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ortant Announcement
PubHTML5 Scheduled Server Maintenance on (GMT) Sunday, June 26th, 2:00 am - 8:00 am.
PubHTML5 site will be inoperative during the times indicated!

Home Explore 中史F1 第一冊

中史F1 第一冊

Published by Paul TEST, 2020-06-14 23:20:18

Description: 中史F1 第一冊

Search

Read the Text Version

€ 300 顧問蒲慕州馬桂綿 編著杜振醉胡志偉梁國雄區達仁 鄺文慧容子思陳志偉甄錦棠

© _專 題 暸 望 就 與 本 課 題 內 容 相 關 的 新 高 中 歷 史 專 題 ,提 供 適 切 的 學 習 資 料 ,以銜接 新高中選修單元。 從 跨 越 時 代 或 地 域 的 角 度 提 示 學 生 不 同 歷 史 人 物 、事 件 或 現 象 之 間 的 相 _ 腾 膀 空 探 究 似 之 處 ,幫 助 學 生 重 温 已 學 過 的 知 識 ,並 增 強 對 史 事 融 會 貫 通 的 能 力 , 提高作答歷史資料題或比較題的技巧。 舉 出 與 課 文 史 事 性 質 相 類 近 的 現 實 社 會 生 活 事 例 ,引 導 學 生 認 識 歷 史 與 身 邊 各 種 日 常 事 物 的 關 係 ,從 中 理 解 今 天 發 生 的 事 情 可 能 是 歷 史 往 事 的 延伸與遞進。 介 紹 各 個 歷 史 時 期 與 香 港 相 關 的 重 要 史 事 ,在 幫 助 學 生 認 識 香 港 史 之 餘 , 虽 + 香 港 詞強他們對懸的翻感和歸屬感。 怎串聯 每 個 課 題 以 一 至 兩 個 重 要 的 歷 史 概 念 為 中 心 ,聯 繋 史 事 的 前 因 後 果 ,讓 學 生 具 備 清 晰 的 歷 史 概 念 ,透 徹 理 解 重 要 史 事 的 由 來 、發 展 及 相 互 關 係 。 歸納 以 表 列 形 式 ,總 結 整 個 課 題 的 重 點 ,方 便 學 生 温 習 。 彻 自 我 評 估 讓 學 生 在 學 習 本 課 題 後 ,作 出 自 我 評 估 ,檢 討 學 習 的 效 果 。 f g S M 園地 提 供 多 元 化 和 有 趣 的 課 後 延 伸 活 動 ,讓 學 生 活 用 所 學 的 知 識 和 技 能 。 _延 伸 學 習 分 為 「書 籍 閲 讀 」 、「錄 像 欣 賞 」、「網 絡 遊 蹤 」三 部 分 ,介紹與本課題相 關 的 史 書 、錄 像 資 料 和 網 站 ,藉 以 提 倡 閲 讀 風 氣 ,培 養 學 生 自 學 習 慣 。 五 、 本 書 末 附 有 「中 國歷 史 年 代 簡 表 」 、 「中國歷 代 帝 系 表 」 、 「中國歷 史 大 事 紀 年 (附 :外國大事對 照 )」 、「中 國 地 勢 圖 」 、「現 代 中 國 疆 域 圖 」及 「資 料 出 處 」(包 括 「史 料 速 遞 」 、 「歷 史 百 寶 箱 」 、 「技 能 訓 練 」引 用 的 資 料 ,以 及 「統 計 圖 表 」等 項 目 ,以 【1】 、 m 、 m … …表 示 )供 學 生 參 考 。 編者謹識 2011年 10月

© 擊勝#圓歷幽 為甚麼要學習中國歷史? 對 於 這 個 問 題 ,最 直 截 了 當 的 回 答 就 是 :中 國 人 當 然 要 認 識 中 國 歷 史 。這 是 大 家 都 承 認 的 最 普 通 的 道 理 。身 為 中 國 人 ,當 然 都 會 對 下 列 問 題 感 興 趣 : + 中國人的祖先是誰? ❖ 古代中國人的生活是怎樣的? ❖ 土I 由古至今是怎樣發展變化的? 由 於 歷 史 是 人 類 社 會 活 動 的 記 錄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就 能 夠 找 到 上 述 問 題 的 答 案 了 。 現 在 ,讓 我 們 進 一 步 談 談 學 習 虫 靈 歷 史 的 重 要 性 : 歷 史 涉 及 人 類 社 會 生 活 的 方 方 面 面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可 使 我 們 增 長 知 識 ,擴 大 視 野 , 提 髙 文 化 素 養 ,以 及 提 髙 我 們 觀 察 問 題 和 分 析 問 題 的 能 力 。

© (2>「歷 史 是 一 面 鏡 子 。」學 習 中 國 歷 史 ,可 以 從 中 吸 取 經 驗 教 訓 ,鑑 古 可 以 知 今 ,了解過 去 ,才 能 更 好 地 了 解 今 天 和 展 望 未 來 。例 如 ,施 行 暴 政 必 會 引 起 反 抗 ,歷史 上 的 例 子 很 多 ,秦 朝 的 速 亡 即 為 明 證 。為 政 者 能 夠 以 古 為 鏡 ,就 可 以 避 免 重 蹈 錯 誤 的 歷 史 覆 轍 。 〇 秦 代 刑 法 嚴 苛 ,導 致 大 澤 鄉 起 事 (3)學 習 中 國 歷 史 可 以 培 養 我 們 的 品 德 情 意 。先 賢 對 國 家 、民 族 命 運 的 關 注 ,和 為 了 國 家 、 民 族 的 利 益 而 鞠 躬 盡 痒 、捨 己 為 人 的 髙 尚 情 操 ,是 我 們 的 好 榜 樣 。通 過認識先賢的事 跡 ,能 夠 使 我 們 培 養 良 好 的 公 民 意 識 。例 如 ,東 林 書 院 依 庸 堂 有 一 副 對 聯 ,體現東林 靂 人 的 精 神 ,可 使 我 們 反 思 讀 書 人 的 責 任 ,培 養 家 國 情 懷 。 〇 東林書院依庸堂及其對聯 緦結 虫 屋 歷 史 是 中 學 生 必 須 掌 握 的 一 門 基 礎 知 識 ,是 一 個 人 在 成 長 過 程 中 不 可 缺 少 的 文 化 素 養 。對 歷 史 無 知 ,是 愚 昧 的 表 現 ,也 是 愚 昧 的 一 個 重 要 原 因 。青 少 年 要 成 為 有 理 想 、有 文 化 、有 道 德 ,具 有 分 析 、判 斷 能 力 ,能 為 中 國 貢 獻 力 量 的 有 用 人 才 , 就必須學習中國歷史。

@ 〇 2 我們可以通週哪些途徑去了解歷史? 了 解 歷 史 主 要 有 兩 個 途 徑 :一 是 閱 讀 文 字 資 料 ;一是硏究實物資料 文 字 資 料 是 指 原 始 記 錄 、書 籍 、碑 刻 等 。中國的文 « 護菁駑 p 之f l 字 資 料 極 其 豐 富 ,留 傳 下 來 的 大 量 史 籍 ,是我們了解史 罐il 122$ i 厘 歷 史 的 主 要 資 源 。但 文 字 資 料 並 不 全 都 可 靠 ,閲讀時 臣 業其 l 應 當 加 以 鑑 別 。對 中 學 生 來 説 ,課本是學習中國歷史的 Rf l 基 石 ,宜 認 真 閲 讀 。 ^ 王— lf 庞 赛 n 春產I每丈s 正— i 域 § i 天命找1L 發料 i ~ i £ 文字資料■一孫中山手跡 s g»^ 孫 中 山 認 為 ,俄國革命之 能 成 功 ,一 方 面 因 為 黨 員 奮 鬥 > 另_ 〇 文 字 資 料 — 《尚 書 • 湯 誓 》 一 方 面 又 有 兵 力 幫 助 。故 此 , 他 認 為 要 「以 俄為師」 ,中國革 l這 篇 文 字 是商湯討伐夏桀的誓師辭,表明征 命方有成功的希望^ 討夏桀是順應天命的。 實 物 資 料 是 指 文 物 、古 蹟 (包括遺址)。中 國 歷 史 悠 久 ,保 存 下 來 的 文 物 資 料 十 分 豐 富 ,為我們了 解 中 國 的 過 去 提 供 了 重 要 的 依 據 。我 們 可 以 通 過 考 古 發 掘 出 來 的 文 物 ,弄清沒有文字記載的遠古時期 的 歷 史 ;通 過 研 究 文 物 、古 蹟 ,我 們 可 以 彌 補 文 字 記 載 不 大 清 楚 的 歷 史 ,甚 至 糾 正 文 獻 記 載 上 的 錯 誤 。 ;/\\ r 4- 〇 文物— 刻有 0 古蹟— 二里頭宮殿遺址 文字的龜甲 I讣 以 前 ,由於夏朝的歷史沒有實物可據 > 被 視 為 「傳疑時代'j'的 歷 史 # ^ 里 頭 宫 _ 研究甲骨文= 有助於了解商 殿 遺 址 的 出 土 ,證明夏朝是確實存在的。 代的社會狀況。

3o 怎樣計算歷史時間? 中 國 歷 史 有 確 切 紀 年 是 從 公 元 前 8 4 1 年 開 始 。常 見 的 紀 年 方 法 有 三 種 : 這 是 世 界 通 用 的 計 算 年 代 的 方 法 。以 公 元 元 年 作 為 開 始 紀 年 的 標 誌 。在 此 之 前 發 生 的 事 ,由元年 開 始 向 前 推 算 ,稱 為 公 元 前 X X 年 ;在 此 之 後 發 生 的 事 ,由 元 年 開 始 向 後 推 算 ,稱 為 公 元 X X 年 。每 1 0 年 稱 為 一 個 年 代 ,每 1 0 0 年 稱 為 一 個 世 紀 。 公 元 前 2 0 0 年 公?I前 1 0 0 年 公元元年 公元 100年 公 元 200年 這 是 中 國 沿 用 下 來 的 紀 年 方 法 。干 支 是 天 干 (甲 、 乙 、丙 、丁 、戊 ' 己 、庚 、辛 >.壬 、癸 )和 地 支 (子 、丑 、寅 、卯 、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的合稱:。傳 統 用 來 表 示 年 、 月 、日 的 次 序 。1 9 1 1 年 1 0 月 1 0 日 爆 發 武 昌 起 義 , 各 省 紛 紛 宣 佈 獨 立 ,簠 政 府 土 崩 瓦 解 。1 9 1 1 年是農曆 辛 亥 年 ,所 以 這 次 革 命 稱 為 「辛 亥 革 命 」 。 〇 武昌起義成功意想圖 這 是 中國 古 代 的 紀 年 方 法 之 一 。公 元 前 1 4 0 年 ,漢武帝 登 位 ,開 始 建 立 年 號 ,稱 為 產 茜 。自 此 以 後 ,凡 新 皇 帝 即 位 , 都 會 改 變 年 號 ,稱 為 「改 元 」 。同 一 個 皇 帝 在 位 期 間 ,也有先 後 改 元 用 不 同 年 號 的 。里 、遣 兩 朝 皇 帝 基 本 上 每 人 只 用 一 個 年 號 ,因 此 我 們 可 以 用 年 號 來 稱 謂 皇 帝 。 清 高 宗 (乾 隆 帝 )畫像 O 我 們 一 般 稱 清 高 宗 為 「乾隆 (帝)」 ,就是用年號來稱謂皇 帝的例子。

