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知你得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 “我該怎樣使用自己的職業(位份)為神的國度而拓展宣教呢?”
目錄contents 編輯 差傳透視 焉知你得的位分, 織帳棚是怎麼回事?03 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 對“帶職宣教”的5個提問06 天國的事業09 由於時代與環境的變遷,傳福音的方式也變得多樣化。 人物寫真 除了傳統的專職宣教士以外,不同職業的人都可以成為宣教 收割豐禾在天山12 的管道! 真情對話 認識卸了裝的Uncle Button18 今日的后共產世界國家,大部份是貧窮的,至於宣教 回應表21 的取向,除了布道植堂外,還需要加上許多民生建設,如 未得群體22 農業、工業培訓,興建學校、醫院、掘井、筑路等等;在 消息與代禱23 10/40之窗的國家,大部份對基督教諸多誤會和反感,更禁 《國際主僕差會》整全宣教事工宣言 止基督徒前往傳教。這里需要結合服務事工與生命見証的方 式來宣教,包括不作宣傳的低調工作、優質及有效的服務、 國際辦事處 >馬來西亞 明顯卻謙和的見証;因此廿一世紀宣教的路線必須有“整 各地區分會 >澳洲、加拿大、 全”的宣教策略,以“全人關懷”的方式來推動宣教事工, 英聯邦、歐洲、香港、印度、 才能有果效。 愛爾蘭、南韓、德國、馬來西亞、 荷蘭、紐西蘭、蘇格蘭、新加坡、 1979年 , 國 際 支 援 差 會 的 創 辦 人 威 爾 遜 ( Christy 南非、瑞士及美國。 Wilson) 寫 了 一 本 介 紹 當 代 帶 職 宣 教 的 書 ( Today’s Tentmakers),令“帶職宣教”、“織帳棚”成為人所共知 馬來西亞分會執委會(董事會) 的宣教詞彙。自九十年代,“帶職宣教”的趨勢有所轉變, 主席 >張德志 Philip Chang 開始出現“經商宣教”(Business As Mission)的策略。 副主席 >黃优瓊 Vicky Ng 醫療顧問> 練福源醫生 許多宣教工場不需要專職的宣教士,也需要律師、醫 Dr. Lian Fook Nyean 生、老師、會計師、電腦程序員、記者、企業家、農業專 董事 >姚寶花 Yeow Poh Wha 家、建築師……。(更多工作機會,請瀏覽www.quickbase. com/db/bbqnbf6pc) 李國裕 Lee Kok Joo 親愛的讀者,您曾否想過為甚麼您會從事您目前的職業 辦事處同工 或生意嗎?這是您自己的選擇還是上帝所給您的位份呢?您 人事主任 >區錦華 Joshua Aw 曾否這樣問神:“我該怎樣使用自己的職業(位份)為神的國 財務主管 >葉乃綺 Iak Nai Khee 度而拓展宣教呢?” 中文事工 >何依玲 Grace Ho 諮詢編輯 >黃穎穎 盼望透過本期的主題文章和宣教士的見證能夠激勵和挑 編輯 >何依玲 戰您把握現今的機會,獻上您的專業和位份參與宣教,叫生 助編 >葉嘉華 命與社區因您的擺上遇見耶穌基督而改變! 校對 >Leny & 何依玲 設計 >Impetus Concept “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 承印 >Thumbprints Utd Sdn Bhd (斯四:14下) 出版日期 >2007年9月 如欲轉載本刊文章,請先與本會聯絡及注明出處。 馬來西亞分會通訊處 感謝弟兄姐妹的愛心奉獻, 讓本刊得以彩色出版。 INTERSERVE FELLOWSHIP BERHAD P.O.Box13002, 50769 Kuala Lumpur, Malaysia. Tel 603 7784 8430, 7784 0400 Fax 603 7784 8403 Email [email protected] Website www.interserve.org
差傳 透視作者 喬治.布希 (George Bush) 譯者 盧淑娟 織帳棚 ?是怎麼回事 “帶職宣教”指的是,宣教同工既從事所屬職業,亦 藉此參與宣教工作,正如使徒保羅一樣(徒8:3)。 帶職宣教士的類別繁多,《國際主僕差會》及其它差 會必須靈活善用、適切地給予協助。 阿莊是一位工程師。最近公司簽定了一些國外合約,派他出 差進行相關工作;雖然他未曾想過去外地工作,但卻樂意接受公 司的安排。與此同時,透過教會支援的差會,與當地宣教同工取 得聯絡,阿莊渴望可以協助他們,並在當地為主作見證。 安麗,則在回教國家的醫學院任授護理學。她發覺神呼召她 去國外,以本身專業服侍那里的人。既是大學僱員,她也是宣教 隊中的一員,然而,這個身份卻不可以公開。 保斯求學的時候,已知道神要他成為宣教士,更知道神要 他到哪個國家。但是,那裡卻不容許宣教士入境。於是,差會 鼓勵他到私立學校兼職教導英語會話,以在該國居留并服侍當 地的人。 近年以來,“帶職宣教”已成為差傳事奉熱門的課題。誠 然,每位帶職宣教士不盡相同,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為主作見證。 他們的情況各有優勢,各有缺失。畢竟誰可誇說,自己更配稱作 帶職宣教士呢? 原載 GO Magazine 2nd Quarter/1998, What do they do with the tents? 感謝香港分會,允用“經修飾稿件”
