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主僕差會通訊 第 19 期 疫無反顧 的宣教使命 讓我們在疫情和各種挑戰中 依靠聖靈,與上帝同工, 義無反顧的參與祂的宣教!
目錄contents 差傳透視 疫無反顧的宣教使命 新視野 3 2020,差會挑戰年 6 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的傳播以及各國政府所 應對挑戰 11 採取的各種防疫措施,迅速改變了我們的全球環 擁抱「新常態」,你準備好了嗎? 15 境。面對疫情所帶來的破壞,促使各行各業不斷 隔離中的生活 18 思考什麼是「新常態」。對於基督教事工而言, 疫情所帶來的限制也提供教會和各個機構重新思 疫動的心 考我們服事方式的機會。 愛在新冠疫情時 20 我們共同面對一切 24 為了回應疫情對宣教格局帶來的轉變,本期焦 「我該說什麼呢?讚美主!」 26 點想與各位思想疫情下的宣教使命。國際總幹事 畢喬伊.科希醫生,在他的文章〈新視野〉中,挑 宣路歷程 戰我們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周遭的一切。事實上, 中亞之喚 29 除了疫情,差會也同時面對其他方面的挑戰,這 些挑戰正在改變宣教的格局。本差會的兩位同工 本會消息 35 個別在〈2020,差傳挑戰年〉和〈應對挑戰〉這 兩篇文章與讀者討論這些問題,並提醒我們要迅 回應表 37 速的作出相應的調整來迎接當前的挑戰。 事實與趨勢 面對疫情,國際主僕差會領導層呼籲所有同工 2020年美國教會「新常態」 39 保持冷靜,並且理智的看待疫情的爆發。因此, 一些宣教夥伴在疫情的高峰期,基於許多合理的 封底 理由返回了自己的國家。然而,卻有大部份的宣 病毒傳播與宣教契機 教夥伴決定留在工場,有些甚至選擇在還沒有實 施封鎖令之前返回工場,與他們所服事的對象 國際辦事處 >馬來西亞 共同面對這場危機。他們宣教的心志及動力的來 各地區分會 >澳洲、加拿大、 源,乃因受基督的愛所激勵(林後5:14)。本期 歐洲、香港、印度、巴西、台灣 特別專欄「疫動的心」,刊登了三篇關於他們的 英國 & 愛爾蘭、南韓、德國、 故事。但願他們的義無反顧,能夠激勵和感動我 馬來西亞、荷蘭、紐西蘭、新加坡、 們為著福音的緣故擺上自己。 瑞士及美國。 在這個動盪不安的時期,雖然我們的生命都經 馬來西亞分會執委會(董事會) 歷了震動,但我們仍然可以平靜安穩,因為我們 主席 >張德志 Philip Chang 所服事的是一位永不動搖的上帝,祂的國度是不 副主席 >黃优瓊 Vicky Ng 能被震動的國度。在上帝不可動搖的主權和我們 醫療顧問> 謝進誼醫生 Dr. Jenny Cheah 所蒙受的呼召為背景之下,我們力求維護在差會 董事 > 李國裕 Lee Kok Joo 中規範我們行為的共同價值觀——尤其是群體關 姚寶花 Yeow Poh Wha 係(Community),夥伴合作(Partnership)和對上 潘英霞 Susan Pan 帝的依靠(Dependence on God),並在我們共同 蔡家存牧師 Rev. Chuah Chia Choon 尋求主的旨意時彼此建立。 辦事處同工 即使新冠疫情和種種的挑戰帶給宣教的工作 總幹事 >區錦華 Joshua Aw 許多的衝擊,宣教的上帝仍然在施行拯救。祂繼 人事主任 >邱靜儀 Janelle Khoo 續吸引人來到祂的面前。祂仍然在擴展自己的國 財務主管 >葉乃綺 Iak Nai Khee 度。祂也要藉著危機呼召祂的子民興起,叫我們 中文事工 >何依玲 Grace Ho 打破常規,嘗試新事物,為祂贏得更多的靈魂。 諮詢編輯 >黃穎穎 因此,讓我們在疫情和各種挑戰中依靠聖靈,與 編輯 >何依玲 上帝同工,義無反顧的參與祂的宣教! 校對 >何依玲 設計 >Impetus Concept 如欲轉載本刊文章,請先與本會聯絡及註明出處。所有文章僅代表作 封面照片 > jcomp/Freepik 者的個人立場,文責由作者自負,其論點不一定代表本刊的觀點。 承印 >Thumbprints Utd Sdn Bhd 出版日期 >2020年11月 馬來西亞主僕差會 INTERSERVE FELLOWSHIP BERHAD P. O. Box 13002, 50769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603 7872 9029 Fax 603 7872 9028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interserve.org.my
差传作者 畢喬伊.科希醫生(Dr. Bijoy Koshy) ,主僕差會國際總幹事 翻譯 Rebecca 新視野 近來,世界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 一種只有在顯微鏡下 才能現形的病毒肆無忌憚地蹂躪全地。 工作、旅行、運動、娛樂——所有看似要緊 和幾乎不能不做的事情——都被擱置了。 突然間,我們不得不從一個新的角度 看待周遭的一切, 那些我們認為必須要做的事 已經被更重要的事代替。 © Morning Brew on Unsplash 3
過去,宣教意味著繁忙。各種應接不暇的活動讓人 根本沒有時間或精力出去喝杯茶、認識個新朋友。近年 間,那種不求速度,耐心陪伴人經歷認識上帝恩典的模 式已經被以領人歸信為任務的一系列活動、方法甚至信 仰體系所取代,但前者不才是宣教的真意嗎? 令人不安的是,當我們的生活逐漸被活動控制,那 種真實的親密交流就越來越少。虛擬的、僅限於信徒間 的溝通成了我們的新「忙點」,而與非信徒面對面的互 動幾乎銷聲匿跡了。還有誰會和那些不認識救主、眼看 著自己周圍的世界崩潰的人同行呢? 仔細反思生活和宣教到底是什麼,有助於撥亂反 正。現在你終於有機會安靜下來,知道祂是神。凝視神 的時間裡,我們被賦予力量,得到安慰和平安。同時, 我們也學會透過祂的眼睛來看待人生的難題。祂是天地 萬物的主宰,祂掌管一切,包括那微小猖獗的病毒。 4
新視 野 © Freepik.com 經歷過在神面前的安靜,我們將學會再次把人提升為宣 教的中心,而不僅只是把他們當作宣教的目標。這些鮮活的 生命,需要人理解他們的恐懼不安,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 我們要做好被打擾的準備,因為悲傷不挑時候,也要準備好 承擔風險,生病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羅馬帝國時代, 當黑死病席捲全國時,許多的羅馬人都逃走了,但不少神的 子民卻選擇留下來,陪伴照顧生病和垂死之人。他們中間有 許多人感染瘟疫而喪命。如今,病毒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 蔓延,各國政府紛紛實施封鎖令,本就缺衣少食、生活難以 為繼的窮人們,將要如何度日?我們的事工要如何繼續?如 何在個人防護和服事他人之間平衡? 我們必須同心合力、彼此連結方可理解這一特殊 時期的意義以及神在其中的作為。我們需要更加 深入的群體(Community)關係,通過電話、短信 等各種方式,建立關係,相互支持鼓勵。透過彼 此扶持的群體,我們的眼光才能越過絕望,看到 彌賽亞,那位高過現在和將來一切權勢的君王。 讓我們一同仰望耶穌,好叫我們明白救主是怎樣 在危機時刻,藉著我們向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人 們顯明祂自己。 5
