Cardarelli)也是受害者之一。布萊恩剛完成國際 主僕差會為期一年的短期宣教計劃(On Track Programme),生前於喀布爾國際學校擔 任公關項目經理。 他對阿富汗的熱愛可以透過一張張他所拍攝的照片表露出來-那些面帶微笑的阿 富汗兒童、勤奮工作的阿富汗人、美麗的山脈、盛開的花、建築物、其中包括該地區 的馱畜如駱駝、馬、驢、牛……那些照片都不會在媒體上出現。Brian在他的面子書 (Facebook)描述:“阿富汗不是只有戰爭。” 一位家庭成員在他的面子書頁面上留下這個信息:“布萊恩,但願你能看到你的 生命是怎樣在這裡影響這麼多人的生命……。不要擔心我們,我們在地上的生活會得 到很好的照顧。我會很快見到你。我愛你。” 布萊恩的父母,邁克和莎倫(Mike & Sharon)也是國際主僕差會的宣教伙伴,他們在 阿富汗參與救援工作。但願布萊恩的死,能使神的名被更多他所愛的阿富汗人聽到。 17
世界不配有的人 在這些為幫助阿富汗人民而死的殉道者面前,我想到了聖經中的兩句話:“我實 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 子粒來。”(約翰福音12:24)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 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 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羡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 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希伯 來書11:13-16) 他們,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他們,跟隨主的腳步,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輕看 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痛。現在,吳凱倫,湯姆,湯姆斯,布萊恩和那些與他們一 同殉道的弟兄姊妹們都已經回到那個他們曾羡慕的更美的家鄉,回到那位被他們稱為 神的懷抱中。他們所有的驚恐,屈辱和痛苦都已被醫治,他們的每一滴眼淚都已經被 抹去。在主的懷裡,他們得到了他們應得的榮耀。 “因著信,他(們)雖然死了,卻依然說話。”(希伯來書11:4,新漢 語譯本)。他們留下的美好見證,將如彩雲圍繞著我們這些依然旅居在這 個世界上的人。鼓勵我們放下各種重擔,脫去容易纏纍我們的罪,存心忍 18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 國際援助使團(IAM)簡介 國際援助使團(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Mission) 是一個非營利的基督教非政府組織(NGO)。 自1966年以來在阿富汗工作。IAM的事工項目包括醫藥,工程,語言, 小企業和社區發展。2008年,IAM在阿富汗的7個省,透過18個項目, 來幫助37萬的阿富汗人。IAM註冊於瑞士日內瓦,是在阿富汗持續最久的非政府組織 並且只在阿富汗服務。IAM也是國際主僕差會的事工伙伴。 (譯自http://en.wikipedia.org/wiki/International_Assistance_Mission) 資料來源 http://www.ada.org/news/4568.aspx http://ap.ntdtv.com/b5/video/id/2782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4fd7b00100kdqz.html http://www.chinanews.com.cn/hr/2010/08-09/2454199.shtml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0/08/08/thomas-grams-colorado-den_n_674805.html