怎樣學習中國歷史? 中 國 歷 史 的 年 代 跨 度 大 ,史 事 繁 富 ,人 物 眾 多 ,要 有 效 地 加 以 學 習 ,必 須 通 過 對 它 們 的 整 理 , 找 出 它 們 的 特 點 ,並 加 以 綜 合 。 以下介紹幾種實用的學習方法: 寫 讀 書 筆 記 的 過 程 ,是 理 解 消 化 、融 匯 貫 通 所 學 知 識 的 過 程 ,實際上就是通過思考把書本上的東西 變 成 自 己 的 知 識 的 過 程 。以 課 本 為 例 ,可 以 章 或 節 為 單 位 ,將 教 材 作 一 番 分 析 歸 納 及 重 點 整 理 ,以便於 清 晰 而 有 效 的 記 憶 。作 筆 記 時 ,注 意 要 理 清 知 識 的 結 構 和 脈 絡 ,做 到 綱 舉 目 張 ,條 理 分 明 ;語言要力求 簡明精練。 將 相 關 資 料 以 表 列 的 形 式 表 達 ,使 各 個 項 目 分 明 ,一 目 瞭 然 ,既 利 於 記 憶 ,又 便 於 比 較 ,可謂一舉 兩得。 此 外 ,繪 製 概 念 圖 亦 有 利 於 中 國 歷 史 科 的 學 習 。因 為 中 國 歷 史 科 包 含 大 量 史 實 ,不 容 易 掌 握 ,若能 在 學 習 過 程 中 繪 製 概 念 圖 ,可 以 幫 助 學 生 把 新 的 資 訊 整 合 為 知 識 ,令 學 習 更 為 有 效 。 目的: 概況: 概況: 目的: 擴大藍姓宗室勢力, (1) 分封殷商後人°: _ (1)新封一批諸侯國。 防止叛亂事件重 酬 謝 功 臣 ,安撫靈遺 (2) 分封艎姓宗室。 0 改 封 、遷徙一些 演 ,擴充屋人勢力, 民 ’以鞏固周室統治。 (3) 分封異姓功 臣 。 更有效控制東方。 (4) 分封前代共主後裔 重要諸侯8 。 井田制度 M 王 稱 為 「天子J 諸 侯 供 衞 王 室 ,須 宗法制度 禮樂制度 具有最高的權威 服從天子的命令 O 概念圖示例

o 此 法 適 用 於 不 同 時 空 而 性 質 相 近 的 歷 史 現 象 。有關資料往往 分 佈 在 課 本 的 不 同 章 節 中 ,同 學 宜 多 加 留 意 ,把性質相近的史實 詳 細 分 析 ,比 較 其 異 同 ,當 能 加 深 我 們 對 歷 史 的 認 識 ,並訓練我 們 的 歷 史 思 維 。例 如 ,元 朝 和 清 朝 同 是 以 邊 疆 少 數 民 族 入 主 全 中 厘 的 政 權 ,同 學 若 能 就 兩 者 的 統 治 政 策 作 一 整 理 和 比 較 ,就能明 白 為 何 元 朝 只 維 持 了 9 0 年 ,而 清朝 卻能享國268年 。 〇 清朝統治漢族手段示意圖 〇 元朝統治漢族手段示意圖 將 歷 史 事 件 與 當 前 時 事 作 一 聯 繫 ,使 所 學 知 識 與 生 活 經 驗 結 合 起 來 ,可 收 到 活 學 活 用 的 效 果 。此法 尤 其 適 用 於 與 現 代 史 事 或 生 活 經 驗 有 關 的 教 材 。例 如 ,本 書 中 三 課 題 8 第 二 節 敍 述 1 9 4 9 年 中華人民共 租 厘 的 成 立 ,學 生 能 否 聯 想 到 國 慶 節 是 哪 一 天 ?如 何 歡 度 國 慶 節 ?這 樣 可 以 提 髙 我 們 對 中華 民 族 的歸屬 感 ,增 強 愛 國 心 。

© 在 資 訊 科 技 發 達 的 今 天 ,同 學 可 以 通 過 互 聯 網 的 搜 尋 器 ,找 到 大 量 相 關 的 學 習 資 源 ,如 史 事 評 論 、 政 治 漫 畫 、文 物 圖 片 、歷 史 地 圖 等 。但 在 處 理 網 上 資 訊 前 ,宜 先 了 解 資 料 來 源 以 及 作 者 背 景 ,然後以批 判 性 思 考 來 分 辨 其 真 確 性 ,就 能 選 用 合 適 可 靠 的 資 料 。同 學 也 可 利 用 電 子 郵 件 、討論區等與他人進行交 流 ,加 強 學 習 效 果 。 使 用 與 課 題 有 關 的 各 類 影 音 光 碟 、戲 劇 電 影 、電台電視 節 目 等 ,使 歷 史 科 的 學 習 範 圍 更 為 擴 大 ,與 藝 術 、文學及生 活 各 層 面 相 互 結 合 ,以 增 進 學 習 興 趣 ,加 強 學 習 效 果 ,使歷 史 不 再 只 是 課 本 上 的 白 紙 黑 字 ,而 成 為 鮮 活 生 動 的 人 與 事 。 〇 觀賞影碟能提高學習興趣 多 到 博 物 館 參 觀 及 對 文 物 古 蹟 作 實 地 考 察 ,使 歷 史 之 於 我 們 ,不 但 是 可 看 可 聽 ,且 是 可 觸 可 摸 的 , 歷 史 不 再 是 死 的 文 字 ,而 化 成 活 的 景 物 呈 現 在 眼 前 。在 這 樣 的 情 境 中 ,將 課 本 內 容 與 實 地 景 物 一 一 印 證 ,可 誘 發 我 們 緬 懷 歷 史 的 幽 情 ,與 繼 往 開 來 的 使 命 感 。例 如 ,研 習 中 三 甲 部 課 題 4 第 一 節 「清末革命 運 動 的 開 展 」時 ,同 學 可 考 察 位 於 香 港 中 西 區 的 「史 也 史 蹟 徑 」 ,重 尋 孫 中 山 先 生 在 香 港 從 事 革 命 活 動 的足跡。 〇 香港歷史博物館 〇 居賢坊卜公花園 居賢坊為同盟會香港分會招待所舊址所在地1

課題 華夏政治 的肇始 歷史脲辂 虚學習重點:: 中 國 是 世 界 文 明 古 國 之 一 ,歷 史 悠 久 ,中 華 民 族 的 祖 先 在 1 傳説中的遠古人物 很 久 以 前 ,已 生 活 在 中 國 這 塊 大 地 上 。根 據 遠 古 傳 説 、文 獻 記 載 和 考 古 發 現 1我 們 可 以 知 道 中 國 早 期 政 治 及 社 會 的 發 展 概 況 。 ① 認 識 黃 帝 、盡 、S 、虽 的 事 漢 族 是 中 華 民 族 的 主 體 民 族 I 其 前 身 為 華 夏 族 ,而 華 夏 族 跡 。圆 則 是 由 部 落 逐 漸 演 進 搏 成 的 。遠 古 時 代 ,活 躍 於 黃 河 流 域 一 帶 ①分析黃帝被尊為華夏民族始 的部落領袖黃帝和炎帝’ 對中華文明的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 黃 帝 還 成 為 部 落 聯 盟 的 領 袖 。後 世 的 中 國 人 ,對 黃 帝 和 炎 帝 都 祖 和 人 文 初 祖 的 原 因 。M 很 尊 敬 ,自 稱 為 「黃 帝 子 孫 」或 「炎 童 子 孫 」5 其 後 的 領 袖 皇 和 遲 ,都 以 「襌 讓 」的 方 式 ,把 權 位 傳 給 賢 能 的 人 ,這 種 推 舉 ③從大禹治水的事跡體會公爾 領 袖 的 方 法 被 認 為 是 古 代 的 理 想 政 治 模 式 。而 大 禹 治 理 黃 河 水 忘私的精神。 患 ,亦 是 遠 古 時 代 可 稱 的 功 績 。由 於 欠 缺 當 時 的 遺 物 可 與 文 字 寫 成 的 歷 史 互 相 驗 證 ,因 此 史 家 把 這 時 期 稱 為 「傳 疑 時 代 」 。 2 夏朝的興亡 夏 朝 是 中 國 歷 史 上 第 一 個 王 朝 ,開 始 實 行 王 位 世 襲 制 度 , ① 認識啟建夏朝和夏桀亡國的 並 出 現 了 國 家 組 織 ,而 「公 天 下 」亦 變 為 「家 天 下 」 。考 古 學 家 已 陸 續 發 現 了 夏 代 的 一 些 遺 址 及 文 物 ,可 藉 此 進 一 步 探 討 夏 朝 概 況 。E H 歷史的可信程度。 ② 分 辨 襌 讓 制 與 世 襲 制 。D 商 湯 滅 夏 ,建 立 商 朝 ,史 稱 「貴 族 革 命 」 。有 關 商 朝 的 文 3 商朝的盛衰 獻 記 載 較 多 ,而 在 殷 墟 有 大 量 出 土 文 物 ,包 括 刻 了 不 少 文 字 的 甲 骨 ,這 些 文 _ 記 載 了 直 人 的 活 動 和 當 時 的 社 會 情 況 ,可 藉 此 ①認識商湯革命及紂王亡國的 加 深 對 商 朝 的 認 識 ,史 家 一 致 公 認 茴 的 歷 史 為 「信 史 」 。 概況。 ① 分 析 盤 庚 遷 殷 的 作 用 。EMI ③ 評 論 商 湯 滅 夏 的 方 式 。_

約公元前2700年 約公元前2200年 黃帝戰勝了蚩尤和炎 | ,成為黃河中下游 f 在 位 期 間 ,羞治理重 的部落共主。 M 水 患 成 功 ,後人尊稱 約公元前2500年 他 為 「大禹」。 相 傳 黃 帝 之 後 ,H 約公元前2070年 M ' 帝 嚳 、盡 ' 翌及 t 建 立 星 翌 ,從此王 蚕相]焉\"部冢共 位的繼承便由襌讓制 I ,並 有 「盡里襌讓」 變為世襲制。 之説。

約公元前1046年 周族領袖姬發伐商, 紂王兵敗自焚而死, 商朝滅亡。

0 華夏始祖黃帝 相 傳 黃 帝 是 遠 古 時 期 的 部 落 領 袖 ,.為 華 夏 族 的 始 祖 、中 差 文 化 的 奠 基 者 。後 世 的 中 國 人 ,往 往 自 視 為 黃 帝 的 子 孫 。 ^ 為甚麼中國人自稱為r 黃帝孑孫」或/•炎黃 子孫」? 〇 資 料 1 .1 ( I) 成 為 部 象 共 主 :大 約 在 丰 前 ,黃 河 流 域 分 黃帝畫像 資料 1.2 史料速遞 佈 着 許 多 部 落 ① ,它 們 有 時 和 平 相 處 ,有 時 則 互 相 攻 伐 。钃H 部落戰爭促成華夏族 ,雌 幾 次 戰 役 ,就是促進華夏族形 # ' ® 滅 帝 © 是 遍欢'兩個部 落 的 首 領 。如 略 部 落 的 首 領 蚩 成 的 關 鍵 性 事 件 。可以説.,華 复族是以炎黃部落聯盟為主 啄 體 ,融合了一部分東夷集團和 與 黃 帝 發 生 纖 突 ,黃 帝 聯 合 炎 帝 ,在 愚 蠢 (今河北省涿i 6 m 扭皲蚩 尤 ” 禽 殺 了 。繼 而 ,炎 帝 與 黃 帝 又 為 爭 奪 中 南 方 三 苗 集 團 而 形 成 的 。 (施 宣 圓 等 主 編 《千古之謎》 【1】) 星 地 區 而 發 生 戰 爭 ,黃 帝 在 阪 泉 (今河北省懷來縣)聽 勝 炎 帝 , 併 合 了 他 的 部 落 。此 後 ,黃 帝 成 為 黃 河 中 F 游 地 區 ⑤ 各 部 落 的,共 主 ,亦 即 部 落 聯 盟 的 顧 袖 。 —~ — ■ — --------------------- ~ ① 在 原 始 社 會 中 ,以 血 緣 關 係 所 組 成 的 人 羣 ,稱 為 氏 族 . 而 由 兩 個 以 上 氏 族 組 成 的 社 會羣體則稱為部落。 ② 相 傳 炎 帝 發 明 了 耒 ( 麈 音 來 6) 、耜 (皇 音 自 )等 多 種 農 具 ,並 教 人 民 耕 作 ;他 又 曾 親 口 嘗 試 各 種 植 物 的 藥 用 效 果 ,發 明 了 醫 藥 ,是 原 始 農 業 和 藥 物 學 的 創 始 人 ,號 稱 牲 農氏。 © 蒉 帝 為 里 姓 ’號 軒 轅 氏 , 又 號 有 熊 氏 。 ④ 相 傳 蚩 尤 驍 勇 善 戰 ,曾 以 銅 製 造 兵 器 ,所 以 後 人 奉 蚩 尤 為 戰 神 或 兵 器 之 神 。 ⑤ 黃 河 中 下 游 地 區 包 括 今 陝 西 、山 西 、河 南 和 山 東 四 省 。