差传 作者 大衛.華生(David Watson) 翻譯 Rebecca 差會挑戰年 作為國際主僕差會事工主任及國際領導團隊成員,大衛.華生概述了宣教現狀。 我們在巴基斯坦服事時,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埃塞俄比 亞同學,他學烏爾都語比我們都快。我們被教導公開 傳福音當慎之又慎,而他卻常常到市場佈道。我們被 鼓勵在當地教會中做僕人(寧被動不主動),而他卻 常常以出乎我意料的方式挑戰甚至責備我們。我們都 經歷過的簽證難題,而他卻從未遇上過,總是輕而易 舉就能拿到。雖然我不確定是否每一次都是他對,但 看神如何以西方宣教士陌生的方法使用一位埃塞俄比 亞弟兄確實有趣。 6
從事跨文化工作的非西方同工一直不 7 斷增加。西方宣教士越來越少的同時,來 自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宣 教士則越來越多。他們在國際事工平台的 領導層面也逐漸嶄露頭角。事工國際化蓬 勃發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看見神 興起世界各地的教會在外邦人中建造門 徒,實在是令人興奮不已。 但時不時還是會出現不便之處,尤其 是對於那些在以西方為主導的時期建立起 來的機構和組織而言。我們的許多策略、 政策和機構文化都帶著西方色彩。甚至有 時,我們用來描述宣教事工的語言都更多 來自於自身的文化和歷史,而非聖經。 有趣的是,世界各地的教會積極投身 宣教的時期恰巧是許多西方教會對普世宣 教產生信心危機的時候。教會越來越意識 到並開始關注家門口的宣教機會(來自各 個國家的人都有,稍後詳述)。很多教會 不再覺得自己「富有」,投入全球宣教的 資金也不斷減少。一些教會受自由神學 的影響,一方面擔心會不自覺地流露出優 越感或強勢,另一方面承受來自自身文化 和群體的其他壓力,使得他們對傳福音和 宣教失去了信心。曾經,西方人由於掌握 資源,受過教育和擁有經驗而自然而然成 為領袖。如今,這一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甚至西方人必須學會在國際關係中做「軟 弱」的一方,因為西方教會被認為正在不 斷衰弱。 © jcomp on Freepik
毫無疑問,宣教事工的國際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 行,但其對我們和世界的影響才剛剛開始顯現。我們還 需要做哪些改變來使自己及世界各地的教會能夠全力投 入神的宣教中? 記得在1995年,我從開伯爾山口(Khyber Pass) 眺 望阿富汗,心想耶穌的福音如何能在那片土地上自由傳 播?在經歷了塔利班、911及隨之發生的一切之後,這 個問題變得更難回答了。阿富汗無疑是外國宣教士最不 容易去到的地方之一。幾代人的經驗顯示,那地的人和 文化很難接受福音。但如今,歐洲各地的阿富汗移民紛 紛歸主。在德國,為阿富汗信徒製作的第一批門訓教材 在發行後幾週就賣光了。如同神差派散居海外的伊朗信 徒回歸本地本家,阿富汗的內傳運動也在以前所未有的 方式進行。 無論你對當前的移民潮,特別是從亞洲到歐洲的移 民潮,持何態度,這確實給當地生活的人們帶來許多挑 戰,然而神也在其中作工。我們看到在英國和愛爾蘭有 成千上萬的伊朗人湧入教會,歐洲各地的阿富汗人和庫 爾德人也是如此,我們還看到中東的難民營中許多敘利 亞人選擇跟隨耶穌。 我們這些在教會,特別是宣教機構工作的 人,當如何回應神的作為?我們要如何與聖靈 同工,參與歐洲各地的移民事工呢?
差會挑戰年 © jcomp on Freepik 神讓人分散到各處去,不僅是為了要讓他 們聽見福音,也是為了要讓他們傳福音。沙特 阿拉伯同樣是一個傳福音挑戰極大的地方。但 上帝自有安排。當沙特變得富裕起來,許多家 庭為孩子請了菲律賓保姆,因為她們都英語流 利,且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值得信任。很多保 姆是耶穌的跟隨者,她們沒有上過神學院,也 沒有任何機構支持,她們就是分享自己的生命 和與耶穌同行的經歷。人們常說,在沙特,通 過菲律賓保姆信主的人比歷史上所有宣教士帶 信主的加起來都多。無論這數字是否真實(當 然很難計算),這都是神奇妙的工作。 神差遣祂的子民到各處各方。成千上萬 跟隨耶穌的肯尼亞人和非洲其他地方的人在 海灣地區工作。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數百萬 中國工人(其中十分之一可能是耶穌的跟隨 者)。這些門徒在那些傳統的宣教士很難進 入、福音事工很難展開的國家謀生。 國際宣教機構要如何支持他們、 鼓勵他們、裝備他們,並為他們禱告 呢? 8-9
隨著簽證狀況日益嚴峻,主流教會奉獻和差派 的減少,國際宣教機構要維持傳統模式也越來越困 難。人們可能會傾向於放棄舊模式,認為其已不再 有效。畢竟,來自南方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工人 已經身在禾場,而且沒有簽證和募款的挑戰。同 時,由于移民的到來,我們自己家門口也成了禾 場。 常聽人引用以賽亞書「神要做新事」或「新酒 要裝在新皮袋裡」。我們不禁要問,這是否意味著 「舊事」和「舊皮袋」當被丟棄呢?我不是皮袋專 家,但是我知道神的新事不是拋棄舊事,而是成 全,使舊事圓滿。世界在變,我們的宣教模式也必 須改變,但改變不是徹底拋棄,而是尋求主面,求 祂的靈從舊事中成就新事。 我們求神更新、調整、使用我們為了祂得 榮耀所擺上的,並且相信這是神的工作, 而不是我們的,這位在我們裡面(藉著我 們)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 10 © jcomp on Freepik
差传作者 克里斯.賓德爾(Chris Binder) 翻譯 Rebecca 應對 挑戰 主僕英國分會新任總幹事克里斯.賓德爾談我們將如何應對當前的挑戰 當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世界各國正 忙著應對COVID-19的傳播,我們也 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我不知道當 你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世界會是什 麼樣子。當代歷史學家彼得•亨尼斯 (Peter Hennessy)幾天前說,「未來的 歷史學家將把戰後的英國劃分為BC和 AC——即『新冠前』(Before Corona) 和『新冠後』(After Corona)。」儘管 現在就斷言一切結束後,人們將如何生 活還為時過早,但有些事情可能永遠不 會和以前一樣了。然而,神仍在寶座上 且祂的旨意終將在祂的時間成就,這信 息足以讓我們深得安慰。 11