耶穌與難民 作者。菲利(城市異象工作者,倫敦) 翻譯。葉秀英 三年前我們第一次遇見K,一位有著和煦微笑,疲憊面容三 十幾歲的阿富汗人。他音訊全無直到幾個星期前又在教會出現。他告訴我 們他的故事:因為難民申請一直石沉大海,在極度沮喪下他和友人A潛逃到奧地 利。他們在那裡信了主。不但沒有得到庇護,他們反而面對更大的限制。無視 牧師的勸告,他們返回英國。 決定說實話後,他們便去自首,等待內政部一切的裁決。果然,他們馬上 被關進拘留所等待遣返阿富汗。他們在那裡的教堂讀經禱告,對穆斯林獄友做 見證。此舉引起他們強烈的敵意,甚至放話“如果我們同時被遣送回國,在飛 機降落之前你會被我們干掉”這可不是嚇唬的話。在一次暴動中,三十個憤怒 的阿富汗人企圖破門而入殺了他。律師們每次的營救都無功而返。直到一天K 被告知“這是你的文件,你自由了。” K不想留下A單獨離開,但事情的發展不如他所願,他發現自己帶著衣服 和車票獨自在街上。當K和我們談起,顯然他還是很掛念A並要求我們介入。 下個神跡是這個故事的關鍵時刻。一天早上,A被告知收拾行李因為馬上他會 被遣送回國。在車上他發現和他一起的竟是那些威脅要殺他的人:他迫切為自 己的性命禱告。到達機場下車,每人都經過監獄官:A是最後一個。一個監獄 官拍他的肩膀說“你的禱告應允了,我們不夠人手和你一起走所以你要和我們 回去。”當天A是車上唯一折返的人。A和K都在奇妙的情況被釋放。重逢後他 們馬上回到教會,現在我們每個星期都有查經班。他們對神和他的話語非常渴 19慕,知道恩典為何而且還險些為主捨命。
差會DNA 翻譯。羅秀楹 2010 - 2014年 國際(團契)優先事項 1優先領域 深化靈命 1.1 在個人與神以及個人與社區的關係上增長。 1.2 在國際主僕差會的所有生活與事工層面有敬拜與禱告的操練。 1.3 在決策與領導中倚靠神。 2優先領域 建立社區 2.1 通過相互問責的制度來開展我們的社區生活。 2.2 改善對職員、宣教夥伴以及他們孩子的關顧。 2.3 確保團契生活中的所有領域兼具文化與性別包容性。 20 2.4 共同建立更有效與具策略性的徵召、安置以及事工。 2.5 對參與差傳的所有世代作出有效的回應。 2.6 栽培具備有效領導所需之時間與技巧的敬虔和有能力的領袖。
21 3優先領域 在結果子上增長 3.1 在職場事工、營商宣教、以及生態保護的整全事工上有所增長。 3.2 更新我們對那些被自己社區邊緣化之女性的事工焦點。 3.3 建立一個門徒訓練與“師徒制”的文化。 3.4 委身於持續的個人和社區學習及合作。 3.5 招攬宣教夥伴為海外散居族群提供門徒訓練上的協助。 43.6 幫助宣教夥伴更有效的理解主要的宗教與世界觀。 優先領域 服事教會 4.1 在國際主僕差會的“腳踪”上以及在已經樹立的 差派背景上建立差傳的異象。 4.2 在國際主僕差會的“腳踪”以外的新差派背景中與教會配搭。 4.3 裝備所有宣教夥伴建立與鞏固亞洲和阿拉伯的教會。 54.4 促進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教會之跨文化宣教。 優先領域 運作的發展 5.1 為我們的辦事處建立新的籌措資金的方式。 5.2 增強我們與目標受眾的有效溝通能力。 5.3 建立更好的徵召、遴選與安置過程 5.4 建立治理、財務與人事政策方面的最佳實踐指南。 這是《國際優先事項》的簡化版。 完整版本請參閱國際委員會所核准的文件。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Priorities 2010 – 2014
舉目看田 黑人的土地蘇丹 Sudan 面積 2,503,890平方公里,為非洲最大的一個國家 人口 41,980,182(2010年7月) 首都 喀土穆(Khartoum) 種族 共244個族群 阿拉伯人45.2%,主要居於北部; 語言 非阿拉伯人54.8%,主要居於中部和南部 宗教 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使用者佔總人口的60%,通用英語 70%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主要居住在北方; 25%的南方居民多信奉原始部落宗教及拜物教; 5%基督徒,主要聚居在南方和喀土穆 22 蘇丹「Sudan」一詞, 是源自於阿拉伯語比勒德伊斯蘇丹「Bilad as-Sudan」, 「Sudan」的意思是「黑色」, 全義是黑人的土地「Land of the blacks」, 因主要居民為班圖人,屬於黑色人種。