第一節傳説中的遠古人物 黃帝 資 料 1 . 3 __________________ 圖例 傳疑時代部落分佈位置略圖 原始部落 (約公元前2 7 0 0 年 ) < 地圖閱讀 1. 留 意 各 原 始 部 落 的 方 位 (相 傳 蚩 尤 被 黃 帝 打 敗 後 ,九黎 部 落 餘 部 南 逃 遷 徙 ,其後裔 即今西南 苗 族 )。 2. 想 想 黃 帝 在 打 敗 炎 帝 和 蚩 尤 後 ,他的領導範圍擴展的 情況。 . . . . . _____ 史 料 速 遞 ( 2 ) 文 明 曙 光 初 現 :相 傳 黃 帝 建 造了肩_ T/;他的妻吁 # 詹頡造字 揭 •, , 養 蠶 取 籬 的 方 法 ;史 官 倉 : 類 創 造 了 文 字 ; 黃 帝 和 助 手 b (.黃 帝 )命 倉 頡 為 左 史 ... 制 又 凝 明 了 衣 裳 、車 船 及 弓 箭 。同 時 期 還 有 許 多 創 造 和 發 明 , 六 書 ……使 天 下 義 理 必歸文 字 。 (傅 恆 等 《御 批 歷 代 通 鑒 例 M l # 、音 樂 、醫 藥 _ ■ ^ 等 。從 上 述 各 項 所 見 ,中國鑛_气 瘦;明 j i 黃 帝 時 期 已 有 所 發 展 ,曙 光 展 現 。因 此 ,黃 帝 被 尊 為 中 華 民 族 ® 文 明 的 始 祖 ,奪 「人 文 初 祖 」- 的 美 譽 。 ( 3 ) 華 夏 族 迷 漸 形 成 : 經 適 & 發 展 ,黃 河 流 域 的 部 落 聯 盟 繫 衍 ,隳^ 益壯 大 ,逐 漸 » 後 來 的 華 夏 族 。黃帝 為 民 族 始 祖 ,後 人 也 因 此 稱 為 吁 孫 」 : 又因 為 炎 、黃 兩 部 落 是 幽 凝 族 的 兩 大 主 體 ,所 以 後 人 或 稱 自 己 做 子孫J 。 © 「中 華 」 ,是 古 時 對 華 夏 族 的 指 稱 ,最 早 見 於 南 朝 宋 裴 松 之 注 《三 國 志 . 諸 葛 亮 傳 》 ; 〇 資 料 1 . 5 _______________ 清 末 梁 啟 超 在 其 文 章 中 使 用 「民 族 」一 詞 ,此 後 「中 華 」逐 漸 與 「民 族 」連 用 ,以 「史 華 民 族 」作 為 中 國 境 內 各 民 族 的 總 稱 。 炎 黃 二 帝 像 (在今河南省鄭 州市黃河風景名勝遊覽區) ⑦ 華 夏 族 為 漢 族 的 前 身 。 「華 夏 」的 稱 謂 ,最 早 見 於 《左 傳 •襄 公 二 十 六 年 》「楚 失 華 夏 」

8 課題一華夏政治的肇始 黃帝時期文化成就示意圖

第一節 傳説中的遠古人物 9: g 百 竇 箱 :© ® t © 黃帝犬戰蚩尤m 傳 疑 時 代 ,流 傳 着 許 多 有 趣 的 故 事 ,為中華文化的一 個 亮 點 。例 如 ,黃 帝 大 戰 蚩 尤 ,就 令 人 嘆 為 觀 止 。 據 說 九 黎 部 落 首 領 蚩 尤 面 如 牛 首 ,背 部 長 有 兩 隻 翅 G 蛋 尤 塚 (在山東省陽谷縣) 膀 ,是 牛 圖 騰 和 鳥 圖 騰 氏 族 的 首 領 。他 有 8 1 名 兄 弟 ,都 是 銅 頭 鐵 額 ,善 於 戰 鬥 。他 們 還 懂 得 製 造 金 屬 兵 器 ,在器 具水平 落 後 的 遠 古 時 期 ,這是很重要的軍事優勢。 後 來 ,蚩 尤 的 部 落 ,與 黃 帝 和 炎 帝 的 部 落 爆 發 了 涿 鹿 之 戰 ,雙 方 展 開 了 曠 曰 持 久 的 戰 爭 。雙方都 有 神 力 相 助 ,使 戰 況 膠 着 。其中蚩尤請來風伯和雨師相助,呼 風 喚 雨 ;又 釋 出 大 霧 ,彌 漫 了 三 天 三 夜 。 黃 帝 與 蚩 尤 經 過 九 次 激 戰 ,還 是 不 能 取 勝 ,最 後 請 來 天 女 止 雨 ,並 製 造 出 指 南 車 辨 認 方 向 ,才戰敗童 ^ ,把 他 擒 殺 。 d 堯舜撣讓 專沃 谷搖 黃 帝 之 後 ,顓 頊 ® 、帝 嚳 ® 、瘦 相 繼 成 為 部 落 共 主 , 他 們 合 稱 「五 帝 」 ,其 中 盡 _ ^ 禪 讓 的 ^事 跡 廣 為 後 世 傳 頌 。 j 你認為禪譲制度是不是一種理想的權位繼承 、 糢式 ? 1 . 襌位讓賢的方式 Q » 1 4 1 . 7 _______________ ( 丨)鱼 讓 位 給 # : 相 傳 A 是 一 位 _ 慈 寬 大 、 难 材 的 現 代 人 於 舜 帝 宮 (在今河南 領秦由。他 着 意 ,瘈 瞬 部 落 聯 盟 ,並 霧 萬 農 業 ,因 而 人 民 生 活 安 省濮陽市)拜 祭 舜 帝 ----------------------------------------------- ---------------------------------------- ^^5— ® 相 傳 是 黃 帝 兒 子 昌 意 之 後 , 居 莖 互 ( 今 河 南 省 濃 陽 市 西 南 ) ,號 高 陽 氏 。顓 頊 重 視 農 業 生 產 ,又 設 官 分 掌 祭 祀 及 民 事 。 ® 相 傳 是 黃 帝 長 子 玄 囂 之 孫 , 顓 頊 是 其 伯 父 ,號 高 辛 氏 。帝 嚳 善 於 觀 察 天 時 和 地 理 環 境 ,以 發 展 農 業 生 產 。

華夏政治的肇始 定 。A 晚 年 的 時 候 ,聽 非 常 孝 順 ,於 為 i g i 來 輔 理 政 事 。 經 過 細 心 觀 察 ,證 實 # 賢 明 能 幹 ,便 讓 位 给 他 。 ( 2 ) 查 讓 位 給 焉 : 1 成 為 共 主 後 ,亦 能 選 用 賢 能 ,如 治 理 洪 个 ’解 除 黃 河 水 患 。皇 晚 年 也 按 照 克 讓 賢 的 做 法 ,選 治 水 有 功 的 為 繼 承 人 。 2 . 襌讓制度的意義 M _L ? _____ 史 料 速 遞 羞 和 農 相 繼 把 共 主 的 權 位 傳 给 賢 能 的 人 ,歷 史 上 稱 為 後人美化襌讓制 因 大 抵 堯 、舜 、禹 之 禪 讓 ,只是 「禪 讓 」 。在 禪 讓 制 度 下 ,繼 承 人 的 甄 選 不 是 以 血 緣 關 係 為 首 古 代 一 種 君 位 推 選 制 ,經後人 之 傳 述 而 理 想 化 。 (錢 穆 《國 ^ 要 條 件 ,而 是 以 才 德 為 標 準 。後 世 認 為 這 是 理 想 的 權 位 繼 承 史大綱》 【4】) 糢 式 。其 實 ,禪 讓 制 度 只 是 古 代 部 落 間 推 選 共 主 的 方 式 ,羞 、 金禪讓的傳説當中含有一些美化的成分。 資 料 1 . 9 _______________ 傳疑時代五帝分佈位置圖 (約公 元 前 2700 —前 2200年 ) 4 地 圖 閱言麗 1. 留意五帝的位置及先後次序。 2. 黃 帝 在 有 熊 (今 河 南 省 新 鄭 市 )建 國 。 3. 顓頊定都於帝丘。 4. 帝 嚳 定 都 於 西 亳 (今河南省 偃師市西> 。 5. 帝 堯 即 位 後 定 都 平 陽 (今山 西省臨汾市西南) 。 6. 帝 舜 即 位 後 定 都 於 蒲 阪 (今 山西省永濟市西南)。

第一節傳説中的遠古人物 〇i @ 歷 史 百 寶 箱 :© © © © 堯 襌 讓 抑 或 舜 逼 宮 ?m 自 古 來 ,中 國 人 普 遍 相 信 堯 把 共 主 之 位 禪 讓 給 舜 g 根 據 司馬遷著 的 《史記》描 述 ,堯 有 感 他 的 兒 子 丹 朱 難 擔 大 任 , 便 把 兩 個 女 兒 嫁 給 賢 明 的 平 民 屋 ,並 在 肯 定 他 的 能 力 後 ,指 定 他 繼 承 共 主 之 位 。塁 一 度 推 辭 ,後 來 才 願 意 接 受 。可 是 , 一些史籍的記載卻截然不同,說 是 屋 逼 宮 。戰國 時 期 史 書 《竹 書紀年》指 ,g 在 取 得 耋 的 信 任 後 ,發 動 政 變 ,把 堯 囚 禁 起 來 ; 又 禁 止 丹 朱 與 堯 相 見 ,自 為 共 主 。據虫靈現存最早的史書《尚 書 | 所 載 ,屋 為 了 使 天 下 人 服 從 他 ,還逼 害 了 堯 的 四 名 重 臣 ,殺 雞 警 猴 。上舉 古 籍 記 載 的 差 異 ,乃 是 來 自 不 同 的 傳 說 ,現代人 很 難 考 證 誰 是 誰 非 , 惟 學 者 普 遍 認 為 ,後人對遠古的禪讓制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化。 ® 大禹治水 禹 是 繼 舜 之 後 的 華 夏 族 共 主 ,他 治 理 黃 河 水 患 ,使人民 得以重過安定的生活。 ( 丨)M 防 洪 無 功 :相 傳 在 A 晚 年 ,黃 河 泛 濫 ,災 情 嚴 重 , 思考二刻:<_, 堯 於 是 巍 去 治 理 水 患 '。M 用 蠓 魏 防 洪 的 方 法 ,經 過 九 年 仍 沒 有 功 效 :義 籬 位 後 ,纖 魅 處 死 ,改 派 M 的 兒 子 鱼 繼 續 領 禹與鲧的治水方法有何不同? 導治水的工作。 (2 ) 盖 疏 導 得 法 :盖 吸 取 父 親 治 水 失 敗 的 教 訓 ,改 甩激 零 雜 水 的 方 法 酱 _ 搞 溝 渠 w疏 通 河 道 ,.杷洪 水 引 導 到 大 海 , 十 三 年 的 努 力 ,終 於 克 服 了 水 患 據 説 羞 _ 治 水 時 很 專 注 於 工 作 ,曾 經 有 三 次 路 過 家 門 都 不 入 内 。他 因 功 績 卓 著 而 獲 得 人 民 愛 戴 ,尊 稱 他 為 「太 鱼 」 ,意 思 就 是 「偉 大 的 盖 」 。太 轰 治 水 的 事 跡 ,直 至 今 天 仍 廣 泛 流 傳 資料1 . 1 0 大 禹 塑 像 (在今 四川省汶川縣)

課題一華夏政治的肇始 _史 事 反 思 O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意想圖 三 過 家 P5而不A 「大 禹 治 水 」是 自 遠 古 以 來 廣 泛 流 傳 的 故 事 。軎 在 外 十 三 年 ,一 直 專 注 於 治 水 工 作 ,曾 三 次 經 過 自 己 家 門 而 不 入 內 與 家 人 團 聚 ,一直 受到人們的稱頒。 1 . 太 虽 曾 三 次 經 過 家 門 ,為 甚 麼 都 不 肯 入 內? 2 . 承 上 題 ,這 體 現 了 大 禹 具 有 一 種 甚 麼 樣 的 精神? 3 . 假 設 你 是 大 禹 ,處 身 當 時 的 情 境 ,你會怎 樣做? @過 去 今 曰 治理水患的方法 相 傳 盡 晚 年 的 時 候 ,命 令 鯀 去 治 理 黄 河 水 患 。M 用築堤 O 正在泄洪的葛洲壩水電站 防 洪 的 方 法 ,沒 有 功 效 而 被 里 處 死 。遜的兒子垦受m 繼續領 導 治 水 的 工 作 ,改 用 疏 導 洪 水 的 方 法 ,挖 掘 溝 渠 ,疏 通 河 流 , 把 洪 水 引 導 到 大 海 ,終 於 克 服 了 水 患 。4,000多 年 後 的 今 天 , 中 國 仍 時 有 水 災 ,尤 其 是 長 江 流 域 。為 了 防 治 水 患 ,中國政 府 進 行 了 長 江 三 峽 水 利 樞 紐 工 程 的 建 設 ,簡 稱 三 峽 工 程 。 1 9 9 4 年 尾 動 工 ,2 0 0 9 年' 9 月 基 本 完 成 。期間建成的葛洲壩 水 電 站 是 中 國 有 史 以 來 最 大 的 水 壩 ,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 水 電 站 。三 峽 水 庫 的 泄 洪 閘 ,最 大 泄 洪 流 量 可 達 每 秒 10.25 萬 立 方 米 ,是 世 界 上 能 量 最 大 的 泄 洪 閘 。三峽工程可以有效 控 制 來 自 長 江 上 游 的 洪 水 ,受 其 保 護 的 長 江 中 下 游 地 區 ,約 有 1,500萬 人 口 ,2,300萬 畝 土 地 。與大 禹 治 水 相 較 ,現代 治 理 水 患 的 方 式 ,增 加 了 哪 些 功 能 ?