各取所需 保斯主要向差會負責。教學工 作或用多一點時間,但不致引起太 阿莊的同事大多並非當地人。阿莊可 大的影響。他曾把“帶職宣教”列 以與本地的工人接觸,當中有些人樂意聽 為難於適應的事,但盡力調配教學 福音。但阿莊的僱主卻不喜歡他參與福音 時間,以期可以參加所有的宣教活 工作,因為公司想爭取得更多海外合約, 動。離國以前,他已獲得足夠的奉 不想公司成為傳播宗教的基地。 獻支持,教學所得的微薄薪金,他 全數奉獻給差會。 安麗整日與當地學生及同事在一起。 工作時,她要避免談到基督教,但工餘時 安麗是感到工作與事奉之間的 則可善用機會。她的工作十分繁重。由於 張力最為激烈的例子,簡直是四面 大學與政府都認為她很有貢獻,所以不會 受壓。雖然大學願意減輕她的工作 輕易要她離境。 量,她卻不願意,因為教學是作見 證的主要機會。安麗不想忽略宣教 工作。 保斯的工作較為輕鬆,每星期只用數 有時候,安麗覺得自己像是 小時,鼓勵學生用英語與他交談。他可用 次等的宣教士:不能用兩年時間 較多時間,協助教會事工及傳福音。由於 學習語言、上適應課程,教學方 他的工作收入很少,因而不時受到鄰居以 面也不容許她出席同工祈禱會和 至當局的質疑,可能隨時被逼離境。 策略會議。 如何維繫互信? 大學的薪金足夠日常所需,但安 阿莊感到工作與宣教之間張力很大, 麗需要差會供給出入境交通費用、退 休金及保險費用。由於差會領袖的宣 甚於以往在本國所感受到的。他不用依賴 教背景多屬傳統,安麗擔心,他們不 差會供給,差會只須在信仰方面給予勸 能明白她所承受的張力。 戒,卻不可轄管他的生活。他不時希望多 參加宣教會議,但卻難以獲得僱主允准。 同工想多與阿莊一起,但苦無辦法。阿莊 也不能對差會決策提出意見。
彼此尊重 上述三位帶職宣教士均屬虛構。雖 安麗一身侍二主,實在感到難以兼 然難說“帶職宣教士”這個稱呼是否適 顧。大學認為她是全職的僱員,所以要 用於他們,但似乎也找不到其他更貼切 遵守大學工作時間、假期等方面的規 的名詞了。要他們接受彼此的角色、身 定。大學亦對她的社交生活和居所有一 份並非易事;阿莊和安麗對自己的專業 定的要求。大學的工作編排,難以讓安 看法較為接近,但他們的財政情況迥 麗回國述職、參加工場會議等。安麗十 異,令他們難以理解對方的需要。安麗 分敬重她的教學工作,若差會要她轉職 和保斯對教學的態度大不相同,令他們 或移居別處,她會感到不好受。 難以互相接納。安麗可能會認為,保斯 既身為教師,就應該多重視教學;但保 差會如有這類帶職宣教士,便要為 斯卻會疑惑,究竟安麗是不是真正的宣 各人定立不同的財務安排,因為各個顧 教士。 主給予的薪酬及福利並不一樣。這樣的 處理固然對帶職宣教士有好處,但對差 無論如何,三人均是今日差傳工作 會財務部門則是個大難題。 需要的工人,但他們難以完全尊重對 缺一不可 方。口說要尊重不同的差傳策略挺容 易,但要感受到這種尊重則不容易了。 在差傳工作上,各類型的帶職宣教 士皆是不可取代的。若要服侍不歡迎宣 這種情況,令《國際主僕差會》及 教士的國家,這三類宣教士都是必要 其他差傳機構面臨極大挑戰。究竟一個 的;他們各人也需要差傳機構的支持。 差會能否照顧到他們三人的需要?還是 需要不同差會的配搭呢? 其實,“帶職宣教士”一詞的出 現,證明差會接納這種差傳概念;不少 保斯的情況比較接近傳統的宣教 帶職宣教士亦已踏上工場。差傳機構能 士,因此,他不會對差會架構造成大的 夠妥善協助凡此種種的帶職宣教士嗎? 影響。雖然教學工作或會阻礙他完成差 究竟誰會努力栽培、協助那些或會成 會分派的工作,但差會明白他的難處。 為“帶職宣教士”的肢體呢?倘若差會 他並不依戀現時教學工作,只要差會另 有計劃,他願意轉職或移居別處。差會 供應他生活所需,一如供給傳統的宣教 士一般。 差會的決策對阿莊影響不大。差會 可決定讓阿莊參與多少,而阿莊可自行選 擇。不需倚靠差會的供給,他更可以奉獻 給差會;差會不能指示他去哪裡居住,也 不能要求他參與多少的教會活動。
的制度只適合某一類宣教士,卻去招募 帶職宣教士成為差會領袖嗎?願意聽取他們 另一類宣教士,只會弄得一團糟。 的意見、與他們一起籌劃工作嗎?究竟差會 是否要變革,以集中支持帶職宣教士或某類 各類帶職宣教士需要不同程度的支 帶職宣教士呢? 援,能夠參與差會工作的程度也各不 相同;遇到困難、承受壓力的時候, 沒有人知道絕對正確的做法,可能我們 亦需要不同的鼓勵與諒解。他們都需 永遠不能夠作出絕對恰當的安排;但如果差 要體貼的禱告勇士,有些也需要肢體 會不加以嘗試,便會喪失某些只有帶職宣教 作金錢奉獻。 士才能得到的福音機會。我們可能難以完全 成功,但必須努力嘗試。 他們各需不同類型的支持者。傳統 的差傳支持者較容易了解保斯,但可能 請代禱 不太關心安麗用多少時間教學,或她在 購買參考書及參加專業會議方面的金錢 為那些感到難以將工作與宣教事奉連繫 需要。然而,某些安麗的支持者或會關 一起的帶職宣教士代禱。 心她的專業服侍,但過去並無支持差傳 工作。 祈求各類型的帶職宣教士能夠彼此尊重 對方的服侍方式。 難以想像將來各式各樣帶職宣教士 的出現,我們不能知道他們每個人獨特 為《國際主僕差會》及其他差傳機構代 的需要,但卻要持開放態度。倘若差會 禱,求主使此等機構能夠以靈活的態度 的制度不適切,帶職宣教士願意加入 與帶職宣教士同工,以致不會錯失傳揚 嗎?差會願意制定各種宣教工作的類 福音的時機。 別,并給予支援安排嗎?差會願意邀請 作者曾經是《國際主僕差會》加拿大分會的 宣教伙伴。