蘇丹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的比例為2:1。 靠旗桿一側為綠色等腰三角形,右側三個平行且寬度相等的條紋。 自上而下依次為紅、白、黑三色。 紅色象徵 「革命」 白色象徵 「和平」 黑色象徵 蘇丹南方黑人居民。 綠色象徵 蘇丹北方阿拉伯居民所信仰的伊斯蘭教。 世界火爐喀土穆 蘇丹首都喀土穆氣候炎熱干燥,年平均氣溫28.7C,最高氣溫 達47.2C,有「世界火爐」之稱。年降水量167毫米,蒸發量 高達6204毫米。5月-6月間多吹偏南風並多沙暴。最大風速可 達38.5米/秒,危害極大。 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難民危機 23 蘇丹「達爾富爾」(Darfur)地區位於蘇丹西部,與查德 (Chad)接壤。由於「達爾富爾」地區約有八十個部族混居, 錯綜複雜的種族和宗教使得彼此間經常發生暴力衝 突。信仰 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信仰原始宗教或基督教的非洲黑人長 期關係不睦。2003年2月曾有大規模的衝突。當時,由黑人 組成的「蘇丹人民解放軍」和「正義與公平運動組織」指責 蘇丹政府未能保護他們,因此向政府發動武裝襲擊,要求實 行地區自治,從此拉開了戰亂的序幕。據聯合國估計,「達 爾富爾」地區發生的戰亂已造成至少一萬人喪生,一百多萬 人逃離家園。 2005年1月9日,蘇丹內戰各方正式簽署了一項包含關於過渡 期軍事安排的協議、財富分配與國家權力分配的協議以及全 面停火協議等全面和平協議。該協定的簽署,宣告了這場非 洲歷時最長的內戰的結束,千百萬蘇丹人有了回歸家園創造 新生活的機會,不僅如此,期待中的和平將賦予蘇丹這個石 油藴藏豐富卻滿目瘡痍的國家振興的機會。
物價高收入低 蘇丹是聯合國宣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 以農牧業為主,基礎薄弱,對自然及外援依賴性 強。低收入高消費是這裡的一個重要特點。在喀土 穆,講師的月收入隻是兩百美元左右。由於蘇丹交 通不發達,加上國內幾乎沒有什麼產業,導致市場 上很多東西都是進口的。它的物價水平比馬來西 亞高2-5倍。總之,高物價跟經濟發展水平很不相 稱。美國雜誌《國際生活》(International Living) 稱蘇丹為其中一個最難住的國家。 服侍的機會和需要 醫療服務 社區發展-農業專家,技工 經營賓館/接待所 電腦教師 幼兒 /兒童事工 神學院 國際學校 英語教師 婦女事工-麵包師,美容師,健美操指導員 禱告要項 蘇丹的內戰是二十世紀最長的衝突,請為各族一同建立多元文化和宗教 的社會,締造和平禱告。 為蘇丹的難民的安危禱告。求神安慰他們並提供可協助他們恢復的人力, 並使那些失去家園的人能找到新的安全居所,重新開始他們的生活。 為蘇丹的每一個族群都興起信徒,按照聖經的教導聚會,並在其中興起 領袖禱告。 參考資料 24《世界百科》,海燕出版社,2004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su.html http://blog.yam.com/dili/article/5354108
小小宣教士檔案 MKBlog姓名漢宣恩 (Phoebe) & 宣樂(Joyce) 宣爸Hanna 宣媽鄭月芬 生日28/5/2006 (Phoebe) , 26/9/2007(Joyce) 國家蘇丹 我們是無國界孩子 “Tamaan? Keef?”我們以阿拉伯 是我總覺得很難學,英語比較容易多 語問候大家。意思是:好嗎?如何? 了。回來後,我被送到華文幼稚園, 我名叫宣恩(Phoebe)妹 開始我非常抗拒,哭泣不上學,因為 妹叫宣樂(Joyce)。我 華語實在太難學了。但在媽媽的耐心 今年四歲,妹妹三歲。 教導下,我現在可以用華語交談了, 我們的父母親都是宣教 士:爸爸是埃及人,媽 yeah!比如我會說:“我 媽是馬來西亞華人。我 不喜歡吃榴蓮!”哈 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蘇丹事 哈。 奉。我們是無國界孩子! 說到榴蓮,妹妹 記得2007年2月,我與爸媽來到 就不同啦,她非常愛吃 非洲蘇丹,由於沙塵暴,灰塵由我鼻 榴蓮。平常她很文靜, 子進入耳朵,疼痛近一個月,夜夜不 一旦說起榴蓮,她就神采飛 能眠,使到媽媽擔心不安。還有在我 揚,大聲說:“我要吃榴蓮”。當然 一歲半時,我常常哭訴左眼睛疼痛, 她不可以吃太多,會生病呀。