第一節傳説中的遠古人物 13 得 技 能 訓練 人們正在向誰敬拜? 細 閲 以 下 圖 片 及 文 字 ,然 後 解 答 所 附 問 題 。 •傳說時期的「五帝」之 一 ; •相傳他在位期間,多有創造發明; •被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1 . 根 據 人 物 簡 介 • 照 片 中 的 是 哪 個 人 物 的 造 像 ?_ 2 . 承 上 題 ,試 解 釋 你 會 有 這 種 看 法 的 原 因 。E M 3 . 相 傳 他 在 位 期 間 ,華 夏 族 有 很 多 創 造 和 發 明 。試 揀 選 其 中 三 項 ,完 成 下 表 ,指出它 們 如 何 改 善 了 人 類 的生活。 創 造 /發明 對人類生活的改善 答題策略 f 題 3 :試假設該 項 創 造 或 發 明 不 存 在 ,你的生活會跟現在有何不同。

® 夏啟建國及王位世襲 黃 帝 ,乃 至 於 A 、瘦 、A ,都 是 部 落 共 主 ,其 政 治 格 局 屬 於 部 落 聯 盟 ;而由i 的 兒 子 鱼 所 建 立 的 ,則 是 一 種 國 家 的 組 織 。夏 朝 是 中國歷 史 上 第 一 個 王 朝 ,王 位 世 襲 ,它象 徵 「家 天 下 」① 局 面 的 開 始 。 f S 翱的政沧體制與曼曼時代有甚麼不同? 蔓料 1 . 1 1 „史料速遞 (丨)世 襲 制 度 形 成 :據 説 盖 晚 年 仍 按 照 禪 讓 的 慣 例 ,選 其 助 手 差 為 繼 任 人 ;但 盖 的 兒 子 鱼 也 很 賢 能 ,並 得 到 部 落 領 禹並非夏朝的建立者 袖 擁 護 ,結果1 繼 承 了 1 的 共 主 之 位 ,建 立 夏 朝 。啟 後 來 直 接 傳 位 给 自 己 的 兒 子 ,從 此 王 位 的 繼 承 便 由 禪 讓 制 度 變 為 世 夏 朝 的 真 正 奠 立 者 ,似乎應該 襲制度。 是 啟 。因 為 春 秋 時 代 以 前 的 ® 書 ,對 禹 的 稱 呼 ,只 稱 「禹 」 而 不 稱 「夏 禹 」 ;從 啟 開 始 , 才 稱 作 「夏 后 」。 (傅 樂 成 《中 國通史》 【6 】 ) ( 2 ) 國 象 組 織 出 現 :啟 以 陽 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東南)為 都 , 而 夏 朝 的 活 動 範 圍 主 要 在 黃 河 中 下 游 地 區 。夏 王 是 國 家 的 最 高 統 治 者 。夏 王 之 下 ,設 置 職 官 ,分 掌 政 事 、生 產 及 四 時 祭 才已等h 當 時 ,還 建 立 了 軍 隊 ,,魁 定 ;r 刑 法 ,絛 造 了 監 獄 ” 並 建 築 了 城池、 可 見 ,夏 鱼 已 却 步 具 備 國 家 的 體 制 。 -------------------------------------------------------------------- — ① 「家 天 下 」 ,即 「以 天 下 為 家 」 ,意 指 王 者 把 國 家 視 為 一 家 一 姓 的 私 產 ,世 代 相 傳 。

第二節夏朝的典亡 ■—■■■ TT■ 麵 夏朝活動範圍 〇 t ! 4 l .l 2 ____________ £ 傳説中的夏代首都 C 重要的文化遺址 夏朝活動範圍圖 (約公元前2070 - 前 1600年) 气^ 地圖閱讀 1. 留意夏朝的中心區域。 2. 留 意 二 里 頭 的 位 置 ,此地出 土的陶器被學者們分為四 期 ,其 中 一 、二期遺存年代 與 夏 代 相 當 ,三 、四期的陶 器特點則與商代早期的十分 接近。 歷 史百竇 二里頭文化證實夏朝的存在?n 〇 鑲滿綠松石的獸面紋 牌飾 夏朝文化又稱為二里頭文 化 , 這是就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命名 的 ,其主要範圍包括今河南省中西部的鄭州市附近和伊 ' 堡 、塵 、玄諸水 這是夏朝用鑲嵌工藝製 流 域 ,以及山西省西南部的汾水下游一帶。 造 的 青 銅 牌 飾 ,是貴族 神器上的裝飾物。 考古學家在二里頭遺 址 發 掘 出 不 少 文 物 及 宮 殿 遺 址 。出土的文物種類 豐 富 ,製 作 精 美 ,尤 其 是 當 中 的 青 銅 器 ,鑄造技術B 相 當 成 熟 ;而宮殿遺 址 是 中 國 至 今 發 現 的 最 早 期 的 宮 殿 。有些學者認為它們證實了夏朝的存在 及 其 文 化 的 發 展 ,可據te確 定 夏 朝 為 中 國 「信史」的 開 端 。 O 二 里 頭 宮 殿 遺 址 (上)及 復 原 圖 (右)

課 題 一 華夏政治的肇始 S 夏罙暴虐及夏朝滅亡 傑 夏 鱼 的 王 位 傳 到 I 的 時 候 ,因 為 他 暴 虐 無 道 ,導 致 夏 朝 滅亡。 為甚麼夏桀的名字會成為暴君 ( I) 夏 桀 無 道 :桀 是 一 個 ^ 暴 虐 的 君 主 ,他 寵 幸 變 變 , 的代名詞? 荒 廢 政 事 ;又 翁 親 大 量 人 力 物 力 建 造 傾 宫 、座 全 < 並 濫 用 刑 法 ,實 行 殘 酷 的 統 i台 。大 臣 關 龍 逢 曾 多 次 向 桀 進 谋 ,筮 非 .但 不 聽 「,更把 他 殺 害 。基 把 自 己 比 作 太 暢 ,人 民 極 為 憤 恨 ,祖: 咒 他 説 :「你 這 個 太 陽 啊 ,甚 麽 時 候 才 滅 亡 ,我 們 寧 願 和 你 同 歸 於 盡 !」© (2) J :皇 戚 亡 :夏 朝 末 年 ,東 方 的 直 部 落 崛 起 。i 的領 袖 遷 見 人 民 不 滿 羞 的 暴 政 ,於 是 聯 合 其 他 部 落 共 同 起 兵 。,與 锋 決 戰 :結 果 筮 大 敗 ,夏 朝 便 滅 亡 了 。夏 朝 從 啟 建 國 到 桀 亡 國 ,約 有 五 系 年 歷 史 。 歷 史 百 寶 箱 :# © © © 最 早 的 曆 法 — 夏曆⑴ 夏曆是夏朝的 曆 法 ,也是中國最 早 的 曆 法 。它是參考了太陽和月品的 O 按 農 曆 編 制 的 「通 勝 」書影 的 運 行 情 況 而 制 訂 的 ,與現時世上最流行的公曆有顯著分別— 公曆是 以地球圍繞太陽運行一周所需時間而制訂的。夏曆以十二個月為一年,每 三 個 月 為 一 時 ,全 年 分 爲 春 、夏 ' 秋 、冬 四 時 。又 有 大 月 、小 月 之 分 ,大 月 二 十 天 ,小月_ 十 九 天 。每 年 的 一 同 為 「正 月 」 ,即 一 年 之 始 ;另外每 三 年 設 有 一 「閏月」 。保 存 在 《大戴禮記》中 的 《夏小正》 ,是現存有關戛 曆 的 重 要 文 獻 。它 依 據 夏 曆 ,記 述 每 個 月 中 的 星 象 '氣 象 、物 象 ,以及該 月 應 從 事 的 農 事 。由於戛曆切合農耕的需要,故 又 稱 為 「農曆」 © 原 文 紀 錄 於 《尚 書 • 湯 誓 》 :「時 曰 曷 喪 • 予 及 汝 偕 亡 。」

V D 商朝的建立及其興盛 資 料 】. 1 3 史 料 速 遞 商 朝 是 繼 夏 朝 之 後 ,中 國 歷 史 上 的 第 二 個 王 朝 。直 代 都 甲骨文印證了商王世系 城 多 次 遷 徙 ,後 來 盤 庚 遷 都 於 殷 (今河南省安陽市) 。考 古 學 家 在 殷 墟 發 現 大 量 甲 骨 文 遺 存 ,當 中 記 鍊 了 直 代 的 祭 祀 、征 卜辭|甲骨文 > 上 有 時 載 着 若 干 伐 等 多 種 活 動 ,顯 示 中 國 歷 史 開 始 進 入 了 「信 史 時 代 」 。 商 王 的 名 字 ,拿這些名字與西 漢人所寫的商王系統來對照, 〇 其 間 的 差 異 甚 少 。(傅 樂 成 《中 國通史》 【9 】 ) ■思考 』 ^ ------ 1 . 商部落興起 為 甚 麼 説 商 代 是 「信 史 時 代 」? i 的 始 祖 名 i ,相 傳 他 因 跟 隨 i 治 水 有 功 ,被 # 任 用 為 掌 管 教 化 事 務 的 官 ,受 封 於 商 (今河南省商丘市一♦ ) 。夏朝的 時 候 ,直 部 落 成 為 i 的 臣 屬 ;傳 到 盪 擔 任 領 袖 時 ,其 勢 力 強 大起來。 2 . 商湯建國 4 為 甚 麼 商 湯 滅 夏 被 稱 為 「貴族革命J ? ( I) 商 湯 我 柴 : 盪 仁 厚 愛 民 ,並 任 用 賢 人 伊 尹 為 相 ’鄰 〇 1.14 近 許 多 部 落 先 後 歸 附 他 。當 時 I 不 得 民 心 ,遗 於 是 起 兵 伐 商湯晝像 X ,在 鳴 條 (今河南省封丘縣東) 打 敗 | 的 軍 隊 ,並 將 | 放 逐 到 南 巢 (今安徽省巢湖市西南) ,推 翻 了 夏 朝 ,建 立 商 朝 ,定 都 於 亳里 (今河南省商丘市北) °