能夠成為主僕英國分會總幹 量來自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人來 事,我感到非常榮幸和受寵若 到我們的國家。去海外長宣的基 驚。168年來,前輩們一直激勵 督徒不像以往那麼多了,去的人 著我們。那時候,我們曾多次面 也更願意做短宣。對此現狀,我 臨重大危機,包括兩次世界大 們當如何回應? 戰,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及印 度分治。 我們需要問的第一個問題 是,神是否仍呼召大不列顛、愛 那些日子,工作無法照常進 爾蘭的教會在亞洲和阿拉伯世界 行,但卻帶來了分享神的愛和恩 傳揚耶穌?我確信答案仍然是一 典的新機會。「你們的光也當這 句響亮的「是!」若果真如此, 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 那麼仍需要主僕英國分會來服事 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 眾教會,協助他們實現這一呼 天上的父」(太5:16)如今,這 召。此外,我相信參與本地事 邀請並未改變。現在雖無法估計 工和國際事工都是神對教會的呼 這場危機對主僕英國辦公室的長 召。家門口的移民事工和海外事 期影響,但我們在「新冠前」看 工同樣重要,我們不應偏待任何 到的一些趨勢和機遇,在「新冠 一個。因為兩者都是必須的,而 後」仍將存在。下面重點介紹其 且是互補的。主僕英國分會在這 中兩個。 方面處於有利地位,因為我們在 國內和海外都有事工。這是我們 神正在全世界興起祂的教 帶給教會的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會。大多數基督徒生活在「南方 將本地移民事工與海外宣教的兩 世界」(Global South)。如大 股繩子結合起來。這也是我們有 衛•華生在前一篇文章(第6-10 潛力繼續發展的部分。 頁)提到的,這一狀況正越來越 多地反映在跨文化服事中。我們 全球教會的新格局對我們是 的800多名長期宣教夥伴中,有 一個特別的挑戰。從歷史上看, 近一半來自非西方國家。 大多數人力和財力都來自西方。 我們已經習慣了在全球夥伴關係 我們交棒的時間到了嗎?這 中擔任領導者的角色。情況在變 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五十年 化。我們越來越需要與其他國家 前,大不列顛、愛爾蘭和其他西 的弟兄姐妹們同工並向他們學 方國家的教會比較強大,宣教士 習。我們必須要明白,西方的方 們從「西方基督教世界」到「外邦人 式不是唯一的方式。這一切並不 之地」傳 福音。現在,非 西 方 國 家 容易,卻是一個共同學習的絕好 的教會更強大,與此同時,有大 機會! 12
大衛•華生也強調了在人口大遷移的背景下,移 應對 民事工帶來的機會與挑戰。我們都對2015年以來湧 挑戰 入歐洲大陸的移民潮感到驚訝。許多人來自亞洲和阿 拉伯世界。多年來,我們一直為這些國家的人禱告, 13 盼望他們有機會遇見基督,有些人確實遇見了。令我 印象深刻的是,在這片意料之外的禾場上,新機遇迅 速湧現。主僕當如何應對?我們建立了一個團隊來支 持歐洲大陸幾個國家的移民事工,由在奧地利服事的 英國宣教夥伴領導。然而,讓隊工各就各位花了不少 時間。雖然我被這支團隊的建立鼓舞,但我相信,歐 洲的移民狀況對我們整個差會都是挑戰。我們差派長 宣工人的傳統方式是讓他們融入一個社區,學習當地 的語言和文化,以期他們能長期的留在當地服事。行 前準備通常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這是一個很好的模 式!我們應該繼續鼓勵人們去亞洲和阿拉伯世界,住 在當地人當中,與他們建立深厚的關係,並在社區中 作光作鹽。然而,我們是否能使之與目前情況相輔相 成,通過差派已有跨文化事工經驗的工人來回應快速 出現的新機遇?目前,服事在希臘的亞洲和阿拉伯世 界移民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新冠後」,這 些機會還會在別處出現。我們當如何預備,才能在下 一次機會出現時立即回應呢? 13 © Artem on Unsplash
幾年前,有人給我講了汽艇和帆船的比喻。當我 們有一個組織完善的機構,擁有悠久的歷史、豐富 的資源、資歷深厚的宣教士和全備的制度時,就像 一艘汽艇。我們可以設定航線,輕鬆前行,不管風 往哪個方向吹(只要燃料夠!)。我們甚至不需要過 多關注周圍在發生什麼。與之相反地,帆船必須根 據風向和風力做出調整。船員必須細緻觀察周圍的環 境。COVID-19使我們的長期計劃黯然失色,但其實在 「新冠前」,我們生活的世界已經越來越不穩定。在 一些傳統上一直有差派工人的國家,宣教士越來越難 生存並開展工作。隨著變化速度的加快,我相信神在 呼召我們像一艘帆船,學習如何順應聖靈的風,不論 是在風暴中還是靜水上。 未來的日子無法預測。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 都更需要學會快速地問「神正在這裡做什 麼?」和「祂要我們如何回應?」作為一個 國際差會,這需要大家更多地接受我們差會 的首要價值:「倚靠神」。當然,如果我們 相信還有其他任何可倚靠的,無異於自欺欺 人。 14 © Eric Muhr on Unsplash
作者 艾力克斯(Alex H),主僕東南亞區工場團隊主任 翻譯 差传Rebecca 你好擁了準抱備新常態 嗎 15 事 等到 時務世,界們知的也應道事需對隊所情要挑、(當B,思戰機甚C行如考。)構至受的和同省我或提,(「以察們教出有候歷新薩發為會一些代一冠迦生此以種事志切如後支在感極新上情恢今」派自到快的1不復(,2一己驕的A紀會:正3希樣C身傲速2年再常)),望上。度。方跟不。通你及然適各式以是達周已而應個:前辦圍,認現不「一法我狀識同新樣。,的到冠了我團,前。們」單人必們單須接忍 耐