他曾經在中東帶職宣教12年, 在當地大學教數學和電腦。 對帶職宣教的五個提問 1. 什麼是帶職宣教? 帶職宣教是從英語tent-making一詞翻譯而來,這詞源於使徒保羅一面傳福音和訓練 門徒,一面以織帳棚來養活自己(徒18:3)。很多人效法了他,例如十八世紀的莫拉維 亞傳教士。在殖民主義時代,基督徒同工則大都得到母會及差會經濟上的支持。他們在 工場不時會投入社會服務。 現今,政府已會負責這些社會服務,因此帶職宣教的方法又再次顯得適用。“傳教 士”這個名詞可能帶有負面的殖民地色彩。不過,在差不多所有國家,甚至那些敵視基 督教的國家,仍然歡迎有專業技能的外國人入境。 有些信徒想到海外向人分享信仰,努力尋求帶職宣教的途徑。可是,一些信徒不知道這 些機會的可貴,遇雇主差派他們到海外工作時,只在當地尋找本國人的基督教團體。
帶職宣教士不求表現的見證,卻要贏得各 結交當地的朋友,他們會從您的 地人民的尊敬。在不少地方,人們接受了主耶 穌,在一些國家,更已建立了教會。 生活中看到: - 您敬拜和行道的樣式 2. 世界的屬靈光景如何? - 基 督 徒 的 特 質 : 誠 實 、 可 信 、 我們面對的世界,基督信仰遭受多股力 可靠 量的挑戰;然而與此同時,傳福音的機會也 - 基 督 徒 的 家 庭 關 係 : 尊 重 、 互 益發增加。基督是人類歷史的中心,任何時 候都與所有人有切身的關係。在世界很多地 信、互諒 方,教會都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人們和您交朋友、信任您,就會傾聽發 致您心靈的心聲。 現在的傳播媒介效力強大,可以用來把 福音傳開;我們還有不少新的機會尚可加以 參與當地教會-(如果有的話), 利用。愈來愈頻繁的旅遊、升學、貿易、通 訊使世界變成“地球村”。我們有抓緊這些 您能夠鼓勵牧者克服事奉的困難, 契機嗎? 或分享您的經驗,從中給予新的亮 光。教會的其他弟兄姊妹可能多來 3. 基督徒可以在異地有效地見証基 自發展中國家,與您大不相同。 督嗎? 與他們團契相交,會是強而有力 的見証。 神能在非基督教的環境下,以特別的方法使 用您: 發展傳播媒介以傳播福音-當中 禱告-為屬靈光景黯淡的地方祈求光 可能有限制。不過,最終您會介入 文學、影音、電台或電視廣播。這 照,並鼓勵家鄉的肢體祈禱。 些媒介所及的是您獨力難以做 到的。
4. 帶職宣教需要些什麼資格? 以往在外地的經驗-或在異文化中 某些能力和經驗可以裝備信徒投身此事 的生活經驗,幫助您不會堅持自己 工。不過,聖靈的能力不會受我們的想法 的價值觀,以跨文化方式分享寶貴 所限制。 的福音。 主的呼召-帶職宣教的生活可能會不安 5. 誰可以給我輔導、訓練? 定、與至愛分離,並且在此生中沒有顯著 成績。因此,您要有絕對的信心,相信自 今日,一些差會可以幫助那些背景、目標 己是走在神的心意中。不過,面對困難以 和需要不同的帶職宣教士。 外,也會得著益處,例如投入另一種文化 中及向從未聽過福音的人分享福音。 差會可以給予以下幫助: 向未信者分享信仰的經驗-假如您從未 出發前的準備 帶過和您文化背景相同的人歸向基督, 鼓勵他們得到母會的大力支持;幫助他 並加以栽培餵養,您怎能期望在海外做 們得到神學和宣教學的訓練(可能是兼 到呢? 讀或函授課程)。 社交能力-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樂於用很多 財政-帶職宣教士可能入不敷支,特 時間去探訪、談天。可是,那些較重視成 別是在開始的時候。差會能夠為您安 效的人多會魯莽和不耐煩。 排穩定的奉獻。 情緒穩定-要學習另外一種語言、開始新 地點-帶職宣教士要自行申請有關工 的工作或生意、應付家庭和日常生活的需 場工作,然而差會可以協助他們尋找 要,和經驗新的氣候、食物等等,這些事 工作空缺。申請空缺需時,於出發 情可能會令您感到很大壓力。 前,最好預備有一段時間(好幾年) 擁有專業知識或一技之長-這樣您可以 與當地聯絡。如果申請不成功,便可 能要親身前往探問。在發展中國家, 較易取得簽証和在該地定居。例如,大學 面談一定勝過靠書信通訊。而且,隱 學位有助開展工作;教授英語亦是很好的 而不見的機會會出現在您面前。 選擇。石油出產國中,更有多不勝數的機 會。但那些勞累或耗時、少與當地人民接 繼續向前-差會的工場主任很重視給 觸、受當地勞工法例限制等的工作就不太 您牧養,並您與該區的其他同工保持 合適。因此,出發前的輔導、訓練是非常 聯繫。(這件事會十分謹慎處理) 重要的。 獨立的帶職宣教士如未能在當地有信徒相 交的團契生活,會很容易灰心。如果沒有 子女-三歲以上的子女對您學習另一種語言 會有阻礙,也會令您的工作百上加斤。但 關心您、了解您的肢體支持,便很容易產 是,子女對您結交朋友很有幫助。 生孤單感和失去異象。
神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工作!(徒1:8) 天國的作者 張德志 事業 (Philip Chang) 翻譯 胡婉晶 神在這些地方進行些什麼工作? 到底有哪些事情,發生在我們今 日的“耶路撒冷”(我們的家園 或職場),“猶太”(我們的鄰 縣),“撒馬利亞”(我們的鄰 國),直到世界的地極? 在一次東歐的基督徒領袖會議,來自不同宗派的與會者都異口同聲 說:“不要送錢過來,這只會造成分裂;請差商人過來,為我們創 造就業機會,讓我們能站起來。”克羅地亞(Croatia)的領袖甚至這 樣說:“差遣宣教士過來是好的,但我們寧願你們把‘敬畏神的商 人’差過來,請他們教導我們,并幫助我們效法基督的榜樣,做生 意及創造就業的機會。”* *(Lausanne Occasional Paper No.59: The issue Group on Business as Misison. Lausanne Committee for World Evangelization, 2005)
