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99 也是原因之一。据图2,广州乘客表示对“行驶时间”不满意(-0.77分)。当行驶时间太长,公交车 到站频率下降,导致乘客觉得等车时间太长。此外,连为了提供快速服务的BRT在高峰时段平均速度 仅13.8km/h,在全各城市BRT速度排名靠后。7即使在高峰时段,其他车辆也经常进入公交和BRT专用 道,导致车速降低。8 第二、两地乘客对服务讯息感到满意 图2显示,“服务讯息”是广州和新加坡乘客感知质量分别排名第二(1.74分)和第一(1.32分) 的运营属性,反映了两地乘客这方面的满意度较高,服务素质达到期望。两地的乘客对此运营属性的期 望排名靠后,广州和新加坡乘客期望值上分别排名倒数第一(4.07分)和倒数第二(4.69分)。因此, 即使实际感觉没那么好时,乘客对此运营属性的满意度也不会太低。此外,两地公交业者都普遍通过应 用程序来提供准确的服务讯息。 例如在广州,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拥有的旗下品牌,“如约出行公交查询”无需下载新手机应用, 微信上就能实时查看公交车到站情况,非常方便。9此程序不仅基于用户位置,还能通过扫描二维码 自动推送附近公交站点,供用户查看公交实时到站情况。在新加坡,乘客们也常用由陆路交通局开发 的MyTransport.SG程序来查询公交讯息。此程序的多模式旅程规划可为乘客显示前往目的地的巴士服 务,从而确保乘客选择最短又快的路线。可见,虽然乘客偏低的期望值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乘客 对服务讯息的实际感觉也非常好,因此乘客的感知质量分高,满意度高。 2. 差异 第一、与新加坡乘客相比,广州乘客对 “乘客安危”较不满意 图2显示,广州和新加坡乘客对“乘客安危”的感知质量分别排名第十(-2.08分)和第三(0.40 分)。两地乘客都较注重个人的安全,希望自己在乘搭公交车时不会遭到犯罪行为。两地的差别在于广 州乘客的实际感觉偏差而新加坡则偏好。 从2019年9月1日至年底,广州市配备2500名乘务管理员在2005台公交车上进行跟车服务,维持车 上秩序,加强安全防范。10公交车若遇突发情况,他们协助司机开展应急处置,维护车内秩序,及时介 入调处车上发生的各类纠纷等。这项措施反映了广州公交车不够安全,需管理员来确保乘客的安全。这 个措施毕竟实施不久,笔者认为广州乘客可能未体会到此措施带来的保障,对自身安全仍有所担心。 第二、与广州乘客相比,新加坡乘客对 “价格”较不满意 据图2,广州乘客对“价格”的感知质量排名第一(2.73分),而新加坡却排名倒数第二(-0.35 分)。两地期望值虽然稍有差别,广州和新加坡乘客的期望值分别为4.25分和5.51分,但更重要的是广 州乘客的实际感觉分(6.98分)高出新加坡(5.16分)许多。两地都有学生票和乐龄票的优惠,笔者在 以下注明的价格皆为普通票。 7 《使广州BRT再次伟大的八条建议》, 远东快速公交于城市交通规划, 2019年8月21日,https://www.fareast.mobi/cn/feature/gzbrtaug192/ %E4%BD%BF%E5%B9%BF%E5%B7%9EBRT%E5%86%8D%E6%AC%A1%E4%BC%9F%E5%A4%A7%E7%9A%84%E5%85%A B%E6%9D%A1%E5%BB%BA%E8%AE%AE。 8 同上。 9 刘冉冉 《如约出行公交查询小程序在广州全面使用 公交到站没微信就能查》,新浪新闻中心(2017年6月1日)[2020年11月17日],http:// news.sina.com.cn/c/2017-06-01/doc-ifyfuvpm6947641.shtml。 10 罗阳辉《广州公交车乘务管理员正式上岗》,信息时报(2019年9月1日)[2020年11月17日],http://wap.xxsb.com/content/2019-09/01/ content_62601.html。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00 在广州,搭乘公交车只需人民币2至6元(新币$0.41至$1.23),BRT通道所有线路的统一票价是 2元。11此外,在一个自然月内,持同一张羊城通卡乘坐公共交通次数累计15次后,均可享受6折优惠 票价。12相对广州,新加坡的公交价格就显得较高,且缺乏较好的优惠。新加坡公交系统是按行驶距 离来计算,费用介于新币$0.92至$2.17。13大部分乘客都用易通卡付费,若下载易通卡应用程序并绑定 易通卡,用户将能以每$0.10换取1分,用累计分数换取相应的优惠卷。14比如用户可以900分对换$7的 Shopee优惠卷,但条件是需成为Shopee的新用户,且消费至少$15。比较起来,新加坡的公交车价格 不仅较贵,而提供的优惠卷大部分还附带条件。15 第三、与广州乘客相比,新加坡乘客对公交车服务的“可靠”属性较不满意 “可靠”指的是公交到站时间信息的偏差小。据图2,广州乘客对“可靠”的感知质量是排名第 三(1.26分),而新加坡乘客对此的感排名却是倒数第一(-0.84分)。其实,两地的实际感觉分差距 小,广州乘客和新加坡乘客分别打了 5.08 分和 5.75分。因此,此现象主要原因是期望值不一致。 新加坡乘客对“可靠”期望值排列第三,可见新加坡乘客非常注重公共交通的可靠性。在2019年,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通勤人士之所以会更倾向于搭乘地铁而不是巴士的主要因素是可靠性。 16即使在巴士路途花费的时间较短,他们认为地铁的可靠性仍最重要,略胜一筹。调查也表示新加坡乘 客有“公共交通理应将乘客准时送达目的地”的期望。简而言之,新加坡乘客认为公交车准时比行驶时 间或等车时间短更重要。 (三)乘客忠诚:两地乘客对公交车的忠诚度高 乘客忠诚度可反映乘客对公交车服务的态度,一般可通过三个指标来衡量,笔者将使用其一指标: 推荐给他人的可能性,来衡量乘客忠诚度。 图3:广州与新加坡乘客向朋友/旅客推荐使用公交车的可能性 11 《广州公交告别两元时代为谣言 部分线路票价调整》, 新浪广东,2020年9月1日,http://gd.sina.com.cn/news/2020-09-01/detail- iivhvpwy4195094.shtml。 12 刘三琴《地铁优惠方案“广佛同城”》,新浪新闻中心(2010年10月15日)[2020年11月17日],http://news.sina.com.cn/c/2010-10- 15/083318235530s.shtml。 13“Fares and Concessions.”SBS Transit, accessed November 9, 2020, https://www.sbstransit.com.sg/fares-and-concessions 14 Clara Lim, “EZ-Link Card Singapore Guide: 7 Nifty Features You Probably Didn’t Know About” MoneySmart (blog), March 9, 2020,https:// blog.moneysmart.sg/transportation/ezlink-fun-facts/. 15 同上。 16 Justin Ong, “NUS public transport study: Working adults want reliable travel times; seniors, students focus on cost.” Today, November 24, 2019.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01 据图3,广州和新加坡的平均分分别是 7.65 和 8.32 ,而众数分别是8分和10分。整体而言,两地乘 客的忠诚度都偏高,但新加坡乘客的忠诚度相对较高。 在广州,大部分乘客会向朋友/旅客推荐公交车服务的原因是:方便、覆盖面广、便宜。2018年, 公交系统已覆盖全市11区,营运路线共有1,251条,总里程达2.3万公里。此外,公交车还实现了地铁 站点200米内公交100%接驳。17这表示公交车覆盖面积大,乘客可轻易使用地铁和公交车通行,非常方 便。如前所述,广州公交车车费非常便宜。然而,一部分乘客却认为地面交通经常堵车,因此更倾向于 搭乘地铁或打车。近几年崛起的“嘀嗒出行”是兼具出租车、顺风车的移动出行平台,更加舒适且可更 快抵达目的地。18笔者认为在如此巨大竞争力的市场里,公交车便显得稍逊一筹。 在新加坡,大部分乘客提供的原因与广州相似:方便,且相对地铁和出租车会便宜些。新加坡巴士 服务不仅有超过370条营运路线,而且30个巴士转换站都提供多条营运路线,利于乘客方便转搭其他路 线。一些乘客也认为搭巴士能让旅客探索新加坡,欣赏沿途上的风景。不过,部分乘客却表示巴士的服 务信息比地铁会复杂些,可能会导致旅客搭错巴士或下错站。由于巴士路线比地铁的七条路线多,且若 需转换巴士,会导致初来的旅客感到混乱。 由此可见,以上的结果显示了虽然两地乘客的忠诚度相似,但两地乘客注重的运营属性和特点有所 不同。 (四)乘客参与:两地乘客的参与度目前虽不足,但认为搜集意见能有效提高满意度 笔者将通过探讨相关政府部门与交通业者是否提供足够的反馈平台,以及乘客对反馈平台的意识来 衡量乘客参与度。 图4a: 乘客是否知道/参与过可发表意见的平台(广州) 图4b: 乘客是否知道/参与过可发表意见的平台(新加坡) 据图4a和4b,两地的受访乘客只有小部分知道/参与过任何反馈平台,反映了两地的乘客参与度 不足。