隨著制度、方法、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 變,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無法維持生計。到處 都有因世界觀崩塌而迷失方向的人,他們靈裡 飢渴。遺憾的是,對外國人的警惕仍普遍存 在,恐懼蠶食人心。在完全失控的現實面前, 我們謙卑下來,承認自己沒有想像中堅強。新 冠病毒讓我們看清自己到底將盼望寄託在何 處,也提醒我們曾經的習以為常是如此珍貴。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回顧和評估我們的工 作,並為此後的生活做準備。這絕非「保持冷 靜,繼續前進」那麼簡單。是的,我們需要保 持冷靜,但是改變和預備也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幫助領 團隊、還有你自己,都會為你 導者在這非常時期釐清方 懂得自我關顧而感到欣慰的。 向並做好準備: 在危機中工作很容易精疲力 竭,當走的路還遠,不要那麼 神要告訴或教導我們什麼?不 快就耗盡了。 要一味向前衝,抽出時間來聆 聽神的聲音;我們周圍總是有 我們失去了什麼?承認損失 各種各樣的聲音和建議;把來 和表達悲傷很重要。只要處理 自神的放在第一位。 及時,它就不會在日後捲土重 來,把你擊垮(我曾經歷過, 我們身邊出現了哪些新需求? 非常可怕)。持守盼望也很 我們當如何服事?在當前的情 重要,但這對我們來說並不容 況下,人很自然地傾向於開啟 易,特別是當我們逃避現實的 自我保護模式,但如果我們不 時候。 這麼做,服事反倒會更有力。 我們要感恩的是什麼?哪些事 我們帶領的人現在有什麼需 情一直被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 要?我們的群體有什麼需要? 的?感恩是對抗絕望和沮喪的 不要自以為知道答案,還是要 強大武器。 去問。 我有什麼需要?照顧別人的同 時也要照顧自己。你的家庭、
我們的世界、文化和社區發 之中,莫忘初心。危機其實能 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改變將 夠幫助我們看清楚哪些是真正 如何影響我們的工作和做事方 重要的,哪些是看似重要實則 式?哪些需要繼續保留,哪些 不然的。 不再有效需要放棄? 當今的狀況下產生了哪些新的 即使做事方式必須改變,我們 可能性?俗話說,機遇蘊藏在 如何持守異象和使命?在混亂 危機中。千萬別錯過!新想法 在等待被發現,新事情在等待 禱告 被成就。此外,正如一位分會 總幹事指出的,我們現在與地 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了一些此 前沒有的共同點。如今發生的 一切創造了一種與人產生共鳴 和連結的新方式。 當疫情過去,哪些功課是我們 不會忘記的?也許我們現在提 出的一些想法會和沿途中獲得 的其它洞見一起保存下來。 主啊,眼前的一切,我們從未 好你擁了準抱嗎新備常態 經歷過,求祢幫助我們探索這 未知的領域和正在發生的事 情。求祢賜給我們洞察力和智 慧,叫我們有效地帶領團隊。 願我們能學會祢要教導我們的 功課,並且牢記我們是多麼地 需要祢。求祢親自塑造我們, 帶領我們向前。聖靈啊,求祢 讓我們勇敢地面對改變。哦, 主啊,在這危難時刻,願祢的 名藉著子民得榮耀。因為國 度、權柄、榮耀,全是祢的, 阿們! © Sven Brandsma on Unsplash 16-17
差传 作者 李察.士多利(Richard Storey),主僕差會關愛受造界事工(Creation Care)負責人 翻譯 Rebecca 隔離中的生活 新冠病毒引發了很多關於人與受造界關係的 思考。當然,也是因為現在有時間來思考。 對於我來說,在尼泊爾進入封鎖的第三天, 就深刻體會到了我們的家庭生活與當地和遠 處生態系統的關聯。 為了預備兩個星期的「隔離」,我們在超市裡進 行了大採購,今早還出去買了些新鮮食材。牛奶來自 鄰家(他們的牛可能剛從我門口經過)。大部分水果 和蔬菜來自幾公里外的村子。儲藏櫃裡有些食品來自 鄰國。這些地方的土地和雨水,傳粉授粉的昆蟲和鳥 類,耕種收穫的農夫,支持著我們此時此處的生活。 18
還有來自周圍環境各種各樣的聲音。今天 早上,我坐在屋頂,往日摩托車和送貨卡車的 喧囂被鳥兒的歌唱和人們的私語取代。我突然 意識到,在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中,只有過去的 幾百年,人和自然的聲音被工業化的噪音蓋 過,以致我們完全忽略了。能重新聽到充滿生 命力的聲音真是太好了! 我祈禱,無論你有多麼「與世隔絕」, 仍舊能更深體驗到與他人,以及與自然 界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關係。 19 © Mehmet Turgut Kirkgoz on Unsplash
作者 崗日果布 ,馬來西亞主僕差會駐東亞宣教夥伴 翻譯 Linda 愛在新冠疫情時 我在大學時最喜歡的一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得 主加西亞•馬爾克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的 《愛在霍亂時期》(Love in the Time of Chorela)。 如今,我發現自己正處於「愛在新冠疫情時」中 (Love in the Time of Corona)。新冠疫情可能讓生 命停止,但不能讓愛停止。它可能阻礙人們的生 活,但它不能阻止人們去愛。 元月底我一家八口出國參加了一個年度退修 會,在2月初決定逆行返回到東亞。這是一個很 艱難的決定;因為即使在那時,我也清楚知道: 需要在被呼召之地和舒適之地(美國)之間做出 選擇。經過一番禱告后,我們選擇了前者,因為 我們感到主耶穌並沒有叫我們離開崗位。隨即我 們回程航班被取消了,航空公司還拒絕退款,我 們只好又買了繞道的機票——一程一程地轉機, 最終才得以回到宣教工場。抵達後,我們立即被 以一種中世紀的做法隔離:門外上封條,隔離14 天。如果封條被破壞了,那麼隔離期歸零重新開 始計算。我們的小公寓只有一扇門出入。要把門 封上,我們就與世隔絕了。樓房的設計沒考慮過 防火逃生道。 如果發生火災了,我們出不去,外 人也進不來,就會成了廣東人說的「一鍋熟」。 20-21
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不獨在乎言語, 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 正如你們知道,我們在你們那裡,為你們的緣故是怎樣為人。 帖撒羅尼迦前書1:5 物業管理員公式化地說會為我們「提供食 物」和「幫助清理垃圾」。但確實只是說說而 已,從未幫過我們。在這14天,我們盡所能地 限量配給食物,而且還用T25健身操、藝術、音 樂項目、家庭時間、聖經學習和禱告等方法, 讓自己和6個孩子活下去。單單我一個人就掉了 10公斤。那段時間,壞脾氣、哭泣、憤怒、無 理取鬧、耍流氓……我們最糟糕的一面都一一浮 現出來。但是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們也學習了更 親密、更相愛、更非自我為中心、更謙卑、更成 熟,甚至還更有點像基督的樣式了! © jcomp on Freepik Love in the Time of Corona