對了, 眼珠常往上看而不動,爸爸就把我送 忘了告訴大家,Joyce曾有一次在蘇 去看當地眼科醫生,他說,只要避免 丹嚴重嘔吐,瀉肚和發高燒,因此在 一些敏感東西和滴些眼藥水就可以 醫院吊了三包點滴。爸媽非常擔 了。 但這一切都沒好轉。這樣,我就 心, 但靠着神的恩典,她平安 一直擦眼睛,流眼淚。直到有一次回 度過了這一關。說起Joyce,她 到馬來西亞,經眼專科檢驗,發現我 是個非常活潑,人見人愛,愛 的左眼是懶惰眼,必須戴眼鏡。那時 吃東西, 也常帶來歡笑聲的妹 妹。吃是她的最愛,在她剛牙牙學 我才兩歲半。朋友常取 語時,她第一次的禱告說:“謝謝耶 笑我,還好媽媽卻常 穌,吃,阿門。” 安慰我。 最後,希望大家常常在禱告紀念 另外,要告訴大 家我的語言能力;平 我們,因為蘇丹的天氣非常炎熱, 時我以英語交談,並會說少許阿拉伯 語。最近我愛上華語,讓我來與你分 每年4月份直7月份,天氣都在攝氏 享我如何學講華語。早在還未回馬來 西亞之前,媽媽就教導我們華語,但 40-48度以內,又加上沙塵暴,我們 都被逼留在像火爐的家裡,日子非 and 25常難過。謝謝amu和tant(uncle auntie)。
消息與 代禱 述職 恭賀 Hanna & 月芬(宣恩&宣樂)在 本會駐吉爾吉斯 蘇丹事奉的第一個任期(三年一任)於 宣教伙伴黃賜恩 六月份屆滿。他們一家於六月中平安的 教 師 ( Timothy 從蘇丹回國述職,計劃於十二月中重新 Wong) 與 回返工場,開始第二任期的服侍。述職 Mimoza姐 妹 於 期間他們有許多的講道和事工分享。 8/5/10共結連理。 求主幫助他們能有效的分配時 求主祝福他們的婚姻和事奉。 間,分享宣教異象之余,亦能 有很好休息充電的時間。同時 黃賜恩教師被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 請記念他們所需的經費。 會於9/5/10按立為牧師,在此致上本 許金榕於六月底完成她在蒙古事奉的 會最大的祝福。 第一個任期並計劃於十二月中重新回返 進修 工場。 本會辦事處中文部同工何依玲姐 請為她在述職期間能夠得到好 妹(Grace Ho)申請安息年到英國 的休息,能與教會、支持者及 親友有美好的團聚,分享異 All Nations Christian College修讀宣 象,並籌足新一任期所需的經 教課程一年,她已於19/9/10起程前 費禱告。 往英國。 悼念與慰問 求主帶領她所學的能對她的生 命和未來的服侍有所幫助。 KK姐妹令堂于27/3/2010病逝,安 在這期間,一切有關中文部的事務或 息主懷。 詢問可繼續與本會特約同工羅秀楹姐 妹(Alison Loh)聯絡: 金麗瑩姐妹雙親分別於今年五月底及 電話 03 7784 8430,7784 0400 六月初兩個星期內相繼離世,回到天父 email [email protected] 的懷抱。 求主安慰喪家。 26 欲獲知更多最新代禱消息,請訂閱《代禱簡訊》。凡有意訂閱者,將填寫《回應表》, 然後傳真或寄至本會。我們將每兩個月一次郵寄或電郵給訂閱者。
表》,
回應表 我的奉獻 您 的 支持宣教伙伴,姓名 ,回 支持辦事處同工,姓名 應 支持經常費 支持任何有需要的事工 支持通訊印刷費及郵費 是 我 附上支票RM 支票號碼 們 最 支票抬頭Interserve Fellowship Berhad,請勿寄現金 大 的 我有興趣 鼓 勵 成為義工(需到本會位於八打靈的辦事處) 參加短期宣教計划(On Track) 申請成為宣教伙伴,我有負擔的國家是 定期收到in2serve通訊 中文,數量 本(印刷版) 《in2serve》中英文通 英文,數量 訊已提供電子版,與印刷 本(印刷版) 版同步發行,歡欣訂閱! 電郵(email)電子版給我:中文/英文 成為代禱勇士,請把代禱消息 電郵(Email)給我 郵寄給我 邀請國際主僕差會同工或宣教夥伴到我的教會分享宣教事工 我的聯絡 稱謂:博士/牧師/傳道/弟兄/姐妹/ 姓名 (中) (英) (中/英) 地址(英) 聯絡電話 傳真 Email 所屬教會 註:若您已更換地址或不想繼續收到我們的通訊,請通知我們,幫助我們成為資源的好管家。 歡迎复印,寄至:國際主僕差會(馬來西亞分會)INTERSERVE FELLOWSHIP BERHAD P.O.BOX 13002, 50769 KUALA LUMPUR, MALAYSIA 或傳真至 603-7784 8403