乘客参与不仅需公交业者/相关政府部门提供足够的平台,也需乘客们知道并愿给予反馈才能进 行。笔者认为问题更在于后者。两地业者/政府部门都会进行调查,向乘客们询问他们对公交服务的看 法和建议。例如,新加坡的公共交通理事会每年都会通过现场采访和问卷调查来搜集乘客对公交车的满 意度,且通过政府设立的民情联系组、使用问卷调查、焦点小组讨论和聆听站来搜集乘客们的意见。此 外,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和相关公交业者也几乎每年都会进行乘客调查,搜集意见。可见,业者和政府提 供了反馈平台,但许多乘客并不知道这些平台的存在。公交业者/政府部门虽然设立了这些反馈平台, 但由于缺乏宣传,导致六成以上的乘客完全不知有这些平台。 17 《广州公交告别两元时代为谣言 部分线路票价调整》, 新浪广东,2020年9月1日,http://gd.sina.com.cn/news/2020-09-01/detail- iivhvpwy4195094.shtml。 18 《嘀嗒出行推出“嘀嗒66大顺节” 呼吁用户关注顺风车文化》,人民网,2020年6月4日,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20/0604/ c429609-31735538.html。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02 图5:搜集公众意见对乘客满意度的影响 据图5,两地的乘客都认为,若公交业者/相关政府部门多搜集公众意见,是有可能会提高他们对公 交车的满意度。广州乘客和新加坡乘客的平均分都高于5分,分别是8.03分和6.67分。然而,广州乘客 对搜集公众意见的信心相对新加坡乘客来说会较高一些,认为在搜集了公众意见之后,公交业者/政府 部门会采纳他们的建议与看法的可能性较高。 四、建议 (一)公交车等车时间 广州交通部门需确保公交专用道的专用性,避免其他车辆驶进专用道,导致公交车的行驶时间变 长,延长等车时间。交通部门可在沿途设置更多闭路电视,提醒驾驶者遵守规则的路牌并加重违法者的 惩罚,抵制这些行为。此外,广州也能向新加坡借鉴 BSEP,增添车辆数目,使公交车到站频率增加, 缩短等车时间。 (二)了解乘客所注重的运营属性,期望值和实际感觉 交通部门和公交业者可与较相似的城市做比较,从中借鉴并改良。例如,广州能分析为何新加坡 在“乘客安全”方面做得较好,而新加坡能分析为何广州在“可靠”方面做得较好。然而,每个城地方 的国情都不同,因此需结合当地的情况进行改良,而不是盲目借鉴他处的公交系统或提升方案,以有效 改善该地的公交车服务系统。 (三)提高乘客参与度 交通部门应更多地使用网上反馈平台,并加强宣传,以提高参与度。居民会议大多数都通过面对面 谈话进行,而部分公众可能觉得去现场较麻烦、费时。若多用线上模式,例如在新加坡,每区的居民委 员会可通过线上平台与公众互动,了解他们的看法,可能会更有效。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03 五、总结 (一)研究局限 部分年龄段(12岁以下,51-70岁,70岁以上)的有效问卷极少,且两地答卷者大部分的年龄不 一致,广州乘客大部分介于19-50岁,新加坡乘客大部分介于12-18岁和31-50岁。由于不同年龄段的 乘客注重的运营属性和感觉可能不一致,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无法完全代表不同年龄阶段的乘客,反映 的可能只是占大部分有效问卷的年龄段。 (二)结语 哥伦比亚波哥大市市长古斯塔沃·佩德罗曾说过:“发达国家不是穷人拥车,而是富人使用公共交 通。”不断提升公交车服务系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乘客的要求,鼓励公交使用,更是一种社会资源再分 配的工具。虽然公交车不是公交系统的骨干,扮演的是一个辅助的配角,但拥有一个完善的公交系统, 是需要配角和主角都不断改善并做到最好,才能够让国人通行便利,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04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嘀嗒出行推出“嘀嗒66大顺节”呼吁用户关注顺风车文化》,人民网.,2020年6月4日,http://yuqing.people.com. cn/n1/2020/0604/c429609-31735538.html。 2. 《广州公交告别两元时代为谣言部分线路票价调整》,新浪广东,2020年9月1日,http://gd.sina.com.cn/ news/2020-09-01/detail-iivhvpwy4195094.shtml。 3. 《广州公交线网基本形成 地铁站200米内100%公交接驳》, 新浪广东,2018年11月20日, http://gd.sina.com.cn/ news/2018-11-20/detail-ihnyuqhi3707811.shtml。 4. 《广州则是中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新浪深圳,2017年5月22日,http://shenzhen.sina.com.cn/ news/s/2017-05-22/detail-ifyfkqks4407235.shtml。 5. 刘冉冉〈如约出行公交查询小程序在广州全面使用 公交到站没微信就能查〉,新浪新闻中心(2017年6月1日) [2020 年11月17日], http://news.sina.com.cn/c/2017-06-01/doc-ifyfuvpm6947641.shtml。 6. 刘三琴《地铁优惠方案“广佛同城”》,新浪新闻中心(2010年10月15日)[2020年11月17日],http://news.sina. com.cn/c/2010-10-15/083318235530s.shtml。 7. 罗阳辉《广州公交车乘务管理员正式上岗〉,信息时报(2019年9月1日)[2020年11月17日],http://wap.xxsb.com/ content/2019-09/01/content_62601.htm。 8. 《使广州BRT再次伟大的八条建议》,远东快速公交于城市交通规划,2019年8月21日,https://www.fareast.mobi/ cn/feature/gzbrtaug192/%E4%BD%BF%E5%B9%BF%E5%B7%9EBRT%E5%86%8D%E6%AC%A1%E4%BC %9F%E5%A4%A7%E7%9A%84%E5%85%AB%E6%9D%A1%E5%BB%BA%E8%AE%AE。 9. 严孟达《新加坡人“厌倦”了?》,联合早报(2018年6月2日)[2020年11月17日],https://www.zaobao.com.sg/ zopinions/views/story20180602-86392。 英文文献 1. Clara Lim.“EZ-Link Card Singapore Guide: 7 Nifty Features You Probably Didn't Know About.”MoneySmart (blog), March 9, 2020, https://blog.moneysmart.sg/transportation/ezlink-fun-facts/. 2. “Fares and Concessions.”SBS Transit. Accessed November 17, 2020, https://www.sbstransit.com.sg/fares- and-concessions. 3. Justin Ong,“NUS public transport study: Working adults want reliable travel times; seniors, students focus on cost.”Today, November 24, 2019. 4. “Population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Singapore. Accessed November 17, 2020. https:// www.singstat.gov.sg/find-data/search-by-theme/population/population-and-population-structure/latest-data. 5. Wang, Huanming and Zhu, Dajian.“Factors that impact bus transport satisfaction in Shanghai,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ICE - Transport 167, no. 3 (2013): 185-193.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05 比较新加坡与台湾中学生对于冠状病 毒疾病(COVID-19)防疫措施的认同度 作者:李裕涵 学校:德明政府中学 责任编辑:林婉青老师 内容摘要 新加坡和台湾两地政府面对冠病(COVID-19)疫情,在口罩、社交安全距离、阻断措施、冠病检 测、边境管制及科技防疫上,制定并实行了不尽相同的防疫措施。整体看来,两地中学生都对于当地政府的 整体防疫措施感到满意,其中认同度最高的是佩戴口罩的措施,新台两地居民配合度最差的防疫措施是民众 在公共场所没有保持安全距离。