我到過不少國家旅行,有過度擁擠的大城市,有的在狂熱的發展中, 努力攀登向其他城市看齊的小小城市。然而,對比最顯明的,不過於 在一些小農村、沙漠,甚至在佈滿白雪,離海拔幾千哩的山峰上;這 些地方的居民沒有干凈的食水,厠所設備或洗澡間,但是無線互聯 網,手提電話和衛星電視服務卻完善無缺! 這些地方的居民,很多都不曾聽 事實上,不管他們的推動力是甚麼,他們都 過福音。然而,能夠看見神如何的使 已在自己的工作範圍,發揮了極大的影响力。透 用本土和外來的基督徒,成為那裡 過他們的生命、言語和工作,神的愛得以展現出 的“鹽”和“光”來感動生命,實在是 來,以影響和轉變生命和社群。 叫人驚訝。這些基督徒從事各種不同的 行業和商業,以最創意的方法、通過言 現今,“職場事工”(Marketplace Ministry)、 傳身教與人分享耶穌基督。 “帶職事奉”(Tent-making) 和 “ 經 商 宣 教”(Business as Mission)等詞已被普遍的用 就好像在一個僅有5千人的偏僻小 於形容基督徒以各種方式參與轉變社群和生命 鎮上,幾位從遙遠城市來的信徒,在那 的事奉。他們與強調“平信徒皆祭司”的宣教 裡開了一間咖喱餐館,營業的同時更刻 概念有緊密的聯繫,適當的解說是他們視宣教 意的向對福音存抗拒的居民們分享這好 為每一個基督徒的呼召。他們鼓吹工作的內在 消息。一兩年之後,終於有了少數的成 價值,沒有所謂的神聖和世俗職業之劃分。理 果,好些的初信者被特別安排,出來接 想地說,職業和企業都該被視為全面性事奉, 受餐館老闆的栽培。 也更應該被實踐出來。 相反的在大城市裡,我們也一樣可 然而,他們之間依然還是有所區別 以在各行業中,找到本地或外來的基督 的。“職場事工”和“帶職事奉”推舉的是 徒,他們在工作及社群中公開宣示自己 個別信徒在自己工作環境中所擁有的傳福音 的信仰。他們不單只上教會,甚至還在 機會。“經商宣教”著重贖回商業本質的可 辦公室內進行團契聚會或查經班。 能性;時而,這分別可被看成是把焦 點放在“就業”與“創造就業機 我在各處都會遇見各行業的基督 會”上。 徒,不單是在教會或基督教機構裡服 事的,更有在社區發展計劃,非政府 組織,教育界,醫院,和從事各形式的 商業活動的。他們有些是牧師傳道, 神學工作者,電腦程序員,律師,工程 師,輔導員,救護人員,記者,公司董 10事,商人等等。
同時也必須指出,不能將“經商宣教”和“經商以支持 宣教”(Business for Mission)相提並論,後者一般上是由本土 的基督徒商人或企業家所執行;顧名思義,就是商業中所得 到的盈利,可以用來資助宣教活動,或協助全職宣教士及帶 職宣教士。 “職場事工”主要專注於裝備平信徒,在職場上更有效 的作基督的大使、服事他人。他們一般上是處在一個單一文 化和策略性高的環境中,但不一定是在自己的本鄉本土。相 對而言,“經商宣教”強調營商所處於的戰略性角色,能 夠把福音帶到未及之地。簡而言之,“職場事工”的對象 乃“耶路撒冷”,而“帶職事奉”和“經商宣教”主要的興 趣焦點是“撒馬利亞”一直到“世界的地極”。 無論他們之間有哪些差異,主要的是神正在進行祂的工作-透過基督徒 的各種技能和專業行業,藉著商業並使用商業為途徑之一。神對我們所做的 每一件事都深感興趣,我們的工作既是祂的工作,我們的業務也就是祂的業 務!我們所行的一切—我們的工作,業務,事工—始終是來自神也是屬於神 的!身為基督徒,關心天國的事業才是我們的責任啊! 我的禱告是,所有的基督徒都能聽見神的呼召,並清楚的活出作為基督 大使的生命見證;無論他們身在何處,市場、專業行業或商業中,都能使用 他們各自的技能與專業才幹,以全人關懷的方式來為主工作,好叫生命與社 區因遇見耶穌基督而轉變。 《國際主僕差會》在此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呢?《國際主僕差會》與教會 攜手合作,促使並協助有技能、專業訓練和從商的基督徒,到亞洲各地及 阿拉伯國家進行長期或短期的服事。若您對《國際主僕差會》的事工感興 趣,或希望知道如何與我們配搭,請與我們聯絡或游覽我們的網站www. interserve.org。 ©Interserve Malaysia 2007 此文章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作者乃是“國際主僕差會”馬來西亞分會的董事會主席,多年來 致力推動各項宣教事工和宣教士關懷聯網。作者曾在不同的國家,跨文化的環境中工作,也曾在 11銀行投資業務和證券經紀業中擔任各種高級管理職位。
人物 資料和照片提供 豐禾基金會 寫真 專訪 何依玲 受訪者 黃競標宣教士、韓偉炫宣教士 收割豐禾在天山 一個是曾經在美國非法工作了8年吉隆坡人,一個是從台灣移 民到美國的第1.5代華裔*;在美國,兩個人可能擦肩而過卻不 相識,2003年,兩人卻因著大使命的緣故,在中亞洲吉爾吉斯 (Kyrgyzstan)天山腳下相遇,進而成了宣教伙伴。他們就是“豐 禾基金會”(Harvest Foundation)的創辦人—黃競標宣教士和韓偉 炫宣教士。 * 第1.5代(generation 1.5) 主要指的是跟著家庭、父母一同移民的小孩,為了與在移居地出生的 第二代移民小孩做區隔,他們被歸類為“一點五代(The “1.5 generation”)”移民。 12 農耕計劃:偏遠的貧窮鄉區事業率高達七成以上,因此透過農耕來增加就業機會。