題. 華夏政治的肇始 資 料 1 . 1 5 ________________ 湯 滅 夏 桀 路 線 圖 (約公元前 1600 年) 地圖閱讀 1. 留意湯攻打桀的路線。 2. 留意桀被湯打敗的戰場位置。 3. 留意桀被放逐的地點及它的 方位。 ■醒麵_ ( 2 ) 賫 族 革 命 :遷 用 武 力 推 翻 基 的 暴 政 ,建 立 新 的 朝 代 , 符 合 人 民 的 意 願 。這 種 順 應 時 勢 和 民 意 的 改 朝 換 代 舉 動 ,歷 革命 史 學 家 稱 為 「革 命 」 ;由 於 湯 原 是 夏 朝 的 貴 族 ® ,所 以 亟 滅 古 人 認 為 王 者 「受 命 於 天 」 , 夏 可 説 是 中 國 歷 史 上 的 第 一 次 「青 族 革 命 I 。 因 此 稱 王 者 易 姓 、改朝換代為 3 . 盤庚遷殷 「革 命 」。後人引申 其 義 ,將重 大 的 變 革 也 稱 作 「革 命 」 ,如 技 術 革 命 、產 業 革 命 等 。 m i :1 6 史 料 速 遞 商 代 為 了 逃 避 黃 河 水 患 ,曾 經 五 次 遷 都 ① ;及 其 中 期 , 第 十 九 代 ③ 的 商 王 盤 庚 把 都 城 遷 到 殷 ,從 此 不 再 遷 徙 ,所以 武 丁 在 位 ,商朝興盛 直 鱼 又 稱 為 「氫 」或 「座 亶 」。座 地 土 壤 肥 沃 ,有 利 農 業 生 產 , 帶 動 了 手 工 業 及 商 業 的 發 展 ,直 鱼 出 現 興 盛 的 氣 象 ,特 別 是 武 丁 修 政 行 德 ,天 下 咸 驩 ,殷 武 丁 在 位 時 ’國 力 最 為 鼎 盛 。 道 復 興 。 (司 馬 遷 《史記•殷 本紀》 【10】) 語譯: 商王武丁改善朝政,推 行德治> b 使 天 下 人 都 歡 喜 ,商朝的勢力得 以復興。 ① 貴 族 是 指 王 室 的 親 族 子 弟 和 受 封 納 功 臣 • 通 常 具 有 世 襲 爵 位 和 領 地 ,並 享 有 一 定 的 政 治 、經 濟 特 權 。 ② 商朝 五 次 遷 都 的 次 序 是 : — 、仲 丁 遷 都 於 囂 : 二 、河 亶 甲 遷 於 相 ; 三 、祖 己 遷 於 邢 ; 四 、南 庚 遷 於 奄 : 五 ' 盤 庚 遷 於 殷 。 ③ 商 朝 的 王 位 1 1 承 法 是 兄 終 弟 及 ,即 長 兄 死 後 由 弟 繼 位 ,因 此 「第 十 九 代 」是 第 十 九 位 的意思。

$ 觀 點 對對碰 〇 資 料 1 . 1 7 _______________ 商代歷 次 遷 都 示 意 圖 (約公元 商人屢次遷都是否明智? 前 1600 —前 1300 年 ) 我 認 為 產 人 以 遷 I卩◎應 地圖閱讀 水 患 § 0 0 ® * 舉 。須扣 I .留意商朝的中心區域在黃河 渣牮在傳説時朗# M M 中下游。 5 經 水 患 漥 年 ,以當時 2.留意商人雖然為了逃避水患 的 科 玲 而 言 # 實在不可 而 遷 都 ,但一直把都城設於 接近黃河的位置。 綱 水 患 ,關 佳 的 g 我 認 為 商 人 以 遷 I? ◎ 應 水 患 並 不 _ 對方式。 昀 智 。為 了 逃 避 審 河 水 患 ' 鱼 人 先後£ 度遷H S 諳十介代商王 有學者認為商人以遷都回應黃河水患十分正確; 也有學者認為商人多次遷都乃擾民之舉。你較認 同哪一方的說法?

(\"20 ' 課 题 一 華 夏 政 治 的 肇 始 © 商紂暴虐及商朝衰亡 就 商 朝 最 後 在 位 的 时 王 ,與 夏 桀 一 樣 是 個 暴 君 。对 王 荒淫 失 政 ,商 朝 終 被 周 人 所 推 翻 。 商紂與夏桀的亡國有甚麼相似地方? ( 丨) 王 失 政 :时 王 大 量 搜 括 民 間 錢 財 ,建 造 華 麗 的 宮 殿 園 林 ® ,又 沉 迷 酒 色 ,終 曰 與 寵 妃 妲 己 縱 情 玩 樂 。纣 王 創 設 「炮 烙 」® 酷 刑 ,以 懲 罰 異 己 。忠 臣 生 土 直 言 勸 諫 ,更被 暴黑商i射 紂 王 寵 愛 妲 己 • 終 曰 縱 情 玩 樂 ,荒 廢 朝 政 。 紂 王 將 勸 諫 他 的 叔 父 比 干 剖 腹 剜 心 。不 少 周 的 領 袖 姬 發 率 領 部 落 聯 軍 在 牧 野 撃 敗 商 軍 。紂王 見 大 勢 已 去 ,逃 回 朝 歌 • 自 焚 而 死 。 天 宦 懼 怕 紂 王 ,投奔jpr落 。if ---------------------------------------------------------------------- @>_ © 紂 王 用 了 七 年 的 時 間 ,在 都 城 朝 歌 興 建 鹿 臺 ,搜 羅 奇 珍 異 寶 ;又 在 沙 丘 設 置 「酒 池 肉 林 」(以 酒 為 池 ,懸 肉 為 林 ) ,作 為 他 與 寵 妃 妲 己 和 貴 族 享 樂 的 地 方 。 ⑤ 「炮 烙 」的 刑 罰 是 用 炭 燒 熱 銅 柱 • 逼 令 受 懲 罰 的 人 在 上 面 赤 足 行 走 ,受 罰 者 最 終 都 會 因為忍受不了腳底的灼熱而跌落炭火中燒死。

第三節商朝的盛衰 碗 為甚麼其他部落願意與周部落 一起伐紂? 剖 腹 劍 心 。此 外 ,他 又 連 年 對 東 夷 (指 東 部 各 部 落 ) 用 兵 ,虚 耗 了 大 量 的 人 力 物 力 。因 此 ,朝 野 上 下 人 心 涣 散 ,國 家 臨 近 滅亡。 ( 2 ) 商 朝 城 士 :商 纣 王 時 ,西 邊 的 嚴 部 落 迅 速 崛 起 ,其 基 領 袖 姬 發 繼 位 後 ,乘 商 朝 的 主 力 軍 正 在 遠 方 攻 打 東 夷 的機 會 ,聯 合 其 他 部 落 共 同 討 伐 商 时 。纣 王 兵 敗 ,自 焚 而 死 ,| 朝 滅 亡 。從 湯 王 建 國 到 纣 王 亡 國 , 商 朝 約 有 六 百 年 的 歷 史 。 推飜暴政 答位 < 丈 王 不 恤 民 力 < 丈興土 細 閲 以 下 意 想 圖 ,然後回答問題 太 | 殘 酷 地 對 待 人 民 < B 得不到 諸侯 人 民 的 妄 持 和 上 妥 的 © 顧 。你們 願意追隨我 < 抢翻他的铳治® ? 1 . 假 如 以 上 事 件 發 生 在 夏 朝 ,你 認 為 人 物 甲 會 是 誰 ?他 提 及 的 「大 王 」的 暴 政 ,其具體內容包括 甚 麼 ?國E s n i M 2 . 又 ,假 如 事 件 發 生 在 商 朝 ,你 會 有 怎 樣 的 答 案 ?r a r h m c 3 . 假 如 你 是 被 人 物 甲 呼 龥 的 諸 侯 之 一 ,你 會 響 應 嗎 ?為 甚 麼 ?懸M D 答題策略 題 3 : 先 表 明 立 場 ,然 後 説 明 理 由 。作答時可考慮響應後可能付出的代價。 C

華夏政治的肇始 商代的青鋼禮器 〇 1 . 1 8 _________________ 〇 1.20 「后 母 戊 」鼎 人面紋方鼎 現 存 最 大 的 商 代 青 銅 禮 器 ,是商王 鼎 下 加 柴 火 可用 來烹 煮肉食 ,主要用 文丁為祭祀其母「戊 」而 鑄 造 的 。(鼎 上 銘 文 「后 母 戊 」的 「后 」字以往誤 認 為 「司」 ,當前多數專家重新解讀 為 「后」)。 :箱 甲膂文在無意中發規 商 代 文 字 大 多 保 存 在 龜 腹 甲 和 牛 胛 骨 上 ,稱 為 「甲骨文」。甲骨 〇 刻在牛胛骨 文 是 靈 人 占 卜 的 紀 録 ,大 約 有 四 千 多 個 單 字 。這些保留商朝文字紀錄 上的文字 的甲骨是晚遣時期在無意中發掘出來的。當 時 ,河南省安暘市小屯村 (即殷墟的所在地)的農民常常在農田中翻出一些刻有奇特字形的骨片, 由 於 它 們 被 認 為 是 不 祥 之 物 ,而 且 有 礙 農 作 物 生 長 ,因此農民便磨棹 刻 在 表 面 上 的 字 ,將 它 冒 作 「龍骨」 ,以低廉的價錢轉售給藥店。 一 日 ,清政府官員王 懿 榮 (懿 音 意 )因 染 上 瘧 疾 ,便到 藥 店 購 買 「龍 骨 」作 藥 ,他 的 好 友 劉 鶚 (粵 音 岳 )在檢查藥 包 時 發 現 藥 材 上 隱 約 刻 有 文 字 ,兩人幾經查驗後證實 這 是 古 代 的 文 字 。當大眾都知道這些甲骨是古代遺 物 後 ,它 們 便 頓 然 奇 貨 可 居 ,而 身 價 百 倍 了 。、 〇 殷墟

第三節 商朝的盛衰 ■< 配台高中選修單元二 地域與資源運f 中原地區的天然優勢 從 傳 疑 時 代 「五帝」的 部 落 ,以 至 戛 、菌 兩 個 王 朝 ,它 們 的 活 動 範 圍 ,皆集 中於黃河流域的中下游一帶,是 為 「中原地區」。當時這一地區的氣候較為和暖, 即 使 是 竹 、梅等只能在温暖地區下存活的植物,也 能 在 當 地 生 長 。 中 原 地 區 的 地 勢 平 坦 ,土 壤 肥 沃 ,而 且 當 時 的 降 雨 量 較 現 在 為 多 ,甚少發 生 旱 災 。根 據 《尚書•禹貢》記 載 ,大禹時期的黃菏及長江流域一帶劃分為九個 州 ,而 各 州 土 地 肥 沃 的 等 級 不 同 。當時國都所在的豫 州 (今河南省一 帶 )’其土壤 肥 力 就 屬 於 中 上 。正 因 自 然 環 境 優 越 ,自 遠 古 至 豊 代 期 間 ,中原地區的農業發 展 一 直 領 先 其 他 地 區 ,鞏固了黄河流域作為全國政治經濟重心的地位。自 夏 商 到 星 代 ,大 多 數 朝 代 都 在 中 原 地 區 建 立 都 城 ,例 如 西 周 的 鎬 京 、秦 朝 的 咸 陽 ' 西 漢 和 隋 豊 的 量 宏 ,以及東漢 和 西 晉 的 洛 陽 等 。而 這 些 事 實 ,也充分反映了董 莉流域是中國早期的政治、經 濟 和文化的中心。 據 你 所 知 ,「中原地區」現在還是中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嗎? 圖例 〇 《尚 書 • 禹 貢 》記 載 大 禹 時 期 劃分的九個州 州界 土地的肥沃等級排名 4 地圖閱讀 1. 留意當時只把黃河和長江流 域 梘 作 「中國」的 範 圍 。 2. 留意當時黃河流域的土地較 長江流域肥沃。