本文将新台两地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给予建议。 一、引言 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是一种由新发现的冠状病毒(SARS-CoV-2)所引起的传染病。此 疫情最初在2019年12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被发现,随后在2020年迅速扩散至全球多国, 逐渐变成一场“全球大流行疾病”(Pandemic)。1截至2020年12月中,全球已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累计报告逾7000万名确诊个案,逾150万名患者死亡。2 冠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感染者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说话或呼气时,会 从口鼻中释放出微小的液态颗粒,造成病毒传播。此疫情对世界各国造成严重影响,不论是在医疗、经 济、旅行或生活上各层面,都考验着各国政府的防疫决策和执行能力。 1 《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维基百科,(2020年11月10日)[2020年11月10日],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 2 “WHO 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Dashboar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5, 2020. Accessed December 15, 2020. https://covid19.who.int/.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06 二、研究问题 (一)研究缘起与目的 新加坡与台湾虽然土地面积都不大,但在气候、环境、经济和人口组成上,却差异甚多,两地政府 施政的方向与风格也有所不同。依据英国智库(Deep Knowledge Group, DKG)在 2020年4月针对冠病 (COVID-19)所公布的“防疫安全”及“治疗成效”的世界排名来看,两地的成绩都均名列前十。3 本文则从当地居民的角度出发,调查两地12-18岁的中学生的意见,并进行对比与分析。锁定调查中学 生是因为想了解两地年轻一代的看法,遇上这前所未见、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对各自政府所决定的防 疫措施是否支持与认同,并依据他们的观察,了解当地居民是否遵守政府的规范,确实履行防疫措施。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文以资料彙整及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资料来源为冠病疫情期间新加坡及台湾政府单位的网路 公告和网络新闻媒体报导。问卷调查则是以新台两地12-18岁的中学生为对象,发送网路问卷,一共收 回223份有效问卷,其中新加坡162份,由德明政府中学的学生作答;台湾61份,由北一女中、大同高 中、达人女中、武陵高中、台南女中的学生做作答。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口罩防疫措施 图1:请问您认同政府施行戴口罩的防疫措施吗? 由图1可见,两地对于戴口罩防疫的认同度极高。其中只有2%的台湾中学生表示不认同。值得一 提的是,新加坡政府在疫情一开始採取世卫(WHO)建议,健康人士不需配戴口罩,自2020年4月才 修正为所有人外出都要配戴口罩。然而,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知,新加坡即使口罩政策经过修正,认同度 依然很高,代表新加坡中学生对政府高度信赖。 3 “Covid-19 Research.” Deep Knowledge Group. Last modified April 12, 2020. Accessed April 18, 2020, https://www.dkv.global/covid.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07 图2:依照您的观察,民众有没有遵守政府规定,正确配戴口罩吗? 图2显示,高达92%的新加坡中学生认为当地民众全都正确配戴口罩,台湾中学生(82%)稍低,原 因可能是台湾配戴口罩的规定宽松,只有出入特定高风险场所如医院、公交才须强制配戴。再者,台湾 无社区感染,本土病例数不多,也是民众降低戴口罩意愿的原因之一。新加坡长年天气湿热,在疫情之 前,民众普遍并无戴口罩的习惯,疫情时民众能有如此高配合度,也显示民众对政府防疫政策的支持。 图3:请问在疫情期间,您有过口罩不够日常使用的情形吗? 台湾自2020年2月6日开始施行口罩实名制,4全民依照配额定价购买口罩,图3就显示出47%的台 湾中学生认为口罩价钱合理,且很容易买到。相对而言,新加坡只有27%的中学生如此认为,因为新 加坡没有采取任何口罩管制,所以当有人大量购买、囤积或寄送到外国的情况下,商店就可能缺货或提 高售价。不过却有51%的新加坡中学生认为口罩不用特地购买,都够用,可能是因为新加坡政府和淡 马锡基金会多次免费发放口罩给每位民众,即使没有像台湾可依实名制购买口罩,新加坡民众在日常生 活依然有口罩可用。新加坡中学生有10%认为口罩价钱太贵,台湾只有3%的学生这么认为。的确,新 加坡商店的口罩售价是高于台湾的,直到2020下半年,口罩价钱才逐渐回跌。2020年10月,在新加坡 各处的商店已能买到售价便宜的口罩,且数量充足。总的来说,两地政府虽然实行的口罩措施不同,都 有满足民众的需求。 4 《口罩贩售实名制1.0上路》,台湾卫生福利部网站,(2020年05月27日)[2020年12月10日],https://covid19.mohw.gov.tw/ch/cp-4822- 53560-205.html。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08 图4:请问您认为在疫情期间,政府是否应该全面禁止口罩出口, 将口罩全留在自己境内? 图4的问题是为了了解两地中学生对于口罩禁止出口这项防疫措施的看法。台湾自2020年1月24日 起施行了四个多月的口罩管制禁令,5为了将口罩全部留在台湾本地,商家和民众均不得将医疗口罩寄 送至境外。台湾的中学生有84%认为这样的禁令是应该的。然而,新加坡完全无口罩管制。在本调查 中,新加坡中学生对此想法也较多元,认为禁止口罩出口与否各有利弊,台湾中学生则较一致认同政府 将口罩资源留在自己境内的决策。 图5:请问您是否赞成政府强制征收口罩,禁止自由买卖, 统一管理并分发给人民? 图6:若您赞成政府统一分发口罩给人民,您认为应该收费或免费? 图5的问题是为了了解两地中学生对于口罩实名制这项防疫措施的看法。图5显示高达87%的台湾 中学生赞成政府强制征收口罩的措施。新加坡并无实施口罩实名制,不过也有62%的中学生赞成。不 过,所有赞成政府征收并统一分发口罩的中学生中,台湾中学生有81%认为应该收费,而新加坡中学 生却有85%认为口罩应该免费。两者极大的差异,透露出两地人民对政府的期望不同,新加坡中学生 认为政府在防疫上应该负全责照顾人民,分发物资是不应该收取费用的,而台湾中学生认为防疫物资由 政府统一管理,人民仍该自行负担口罩费用。 5 《限制医疗用及N95等口罩出口,同时加强查缉》,台湾卫生福利部,(2020年05月14日)[2020年12月10日],https://covid19.mohw.gov. tw/ch/cp-4822-53492-205.html。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09 (二)安全距离相关措施 图7:请问您认同政府施行的“保持社交安全距离”防疫措施吗? 图 8:依照您的观察,民众都有遵守政府所规定的社交安全距离吗? 从图7可知两地中学生都非常认同当地政府的安全距离防疫措施。图8显示新加坡中学生观察到民 众遵守社交安全距离的比例高于台湾。新加坡和台湾都推广安全的社交距离来防疫,但相较之下,新 加坡更严格。除了设置明确标线、围栏提醒民众,还安排“安全距离大使”和执法人员巡逻取缔,6所 以成效较佳。综合图7和图8,可发现两地对保持安全距离的认同和实际遵守的比例上都有不少差距, 新加坡差了38%,台湾差了59%。保持安全距离不易执行,当人一多时,空间有限,安全距离就不足 了,管制人流动线又需要大量人力,确实不易。 (三)阻断措施 图9:请问您认同政府施行的阻断措施(例:禁止集聚会、关闭商店、停课……)吗? 由图9可知,新加坡和台湾中学生都很支持阻断措施,新加坡中学生的支持度甚至高达99%。新加 坡在疫情期间启动了两个月的阻断措施,大规模封城,关闭学校、办公室、商店等公共场所,民众在家 远距上班上课,76月2日才进入解封第一阶段。台湾则是一切如常,只有建议视疫情程度,停办一些大 型活动或进行人流控管。本调查中,新加坡中学生有1%表示不认同,理由是阻断期间无法和亲戚朋友 见面,认为只要确实做好个人防护和接触者追踪即可。台湾中学生不认同的理由,则是认为只须严格 执行戴口罩,没必要关闭商店、影响社会正常运作。