主耶穌說:“我告訴你們,舉目觀看、 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 (約四35) 13 Profile 黃競標宣教士Alvin Wong 自1989年到美國非法工作8年後,93年在聖靈的感動和帶領下開始尋找教會, 並於同一年信主、受洗歸入美國紐約“長島華人豐盛生命教會”。信主後熱心傳福 音,追求真理。 1996年,美國政府下令驅逐非法勞工;透過這個事件,神呼召他進入神學院接 受裝備。經過一番掙扎後,他決定放棄美國生活,申請回馬來西亞讀神學。由於初 中輟學,未知能否獲允,於是他向神禱告說,如果申請被神學院接納,他就全時間 事奉主,若不被接納就帶職事奉。 1998年,以科系特別生的身份,他進入“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馬聖)受裝 備。為了考獲神學學士,按神學院的規定,他必須去宣教工場服侍兩年;然後,再 回神學院完成該課程。 2002年初進入中亞洲的吉爾吉斯坦,他到一家基督教基金會Mercy Foundation服 事,負責5所學校及孤兒院的行政監督工作;週末,則協助牧養一間當地中國人的 教會。期間,他更清楚自己的負擔和異象,就是透“整全事工”(Wholistic ministry) 的途徑,向窮苦的吉爾吉斯人傳福音。 兩年後,帶着對這一群未得之民的負擔和感動,他回到馬聖完成神學學士。 2005年,從新回到吉爾吉斯,他立志完成主所托付給他的宣教異象。
韓偉炫宣教士Willis Han 14,P r o f i l e 15 美國“聖迦谷羅省基督教會”透過《國際主僕差會》美國分 會差派的宣教士,標准的第1.5代華裔,11歲即隨父母移民至美 國。獻身全職宣教士之前,他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噴射推 進器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工作了6年,參與曾轟動 一時的火星漫遊計劃“登陸車”的製造,并帶領數百萬美元的研 究計劃。 1996年蒙神呼召成為宣教士,原本對中亞洲很有興趣,但神 卻沒有立即開路。之後,與妻子蘇雅馨(Jocelyn)到亞洲服事,兩 年後,回美國台福神學院接受神學裝備。2003年即將畢業的時候, 因著SARS的緣故無法回到亞洲,因而有機會去中亞洲的吉爾吉斯 短宣。 不久,神應允他們多年的禱告,終於帶著女兒韓明慧 (Phoebe),一起來到天山腳下服事那裡的人。教導吉爾吉斯人 如何推肥,以長出更大更肥的蔬菜;同時,他也安排台灣的農耕 隊,教導當地人如何把牛奶的產量,從一天5加崙增加到25加崙。 這樣的“工作”,對一位太空研究員來說,實在並非甚麼偉 大的研究成果,也毫無專業發展的空間。但他順服了上帝的帶 領,為著愛那些人的緣故,把自己的專業和未來埋在天山腳下, 卻感動了更多人的生命為主而活。
事工簡介 天山異象的誕生 豐禾基金會於2005年在中亞的 吉爾吉斯坦共和國,向政府當 在吉爾吉斯服侍的前兩年,黃競標分享說,他認 局註冊成為一非盈利機構。 識了一些吉爾吉斯教會的牧者,并有機會跟隨他們到 窮鄉僻壤,去瞭解當地人實際的需要。當他看見那些 宗旨和使命 窮苦貧乏的人,心中對他們產生了一種感動,很想用 實際的方式,去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回馬後,每每睡 • 透過與當地教會配搭,推動社區發 覺前,腦海即回播在鄉下所看見貧困民生的景象,但 展計劃;成為與非信徒接觸的橋 想到自己單槍匹馬又不知從開始。 梁,以傳揚整全的福音,使更多居 住在偏遠鄉區的失喪者,歸向主耶 兩三個星期後,斷斷續續終冒現一些可幫助他的 穌基督。 理念。起初,并不以為然,更何況,一想到自己的有 限,他即不加以理會。然而,這種情況延續了相當長 • 破除偏遠貧窮鄉區的迷信,糾正錯 的時間,那些理念甚至會在睡夢中出現,於是一天半 誤的文化與價值觀,并灌輸以聖經 夜夢醒後,他即打開電腦把它們記錄下來。 真理為基礎的價值觀。 過了一段時間,當他整理那些電腦文檔時,仿佛 • 透過與當地的教會配搭,提供門徒 看見了一副拼圖,讓他更全面看見吉爾吉斯鄉區的需 訓練、植堂、差派與支持當地宣教 要,并能以規划的各個層面。於是,即把這些理念寫 士,並且以農耕及畜牧的技術協助 成了40多頁的《吉爾吉斯坦宣教策略計劃書》。 當地居民。藉此製造就業機會,以 提升他們的經濟能力,使福音更有 效得以廣傳。最終達致的目標是, 讓當地教會成為自治、自養、自傳 之本色化教會。 成立的目的 • 向海外華人教會傳遞中亞洲的異象 • 與海外的教會一起配搭,完成主所 托付的大使命 • 成為海外華人教會在中亞洲事奉之 平臺 聯絡 HARVEST FOUNDATION P.O.Box 1897,Bishkek 720000, Republic of Kyrgyzstan Tel: +00-996-312-655854 黃競標Alvin Wong Email [email protected] H/P +996-502-727424 韓偉炫Willis Han Email [email protected] H/P 996-502-922225