Love in the Time of Corona © Cathal Mac an Bheatha on Unsplash 在這新冠肺炎危機中,最初使我們的生意和事工銳 減到近乎零。感謝主,在主耶穌的保守和恩典之下,後 來我們三個營商宣教企業的業績開始平穩上升。到了八 月我們營業額和淨利潤比往年同期還要高。我們的民辦 非企業團隊同時也能夠向藏族、塔吉克族和香港人運送 了成千上萬的口罩和超過10噸的食物。我們繼續作為一 個管道,將神的供應和祝福傳遞給那些像我們一樣正在 受苦的人群。 我們在新冠疫情肆虐的高峰期逆行回東亞的決定, 被許多人冠上了「不負責任」、「愚蠢」、「魯莽」、 「不成熟」、「自取滅亡的」、「不懂規矩」、「不順 服」、「不敬虔的」、「驕傲」、「瘋狂的」、「尋求 關注」等種種罪名。尤其是當人們知道我們有6個3至13 歲的孩子時,他們更不理解這個非理性的決定。 什麼是愛?愛在哪裡?愛在好萊塢的浪漫電影裡是 找不到的;愛在後現代主義中也找不到。但愛確實存 在。愛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愛不是一種感覺;愛既 不是人際關系裡討價還價的籌碼,也不是一些令人可以 吹噓的、挂在身上的戰傷疤痕。愛是一種承諾;愛是 誠信;愛是艱辛的苦差事。即使你選擇的路導致眾叛親 離,愛也永遠不會放棄你。與所有的指責相反的是,在
22-23 死亡人數不斷攀升、所有城市被封鎖的情況下,我們回 到工場的真正原因是:呼召我們的那一位沒有要我們留 在安全地帶。祂沒有收回我們在東亞服事的呼召。相信 我:我們確實求問過主:「是去還是留?」面對如此重 大的決定,我們不能把答案建立在感情、腎上腺素沸騰 或別人的想法或說辭上——無論他們的意圖是多麼好或 多麼理性。 當我在15年前決定走這條宣教路時(我太太熱加吉 則是21年前),我們立志要為基督而活,為基督而死, 並生活在祂呼召我們去愛、服事和犧牲的人群當中。時 至今日,我們依舊以《腓立比書1:21》為生活准則。我 們怎能只做「同安樂而不能共患難」的朋友呢?我們怎 能背棄自己的家人呢?我們怎能在該戰斗的時候臨陣退 縮呢?絕不!我們的家就是聚會的場所,我們的生活就 是我們的講台。我們的生命就是福音,我們在順逆境中 如何彼此扶待就是我們講的道。我們是鄰舍每天能讀到 的聖經,我們每天與自身軟弱的掙扎是我們不變的宣教 策略。我們的生活是我們信仰的試金石;我們是將人子 舉起讓眾人看見的木頭;我們是那空墳墓,為提醒世人 基督已經復活。不是我們華麗的辭藻、頭銜、傳承、家 世、成績、功名,乃是我們的軟弱、我們的生命。 這些年來,我們全心全意地愛著上帝呼召我們 去服事的少數民族。我們在2002年、2008年、2009 年、2010年、2012年乃至現在的艱難時刻,當所在國 發生重大災難時,都選擇與他們並肩作戰。這是我們的 榮幸,這都是我們無上的榮譽。這些寶貴的靈魂——他 們當中許多人仍然不認識耶穌。可是他們教會了我們任 何名神學院、聖經學校、或巨型教會裡光鮮牧師們都無 法教我們的功課——信心、愛、堅韌、舍己、正直和生 命;因為我們看到了他們在面對疾病和死亡時為他人全 然擺上。我們也從當地的弟兄姐妹身上學到了「死了就 有益處,活著就像基督」(腓立比書1:21)。他們如何在 死中體現基督,足以令我們無地自容。
翻譯 Rebecca 我們共同面對一切 上週我與差會的八位領袖有一個Zoom會議。雖然 我們身處不同的國家,但處境卻出奇地一致:都宅在 家裡,都為所在國的經濟憂心,都感受到了身邊人不 斷迫近的財務壓力,都警惕關注着死亡人數,都對真 實情況毫無把握。 就像每個人在相似的環境中會有不同的反應,每 個國家在同一情況下,也會因文化和世界觀的差異而 採取不同的行動。有些政府發出了警告,有些則沒 有。一些國家對違反居家令的人施以重罰,另一些國 家則因擔心侵犯人權而不得不謹慎行事。 我們住在北非。如今針對非洲的預測不容樂觀, 但是我們的政府正在盡其所能做正確的事——在執 行居家令的同時保持經濟運轉。學校、敬拜場所、 飯店和咖啡店都關閉了。人們被鼓勵呆在家裡。每 天從晚上八點到次日早上六點實行宵禁,街上禁止行 人。到了週末,只允許藥房、麵包店和超市營業。 但是我們都知道,政府規定的執行情況很大程度上取 決於公眾是否願意配合遵守。我們生活在一個富有 人情味的文化中,人們習慣在一起,家人習慣聚會, 個人空間根本不存在,肢體接觸是表達感情的重要方 式。Covid-19的種種限令是反文化的!在榮辱文化 中,人們害怕被論斷、名聲受損,在這樣的背景下, 誰願意冒險去做檢測呢?萬一是陽性可怎麼辦?我們 很容易氣餒,覺得窗外的生活毫無起色。 24-25
© Ishaq Madan 除此之外,我們即將進入齋戒月,大多數人將在白 天禁食。這個月裡不僅要擔心免疫系統受到影響,更 要擔心如何勸說人們不要聚集開齋。這是一個彰顯慷 慨的時節,人們與窮人分享食物,清真寺和教堂在街 頭擺設筵席。若是這些都被禁止,將會對社區產生怎 樣的影響? 儘管如此,黑暗之中仍有亮光。我們的東正教朋 友們最近慶祝了復活節(比西方晚一個星期)。基督 復活了!祂已戰勝死亡。我們有盼望——我們留在這 裡,希望在當地的鄰舍中、旅居的外國人中,和我們 的同事中作鹽作光。我們希望藉着留在這裡,表達我 們對這個國家和團隊的愛和委身。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將我們緊緊相連的不 僅是相似的經歷,更是我們對神的信靠和為 萬國所獻上的呼求禱告。 作者是居住在北非的主僕同工,有三個孩子,致力於服事所在國的宣教士,並盼望成為當地人的光和祝福。
作者 喬爾(Joel),主僕駐西亞宣教夥伴 翻譯 Rebecca 「我該說什麼呢?讚美主!」 疫情下的西亞難民 COVID-19迫使我們進入了一個充滿不確 定的世界。頭一天,超市還應有盡有,第 二天,貨架就空了,沒有衛生紙,也沒有 其他日用必需品。日子要怎麼過?緊急推 行的社交距離政策中斷了我們和家人朋友 的聯繫,人們不得不開始計算要離他人多 遠。視頻會議室成了教會的新聚點。我們 洗手的次數也空前增多。 26
© 8photo / Freepik © Pexels from Pixabay 對於生活在西亞的難民朋友們來 說,COVID-19不僅僅是一個突如其來的 緊急狀態,更是對本就不穩定的生活的一 個威脅,使他們離開家園後好不容易獲得 的一切岌岌可危。當病毒蔓延時,難民是 最脆弱的群體之一。他們通常生活在擁擠 和衛生條件不佳的環境中,清潔難以維 持。老一輩指望靠迷信活動來戰勝疾病, 各種錯誤信息在人群中廣傳,沒有一個能 真正幫助人們做好準備應對現實。一旦有 難民生病,也無法得到有效地醫治,因為 去年年底政府取消了就醫和藥品補貼,再 加上翻譯人員的短缺,使得人們即便生病 也不願去尋求幫助。 在疫情蔓延到西亞前幾週,我們在難 民社區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個關於健康和 COVID-19的講座。我們以為人們對即將 到來的危險會有很多恐懼。然而,他們卻 非常淡定。「我們已經經歷了太多。」阿 富汗人薩科瑞說。「日子像這樣也不是一 天兩天了。每天都有新難題。我們要管母 親和兄弟,沒功夫擔心病毒。我該說什麼 呢?Alhamdullillah(讚美主)。」其他人 則嘲笑西方人的社交距離和恐慌搶購。他 們沒有因為擔心市場關閉而囤衛生紙、囤 大米或囤積任何必需品,他們根本沒那個 錢。他們也享受不起在家呆著的「特權」。他 們有等著飯吃的家人,等著交的房租,一旦 失去工作,沒有任何的社會保障可依靠。 27