新加坡中学生虽然经历了两个月大规模封城的阻断 期,却有著相对高的支持度,可见其对政府防疫措施的认同。 6 卓彦薇《违反安全距离公众 当局今开逾7000书面劝告》,联合早报,(2020年4月7日)[2020年12月10日],https://www.zaobao.com.sg/ 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00407-1043715。 7 黄伟曼《李总理:阻断病毒传播链-留在家》,联合早报,(2020年4月4日)[2020年12月10日],https://www.zaobao.com.sg/znews/ singapore/story20200404-1042660。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10 图10:请问以下哪些阻断措施您最不希望实施:(至多选三项) 图10的统计结果显示,新加坡和台湾中学生最不希望实施的前三名都是:“禁止访友、探亲、聚 会”(48.1%)、“禁止结伴出行”(34.6%)和“禁止出门或限制行动范围”(33.3%),只是顺序 不同。新加坡中学生觉得最受到影响的是不能和亲人朋友见面聚会,台湾中学生则是比较重视出门行动 的自由。疫情期间,大家的压力和恐惧大过于平常的日子,更需要亲情和友情来支持和慰藉。即使有电 话、视讯等联络方式,还是不能取代人与人直接见面,满足心灵上的需求和思念。此外,影响中学生生 活最多的“关闭学校,在家学习”,在本调查中两地均没有排进前四。以执行层面来分析,两地在远距 教学平时就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老师和学生已具备相关技能,学校和学生家中也有电脑硬软件,因此不 难实行。另就中学生单方面观点来看,学生们认为可在家线上学习,甚至更轻松。比起不能坐在教室里 听老师讲课,他们更重视的是课馀时间可以和亲戚朋友见面、结伴出行、外出运动和聚餐。 (四)冠病病毒检测 图11:到目前为止,您认为政府所完成的病毒检测数量足够吗? 新加坡中学生有83%认为政府完成了足够的病毒检测数量,有9%认为不足;而台湾只有54%认为 足够,认为不足的有25%,此认同度高低差别亦符合两地检测数量的差距。至2020年12月7日,新加坡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11 已对1,247,202人做了4,834,370次的冠病检测;8台湾只对了220,458人做了264,991次的冠病检测。9以 人口单位来看,新加坡每百万人中,有218,800人做过848,100次冠病检测,而台湾每百万人中,只有 9,353人做过11,242次冠病检测。新加坡平均每百万人中做过检测的人数约是台湾的23倍,检测的次数 则是台湾的75倍,数字相差甚大。 (五)边境管制措施 图12:请问您认同政府在疫情期间管制人民不能出国吗? 图13:请问您认同政府管制外国人不准入境? 从图12和图13来看,两地中学生对边境管制措施的认同度也是相当高的,少数不赞成的理由是 “无法与海外亲人团聚”、“担心外来劳工无法入境会失去工作”,以及“影响到观光旅游业的收入”。 新加坡的外国劳工人口众多,据人力部资料显示,2019年12月就有1,427,500位外国劳工,10疫情期间 的边境管制的确会影响他们的生计。相较于台湾有农业和制造业,新加坡的经济是以各种服务业为主, 外国观光客无法入境,也对新加坡观光服务业的相关领域造成很大的冲击。 (六)科技防疫应用 新加坡和台湾在防疫上都运用了科技与网路技术。新加坡民众外出,进出公共场所、商场均要扫 二维(QR)码登录手机应用程序的“访客登记系统”(SafeEntry),11登录“合力追踪”手机应用程 序,或携带“合力追踪”记录器。12新加坡也使用机器人在特定场所巡逻,协助监控人潮等。台湾则是 主要将科技应用在追踪入境检疫和居家检疫者。 6 “Updates on 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Local Situation.” Ministry of Health Singapore. Last Modified December 7, 2020. Accessed December 10, 2020, https://www.moh.gov.sg/covid-19. 9 《檢驗總計COVID-19 Taiwan》,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20年12月07日)[2020年12月10日],https://sites.google.com/cdc.gov. tw/2019ncov/taiwan。 10 “Foreign workforce numbers.” Ministry of Manpower Singapore. Last Modified June 2020., accessed December 10, 2020, https:// www.mom.gov.sg/documents-and-publications/foreign-workforce-numbers. 11“Digital contact tracing tools required for all businesses and services operating during circuit breaker. Tools such as SafeEntry help speed up contact tracing efforts.”gov.sg. Last Modified May 3, 2020,accessed December 10, 2020, https://www.gov.sg/article/digital-contact- tracing-tools-for-all-businesses-operating-during-circuit-breaker. 12 “TraceTogether, safer together.” gov.sg.,accessed December 10, 2020. https://www.tracetogether.gov.sg.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12 图14:请问您认同政府使用高科技,例如追踪手机数据,对被隔离者进行严格监控吗? 图15:请问您认同政府使用高科技记录一般民众外出行踪,以便追踪可能接触者的做法吗? 从图14和图15可了解到,两地中学生大部分都认同在疫情期间,政府可使用高科技进行追踪,对 需要被隔离的对象进行追踪的认同度高于一般民众。被隔离者是可能携带病毒的高风险人群,在隔离 期间由政府使用科技监控,可节省大量时间、人力。若有被隔离者不遵守隔离令擅自外出,政府也能利 用科技及时追踪到其位置,即时把人带回。若是将追踪科技应用在一般民众上,台湾中学生的认同度 是77%,稍低一些,理由是认为台湾疫情没有严重到需要追踪一般民众。新加坡中学生的认同度则是 94%,他们认为追踪所有人的行踪的确能有效率地找出可能接触者,避免疫情在社区扩散。少数2%不 认同者担心这些资料会透露个人习惯和行踪,之后若是被长久记录或挪至他用,便侵犯了人民的隐私自 由。 图16:总的來說,您滿意政府的整体防疫措施吗? 以整体满意度来说,台湾中学生有35%“非常满意”,大于新加坡29%;选择“满意”的则是新 加坡70%,小胜台湾62%。在此调查的各项防疫措施中,一致获得新加坡和台湾中学生认同度最高的 是 “配戴口罩”(图1),新加坡认同度高达100%,台湾98%。至于民众对防疫措施的配合度,依据 两地中学生的观察,以 “保持社交安全距离”(图10)民众表现最差,新加坡有41%,台湾有66%的 中学生认为至少一成以上的民众没有保持安全距离。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13 四、 建议 新加坡地小人稠,许多物资都仰赖进口,一旦遇到了突如其来的非常时期,就有物资短缺的危机。 例如:在疫情期间,民众因为预期心理而抢购物资,超市内大排长龙。针对此现象,新加坡政府积极提 升本地农业生产与供给率,以免过度依赖进口,同时也确保进口物资有足够的储备量,并向更多国家 商谈合作,让进口管道更具弹性且多元。对一个长期仰赖进口的小国来说,通盘的考量到将来未知的需 求,居安思危,随时做好准备,是非常重要且不可轻忽的。 在口罩方面,新加坡已经有所行动,其一就是本地新设立的口罩工厂开始生产出货。13除此之外, 本地电玩游戏供应商雷蛇也将部分生产线改为制造口罩,捐出多达100万个口罩给世界各地的卫生单 位。14 台湾农业发达,在这次疫情中并无粮食不足的危机,唯一关注的焦点就是在医疗口罩上。台湾针对 这次疫情实施了口罩出口禁令和口罩实名制,笔者认为各有利弊。好处是将所有生产的口罩全数留在境 内分配给自己人民,但换个角度长远来看,冠病疫情是全球性的,世界各国应该互助,将口罩分享给疫 情最严重的国家,这样才能将全球口罩资源发挥最大效用,对整体防疫也是最有利的。 根据图6和图7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台湾和新加坡若能综合两地口罩政策,不完全放任自由交 易,也不完全管制,而是采取部分弹性管制。这样除了能保障自己人民,也能让世界疫情更早获得控 制。 在可能接触者的追踪上,参考图18和图19的结果,台湾可参考新加坡的“访客登记系统” (SafeEntry)和“合力追踪”(Trace Together)系统,利用科技快速的地找出和病患近距离接触者, 即时阻止传染群扩大,围堵社区传染。这两套系统只要不涉及洩漏个人隐私,单纯用于传染病防治上, 在疫情期间是很好的防疫工具。