吉爾吉斯本色化的團契方式 天山下的相遇 黃競標在吉爾吉斯第二年的時候認識了韓偉 養牛計劃:你相信兩頭牛能改變一家人的一生嗎? 炫夫婦。當時韓偉炫帶領美國的短宣隊到那裡短 宣。他們一起到吉爾吉斯的不同的鄉下、城市和 三股合成的繩子不容 小鎮,與不同的宣教士見面、去拜訪許多吉爾吉 易折斷 斯的鄉間小教會。 《吉爾吉斯坦宣教策略計劃 從中韓偉炫看見一件事情,他說:“神很恩 書》的初稿寫成後,黃競標就把它 待吉爾吉斯這個族群,很難得在一個回教背景的 寄給韓偉炫和一些弟兄姐妹給予他 民族,已經有一個本色化的教會;換句話說,吉 意見。韓偉炫正好與他有共同的異 爾吉斯人已經能用吉爾吉斯文敬拜、用吉爾吉斯 象和負擔,而且他也有同樣的感動 文的聖經、自己寫吉爾吉斯文詩歌、用吉爾吉斯 動員更多海外華人教會進入中亞洲 人文化的方式,坐在地上圍起來敬拜,甚至有吉 參與回宣事工,因為自從911事件之 爾吉斯人的同工在教會當領導。” 後,西方同工要進入回教國家事奉 遭遇到許多的攔阻。 他體會到一件事情,就是宣教士不必在吉爾 吉斯做拓荒式的宣教,而是扮演父母的角色,來 問到為甚麼兩個人會選擇一起 幫助本色化的吉爾吉斯教會成長。其實吉爾吉斯 配搭的時候,韓偉炫認為如果兩個 的牧者也發出一個這樣的呼聲:“我們需要屬靈 人有共同的異象和負擔,想要做同 的父母幫助我們成長。” 樣的事情的時候,合作是理所當然 的事情。正如《聖經傳道書》所說 後來,韓偉炫夫婦再回到吉爾吉斯短宣一 的,“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因為 年,黃競標完成了兩年在吉爾吉斯的短宣後,也 二人勞碌同得美好的果效;一個人 回到馬來西亞繼續修讀神學學士,但還繼續與韓 跌倒,另一個人可以扶他起來;三 偉炫保持聯絡。 股合成的繩子也不容易折斷。”當 年黃競標未婚,剛好與韓偉炫夫婦 16 形成了“三股合成的繩子”。
17 “豐禾基金會”名字 豐禾基金會所扮演的角色 的由來 韓偉炫說:“基本上,我們是扮演一個僕人 當他們在思想機構的名字的時 的角 色 。 來 到 吉 爾 吉 斯 的 小 教 會 是 “ c o m e 候,也請支持者給他們一些建議。 a l o n g s i d e ” , 而不是想指揮或控制他們。我們希 其 中 一 位 建 議 “ Harvest” 這 個 望可以為他們提供服務,既是在瞭解他們的需要、 字,他們認為,這也是最能帶出他 幫助他們成長。 們事工的內容。目前他們事工的重 點,基本上是以農業和畜牧為主, 由於我們還沒有完全掌握好當地語言和文化, 這也是大部分吉爾吉斯人的主要經 還不能很實際的在屬靈方面餵養或幫助他們,所以 濟來源。 目前事工的定位是放在社區發展,或者是說扶貧 的工作上。目標是以當地教會為先(community “豐禾”形容他們所希望看見 development with the church),盼望幾年後可 的,就是“豐滿”的禾場,“豐 以透過當地教會來做社區發展的工作 (community 富”的收割。韓偉炫引述耶穌在約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hurch) 。” 4:35所說的:“莊稼已經熟了,可 以收割了。”他認為回教世界的莊 為甚麼以教會為先呢? 韓偉炫解釋:“主要是 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特別在 因為我們的異象是幫助教會成長。另一方面是,教 吉爾吉斯這個國家,已經可以收割 會是社區的邊緣份子。吉爾吉斯的人很窮,由回教 了,不需要再等四個月、四年或四 背景信主的吉爾吉斯基督徒更窮;因為他們在信主 十年。 後受到整個社區、家族的逼迫和排斥,他們因著信 仰失去工作,甚至無家可歸,在經濟上面對很大的 黃競標表示,他們考慮到機構 困難。我們在那裡看到所有的吉爾吉斯教會傳道人 的名字也必須具有當地的特色,因 的生活費,和教會的需要基本上是由國外的教會支 此機構名稱必須以吉爾吉斯文來註 助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危機!” 冊。吉爾吉斯語“Tushum”是“豐 收”的意思。當他們想用這個名字 他們共同的異象是,第一,盼望看到吉爾吉 註冊時,發現它已經被別人使用 斯本色化的教會,能夠倍增與成熟(multiply and 了。腦海即浮“Ata”這個字,吉爾 mature);因此,他們並不是要去那裡建立自己 吉斯文的意思就是“父親”。 新的吉爾吉斯教會。吉爾吉斯福音的門現在還是開 著,但有一天,可能是不久的一天這個門會關,所 原來吉爾吉斯的用語常加 以,他們盼望可以幫助當地教會能夠自立、自養、 上“Ata”這個字,比如一些高山、 自傳,讓他們能夠成熟。有一天當外來的人離開的 河流或地方等名字都會加上這個 時候,他們能夠繼續健康的成長並把福音傳開。第 字。他想到既然“收成”與“禾 二,就是希望可以動員海外華人教會參與宣教,盼 場”都是屬於天父的,因此就决定 望看見回教世界有更多華人的工人在那裡。 注冊——“Ata Tushum”(Harvest Foundation,豐禾基金會)為機構的 吉爾吉斯廣大的禾場正等待豐收,現在 名字。 所缺乏的就是收割的人。您願意去做那個 收割莊稼的人嗎?