© Ashkan Forouzani on Unsplash 我們為難民朋友的健康擔憂,也為病毒 帶來的悖論擔憂——當我們最需要彼此的 時候,卻被隔離起來。我們的講座結束後沒 幾天,許多商家和工作場所(包括難民中 心)都關閉了。我們支持這一決定,但我們 知道,我們的中心已經成為難民們聚在一起 的重要場所。中心的關閉,讓許多人感到 孤獨,彷佛又回到了被孤立的境況,沒有歸 屬感,四處都是危險。我們的伊拉克朋友安 東尼說,「不少人怪我們在傳播病毒,好像 我們背的鍋還不夠多似的。一旦新冠疫情爆 發,恐怕他們就會忘記,病毒是大型客機帶 來的,而不是難民。」 這一切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我們只 有靜待風浪過去。我們禱告,希望我 們的難民朋友們不會遭遇最糟的情 況,希望災難過後,我們能幫助他們 重新建立歸屬感,找到家的感覺。但 是,我們都知道,沒有誰能保證什 麼。面對薩科瑞和安東尼,我們只有 讚美我們追隨的那一位,即便在如此 情況下,我們仍有理由讚美祂,祂了 解疾病和痛苦,且滿有憐憫。 *文中所有人物皆為化名。 28
宣路文 楊文強 歷程 中亞之喚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 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 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腓三8) 29 © Irene Strong on Unsplash
為何長宣? 早在我讀大學時,「宣教」這詞 彙已烙印在我心中,這也是我當時 嚮往的服事方向。然而,由於當時 愛神不夠,心繫世界的物質享受, 結果不敢也不要降服於神的呼召。 但沒想到神「不放過」我,就在我 的事業、家庭、以及教會事奉穩定 後(過了十多年),神把我找回來 了,因為祂對我的生命有另一個更 美的呼召——宣教! 宣教種子 我習慣以某宣教禱告手冊為宣教 工作禱告。2015年,在此禱告手冊 刊登了整整一個月要為中亞某一未得 之D民族(穆民)禱告。當時有一對 受採訪的宣教士夫婦,他們因著要把 福音帶給這民族而甘願捨下美國的舒 適生活,住在這民族間中,與他們生 活在一起。然而十二年過去了,卻沒 有收穫一個福音果子。他們說這民 族是心裡最剛硬的民族,雖然他們很 友善,但卻很難接受基督,可是這對 宣教士卻沒想過要放棄,還說: 「如果是神的心意,我們願意一輩子 留在這地方,繼續忠心地服事。」並 且很誠懇地說:「如果有人願意用一 個月時間每天為他們禱告,我就很高 興了。他們的心硬,只能透過禱告才 能有轉機。」我想,我就是其中為他 們禱告的那一個人。我對他們的忠心 非常感動,便認真地投入禱告,偶爾 還學習跪下為他們禱告。禱告大約兩 三週後,我心裡有個願望,就是去到 這國家看看這民族,想多了解他們。 只是我心裡踟躕神要我向這民族宣教 的心意。 30
種子落入好土裡 終於,機會來了。在華神唸書 第一年的暑假,我們因著神豐盛的 恩典,攜帶三個孩子去了這國家短 宣六週。老實說,當初我們需要募 二十五萬台幣短宣的經費事上,就 叫我們信心軟弱了。我們從沒募過 款,卻一開始就要募個天文數字, 實在好困難啊!然而,神卻透過此 事向我們顯明祂的心意:神若要我 們去,經費絕對不是問題!結果, 不到七週,神就為我們解決了經費 問題!甚至源源不絕,我們還需 喊停!感謝神,祂知道我們信心軟 弱,所以便先為我們成就這事。 澆灌 這一趟將近二十小時的飛程真 把我們累垮了!還來不及休息, 我們就必須開始當地的中英語夏令 營。早上教語言課,下午陪伴學生 和備課,晚上還有宣教士分享宣 教事工,每天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 家;回家後還要洗衣晾衣和處理孩 子睡覺……所以,短宣裡的首兩週 就在忙碌與疲累中渡過了。然而, 在夏令營裡,我們班上有一位大概 14歲的少女接受了耶穌,我們為 此感恩萬分。只要有人信主,一切 的辛勞都是值得的……想想,我們 不就是為了人的救恩而來的嗎!但 是,穆民信主不是簡單的事情,接 下來這位少女將會面對家族反對和 逼迫的挑戰;甚至她的家族還會為 此事以強權攻擊教會等等。因此, 禱告的手真的不可放下…… © Dastan Suiuntbekov on Unsplash 31
施肥 呵護 忙了兩週後,接下來四週我 另外,此短宣的其中一目的就 們到了許多地方探訪宣教士、宣 是為了去見一見在我腦海裡揮之不 教事工、當地牧者和教會等等。 去的D民族,我想神把這民族放在 其中聽到一位當地牧者的信主見 我心裡,自有祂的智慧與心意。我 證,非常特別:他本來是一位宗 們在他們當中也住上了幾天。之前 教 師 ( 伊 瑪 目 ) , 在 回 教 堂 裡 由於安排上的錯失,導致我們一直 「侍奉」。偶爾,當有人向他傳福 都沒有機會探訪他們。但是在我們 音時,他不但不聽,還想把對方打 結束短宣之前,在神的帶領下我們 一頓。有一天,他口裡不由自主地 終於有機會探訪一個D民族家庭, 說:「耶穌是神!耶穌是神……」他 與他們一起用茶點和聊天——感 非常地驚訝,還自打嘴巴要停止不 恩!當時,這民族仍沒有所知信徒 說,可是怎麼也停不下,幾天來口 (可能有隱藏的),要讓他們信主 裡都同樣在念這句話。於是他便想 非常困難!根據當時的消息,有一 到教會找人談談,隨即遇到一位基 對夫妻在他們當中服事了將近15 督徒,便與那位基督徒談起關於他 年,卻仍然無法領人歸主。這樣的 面對的奇事。話後,他還是不相信 硬土,我們只能為他們禱告再禱告 耶穌,便要離開教會,可是突然覺 了…… 得肚子很痛,痛得走不回去,便又 回到教會。可是回到教會後肚子就 萌芽成長 不痛了。他又想要離開,肚子又再 痛,就很生氣,以為那位弟兄對他 短宣結束後,我們繼續為以後 做了什麼事,想要打他。但是肚子 長宣的可能性禱告,結果我對這民 極痛,就打不著他,那位弟兄就為 族的宣教心仍然揮之不去,我感受 他禱告。說也奇怪,禱告後就不痛 到神的呼召。同時,我也顧慮這民 了,然而他仍然不信耶穌。但是從 族已經有宣教士了,而且還那麼資 此他便開始去教會參與崇拜,想要 深,我們還需要去嗎?然而,神的 多了解這信仰。他平時仍在回教堂 吩咐是:「你只管去!」我們願意 「侍奉」,到了星期日就到基督教 順服,我們也做好心理準備接受這 教堂崇拜。半年後,他終於決定接 對我們家的挑戰!不過,宣教的 受耶穌成為他生命的主。從此,他 需要很大,渺小的我們實在無法承 就堅定地跟隨耶穌,並為祂積極地 擔,這需要一支軍隊才能上戰場! 向人作見證傳福音。他也說他們當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願意成為神 中有很多信耶穌的穆民都是經歷許 軍隊的成員之一,因此我們當然也 多特別的事情或異夢。我想,神對 誠摯邀請您們與我們一起上戰場, 穆民的工作真是我們無法想像和辦 成為我們最大的支柱,承接這末世 到的。對於要向他們傳福音,禱告 的最後一戰! 就是我們首要的工作了…… 32 © Oziel Gómez on Unsplash