冠病疫情防控,除了减低本地传染之外,另一个重点则是防堵境外输入 的病例。如果入境时漏掉一个,就极易在本地一传十、十传百,造成传染群,所以必须随时注意国际疫 情,做好边境管制。当时欧美各国就是因为没有做好边境管制,才会导致患者入境他们的国家,在那里 造成传染群。新加坡和台湾在这方面都做得不错,但不同的是,当台湾仍坚持要隔离14天,新加坡早 就投入足够的资源,支持大量的机场入境检测(PCR),15为入境人士省去隔离的时间。若是台湾检测 能力和数量无法提高,只能一直以隔离14天来做入境防疫,相信会对经济及商业活动的恢复造成影响。 新加坡是个重度依赖外来人口的开放型国家,各行各业都雇佣了许多外籍人士,如果因为疫情而 停止他们入境,新加坡的日常运作将会出现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形,经济也会严重衰退。因此,新加坡除 了提高入境检测的数量和准确性之外,也应尽快并积极着手全民施打疫苗。2020年12月14日,新加坡 李显龙总理已宣布在接下来一年内,所有居民和长期工作准证者都可免费施打疫苗,情形况如果顺利, 应可减低后续的大量传染以及隔离费用。 另外,新加坡这次冠病病例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客工群,若是 早先能注意外来客工的宿舍和工作环境卫生,注意安全距离的规划,相信对减低病毒传播会有很大的帮 助。 13 Calvin Yang. “Coronavirus: Singapore boosting production of masks since February.” The Straits Times. Last modified May 7, 2020. Accessed December 15, 2020. https://www.straitstimes.com/singapore/singapore-boosting-production-of-masks-since-feb. 14 《本地电玩企业雷蛇生产口罩 拟捐百万个给全球卫生单位》,联合早报,(2020年3月21日),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 story20200321-1038781?t=1608466941。 15 杨浚鑫《我国本月28日进入解封第三阶段》,联合早报,(2020年12月15日)[2020年12月15日],https://www.zaobao.com.sg/znews/ singapore/story20201215-1108757。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14 五、 结语 至2020年底,世界各国冠病疫情有的好转,有的却迎来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单日病例更是屡创 新高。在全球普遍施打疫苗、疫情消失之前,各种防疫措施仍然不可轻忽。世界各国可借鉴新加坡和台 湾所采取的有效抗疫措施,同时从两地的经验取得教训,意识到各种措施的利和弊,并适时采取人民的 意见,制定有效的防疫政策。这样人们才会遵守政府的规范,确实履行防疫措施,早日战胜病毒。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本地电玩企业雷蛇生产口罩 拟捐百万个给全球卫生单位》,联合早报,(2020年3月21日) [2020年12月20日] ,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00321-1038781?t=1608466941。 2. 黄伟曼《李总理:阻断病毒传播链-留在家》,联合早报,(2020年4月4日)[2020年12月10日] ,https://www. 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200404-1042660。 3. 卢芳楷《解封第三阶段和疫苗须知》,早报数码,(2020年12月14日),[2020年12月15日] ,https://www.zaobao. 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201214-1108736。 4. 《社论:借助科技防止新一波疫情来袭》,联合早报,(2020年5月14日),[2020年12月15日],https://www. zaobao.com.sg/zopinions/editorial/story20200514-1053209。 5. 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网站,[2020年12月15日],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4x3Ks7o9L_ pvqjGI6c5N1Q。 6. 杨浚鑫《我国本月28日进入解封第三阶段〉,联合早报,(2020年12月15日),[2020年12月15日] ,https://www. zaobao.com.sg/znews/singapore/story20201215-1108757。 7. 卓彦薇《违反安全距离公众 当局今开逾7000书面劝告》,联合早报,(2020年4月7日)[2020年12月10日] ,https:// www.zaobao.com.sg/realtime/singapore/story20200407-1043715。 英文文献 1. “Covid-19 Research.” Deep Knowledge Group. Last modified April 12, 2020. Accessed April 18, 2020, https:// www.dkv.global/covid. 2. “Digital contact tracing tools required for all businesses and services operating during circuit breaker. Tools such as SafeEntry help speed up contact tracing efforts.” gov.sg. Last Modified May 6, 2020. Accessed December 10, 2020. https://www.gov.sg/article/digital-contact-tracing-tools-for-all-businesses-operating-during-circuit- breaker. 3. “Foreign workforce numbers.” Ministry of Manpower Singapore. Last Modified June 2020. Accessed December 10, 2020. https://www.mom.gov.sg/documents-and-publications/foreign-workforce-numbers. 4.“Updates on 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Local Situation.” Ministry of Health Singapore. Last Modified December 7, 2020. Accessed December 10, 2020, https://www.moh.gov.sg/covid-19. 5. “TraceTogether, safer together.” gov.sg. Accessed December 10, 2020. https://www.tracetogether.gov.sg. 6. “WHO 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Dashboar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Last modified December 15, 2020. Accessed December 15, 2020, https://covid19.who.int/.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15 中国Z世代网络音乐社交的研究与启 示——以网易云音乐为例 作者:曹宇轩、刘宇翔 学校:华侨中学 责任编辑:王达坤老师 内容摘要 网易云音乐是中国知名的在线音乐平台,其主要用户群为年轻人。作为一个白手起家的音乐平台,网易 云音乐的用户增长速度极快,同时也具有超高的用户粘性。它依靠独特的“音乐社交”战略超越大多数竞争 对手,发展到与腾讯音乐直接竞争的地位。本论文以网易云音乐的社交属性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国Z世代 的需求,探究其高用户粘性的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对音乐行业的其他玩家提供建议。 一、引言 (一)音乐社交 音乐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产。随着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发 展,音乐已经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渗透进几乎每个网民的生活,让人减轻压力、愉悦身心。