當時的■未納入王朝的版圜- 但 S 有 人 類 居 住 了 。一 些 以 埔 © 為 生 的 _ 雲 年 香 港 中 原 地 區 S PJ始 先民 < 更 在 海 * 留 \"F 5 刻 I 瑶 為 「摩 崖 6 達 立 王 朝 7 < 不扣 刻 J 。這 些 6 刻 帶 有 尘 M 之 Tfcg彩 < 3 成 道當時的香港2 發展得®何呢? 了考古攀象的究對象。 > 遠古摩崖石刻 在 東 龍 洲 、長洲 東 灣 、大 嶼 山 石 壁 等 離 島 地 區 ,以 及 香 港 島 的 大 浪 灣 和 黃 竹 坑 等 濱 海 之 地 ,我 們 都 可 發 現 「摩 崖 石 刻 」(在山崖 石 壁 上 刻 鑿 的 文 字 或 圖 像 ) 。考 古 學 家 一 般 認 為 這 些 石 刻 是 由 以 捕 魚 為 業 的 香 港 先 民 所 刻 ,作 為 水 流 和 航 海 標 誌 的 圖 案 , 並 且 已 有 悠 久 的 歷 史 ,是 新 石 器 時 代 的 遺 物 。不 過 ,有 些 考 古 學 家 認 為 ,部 分 刻 有 像 鳥 獸 圖 形 的 石 刻 ,可 能 是 先 民 的 圖 騰 崇 拜 對 象 ,用 以 祈 求 風 調 雨 順 ,或 鎮 壓 海 怪 。 這些石刻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 石刻遺址 O 香港古代摩崖石刻分佈圖 就 是 大 都 刻 在 距 海 平 面 3 至 5 米 ,位 新界 於 隱 蔽 的 海 峽 或 港 灣 的 岩 石 上 ,紋飾 與春 秋 戰 國 時期的青銅器和陶器相類 香港島 龍蝦灣 似 ,石 刻 前 面 多 有 一 處 寬 廣 的 平 地 以 G 東龍洲 便 舉 行 拜 祭 儀 式 。其 中 位 於 東 龍 洲 , 面 積 約 5 平 方 米 的 石 刻 ,是 目 前 已 發 現的最大一處石刻遺#。 O 長洲石刻 〇 蒲台島石刻 〇 東龍洲石刻

華夏始祖 •黃帝聯合炎帝部落打敗蚩尤,繼而倂合炎帝部落,成為黃河中下游地區各 黃帝 部落的共主。 •相傳在黃帝時期,中國有很多創造和發明,例如創造文字、曆 法 ,發明養 蠶 取絲的技術等,黃帝因而被尊為中華民族文明的始祖,稱 為 「人文初祖」。 •部落聯盟不斷壯大,逐漸形成華夏族。 傳說中的 堯舜禪讓 • 晚年請來以孝順見稱的g 輔 政 ,然後讓位給他。 遠古人物 •舜派禹治理黄河的水患,後來更以他為繼承人。 •禪讓制度就是以才德為甄選繼承人的標準,而不是以血縁關係為優先考慮。 大禹治水 •軎的父親M 以築堤防洪的方法治水,但經過九年仍沒有功效,被 處 死 。 •§ 用疏導洪水的方法,終於克服水患。他因功績卓著而深受人民愛戴,被 尊稱 為 「大禹」。 夏朝的興亡 夏啟建國 •禹的兒子啟繼承了共主之位,建V7夏 朝 。後來他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使王 及 位的繼承變為世襲制度。 王位世襲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 王 之 下 ,設有分掌政事的職官;又建立 軍 隊 ,制定 刑 法 ,修築監獄和城池。 夏桀暴虐 及 •桀是個荒淫暴虐的君主,他寵幸妹喜,荒 廢 政 事 ;又不斷勞役人民和濫用 刑 法 ;更殺害向他進諫的大臣關龍逢,深受人民怨恨。 夏朝滅亡 •商部落的領袖湯聯合其他部落起兵,推翻了夏朝。 商朝的 •商部落始祖契 因 跟 隨 禹 治 水 有 功 ,被 舜 封 於 商 。商 部 落 一 直 臣 服 於 夏 朝 , 建立及 至M 擔任領袖時強大起來。 其興盛 • 湯 任 用 伊 尹 為 相 ,得 到 鄰 近 部落的歸附。後 來 他 起 兵 伐 夏 ,打 敗 桀 的 軍 隊 , 商朝的盛衰 推翻夏朝,建立 商 朝 ,定都於亳。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貴族革命。 •商人為了逃避黃菏水患而五度遷都,到了盤庚時把都城遷到殷,從此不再 遷 徙 ,所以商朝又被稱為殷商。 商紂暴虐 •紂王沉迷酒色,寵 愛 汨 己 ;殺害敢於直言勸諫的忠臣比干;連年對東夷用 及 兵 ,虛耗國家的人力物力。 商朝衰亡 •周部落的領袖姬發聯合其他部落出兵伐紂,紂王 自 焚 ,商朝滅亡。

為 pLfiLs串 聯 部 落 聯 盟 ,天 下 為 公 。 r 有才德者方有機會成為 共 主 ,例 如 爰 受 皇 襌 。 着 重 才 德 ,往 往 曾 受 前 任共主觀察其是否賢 1 r 品德不佳者亦可成為 君 主 ,例 如 夏 桀 、直 着 重 血 緣 ,須 是 前 任 領 M。 袖的親人。 歷 代 王 朝 1都把天下視為 一家一姓的私產。

爾 自 我評估 完全做到 部分做到 未能做到 □ □ □ 試 在 適 當 的 空 格 內 加 上 / ,檢 查 你 學 習 完 本 課 題 後 的 表 現 。 □ □ □ □ □ □ 1 評述黃帝對華夏族和華夏文化的貢獻。 □ □ □ 2 了解蠱g 禪讓的概況,並分析禪讓制度的特點。 □ □ □ 3 分析世襲制度的特點。 □ □ □ 4 認識夏朝和商朝建立的概況。 □ □ □ 5 比較夏桀和商紂暴政的相似之處。 6 分析戛和商兩個朝代滅亡的原因。 7 從大禹治水的事跡,體會公爾忘私的服務精神。 _ _ 圜地 舉辦故事會 遠 古 時 期 有 許 多 的 神 話 傳 説 ,皆 趣 味 盎 然 ,例 如 「女 媧 補 天 」 、「后 羿 射 曰 」 、「精 衞 填 海 」等 等 。同學可 分 頭 準 備 一 則 故 事 ,然 後 在 班 上 舉 辦 一 次 故 事 會 。 活動提示: 1 . 各 同 學 先 在 課 餘 時 間 ,搜 集 一 則 傳 疑 時 代 發 生 的 傳 説 。 2 . 約 五 人 組 成 一 組 ,先後向其他

28 I 議jf延 伸 學 習 書籍間讀 歷 史 大 冒 險 . 卷 一 :神 話 年 代 》 《白 貓 黑 貓 — 作 者 :方 舒 眉 北 京 :世 紀 文 化 有 限 公 司 ,2 0 0 8 年 。 香港公共 圖 書 館 索 書 號 : 610 0087 本 書 以 漫 畫 形 式 ,讓 同 學 輕 輕 鬆 鬆 地 認 識 中國傳 疑 時 代 的 人 物 和 故 事 。 錄像欣賞 《中 國 文 化 之 旅 :源 遠 流 長 》 香 港 :香 港 中 文 大 學 視 聽 製 作 部 ,2 0 0 7 年 。 香港公共 圖 書 館 索 書 號 : 294 8963 從 香 港 馬 灣 的 新 石 器 時 代 潰 址 , 到 河 南 洛 陽 二 里 頭 和 安 陽 殷 墟 遺 址 ,影 片 讓 觀 眾 從 考 古 成 果 ,認 識 源 遠 流 長 的 中 國 文 化 。 網絡遊縱 中國上古神話 http://hk.chiculture.net/0401/html/index.html 介 紹 中 國 遠 古 時 期 的 人 物 ,以 及 與 他 們 相 關 的 神 話 。 (瀏 覽 日 期 :2 0 1 1 年 1◦ 月 3 日) 擋 案 編 輯 ⑵ 檢視(V )我的最愛(A ) 工具(T ) 説明(H ) 網址(I)丨丨iittp://ii£cfiiculture.net/64〇I/html/index.fiitmi 二 —二 二 ] H 移至 1C 神話剖析 〈中 國 上 古 鯽 丨朽攉聲明!免實y 明 i芰弔涤款丨私潘政策g 明 : (c) 2001由國文化硏究院行喵叶芎

進 行 了 兩 次 封 建 I 建 立 一 套 嚴 整 的 封 建 制 度 ,並 €學習重點 建 立 宗 法 制 度 及 禮 樂 制 度 ,實 行 井 田 制 度 ,與 封 建制度相輔而行。 1 西周封建 M M 末 年 ,皇 王 荒 淫 失 國 ;周 平 王 東 遷 洛 ①認識西周封建的概念和兩次封 豊 ,史 稱 東 周 ,天 子 的 權 威 自 此 一 落 千 丈 。東 周 前 期 ,又 稱 「春 秋 時 代 」 ,諸 侯 國 之 間 互 相 攻 伐 建 的 概 況 。 EiH 和 兼 併 ,大 國 起 來 爭 當 霸 主 ,標 舉 「尊 王 攘 夷 」 , 藉 此 統 率 諸 侯 ;東 周 後 期 ,出 現 了 七 雄 並 立 、互 ①分析西周封建的原因和作用 爭 雄 強 的 局 面 ,史 稱 「戰 國 時 代 」 。 ③ 從 里 公 輔 佐 座 ^的 事 例 學 會 正 藍 厘 時 代 社 會 急 劇 變 化 ,各 國 紛 紛 推 行 改 確對待謠言。 革 。秦 國 任 用 商 鞅 變 法 成 功 ,迅 速 強 大 起 來 。後 來 秦 王 政 消 滅 了 六 國 ,結 束 長 期 分 裂 的 局 面 ,建 2 春秋霸政 立大一統的秦朝° ES I① 認 識 春 秋 霸 政 的 概 況 。 1 ⑦ 評 述 春 秋 霸 政 的 特 色 ,分 析 其 影 響 。隨 ③ 從 勾 踐 卧 薪 嘗 膽 、自 我 警 醒 的 故 事 , 學 習 在 逆 境 中 奮 鬥 的 精 神 。囫 國 3 戰國爭雄 。 EU① 認 識 戰 國 局 勢 的 發 展 。 B I⑦ 了 解 商 鞅 變 法 的 內 容 ③分析商鞅變法與秦統一天下的關 i係 。 發課

西周建立與第一次封建 公元前841年 約公元前1046年 至 前 8 2 8 年 為 止 ,為 西 周 「共和行 周武王滅 商 , 建立星1 ,並 政 」時 期 ;共和元年8 1 ^ 8 4 1 年 , 進行第封建。 中國歷史開始有明確紀年。 周公東征與第二次封建 公元前771年 約公元前1042年 申侯聯合犬戎攻陷 「三監」聯合武庚發動叛亂> ^ 率 軍 東 征 平 亂 。約前 鎬 京 ,弒g ,亘 星 結 束 。次 年 ,I 年 ,周公主持第二次 ¥ 王 東 遷 洛 邑 -i 封建。 稱 「惠里 」 ,「春秋 行封建 時代」亦 展 開 。

周 公 就 是 周 武 王 的 弟 弟 姐 旦 ,曾 幫 助 武 王 滅南 輔 佐 成 王 致 治 穩 定 封 建 秩 序 ,推 行 禮 樂 教 化 孔 子 非 常 仰 慕 _周__公_ 曾 深 深 地 慨 歎 説 : 「我 好 久 沒 有 再 夢 見 周 公 了 / 」孔 子 的 話 ,經 後 人 廣 傳 ,周 公 便 被 视 為 「夢 神 」了 春秋諸侯爭霸 公元前260年 秦軍在長平之戰中 公元前679年 大 敗 里 軍 。前 2 3 〇 齊 桓 公 開 始 稱 霸 ,繼而有宋襄 至 前 2 2 1 年 ,秦王 公 、晉 文 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 座依次消滅六國 同時或 先 後 爭 霸| 合 稱「春秋 建立秦朝。 五霸」。春秋末 期 ,又有是 越 爭 霸 。_ 商鞅變法 .广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 用 商 鞅 ,推行 變法 + 前 3 5〇 年 ,屋 進一步變法 公元前475年 春秋時代轉入戰 里局面 及 前 403 军 ,「三家分置」 , 其後逐漸形成M 、 望 、m 星 、里七雄並立的 1勢 _