採訪。羅秀楹 受訪者。黃賜恩牧師 翻譯。葉秀英 ,牧,者心宣教情問 身為牧者,投身於海外宣教工場的想法是如何形成的? 答 這個想法在我成為傳道人之前就有了。在神學院裝備期間,我 時常透過宣教領袖和宣教士們的講座與分享接觸到宣教事工。 當時暗忖若是神的帶領,有一天我會到宣教工場事奉祂。 問 宣教士和牧者的服事有何不同之處? 29 答 一個主要的不同是,身為牧者我服事和自己有著相似文化背景 的會眾,宣教士則不然。另一方面,牧者的工做牽涉到領導、 布道、講道、教導和牧養。宣教士則牽涉較廣,相對的也要付 出更大的辛勞,因為必須學習新的事物,尤其是新的語言和當 地人的生活方式。 問 有牧養經驗的宣教士有甚麼優勢? 答 最大的優勢在於植堂。他能夠帶領新建的教會,給於當地牧者 和領袖適當的幫助和指導。換而言之,他是當地牧者迫切需要 的導師。身為牧者,他能夠輕易取得當地基督徒社區的信任和 尊重。這有助於在其他地區的宣教事工和策略伙伴的建立。 黃賜恩牧師在成為宣教士之前 曾經在巴色會訥閩堂(BCCM Labuan)牧會。 2005年,他在吉爾吉斯的短宣旅程中, 找到了他的宣教工場。 2006年9月他正式踏上宣教之路。
問 你會如何形容從牧者到宣教士的心路歷程? 答 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很直接的過程。沒有很多掙扎因為我一向來都 有去國外服侍的心志。我享受當傳道人的服侍,在這崗位上堅守了 十年。我也覺得當適合的時機與機會出現時我應該憑信心出去。如 之前所言,立志為宣教士不是成為牧者後一個新的異象,而是一個 一直在我心裡蠢蠢欲動的念頭。所以成為宣教士對我而言,只是時 機的問題。 問 你認為哪些因素阻礙牧者獻身海外宣教工場? 答 情況因人而異。呼召是其中一個問題。一些認為他們的呼召是成為 牧者而非海外宣教士。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個人的呼召。有些則願 意,但覺得自己在海外牧會沒有恩賜而決定留在本地的教會服侍。 畢竟,還有很多教會急需牧者的帶領。所以,傳道人是很難失業 的。實際上,大多數教會都不願意讓他們的教牧人員成為海外宣教 士。當然,一些課題例如經濟支援,健康問題,孩子的教育和無數 其他因素都會成為牧者獻身為宣教士的絆腳石。再者,他們也許缺 乏接觸和勇氣,或對宣教工場的需要不敏銳。最重要的 是,對於憑信心順服神的帶領到異鄉服侍時所能夠成就 的事,他們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異象。 問 你對一些不確定自己在海外宣教工場的角色和影響的 牧者有何話說? 答 我會對他們說,無論你被呼召成為宣教士與否, 聖經很明確的表明把福音傳給萬國未得之民是每 個教會的責任。無論去或留,身為牧者或教會領 袖,我們應懇切禱告尋求神指示我們在完成耶穌 基督大使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倘若留下,我們應 確保所帶領的教會積極鼓勵和裝備會友參與海外 宣教。教會應自動自發資助在各個宣教工場的宣 教士。對於一些被呼召的牧者,神會大大的使用 30他們牧會的經驗。
問 你對一些視牧者為私有資產且不願讓他們獻身宣教的教會 有甚麼話說? 答 我會說,向安提阿教會學習。這間鮮為人知的教會栽培 了一個神最偉大的僕人-使徒保羅,因為他們順服聖靈的 引導讓他們最好的工人(和巴拿巴)成為宣教士(使徒 行傳13:1-13)他們可以說“我們應該留下最好的領袖來 服侍和建立自己的教會。畢竟,我們的教會即小也不富 裕。”如果當初他們如此想,很大可能我們永遠不會認識 使徒保羅,更加不可能享受直到今天他工作的成果。此 外,新約聖經的章數也會減少!感謝主,安提阿教會的順 服,我們才有如此的福份。選擇在於我們,保留最好的工 人自用或讓他們為神作更大更美好的事,成為那些比我們 更有需要的人的祝福。 31
作者許秀春 漫畫小英 上色光豪 「國際主僕差會」是一個福音派國際性差會,于1852年成立至今, 於多個國家成立分會,為要與全球教會攜手合作, 將耶穌基督的名傳給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困乏的人,叫生命與社區因遇見耶穌基督而轉變! 馬來西亞分會于1993年正式成立,前身為「國際關懷差會」(INTERCARE)。
Search
Read the Text Version
- 1 - 32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