社交指的是人 与人之间的互动,在当代年轻人中多数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音乐与社交本是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概 念,却通过互联网有机结合了起来,形成了超脱文字与图像的一种新兴社交方式。以音乐为载体来社 交,在早期主要是通过建立并公开个人的音乐品味、对音乐的看法来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音乐社交的 概念最早由英国网站Last.fm在2005年开创,其将每名用户的音乐喜好通过标签系统存录,并通过推荐 系统让同好的用户相互发现与交流。目前,网易公司旗下的网易云音乐(下文中简称“网易云”)是在 中国音乐社交领域中做得最成功的,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为一匹黑马。 (二)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的在线音乐市场可大致分为两大阵营:包含QQ音乐、酷我音乐、酷狗音乐的腾讯音乐 集团,以及网易云音乐。从应用下载量看,这两方占据了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近95%。腾讯音乐集团 的成功,主要源于其旗下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前,就拥有的大量的忠实电脑端用户,以及其雄 厚的财力。网易云音乐则是于2013年由一家不论财力或资质都不及腾讯的新兴互联网公司所推出的产 品。虽然两个平台的起步差异巨大,但是网易云的用户增长速度极快。根据网易公司2019年8月发布的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16 数据,网易云音乐用户数量突破8亿,同比增长50%。1截止2019上半年,虽然网易云的每月活跃用户 数量在音乐应用中只排名第四,但它的用户粘性最强,是当前用户最多的QQ音乐的三倍多,达到人均 每日运行30.9分钟。 另外,网易云还是Z世代最受喜爱的娱乐应用。2网易云音乐相比于腾讯音乐集团,它缺乏音乐版 权,一些流行歌曲都无法收听;但它却依靠独特的产品定位超过大多数竞争对手,发展到与腾讯音乐直 接竞争的地位,这在以版权为王的音乐产业中是非常罕见的。对于初创的音乐软件以及以年轻人为目标 用户的其他软件,网易云的音乐社交战略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三)前人研究 笔者通过网络检索找到32篇相关的硕博论文、专业期刊文章、28篇非学术论文(但仍具有一定专 业性的文章),以及若干篇专业数据报告。到目前为止,关于“网易云音乐”与“音乐社交”的专业研 究并不多,因为这是一个较为新的概念。少量的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社区”和“互动社交”本身 的理论方面,如郑州大学杜展羽的《价值共创视角下虚拟社区中的共情效应》,3西南大学李丹的《音 乐社交:网易云音乐的互动仪式链研究》。4这些研究多半牵扯到心理学和传播学,较为偏向理论。 二、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本文希望以实践角度分析网易云音乐的音乐社交战略,并根据分析结果来对中国未来的音乐软件, 以及以年轻人为目标用户的其他软件开发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Z世代”特指从1995年到2009年出生的网络时代年轻人。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 2018年10月,中国Z世代网民突破3.69亿。5由于一胎政策,Z世代相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数来的得少。在 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这个总量较少的用户群体对企业来说更加重要。 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与内容分析。笔者共回收118份问卷。由于问卷面向全网投放,因此共有7份 回答超出Z世代的年龄段(10-25岁),为无效问卷。笔者还使用在传播学研究中被广泛采用的武汉大 学所开发的ROST CM-6内容挖掘软件6,以《网易云音乐2019年度音乐榜单》7的若干歌曲的前10条点 赞最多的评论作为样本,分析评论区的氛围与环境。收集到的有效评论样本共505条。 1 泽宇 《网易云音乐总用户数已突破8亿 同比增长50%》, Sina 新浪财经,(2019年8月8日)[2020年6月20日],https://tinyurl.com/y4ge5omr。 2 Mob研究院《Z世代大学生图鉴》(2019年9月20日)[2020年4月3日]https://tinyurl.com/y5z9rg8t。 3 杜展羽《价值共创视角下虚拟社区中的共情效应[硕士]》,郑州:郑州大学,2019。 4 李丹丹《音乐社交:网易云音乐的互动仪式链研究[硕士]》,重庆:西南大学,2016。 5 游戏陀螺 《Z世代画像: 用户破3.69亿,占网民三成、新增用户中95后占比近一半 》,搜狐网(2018年12月19日)[2020年6月21日],https:// bit.ly/2ZohawD。 6 沈阳.2008.ROST ContentMining System: 内容挖掘与词频分析软件. Wuhan University, HuBei, China. 7 《网易云音乐2019年度音乐榜单》,网易云音乐,(2019年12月31日)[2020年2月11日],https://bit.ly/2RfoHcT。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17 三、网易云音乐的音乐社交分析 (一)以社交为核心的各种功能 网易云音乐自发布以来就不断地推出以社交为核心的各种功能。这些功能形成了与其他竞品的差异 点,进而创造了网易云自己独特的社交属性,有效地提高用户之间的交流以及社交体验。这些功能大都 具有明显的社区化架构,主要以UGC8,即用户生成内容驱动。用户可以发布音乐相关内容,也能轻易查 看其他用户的内容,并进行互动,让用户在享受音乐的同时也满足社交需求,让音乐应用有了新玩法。 网易云的社交属性主要体现在云村、好友、云圈、视频专区和歌单等带有社交元素的功能中。 云村模块是由好友、音乐人发布的动态以及一些推荐动态组成的信息流。它是围绕音乐建立的社 区,以用户共同的兴趣为引,减缓用户的社交压力,实现对强社交关系的转移,是典型的弱社交关系 链。通过在云村的互动,用户可以参与到各自对某首音乐的感悟之中,以音乐为载体形成文化与情感上 的交流。这种参与式文化空间的构造,是社区化音乐平台与工具化音乐平台的不同之处。这种规则简 单、用户参与门槛低的社区制造了丰富有趣的原创阅读内容,容易引起用户的共鸣和讨论。 好友模块列出了自己关注的好友,同时也可以查找认识的人、歌手和音乐达人,还可以进行音乐交 友。用户可以关注音乐喜好相似的其他用户,通过查看他们所喜欢的音乐来发现自己原本不会发现的优 秀作品,也能通过他们的歌曲播放次数排行知晓他们最喜欢听的歌曲。 2020年3月底上线的云圈板块是每个歌手都有的粉丝社区。喜欢某一名歌手的用户可以通过加入这 名歌手的云圈,与其他粉丝甚至歌手本人互动。这是个具有高指向性的用户聚集功能,能增加爱好相同 的用户互相发现和交友的几率。不同于多数音乐平台的是,网易云的歌单允许用户评论互动。制作高质 量歌单的用户还可以成为被官方认证的音乐达人,并受到更多用户的关注。由于成为“音乐达人”需创 建多个具有相同音乐风格的高质量歌单,其他人可以轻易了解他们的音乐喜好,和他们结交,甚至从他 们的粉丝中找到更多兴趣相投的用户。这些以社交为核心属性的设计创建了一个以音乐为基石的虚拟用 户社区。它不仅满足了用户发现和分享音乐的需求,也承载了用户的情感表达、同好交流需求。 除了社交方面的功能外,网易云的个性化推荐功能也在极大的程度上帮助了其音乐社交的战略。据 本文调查,用户最喜欢的功能就是音乐发现类的,特别是每日推荐功能。它的准确度极高,已成用户共 识。个人推荐可以让用户更容易的找到他们喜欢的歌曲,将同好的用户快速的地集中起来。这种指向性 的用户聚集极大地增加了用户在歌曲的评论区中找到知己的几率,进而促进了网易云用户之间的发现与 交流。 网易云具有强大的分享功能。其多样化的可分享内容和多种分享的渠道与方式让用户轻松地传播 信息,提升了用户音乐社交的体验。除了普通的分享歌曲外,网易云还可以分享歌词、评论、歌手等多 种与歌曲相关的信息。这些额外的可分享内容,特别是歌词和评论,极大地推动了网易云用户之间的交 流,因为它们是最能引起用户共鸣的内容。遇到引起共鸣的歌词时,用户可以选中它们制作成精美的小 视频或图片进行分享。在向好友推荐歌曲时,用户可以定制分享到微信的卡片,加上自己的一句感想。 除此之外,网易云还开创性地加入了一个“与好友一起听”的功能,其类似于通过视频电话一起看电 影,可以带给用户实时同步的听歌体验,让用户得以同步分享感想,进而加深好友间通过音乐而建立起 的感情。 