禱告事項 1. 為我們家人的救恩禱告,尤其是年老的父 母,這是我們一直禱告的。 2. 為三個孩子重新適應新生活、結交新朋友, 以及在學校的學習禱告。之前三年在台灣讀 書,過後二年(現今)在馬來西亞,以後將 在中亞上學。這些的轉變和適應對我們來說 都是非常大的挑戰。 3. 為我們預備長宣禱告,無論是心理方面、跟 家人朋友離別、家裡事物安排、健康檢驗、 經費等等(實在無法一一述說),都求神帶 領與賜福。 33 © Oziel Gómez on Unsplash
2019年7月,楊文強傳道從台灣華神道碩畢業後回 到馬來西亞,便在吉隆坡的母會基督徒聯絡中心牧會至 今。為了使長宣走得更持久,在牧會期間的同時楊傳道 伉儷也加入了本差會。主若許可,他們一家人將於2021 年7月份出發至中亞長宣。 神的宣教是所有屬祂的人都應共同參與的,這也是 神所悅納的!誠如聖經所說,無論在前方爭戰的,或在 後方看守兵器的,都要一同得獎賞。(撒上30:24)因 此,我們誠邀您和您的教會一起參與中亞宣教的服侍, 他們在前線,您們作後盾,透過禱告和經費上的支持 等,一起為福音爭戰! 奉 若您或教會願意以奉獻成為楊文強傳道和蔡麗萍師母伉儷的宣教夥伴, 獻 無論是一次性或每月奉獻,我們都無任歡迎。 支 持 奉獻方式 可直接將奉獻以現金/支票/轉賬匯入馬來西亞主僕差會辦事處的戶口。 銀行: Public Bank Berhad 戶名: Interserve Fellowship Berhad 賬號: 3-2017625-32 注明支持“Josh & Lucia” 并电邮至[email protected] 以告知財務主任,否則奉獻將用於辦事處經常費。 34 聯絡方式 電話:+603 7872 9029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會消息 在這場全球新冠肺炎危機中,所有宣教機構都受到影響,主僕差會 也不例外。馬來西亞分會的宣教夥伴在工場的服事也產生巨大的變 化,但感謝主的保守,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們仍然安然無恙。請繼續 為在工場上服事的同工們禱告,求主保守他們免受病毒侵害,身心 靈都健康、平安。 駐國外宣教夥伴現況 由於世界各國都針對疫情實施入境禁令,導致許多宣教夥伴的計劃 都被打亂。請特別為他們禱告: 等待回國述職 Lorna (約旦)、Joshua(菲律賓) 即使他們可以回國,但述職後是否能夠重返宣教工場(他們已在那 裡服事多年的國家),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等待出發 小宣(阿拉伯國家) 本來訂於五月份出發到宣教工場,現在計畫被耽擱。感謝神開路讓 她在這段等候的時間在本地服事說阿拉伯語的難民。 等待返回工場 Choon(印度)、Agnes(尼泊爾)、Lucille (柬埔寨) 她們都處於滯留狀態,無法按照原定計劃返回他們蒙召服事的地 方。目前只能透過網路視訊參與工場的服事。 © Freepik 35
等待與家人團聚 Timothy(中亞) Timothy於三月份回國處理個人事務,卻遇到行動管制令而無法 返回中亞。至今與太太Mimoza和兩個孩子(Titus 和 Tristan) 分隔 兩地已經超過半年。 進修計劃 丘明安(東亞) 目前滯留在印尼。原本訂於2020年中旬請假前往美國清教徒改革 宗神學院修讀神學碩士課程一年,因着疫情的緣故,現改為以遠 距上課方式進行。同時他也透過視訊方式聯繫牧養東亞的信徒。 馬來西亞的辦事處 自三月中旬起,同工分成2組輪流居家上班。一切的實體會議、 禱告會等改為線上進行。目前預計維持至12月31日。 歡迎新加入宣教夥伴 預備宣教夥伴 (Partners in Preparation) 姓名 小宣姐妹 工場 阿拉伯世界 事工 學語言與服事難民 #與《華人福音普世差傳會》聯合差派 姓名 楊文強 & 蔡麗萍伉儷 國際辦事處同工 工場 中亞 事工 學語言 姓名 許佩佩姐妹 工場 馬來西亞 姓名 Wong Lee Sin姐妹 崗位 行政人員 工場 日本 事工 輔導 等待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等待疫情消散的日子 求主幫助我們的宣教夥伴—— 36 持續相信、持續盼望、持續去愛
回應表 我的奉獻 您 的 支持宣教伙伴,姓名 回 應 支持辦事處同工,姓名 是 我 支持經常費 支持任何有需要的事工 支持通訊印刷費及郵費 們 最 附上支票RM 支票號碼 大 的 支票抬頭Interserve Fellowship Berhad,請勿寄現金 鼓 勵 我有興趣 參加短期宣教計划(On Track) 申請成為宣教伙伴,我有負擔的國家是 定期收到in2serve通訊 本(印刷版) 歡迎 中文,數量 本(印刷版) 英文,數量 上網訂閱! 電郵(email)電子版給我:中文/英文 邀請馬來西亞主僕差會同工或宣教夥伴到我的教會分享宣教事工 我的聯絡 稱謂:博士/牧師/傳道/弟兄/姐妹/ 姓名 (中) (英) (中/英) 地址(英) 聯絡電話 傳真 Email 所屬教會 註:若您已更換地址或不想繼續收到我們的通訊,請通知我們,幫助我們成為資源的好管家。 歡迎复印,寄至:馬來西亞主僕差會 INTERSERVE FELLOWSHIP BERHAD P. O. BOX 13002, 50769 KUALA LUMPUR, MALAYSIA 或傳真至 603-7872 9028
Size: 210H x 148W (mm) PRINT WITH US THUMBPRINTS UTD. SDN. BHD. FOR PEACE OF MIND (200201000589) • ISO 9001 • ISO 37001 • ISO 14001 • FSC® • Lean Manufacturing • Solar Energy • Community Enterprise • Product Safety • Ethical Manufacturing • Human Rights Sedex Company Reference CERTIFIED TO ISO 37001:2016 CERTIFIED TO ISO 9001:2015 ZC:1016470 CERT. NO. : ABMS00149 & ISO 14001:2015
事實 與 趨勢 Facts & Trends 2020年 美國教會 新常態 自今年三月以來,基督教民調機構巴納集 團(Barna Group)一直在收集美國教會如何 應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相關數據,作為研究 2020年「教會狀況報告」的一部分。巴納在 2020年4月28日至5月11日間進行了一項全國 性民意調查,在線收集了1000名美國成年人的 反饋。其中一部分是有關「敬拜形式的轉換」 (Worship Shifting)的研究,盼望可以在這前所 未有的混亂時期,為教會領袖提供一些指引,更 清楚的看待現狀,並有效的來領導和牧養。 雖然本文內容是針對美國教會的調 研,但相信新冠疫情也對全球各地教 會作出類似的打擊,值得華人教會參 考和反思。 39 © Free-Photos from Pixabay