採訪 Leny 整理 何依玲 圖片 受訪者提供 真情對話 認 識 卸 U了 n裝cle的 Button 每項事工都有甘苦談,像小丑這項創意事工,在台上除了要耍一些把戲及 做出專業的演出以擄獲眾人目光的同時,最重要的是要傳達上帝的愛。又有誰 知道在掌聲的背後,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心酸過程呢?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動 作,可能是幾星期咬緊牙根努力練習出來的成果,小丑要擁有比一般人更多 的堅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毅力。因為只要稍微不慎,可能會弄巧成拙,成為 觀眾的笑柄,所以他們總是戰戰兢兢去面對表演中的每一項動作。但為了上帝 所賦予的使命,他們不以為苦,因為他們把扮演小丑視為眼中最神聖的工作, 只要能讓人們在歡笑中認識上帝,就認為是最值得且最喜樂的事了。歡笑的化 身——Uncle Button(紐扣叔叔),繼上一期分享他的事工後,本期將讓大家認 識卸了裝的他。 成名後的試探 當問及甚麼是鄭南美最大的試 探時,他坦言是驕傲。他 說,當一個人在開始做某 些事工的時候,都會比 較謙卑,一旦有了成就 以後,就會漸漸掉入驕傲的陷 阱,認為這些成就都是自己多年 的付出所得的。所以他在這方面 經常警惕自己,千萬不要覺得一有 成就就能自立,不需要任何人的幫 助,進而變成不謙卑和順服。他覺 得一個人若驕傲,肢體的合一及合 作的關係便會漸漸減少,慢慢變成 了隨心所欲,不聽取他人意見。 其實這種心態只是一念之差而 已,他通常會思想上帝在他身上 的恩典,使自己謙卑下來。
18, 19 數算神的恩典 至一些時候必須耍手段。這也是美國小丑圈 子的寫照。鄭南美眼神炯炯的談及在美國的 “我擁有今天的成就,並不是我的所 小丑圈子裡,他有幸可以在一些研討會中教 作所為;能夠踏上國際舞台,也不是靠自 課。親眼目睹一些學生來來去去這個大會已 己的能力,乃是靠上帝的恩典。即使我擁 經十幾廿年,為要成為導師級的小丑,因為 有再熟練的技巧卻沒有遇上好機會,這也 這可以給他們帶來許多好處,然而缺少的卻 是沒有辦法成就的。”他笑說:“我在國 是機會。 際平台上跟條件強於我的人相比,覺得自 己其實很渺小。他們只是沒有機會,而我 在美國當上小丑老師的首要好處,就是可 却是因着有上帝的恩典。” 以打免費廣告,因為美國有50個州屬,每個月 都會舉行區域性及全國性的研討會,只要名聲 如同世上的一些人,無論多努力的 遠播後,就會有很多的工作機會和待遇。 付出,卻始終沒有遇上機會;若要達到 目的,所付出的將會是極高的代價,甚
“然而這導師的位子不是我自己勞力 一些做了四、五十年的小丑,不管他們 所得的,而是上帝給我的。跟其中的日本 有多紅,當他們卸了裝,走在街上就沒有人 人相比之下,我是唯一會講英語的亞洲 認識他們了。他們不能像明星一樣,享受成 人,加上宣教方式與北美洲的人不同,所 為明星的待遇,只要名氣夠大,所到之處都 以對方發現我的優點便提拔我,因此在短 會受到歡迎。所以小丑的事業,不單是一種 時間內就升為導師。每一回跟別人分享這 默默無聞的娛樂事業,也是很多人不願意做 一點的時候,總是分外感謝上帝,自己也 的行業。 沒有甚麼可誇的了。” 鄭南美回顧這十多年來事工的發展, 上帝也特別恩待鄭南美一家,有時 他感嘆:“當Uncle Button越來越出名的時 Uncle Button受邀的時候,家人也一起被 候,鄭南美就越來越‘小’。就像施洗約翰 接待。“能夠在為主傳福音的同時帶妻兒 所說的‘他必興旺,我比衰微’。這種‘衰 一起出門,順便到當地旅游,是額外的恩 微’的過程是很痛苦的,如果你不是處在我 典。”近幾年來,上帝都一直保守他家庭 的情況是不會明白的。”或許這是上帝幫助 成員的健康,在經濟方面供應,使他沒有 他謙卑的方式。接著他笑著說道:“別人不 後顧之憂的事奉主。 認識我的樂趣是,當卸裝後,我可以靜悄悄 的離開現場,可以減少許多麻煩或被小孩子 不為人知的苦 纏著要氣球。”原來很多時候,當散場時, 鄭南美已經感覺精疲力盡了,所以他也很渴 “有時候,我會覺得Uncle Button已經 望可以很快的靜下來。 取代了鄭南美,而我則經常躲在身份的背 後,這是很痛苦的!跟站在台上的牧師相 小丑表演前後需要很多時間化妝、卸 比下,至少他還有“臉”見人,而小丑出 妝、預備道具、收拾道具。尤其是跟短宣隊 現的時候都總是需要化妝,卸妝之後就沒 去宣教的時候,當其他隊員正在享受地主所 有人認得是你了!其實,這種nameless和 預備的豐富美食時,他卻要為接下來演出做 faceless(默默無聞)的感覺有時很難受。” 好准備。散會後,當大家在吃茶點的時候, 他還要餓著肚子來卸裝和收拾道具。鄭南美 20 道出他不為人知的“苦”。 “我太太曾經跟一師母談天,師 母說:“真羡慕你老公,做一次Uncle Button,好過我丈夫講好幾場的道”。 我太太就答:“可是你先生只需要輕輕 鬆松的拿一本聖經,而我老公就要拿一 大堆的道具去做布道會”。 最後,鄭南美說,既然選擇了這個 事奉,就要付上代價和捨去一些東 西。然而他却覺得很喜樂,只因他 秉持著一個信念—“做在人身上 的,就視為神而做。”
回應表 我的奉獻 您 的 支持宣教伙伴,姓名 回 應 支持辦事處同工,姓名 是 我 支持經常費 們 最 支持任何有需要的事工 大 的 支持通訊印刷費及郵費 鼓 勵 附上支票RM 支票號碼 支票抬頭Interserve Fellowship Berhad,請勿寄現金 我有興趣 成為義工(需到本會位於八打靈的辦事處) 參加短期宣教計划(On Track) 申請成為宣教伙伴,我有負擔的國家是 定期收到in2serve通訊 本 英文,數量 本 中文,數量 成為代禱勇士,請把代禱消息 電郵(Email)給我 郵寄給我 邀請國際主僕差會同工或宣教夥伴到我的教會分享宣教事工 我的聯絡 稱謂:博士/牧師/傳道/弟兄/姐妹/ 姓名 (中) (英) (中/英) 地址(英) 聯絡電話 傳真 Email 所屬教會 歡迎复印,寄至:國際主僕差會(馬來西亞分會)INTERSERVE FELLOWSHIP BERHAD P.O.BOX 13002, 50769 KUALA LUMPUR, MALAYSIA 或傳真至 603-7784 8403