8 User Generated Content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18 除了应用内的社交渠道,网易云的年度听歌报告也是音乐社交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图片和网页的方 式,记录并列出用户在过去一年内的听歌数据。这些数据能够唤起用户过去一年使用网易云的记忆,在 令用户对自己的音乐世界更加了解的同时,更强化了他们对网易云音乐的感情,认为网易云“比自己更 懂自己”,使用户产生满足和自豪感。它也给用户提供了展示自我的途径,促使大量用户在传统社交媒 体上进行分享。9网易云通过使用音乐来作为社交的内容,在传统社交网络上大幅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成功拉拢了一大批用户。 图1显示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接近66%的受访者使用网易云达一年到三年之久。这恰好是网易云 自2017年初推出“音乐日历”,2018年初首次推出“年度听歌报告”,引爆社交媒体的时间段,体现 出此音乐报告的效果显著。10 图2显示,只有9.4%的人认为网易云音乐只是一个音乐工具,没有其他的用途。大多数人会用它来 减轻压力,近半的人认为它可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28.2%的人认为网易云音乐给自已表达自我的机 会,另有11.8%的人使用它来交友。减轻压力是音乐毋庸置疑的一大效用,但得到与音乐无直接关系的 情感满足,如怀旧、寻找共鸣,以及让用户表达自我并得到认可,则不是一个普通工具类音乐应用能够 做到的。尽管直接把它当作做交友平台的人还很少,但笔者认为,用户通过评论等方式获得情感上的满 足,已经达到音乐社交的一大目的,也是其与传统通讯社交的一大区别,即以交换情感而不是交友为目 标进行互动。 9 互联网新鲜事鲜姐《2019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刷屏,网友:我太难了! 》,搜狐网(2019年12月31日)[2020年9月10日],https://bit. ly/3ild7ZI。 10 调查问卷在2020年6月发出,“两年到三年以前加入的用户”代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之间加入的用户。网易云音乐的第一份《2017年 度听歌报告》是2018年1月2日发布的。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19 (二)富有情感的评论区 调查显示,仅有26.7%的网易云用户在考虑切换到另一个音乐应用。其中两位对他们的选择做出了 解释,两人都提到“虽然网易云音乐的缺乏版权,但是很喜欢评论区”。这就带出了网易云最为知名的 一项社交功能——评论系统。 图3显示,在网易云的歌曲评论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歌曲本身和歌词的评论,除了无意义的 段子外,大部分类别的评论都能给用户留下较深印象。笔者认为这体现出了网易云评论普遍质量较高的 现象。一些受访者提到:“评论区常常是一个特别暖的地方”、“专注突出其音乐的感染力、吸引力,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共情能力”。有网友还自发地收集了5000条热评合集,条条都能给予人心灵上的震 撼。11 使用内容挖掘软件对分析了网易云音乐热门歌曲的评论后,我们发现网易云的评论明显带有情感 色彩。96%的评论都包含了如爱情,悲伤,兴奋等某种情感,其中大多都与爱情有关,反映了构成主 要用户群的年轻人对爱情的憧憬。61%的评论都表达积极的情绪,而只有20%的评论较为消极。评论 的多元化使得每位用户都能找到引起共鸣的评论,而整体积极的评论氛围也让用户容易找到心灵上的慰 藉。 调查显示,73%的网易云用户是女性。这种明显的性别倾向可以被作为市调公司更全面的数据佐 证:据比达咨询,网易云音乐的女性用户占比达到52.7%,明显比其他竞品高10%。心理学研究显示, 女性比男性对情感更加敏感,特别是在了解情感产生的语境情况下。12笔者认为更多的女性被网易云富 有情感的评论吸引,解释了网易云的女性用户占高比率,也从侧面印证了网易云具有强大的情感输出。 热门的评论大致可以归纳于以下五种类别:歌曲、歌手、专辑、与歌曲相关的电影或剧情、歌手与 粉丝的互动。对于歌曲的评论,大多用户借助歌曲本身的情绪来抒发情感。 比如评论高达35万的史诗音乐13代表作《Victory》,有一条评论“我不能保证你们每个人都能活下 来,但世界需要你们”获得高达74万的点赞。这条评论看似与音乐毫无关系,但是抒发了一种战争前 的决绝与勇气,再配合歌曲强烈的气势,让用户对作品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这创造了单听音乐难以体验 的沉浸感,使“边听歌边读评论”成为公认的网易云“正确使用方法”。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更多用 户与网易云产生双向的情感联系,形成强大的共情效应。 11 佚 名 《 网 易 云 音 乐 5 0 0 0 条 热 评 语 录 总 集 完 整 版 分 享 》 , 太 平 洋 电 脑 网 , ( 2 0 1 8 年 1 0 月 1 5 日 ) [ 2 0 2 0 年 8 月 1 3 日 ] , https://tinyurl.com/y5mckqa9。 12 H. Y. Xuhai Chen, Tingting Zheng, Yingchao Chang, Yangmei Luo,“Females Are More Sensitive to Opponent’s Emotional Feedback: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Frontiers Human Neuroscience 12, no. 275 (2018).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0, https:// tinyurl.com/y5wwje28. 13 Epic music,一种新兴的纯音乐种类,特点是乐曲激昂,多用于电影预告片和高潮场景。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20 关于歌手的评论则大都是介绍歌手的励志成长故事,比如日本歌手Aimer的著名歌曲《Ref:rain》。 就有人介绍歌手小时喉咙患病,险些失去声音却因祸得福的故事,达到励志的效果。 对于一些电影的主题曲,网易云评论情感强烈的特点更加突出。在日本浪漫动画电影《烟花》的主 题曲《打上花火》,有一条点赞高达32万的评论:“樱花落下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我该用怎么样的 速度,才能与你相遇。雨滴降落的速度是每秒十米,我该用怎么样的速度,才能将你挽留。陨石坠落的 速度是每秒十千米,我该用怎么样的速度,才能将你拯救。烟花消散的速度是每秒三亿米,我该用什么 样的速度,才能将你追回。”这条评论单从字面上诗歌般浪漫地写出了强烈的爱情情感,但它更通过暗 喻与其他日本动漫爱好者形成了跨维度的联系。14这种蕴含许多“同道中人”才能看懂的暗喻,给其他 的用户添加了一种在人群中找到知己的惊喜感觉,强化了同好用户之间的精神联系与认同感,形成一种 超脱于文字的情感社交纽带。 另外,也有用户选择利用歌曲相关的作品表达心中的情感。比如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原声 带,有用户借用剧里的台词15感慨生活的跌宕起伏,从而激励其他用户勇敢面对生活,形成一股透过文 字传播的心灵力量。 表1:网易云音乐热门评论高频词 词语 专辑 音乐 人间 温柔 永远 人生 努力 加油 频率 42 35 23 22 20 17 17 17 通过词频与语义网络分析,笔者发现“专辑”、“音乐”是频率最高的两个词语。这表示大多数评 论都与歌曲本身和专辑有关,符合图3的结果。“人间”和“人生”都是评论的高频词,这表示用户听 歌时倾向于把歌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相结合,不怯于与陌生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使评论区显得更具 有生活气息和多样化。“温柔”、“努力”、“加油”也是高频词语,“温暖”与“音乐”还是最高频 的搭配,显示大多数评论具有积极向上的情感,符合前文的情感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网易云评论形成了互动仪式链。其基本模式为以音乐作为出发点来抒发情感, 同时形成激励他人的正能量,进而触发用户之间的共情效应。这种共情效应成为了网易云音乐社交的标 志,为其社区化和产生持续的用户粘性奠定了基础。 (三)精准定位Z世代的需求 网易云奉行的社交战略已经有了初步可借鉴成果。它精准地定位了Z世代的需求,并通过情感建立 起忠实的用户群与良好的用户口碑。同时,这些喜爱社交的用户会有更高的黏性和更强的付费意愿,这 些人的用户价值,远比因为版权而留下来的用户价值高。网易云用户偏好度前十的应用中,有四款带有 明显的社区属性,包括影视社区哔哩哔哩、问答社区知乎、百度贴吧,及游戏社区TapTap。这意味着 网易云的社区定位高度契合用户偏好。 