參加崇拜的成年基督徒 Churched adults 過去六個月有上過教堂的人 實踐型的基督徒 Practicing Christians 每個月至少一次上教堂的人 並認為信仰對他們的生活至關重要 40 © Medical photo created by freepik
教會的成人是否參與網上崇拜 在過去的四個星期裡,我~ 參與自己所屬教會的網上崇拜 40% 25% 53% 參與別的教會的網上崇拜 23% 34% 16% 兩者皆不 48% 參加崇拜的成年基督徒 32% 實踐型的基督徒 其他的成年基督徒 65% 在過去的四個星期裡 接近一半 的成年基督徒不曾參與 任何網上崇拜 樣本量:501位參加崇拜的美國成年基督徒2020年4月28日-5月11日 41
在參與網上崇拜時 (基礎:有參與網上崇拜) 我會跟着一起禱告 64% 我全家人一起參與 41% 42% 21% 40% 我會跟着一起唱詩敬拜 23% 我通常會同時處理其他的事務 15% 30% 我會做聽道筆記 13% 14% 我喜歡與其他在線的人進行互動並留言 13% 10% 實踐型的基督徒 非實踐型基督徒 樣本量:501位參加崇拜的美國成年基督徒2020年4月28日-5月11日 15% 的實踐型基督徒 同時在處理其他 事務 42 © Pexels from Pixabay
基督徒在數碼世界的信仰實踐 觀看自己所屬教會的網上崇拜 8% 53% 在網上收聽或觀看其他宗教領袖的信息 42% 13% 在過去一個月, 10個去教會 觀看別的教會的網上崇拜 34% 的人當中 11% 只有3個人 與教會領袖有聯繫 30% 4% 與教會領袖 有聯繫 在網上收聽或觀看不屬於任何教會的崇拜 26% 6% 參與線上禱告會 15% 3% 參與線上小組或查經 12% 3% 上網尋找關於屬靈問題的答案 11% 7% 找到其他在線實踐信仰的方式 8% 4% 實踐型的基督徒 非實踐型基督徒 樣本量:501位參加崇拜的美國成年基督徒2020年4月28日-5月11日 43
實踐型基督徒當中, 有三種不同類型的網上聚會者 只參與疫情前所去的教會的崇拜 有1/3的 35% 實踐型基督徒 已從先前的教會轉為參與其他教會的崇拜 持續並只單單 14% 參與自己 教會的崇拜 已停止參加崇拜 32% 整個月都在收看不同教會的崇拜 18% 樣本量:562位參加崇拜的美國成年基督徒2020年4月28日-5月11日 不同世代的網上崇拜參與 嬰兒潮世代 (1946-1964) 40% 11% 26% X 世代 (1965-1983) 31% 千禧世代的 17% 35% 基督徒有 千禧世代 (1984-2002) 30% 一半的人 8% 沒有參與 網上崇拜 50% 還留在自己教會者 已轉換教會者 已停止聚會者 樣本量:562位美國實踐型基督徒2020年4月28日-5月11日 由於樣本量少,未能顯示年長者和Z世代的數據
情緒健康與網上崇拜參與 那些不再參與 崇拜的基督徒 我無時無刻感到無聊 17% 承受更重的 心理負擔 6% 我至少在每天某一時段感到不安全 11% 7% 已停止崇拜的實踐型基督徒 其他實踐型基督徒 這時期你需要教會提供什麼樣的支持? 禱告和情緒上的支持 52% 48% 68% 以聖經為中心的信息所帶來的盼望和鼓勵 44% 44-45 24% 38% 社群連結 33% 35% 27% 還留在自己教會者 已轉換教會者 已停止聚會者 樣本量:562位美國實踐型基督徒2020年4月28日-5月11日
© Engin Akyurt from Pixabay 此外,巴納集團主席大衛•金納曼(David Kinnaman)表 示,研究發現美國教會因疫情被迫停止實體聚會,出現了幾方面 的後遺症: 無法出席實體聚會的信徒缺乏人際交往和支持,缺席教會聚 會可能成為常態; 即使教會重新開放後,信徒出席人數也未必能夠回復昔日的 狀況,部分信徒可能轉移到線上聚會; 奉獻模式發生轉變,教會收入驟減導致財務困難。因為參與 線上聚會的信徒不再像以往將什一奉獻全部交給所屬教會。 基於以上原因,他預估未來18個月內大約有五分一的美國教 堂將面臨關閉的危機。 金納曼在談到教會事工的未來時表示:「我們不會回 歸到正常狀態了。」 46
「我認為,危機有部分好處在於揭示了多年來我們一直容忍 的缺陷和弱點。我們允許對這些缺陷和弱點視而不見,忽略 表層之下的部分痛苦,我們也一直行走在憐憫之路上。但一 旦出現了像新冠狀病毒這類的危機,我們實際上就不得不去 面對其中一些我們多年來一直默許惡化的挑戰。」 【Soong-Chan Rah,北帕克大學教授、神學家】 「我鼓勵那些感到恐懼或害怕失去控制的領袖們勇敢地面對 這一時刻。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時刻,是一個上帝想要改變 一些事情的時刻,所以大膽地去面對吧。」 【馬克•塞耶斯(Mark Sayers),牧師,作家及文化專家】 參考資料 https://www.barna.com/research/new-sunday-morning/ https://www.barna.com/research/new-sunday-morning-part-2/ https://churchleaders.com/news/381320-kinnaman-churches-close.html 47 © Free-Photos from Pixabay
慷慨施予 基督徒的慷慨 是有力的見證 把握機會 對基督的身體 來說,疫情帶來 機遇不是危害 病毒傳播 捨己精神 與宣教契機 勇敢和犧牲的 服事會通往 開啟的宣教之門 世界在看 基督徒的 所作所為就是 福音的信息 媒體事工 廣傳福音 網上資源是 要有意識的 宣教的好僕人 善用電子媒介 加速福音的傳播 來接觸未信者 整理自《病毒傳播與福音傳播,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與契機》 群體力量 (Global Transmission, Global Mission),作者:萬傑森(Jason Mandryk)。 團結的多元文化 中文版電子書下載自《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網址:https://hkacm.net/e_globaltransmission/ 宣教團隊是 最有效的宣教策略 © Bob Dmyt from Pixabay 「國際主僕差會」是一個跨宗派的國際性差會,於1852年成立。 「馬來西亞主僕差會」是國際主僕差會之其中一個地區委員會, 前身為「關懷差會」(Intercare)。 我們的宗旨 透過整全的事工,與普世教會攜手合作, 將耶穌基督的名傳給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困乏的人。
Search
Read the Text Version
- 1 - 48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