〇 西同的建立 西 周 是 繼 商 之 後 的 一 個 大 王 朝 。武 王 伐 紂 ,建 立 周 朝 , 如 同 商 湯 伐 桀 建 立 商 朝 一 樣 ,都 是 株 取 革 命 的 方 式 ,為 中國 古 代 第 二 次 「貴 族 革 命 」 ,並 稱 「盪 武 革 命 」 。 周部落興起的地域是否與商 (丨)恿 部 客 興 起 :屋 是 一 個 古 老 的 部 落 ,姓 M ; 傳 説 其 一樣? 始 祖 名 ’做 過 夏 朝 的 農 官 ’教 導 百 姓 種 植 五 毅 ,後 人 稱 之 為 「后 稷 」 。周 部 落 原 本 生 活 於 渭 河 流 域 一 帶 ,與 盘 、丛 為 其 鄱 ,後 來 遷 到 ^ 1下 的 里 屋 ( 今 陝西省岐山縣北) 定 居 。周 原 土 地 肥 沃 ,有 利 農 業 生 產 ,屋 逐 漸 壯 大 起 來 。在 姬 昌 當 領 袖 的 時 候 ,鼓 玉 統 治 失 當 ,不 得 人 心 ,許 多 本 來 臣 屬 於 商 朝 的 部 落 ,改 為 支 持 姬 昌 , 的 聲 勢 愈 壯 。 〇 M 4 2.1 〇_lfi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骨 文 的 「周 」字 利簋(粤音鬼) 商 代 甲 骨 文 中 的 「周 」字 , 像一片分為四份的田地。 西 周 前 期 盛 載 食 物 的 青 銅 器 。腹 內 底 部 所 附 銘 文 是 記 述 周 武 王 伐 商 的 珍 貴 史 料 。 周部落正因善於農業生產 而得名。

第一節 西周封建 ( 2 ) 周 武 王 伐 纣 :里曼_死 後 ’其 子 里 查 繼 位 。約 公 元 前 1 0 4 6 年 ,姬 發 起 兵 伐 对 。兩 軍 在 牧 野 (今河南省新鄉市北) 決 戰 。直 軍 於 陣 前 倒 戈 相 向 ,引 領 周 軍 攻 入 商 的 行 都 ① 朝 歌 (在 今河南省淇縣) ,紂 王 自 焚 身 亡 ,商 朝 被 推 翻 。姬 發 建 立 周 朝 , 浩 定 都 於 鎬 京 (今陝西省西安市西) ,史 稱 西 周 ,姬 發 就 是 周 武 王 ° 0 m \\ 2 3 ____________ 武王伐紂路線圖 (約 公 元 前 1 0 4 6 年 ) ________ ___________ < 地圖閱讀 圖例 1. 留意周武王的進軍路線。 2. 留意兩軍交戰的戰場位置。 £ 商朝行都 岛城邑 3. 周武王在盟津向前來會集的 周的都城 典主要戰場 各路諸侯宣佈伐紂檄文。 _ ► 周武王伐紂進軍路線 4. 周武 王即位後,遷 都 至 鎬 京 。 d 同初的兩次封建 以 封 建 制 統 治 全 國 。天 子 分 封 諸 侯 ,諸 侯 代 天 子 統 治 封 國 的 人 民 ,共 尊 屋 王 室 。屋 初 有 兩 次 大 規 糢 的 封 建 ,第 一.次在武 王 滅 商 之 初 ,第 二 次 在 周 公 東 征 平 叛 後 。 < 1 初 兩 次 封 建 有 何 相 同 的 地 方 ?又有何不同 7 乏處? 〇 在 原 來 的 都 城 以 外 • 另 設 讓 中 央 政 府 暫 駐 的 都 城 ,稱 為 「行 都 」 。

「封 建 」的 意 思 是 「封 土 建 國 」 。西 周 時 候 ,周 天 子 把 國 機 都 附 近 的 地 區 劃 歸 王 室 直 接 管 轄 ,稱 為 「王 畿 」 ;王 畿 以 外 的 土 地 ,連 同 人 民 ,分 封 给 宗 室 、功 臣 或 其 他 部 族 首 領 ,讓 其各自建立諸侯國@ 。 2 . 第一次封建 史料速遞 (丨)封 建 # 及@ : 武 王 滅 商 後 ,很 快 便 控 制 了 商 朝 分封有助鞏固周朝統治 原 來 的 統 治 地 區 ,並 征 服 了 四 周 一 些 小 國 。為 了 調 整 滅 直 後 武王這樣分封先代之後為諸 的 秩 序 ,安 撫 盔 遗 民 ,鞏 固 废 室 統 治 ,於 是 推 行 封 建 制 度 。 侯 ,… …用 來 表 示 對 先 代 君 王 〇 的 尊 敬 ,用 來 團 結 有 勢 力 的 ( 2 ) 封 建 概 況 :第 一 次 封 建 的 對 象 包 括 四 類 人 :一 是 盘 異 姓 貴 族 ,從而鞏固周朝的統 直 後 人 ;二 是 里 姓 宗 室 ;三 是 異 姓 功 臣 ;四 是 前 代 共 主 的 後 治 基 礎 。……同 時武王還分封 裔 。四 種 對 象 中 ,最 主 要 的 是 里 姓 宗 室 ® 。封 國 大 多 集 中 在 了 一 批 有 功 的 異 姓 諸 侯 ,使他 們能夠進一步為鞏固周朝的統 治 而 出 力 。 (楊 寬 《西 周 史 》 【|】 ) i i i 中 游 南 岸 原 直 王 朝 統 治 的 中 心 地 區 。其 臺 要 封 國 列 表 説 明如下: 黑考_ 類別 對象 封國 目的 殷直後人 安撫|遺民 周室對殷商後人採取怎樣的 商纣兒子武庚 蔡 監視武庚和商族 政策? 变姓柰蚩 管 武王弟叔度 星 屏 藩 (保護捍衝) 異姓功臣 武王弟叔鮮 屋室 前代共主後裔 武王弟叔處 皇 燕 籠絡人心 武王弟周公旦 召公爽 A 呂 尚 (姜尚) 祝 莉 黃帝後裔 1 後裔 瘦後裔 ----------------------------------------------------------------------------------------------------------------- — © 諸 侯 在 其 封 地 之 內 ,亦 再 行 分 封 。諸 侯 將 大 部 分 土 地 分 封 給 自 己 的 卿 大 夫 ,作 為 世 祿 的 田 邑 ,稱 為 「采 邑 」 ,亦 稱 「采 地 」或 「食 邑 」;卿 大 夫 又 將 大 部 分 土 地 分 封 給 士 ■ 士 依 靠 土 地 租 税 的 收 入 維 生 ,稱 為 「食 田 」 。 © 據 《左 傳 • 昭 公 二 十 八 年 》所 載 ,武 王 兄 弟 有 1 5 人 得 到 分 封 ;同 姓 的 諸 侯 有 4 0 人 。

第一節西周封建 〇 ti4 2.5 西周第一次封建略圖 (約公元前1046年 ) 4 地 圖閱讀 1. 留意鎬京的位置。 2. 留意殷及三監的位置。 周 武 王 分 封 諸 侯 的 措 施 ,為甚 麼 能 鞏 固 周 室 的 政 權 ?r a r 3 . 第二次封建 ( 丨)封 建 ■ • 及 : 武 王 滅 商 兩 年 後 去 世 ,其 子 成 王 年 幼 繼 位 ,由 叔 父 周公旦 攝 政 。管 叔 、蔡 叔 對 此 不 滿 ’便 散 佈 周 公 傘 想 篡 位 的 謠 言 ,並 與 武 庚 聯 合 ,發 動 叛 亂 , 史 稱 「三 監 之 亂 」 。周 公 率 兵 東 征 ,用 三 年 時 間 平 定 了 叛 亂 。三 監 之 亂 反 映 第 一 次 封 建 未 能 完 全 達 到 目 的 ,直 遺 民 仍 存 有 叛 屋 之 念 ,而 東 方 部 族 尚 未 完 全 受 控 制 。為了 防 止 叛 亂 事 件 重 演 ,更 有 效 控 制 東 方 ,屋 公於是再行分封。 ( 2 ) 封 建 概 況 :第二 次 封 建 是 在 第 一 次 Qm2.6__________ 封 建 的 基 礎 上 ,全 面 重 整 封 國 秩 序 ,新 封 了 一 批 諸 侯 國 ,並 改 封 、遷 徙 了 一 些 重 要 周 公 塑 像 (位 於 陝 西 省 岐 山 縣 周 公 廟 ) 諸 侯 國 。其 情 沉 列 表 説 明 如 下 :

周代封建與列國相爭 性質 類別 對象 封國 目的 改封 商族 商纣兄微子啟 安撫1 遺民 里姓宗室 衛 康叔封 整 監視商族 蔡叔兒子仲 鞏固北方的統治 ± 唐叔虞 斬封 至姓宗室 周公長子伯禽 控制東方夷族 遷徒 查 及擴張領土 功臣後代 呂汲 M 姓宗室 召公爽 燕 (薊丘) 單 固 東 北 方 的 統 治 ( 3 ) 營 建 東 都 :第 二 次 封 建 ,封 國 的 地 域 擴 展 至 黃 河 下 游 與 淮 河 北 岸 一 帶 。為 配 合 向 東 伸 展 勢 力 ,並 加 強 對 東 方 的 控 制 ,周 公 還 營 建 東 都 洛 邑 (今河南省洛陽市) ,稱 「或 屋 」 , 鎬 京 則 稱 「宗 周 」 。 砉二地 圖 閱讀 1. 找 出 洛 邑 的 位 置 ,留意 它居於中原腹心地帶。 2. 留意周室統治範圍向東 及向北的擴展。 探 究 _______ 周初第二次封建的範圍與 第一次封建相比有甚麼變 化 ?從 中 可 見 周 室 有 甚 麼 目 的 ?E M E 3M 〇 g f i 2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 周 第 二 次 封 建 形 勢 圖 (約 公 元 前 1 0 3 9 年)

第一節 西周封建 黼 史 事反思 怎樣面對讅#? 〇 m m 初 年 ,周 公 代 成 王 執 政 ,三監 散 佈 謠 言 中 傷 周 公 ,又 發 動 叛 亂 。 1 . 周 公 用 甚 麼 態 度 對 待 謠 言 ?請 在 正 確 答 案 的 门 內 加 / 。 (可選 擇 多 於 一 項 ) □施以兵威 □冷靜處理 □以行動證明清白 □上書表明立場 2 . 若 你 幫 助 班 長 做 事 ,卻 因 此 招 來 一 些 閒 言 閒 語 ,你 會 怎 麼 辦 ?| 觀點對對碰 周初哪一次封建較具歷史意義? 我認為第二次封建較© 歷 宕 意 義 。铤 疑 第 一 次 - 〇j 窆它东能帶來甚治7 e < 結紫爆發了三監之 亂 。諳 二 次 封 達 推 行 後 ’里 室 才 打 不 了 堅 * 的統治基遼 < 要杷铳治 範 園 伸 展 s 南方唾丨 有 人 認 為 ,周初第一灸封建呀藶■史'薏義較第二次封建為大,也 有 人 持 相 反 觀 點 。你較同意哪一方 的 觀 點 ?又 有 否 與 上 學 生 不 同 的 理 由 ?