未得群體 藏 族 藏族被認為是最大的未得之族群之一。中國約有二分 之一的藏族人口居住在西藏自治區,分布在青海、甘 肅、四川、雲南等省。 禱告事項 求神興起更多的教會來領養藏族群體,且願長期委身宣教工作 求神攻破基督徒對藏族所持有的“堅固營壘”,就是看這個群體為無希望的福音 硬土 求神釋放、除去任何對教會進入藏族群體、得著藏族的攔阻,得使教會能影響藏 族到永遠 求神堅固在藏族群體中勞苦的國度工人的信心,他們面對: 1. 屬靈的攻擊與壓迫 2. 生活在不停的被監視的情況下 3. 缺少肢體交通的孤苦 4 . 到偏瘠地區旅程的勞苦 5. 氣後的嚴酷,以及 6. 在偏僻高地衛生不良而引發傷 病的危險 國際主僕差會 参參考資料:宣教禱告 www.ces.org.tw/main/mission/pray/tibet.htm
歡迎 消息與 代禱 LC姐妹加入本會於阿拉伯國家帶職事奉。LC姐妹乃“希望教會”會友。 請為她能夠找到一間適合的教會崇拜和事奉,並且能夠有效的在職場上成為光和鹽禱告。 Hanna & Ten (鄭月芬)以及一歲大的Phoebe(漢宣恩) 加入本會於北非事奉。 祈求神給他們智慧、忍耐的心和健康的身體,在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的環境中事奉。 葉乃綺加入後方辦公室服侍的行列,於七月份正式上任為財務部主管。她乃是“吉隆坡長 老會原道堂”的會友。請為她的服侍禱告。 歡迎MK 請為宣教士父母及子女禱告,在不同文化、天氣和環境 中,求主幫助他們適應各樣的學習與變遷。 傅君瞳 特別代禱事項利百加經過30多個小時的陣痛 (Isabella Poh) 生日 2/8/07 後,於2/8/07產下一名六磅的女嬰,取名為君瞳 宣爸 腓力 (Isabella)。在分娩的過程中,嬰孩的情況顯示正 宣媽 利百加 常,但當她一生下來時,醫生卻宣佈她是個難產兒。 國家 東亞 原由於難產,她還未出母腹就開始排出胎便(新生兒第 一次排出的糞便)。醫生發現她的肺部充滿胎便,以及 漢宣恩 血液中的CO2的含量過多。她沒有辦法靠自己呼吸,情 (Phoebe Hanna Refaat) 況相當危急,因此即刻被送入新生兒加護病房。7/8, 生日 28/5/06 君瞳在利百加唱歌給她聽的時候,突然半打開她的眼 宣爸 Hanna Refaat Filobos 睛,並輕輕的擺動她的小腳。醫生因著她肺部的情況 宣媽 鄭月芬 有好轉的現象,已減輕藥的成份,但她還必須依賴呼 國家 北非 吸機。到9/8,小君瞳已經可以打開她的大眼睛看這個 世界,也開始喝奶,但她的肺部仍然脆弱。14/8截稿 為止,小君瞳已可以通喉管每次喝60ml的奶,但需呼 吸機,因肺部恢復得很慢。 祈求神完全醫治她,讓她能夠健康、正常的長大,早 日能和她的父母重聚,回到他們事奉的地方。 黃祈榮 為懷孕第二胎的宣教伙伴禱告鄭月芬(北非, (Amos Wong) 生日 17/5/07 目前已回國待產) & 羅桂芬(吉爾吉斯坦,將於九月份 宣爸 黃競標 回國待產)。求主保守她們和胎兒的健康。 宣媽 余美芳 悼念與慰問梁健興宣教士令堂於12/3/07安息主 國家 吉爾吉斯坦 懷,求主安慰他們一家。 欲獲知更多最新代禱消息,請訂閱《代禱簡訊》。凡有意訂閱者,將填寫《回應表》, 然後傳真或寄會給本會。我們從二月份開始,每兩個月一次郵寄或電郵給凡是有訂閱的人。
國際主僕差會 INTERSERVE 整全宣教事工宣言 整全宣教事工是「國際主僕差會」的特色 我們的宣教事工可以歸納為作「見證」(martyria)讓人在我們身上看到神的屬性 和救贖的大能;這³括「宣講」(kerygma)、「服事」(diakonia) 和「團契」 (koinonia)。我們宣揚悔改和信靠基督的好消息(kerygma);服務有需要³ 和 對 抗 邪 惡 和 不 公 義 (diakonia); 在 基 督 的 身 體 中 彼 此 交 接 契 合 (koinonia)。藉此,我們成全了大使命,就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在被罪 惡轄制的世界中復和、重建破裂的關係,從而反照三一真神的合一。 我們的宣教事工涵蓋不同的範疇,是互相歸屬、不容分割的。這些範疇以不 同方式為我們的整體見證出力。我們明白,在這合一中有不同的向度,是同 樣需要整合的。它們³括: 1 言傳和行動 Word and action 3 專業活動和事工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and ministry 2 個人生活與事工 Personal life and ministry 4 建立教會 Building the church 我們拒絕將宣教事工的各範疇區分及列次分等,好像彼此有輕重之分。反之,我們明白,按各人 的環境、恩賜、生命和事奉的階段,我們³會以不同的方式合而為一。 [節錄自「國際主僕差會」基礎文件(Interserve Core Document)] 國際主僕差會 「國際主僕差會」是一個福音派國際性差會,于1852年成立至今,於多個國家成立分會, 為要與全球教會攜手合作,將耶穌基督的名傳給亞洲和阿拉伯世界最困乏的人,叫生命與社 區因遇見耶穌基督而轉變! 馬來西亞分會于1993年正式成立,前身為「國際關懷差會」(INTERCARE)。
Search
Read the Text Version
- 1 - 24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