課題二周代封建與列國相爭 ® 封建統屬關係及其相應的制度 封 建 制 度 確 立 了 麗 天 子 與 諸 侯 的 統 屬 關 係 ,並 藉 宗 法 制 度 、禮 樂 制 度 及 井 田 制 度 來 配 合 封 建 的 推 行 ,鞏 固 並 維 繫 統 一王朝的糢式。 4 為 甚 麼 宗 法 、禮 樂 制 度 R 并 田 制 度 具 有 維 議 封 P 建制度的作闬? 其 他 姓 氏 (約2 5 % ) 1 . 天子與諸侯的關係 共分封 i 初 兩 次 封 建 總 共 分 封 七 十 餘 國 ,諸 侯 的 爵 七十餘國 位 分 為 公 、侯 、伯 、子 、男 五 等 ,封 地 大 小 依 爵 位 而 定 ④ ,爵 旅 權 位 世 代 相 傳 。在 封 建 制 度 下 , 〇 g «-2.8______________ 屋 王 稱 為 「天 子 」 ,具 有 至 高 無 尚 的 權 威 ;諸 侯 拱 衞 王 室 ,作 為 王 室 的 屏 藩 。諸 侯 在 封 國 内 具 有 自 兩次分封的姬姓諸侯比例圖 主 權 ,但 必 須 服 從 天 子 的 命 令 ,向 天 子 交 納 貢 品 , 定 期 朝 見 天 子 ,並 在 國 家 有 事 時 出 兵 勤 王 。 _ 料探究 爵位 封地 命卿 軍制 圖例 為甚麼諸侯以姬姓為主? 公 、侯 HMM 天子 卿 l^fen B t M 伯 iI(全部由天子任命) 子 、男 务蠢 -軍 資 料 1 9 __________________ Q (二卿由天子任命) 西 周 諸 侯 的 封 地 、命 卿 和 # (12,500 人 ) 軍制示意圖 f w 0 封地 (一卿由天子任命) (方一里約等於 現在的270畝 ) ④ 凰 代 諸 侯 的 封 地 、命 卿 和 置 軍 的 數 量 都 按 爵 位 的 等 級 來 決 定 ,封 地 不 足 方 五 十 里 的 , 附 於 諸 侯 ,稱 為 「附 庸 」 。

第一節 2 . 因應封建的制度 (丨)柰 法 制 皮 :鱼 i 建 立 宗 法 制 度 ,以 配 合 和 維 繫 封 建 制 度 。宗 法 制 度 規 定 天 子 的 王 位 及 諸 侯 等 各 級 貴 族 的 爵 位 ’ 的 只 有 嫡 長 子 ⑤ 才 有 資 格 繼 承 ,其 他 兒 子 只 可 獲 封 為 次 一 級 的 職 位 。嫡 長 子 為 大 宗 ,其 他 兒 子 為 小 宗 ® 。大 宗 和 小 宗 是 一 種 等 级 從 屬 關 係 ,小 宗 必 須 服 從 大 宗 。宗 法 制 度 消 除 了 繼 承 M .2-10 史料速遞 權 的 纷 爭 ,使 封 建 得 以 穩 定 延 續 。 禮樂制度的成效 ( 2 ) 禮 樂 制 皮 :西 周 還 建 立 禮 樂 制 度 ,配 合 宗 法 制 度 , (周成 王 )六 年 ,(周公)朝諸侯 於 明 堂 ,制 禮 作 樂 ,頒 度 量 , 共 同 維 繫 封 建 制 度 。 「禮 」即 禮 儀 ,指 人 在 社 會 上 的 行 為 方 而 天 下 大 服 。 (戴 聖 編 《禮 記 • 明堂位》 【2】) 式 與 道 德 規 範 ;「樂 」是 樂 章 ,乃 配 合 禮 儀 活 動 用 的 。禮 樂 & 語譯: 教 化 的 實 施 ,有 助 建 立 良 好 的 社 會 政 治 秩 序 ,維 護 封 建 等 級 周成王在位第六年,周公在天子 從屬關係。 W 舉行大典的殿 堂 接 見 諸 侯 ,制作 禮 樂 ,頒佈度量衡的標準•使天 下大 治 。 - 〇_i s 2 J J ____________ 分封制與宗法制關係示意圖 ⑤ 嫡 長 子 是 指 正 妻 所 生 的 長 子 。正 妻 所 生 的 其 他 兒 子 ,叫 做 「餘 子 」 ;不 是 正 妻 所 生 的 兒 子 ,叫 做 「庶 子 」 。 © 在 西 周 王 朝 ,天 子 為 大 宗 ,其 餘 各 子 分 封 為 諸 侯 ,是 小 宗 。在 諸 侯 國 內 ,諸 侯 為 大 宗 ’ 嫡 長 子 世 襲 ,其 餘 各 子 分 封 為 卿 大 夫 ,是 小 宗 。卿 大 夫 在 自 己 封 地 上 為 大 宗 ,分 封 各 子 為 「士 」 ,稱 小 宗 。

周代封建與列國相爭 職M ( 3 ) 丼 田 制 度 :在 封 建 制 度 下 ,實 行 王 田 制 度 , 漏麵M 即 土 地 國 有 制 度 。獲 分 封 的 各 級 領 主 ,把 田 地 劃 分 成 「井 」字 形 的 九 個 方 區 ’母 區 1 0 0 故 ;周 園 八 區 分 给 八 家 耕 作 ,而 中 間 一 區 是 公 田 ,由 八 家 合 力 共 耕 ,作為 力 役 地 租 。是 為 「井 田 制 度 」 。這 種 制 度 ,可 保 障 貴 族 與 平 民 的 收 入 ,有 利 於 鞏 固 封 建 制 度 。 〇 t s 2.12 井田劃分方式示意圖 © 西同的衰亡 西 周 後 期 ,國 勢 衰 落 。屋 玉 時 發 生 了 國 人 暴 動 ,演 為 「共 和 行 政 」的 局 面 。傳 至 幽 王 ,西 周 終 告 滅 亡 。 _ 舌因歷史詞語— (丨)共 和 行 政 :周 厲 王 貪 暴 好 利 ,又 壓 制 言 論 ,引起國 共和 人 (居住在京畿一帶的平民)不 滿 ,羣 起 攻 入 王 宮 ,放 逐 厲 王 於 原指周定公和召穆公共掌朝政 治 的 局 面 ,國 事 共 同 協 商 而 後 行 ,令 臣 民 滿 意 。及至清末民 盛;(今 山西省霍州市) 。其 後 ,朝 政 由 周 定 公 和 召 穆 公 共 同 執 初 時 期 ,西 學 傳 入 中 國 ,社會 政 治 制 度 變 革 ,「共 和 」漸變 掌 。這 種 局 面 ,前 後 維 持 了 14:年 (公 元 前 841 - 前 8 2 8 年 ) , 為 指 一 種 不 設 君 主 ,由全體人 民擁有國家主權的國家體制。 史 稱 「共 和 行 政 」⑦ 。共 和 元 年 即 公 元 前 8 4 1 年 ,是 中國歷史 有明確紀年的開始。 ( 2 ) 全 去 失 國 :西 周 末 年 ,周 幽 王 任 用 貪 財 和 奉 承 他 的 似舅 大 臣 ,又因寵愛: fc 子 褒 似 ,而 廢 去 王 后 申 氏 及 太 子 宜 臼 。公 元 前 7 7 1 年 ,申 后 的 父 親 申 侯 聯 合 犬 戎 ,攻 陷 爸 皇 ,弒 幽王 離 於 驪 山 下 ,西 周 至 此 結 束 。西 周 從 武 王 滅 商 至 幽 王 失 國 ,約 有二百七十多年的歷史。 ⑦ 「共 和 」_ 詞 ’出 自 《史 記 • 周 本 紀 》中 「互 竺 、周 公 二 相 行 政 ,號 曰 『共 和 』」一 語 , 故 後 世 不 少 史 家 稱 這 段 時 期 為 「里 | 共 和 」 。

第 一 節 . 西 周封建 丨¥歷史百竇 箱 : 烽火戲諸侯W 相 傳 周 幽 王 寵 愛 的 妃 子 褒 姒 不 喜 歡 笑 。為 了 博 得她 一 笑 ,幽 王 曾 使 出 很 多 法 子 ,可 是 始 終 不 成 功 。有一 天 ,幽王陪着褒姒登上城樓觀望,然 後 命人點燃烽火。 烽 火 台 是 在 有 敵 軍 入 侵 時 ,用 以 燃 起 烽 火 示 警 ,徵集 諸 侯 軍 隊 勤 王 。因 此 ,諸 侯 看 到 烽 火 ,紛 紛 率 軍 趕 至 , 卻 不 見 敵 人 。褒 姒 看 見 諸 侯 軍 隊 的 狼 狽 相 ,竟大笑起 來 。然 而 ,為 了 运 美 人 一 笑 ’幽王失去了諸侯的信任。 後 來 ,申 侯 聯 合 犬 戎 進 攻 幽 王 。幽王命人點燃烽 火 ’通 知 諸 侯 勤 王 。可 是 ’諸侯以為幽王又 是 在 玩 遊 〇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意想圖 戲 ,皆 按 兵 不 動 ,幽 王 終 被弒於驪山下,褒 姒 被 擄 走 , 鎬京則被犬戎軍隊洗劫一空,西 周 滅 亡 。 _ 去今日 現代社會中的禮樂成分 西 周 禮 樂 制 度 中 的 禮 儀 ,可 分 為 吉 禮 ' 凶 禮 ' 軍 禮 、賓 禮 和 嘉 禮 五 大 類 。禮使人們的行為有一定準 則 ,規範了封建制度下各級封君的權利和義務,以 區 分 貴 賤 尊 卑 ,維 護 等 級 差 別 ;樂則是配合禮儀活動 進 行 時 所採用的舞樂。每一種禮都依使用者的身份等級而嚴格規定,並 伴 隨 相 應 的 舞 樂 ,不 得 僭 越 。 時 至 今 日 ,雖然禮樂制度中的繁文縟節多 已 得 到 簡 化 ,而禮樂所強調的階級差別也不復 存 在 ,但 箇 中 不 少 理 念 仍 然 流 傳 下 來 。例如父 子 、夫 婦 之 間 的 倫 常 關 係 ,各 種 定 期 的 祭 祖 、 祀 天 儀 式 (屬 吉 禮 ) ,婚 娶 的 禮 俗 儀 式 (屬 嘉 禮 ) , 親人去世後的喪葬儀式(屬凶禮) ;而在不同的儀 式 上 ,會 使 用 不 同 的 音 樂 相 配 合 。禮 樂 制 度 , 依然對中國人的生活產生着影響。 〇 曾侯乙編鐘 禮 樂 制 度 以 奏 樂 來 配 合 禮 儀 活 動 ,而編鐘就是其中一種重要樂 器 。這組編鐘的土人曾侯乙,是戰國初期小國— 曾國的 國 君 。

技能訓練 封賞與回饋 1 . 圖 中 二 人 分 別 是 甚 麼 身 份 ?雙 方 在 進 行 甚 麼 交 接 儀 式 ?請 在 正 確 答 案 的 □ 內 加 / 。 hm 甲方□天子 □諸侯 □卿大夫 □士 広方J □ 天 子 □諸侯 □卿大夫 □士 甲乙雙方在進行 '__________ 的 交 接 儀 式 。 2 . 藉 着 這 些 封 賞 的 「資源 」 ,乙 方 可 以 有 怎 樣 的 作 為 ?試 加 以 説 明 。M r 3 . 對 於 甲 方 的 封 賞 ,乙 方 須 如 何 報 答 ? 答題策略 ^ 題 2 : 留 意 那 些 「資源」分 別 代 表 甚 麼 ;並 注 意 乙 方 從 中 得 到 的 ,可 以 是 權 力 ,也 可 以 是 實 質 的 物 品 。 i 題 3 : 注 意 這 些 「報 答 」是乙方必須 履 行 的 義 務 。

〇 平王東遷與舂秋時代的開始 洛邑 圖例 鎬京 周 幽 王 死 後 ,諸 侯 擁 立 原 先 被 廢 的 太 恚 首都 子 宜 臼 為 天 子 ,是 為 周 平 王 。平 王 即 位 第 東遷路線 二 年 ,即 公 元 前 7 7 0 年 ,因 鎬 京 被 戰 火 破 壞 ,又 受 到 犬 戎 騷 擾 ,便 遷 都 洛 邑 ,史稱 ^ 西周都城位置 「東 周 」 。東 周 的 前 半 期 ,是 一 種 霸 政 的 格 東周都城位置 局 ,稱 為 「春 秋 時 代 」® 。 資料2 . 1 3 平 王 東 遷 示 意 圖 (公元前770年) 〇 f m 2 . 1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周洛邑王城復原圖 王 城 就 是 周 天 子 居 住 的 地 方 。這種格局為歷代 都城的營建所仿效。 春秋霸政的特色 _ 舌 _ 忠鼴 春 秋 時 期 ,1 王 室 衰 微 ,天 子 地 位 下 降 ;諸 侯 爭 相 稱 霸 , 挟天子以令諸侯 「挾 天 子 以 令 諸 侯 」 。 本 指 強 大 的 諸 侯 控 制 天 子 ,借 ① 「春 秋 時 代 」取 名 於 孔 子 編 修 的 魯 國 史 《春 秋 》一 書 。本 來 起 自 魯 隱 公 元 年 (周 平 王 天子的名義來號令其他諸侯。 四 十 九 年 ;公 元 前 7 2 2 年 ) ,至 魯 哀 公 十 四 年 ( 周 敬 王 三 十 九 年 ; 公 元 前 4 8 1 年 ) ; 後人以此來比喻借領導者的名 一 般 為 了 敍 事 方 便 起 見 ,改 為 由 周 平 王 元 年 ( 公 元 前 7 7 0 年 )至 周 敬 王 四 十 四 年 ( 公 義 ,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揮別人。


Like this book? You can publish your book online for free in a few minutes!
Create your own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