14 评论中的“每秒五厘米”暗指爱情动画电影《秒速五厘米》;“雨滴”暗指浪漫动漫作品《天气之子》;“陨石坠落”暗指浪漫动画电影《你 的名字》;“烟花”暗指浪漫动画电影《烟花》。 15 “过去两年零三个月,赢过、输过、笑过、哭过,被质疑、被绯闻、被非议、被黑幕,从未辩解,无需辩解。今夜华筵终散场,功成名遂, 满目荒唐”。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21 据本文调查,有一半的网易云用户完全没想过切换到另一个音乐应用,有23.3%的用户曾经考虑过 但后来决定不换。这表示网易云音乐的用户粘性很高。据极光大数据,34%的用户在换手机60天内会 重新安装网易云音乐应用,高于行业平均值21.2%,这也印证了本文的发现。 图4:使用网易云时间VS每天平均听歌时长 图4显示网易云的用户粘性是与使用时长成正比的。使用网易云时间越长的用户,每天平均听歌的 时长就更长。这表示网易云在培养用户粘性方面具有类似于“上瘾”般的持续吸引力,而不是依靠物质 营销一次性的吸引用户。这是社区化应用与音乐社交战略的效果。 除了较高的用户粘性,网易云的用户口碑也居高不下。据调查,83.3%的人会给亲朋好友推荐网易 云音乐。据《第一财经》杂志发布的“2019第一财经年度金字招牌”榜单,在音频音乐软件中,网易 云音乐连续三年蝉联第一,用户推荐指数超过第二名五倍。16笔者认为网易云有良好的用户口碑,是因 为其精准的产品定位很好地满足了目标用户的需求。 网易云音乐的用户特征非常明显。据调查,94.4%的网易云音乐用户都是在25岁以下的。尽管调 查的样本量有限,但极光大数据的一则数据也印证了此调查结果:网易云音乐中2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 高达83.5%,远高于行业平均值46.1%。由此可见,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大多为Z世代,同时也是受一胎 政策影响的一代人。 图5显示,没有同居的兄弟姐妹的人相比之下更偏好使用网易云音乐。受访者中,家里有同居的兄 弟姐妹的人中有69.7%使用网易云,而家里没有同居的兄弟姐妹的人中高达79.5%使用网易云。这表明 Z世代对于社交的需求受到一胎政策的影响而增加。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满足了生理与安全需 求后,人们最需要的就是社交,也就是情感和归属感。生在独生子女年代的Z世代,最需要的也是情感 上的认同感,而如同前文所析,网易云的音乐社区具有很强的情感输出和包容性,能够很好地满足Z世 代的情感与社交需求。 16 郑伟 《2019金字招牌榜单公布,网易云音乐连续三年蝉联音乐类第一》,新华网,(2019年11月7日)[2020年6月19日],https://tinyurl.com/ yywy8avt。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22 除此之外,Z世代具有很强的对表达自我个性和被认同的渴望,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满足感。据两名 神经学家2012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篇研究,人们在分享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时,他 们脑部的活跃区域和活跃程度会和获得金钱、美食、甚至毒品上瘾等令人愉悦的活动一样。17研究对比 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与“表达自己的个性”两种情况,发现在表达自己个性的情况下,这种现 象更加明显。18这说明人们在表达自己,特别是关于个性方面的内容时,会获得可观的满足感,从而鼓 励他们多次这样做。当这种满足感与中国Z世代本就较为孤独的心理环境相结合时,所产生的对于表达 自我的渴望就会空前强烈。网易云音乐就是Z世代用户能够自由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自己的个性的社 区化平台。 四、启示与建议 (一)社区化 由于Z世代有限的数量以及日渐饱和的市场,增量用户的红利已经不比存量用户。社区化能最大化 提升存量用户所能贡献的用户价值,是深耕存量用户的主要方向。音乐社区能扩大音乐产品空间,从 而推动音乐行业变革。音乐社区能沉淀音乐人和音乐爱好者的社群关系,并以音乐为基础衍生出大量的 UGC内容,扩大行业的广度,带来更多的观众及价值,促进音乐行业发展。音乐社区也有效地提高用户 分享信息的频率,成为音乐多次传播的重要推力,进而拓展音乐的传播率与覆盖率。随着音乐社区规模 扩大,其对音乐传播推动作用将更明显,每首音乐将有更多的传播渠道和成为爆款的机会。社区化能丰 富平台内容,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时长和粘性。网易云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社区 模式,把在线音乐平台从以往的纯工具升级为以音乐为基础的用户社区。作为这个方向的探索者和引领 者,从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网易云的UGC和社交战略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此,笔者建议未来 的音乐平台开发者要注重社区化战略与产品定位。 (二)重心从版权资源转移到用户情感身上 目前大多数音乐平台都注重购买和竞争歌手的版权。在激烈的版权争夺中,音乐平台需要花巨资购 买版权。2017年,腾讯音乐花费4.5亿美元购买环球音乐的版权,是原本报价的15倍。19瑞典知名音乐 平台Spotify的付费用户转化率是除全平台收费的苹果音乐外最高的,但靠其高达46.2%的付费用户率仍 亏损高达3.56 亿欧元。20这意味着巨额的成本难以收回,目前许多依赖付费会员制度盈利的音乐平台盲 目的地购买版权也不能有效地提高收入。由此可以看出,付费音乐模式不一定比音乐社区模式有前景。 这点在中国市场显得尤为真实,其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来自中国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显得网易云采 用的音乐社交战略更具有远瞻性。若有一家中国音乐平台像Spotify一样,开始对免费用户进行大程度 的限制21,势必会造成大量的用户流失,最终总收入不升反降。因此音乐平台应该针对用户所需进行打 17 Diana I. Tamir, Jason P. Mitchell“Disclos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lf is intrinsically rewarding.”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9, no. 21 (2012): 8038-8043. Accessed June 20, 2020, https://tinyurl.com/y2jvbtjy. 18 同上,页8039。 19 东方证券《音乐行业系列报告之三:“听唱看玩”生态下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Sina新浪财经,(2018年9月19日)[2020年9月10日],https:// tinyurl.com/y55vx2x5。 20 “Spotify Technology S.A. Announces Financial Results for Second Quarter 2020”, Businesswire, July 29,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bwnews.pr/35ttyQ6. 21 Spotify的免费用户有诸多限制,如完全无法下载歌曲等。目前中国音乐应用只是少部分歌曲需付费下载。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23 磨,通过情感与社区化给用户“想要的”,而不是品牌“想说的”,才能真正吸引用户且培养用户黏 性。这种战略从网易云的“乐评专列”营销活动中也能看出。22 (三)善用引流效应 更多的忠诚用户能形成引流效应,提升公司的商业利益。通过音乐社交战略与社区化,网易云建立 了极 高的用户黏度与品牌知名度,也受益于它所能带来的引流效应。比如,通过在网易云音乐内设立“ 云贝”积分系统,一方面激励用户更活跃地参与到网易云的音乐社区,另一方面通过供用户兑换“网易 严选”电商平台上的折扣卷,将大量用户从网易云音乐引流到更能够实现利润的电商平台上。23此外, 网易云也大力支持原创音乐,通过专注于扶持优秀创作者的“黑石计划”,培养出自己的一批音乐人, 让他们的作品为网易云提高知名度和收入。长远来看,这个战略使网易云从单纯的音乐服务提供者变为 类似环球音乐等音乐发行商,开辟新的财路与发展空间。类似的引流效应已经得到国外大型企业的验 证。比如,最初只注重于流媒体服务的Netflix近几年也开始投资并制作原创电影和电视剧,借着已经家 喻户晓的品牌来为他们自己的原创内容引流,效果显著。 这种引流效应并不局限于网易公司,一些在网易云社区中引起大量讨论的乐队、歌手等,也能从 中获益。2016年,台湾乐队落日飞车新歌《My Jinji》的评论区中,一条评论“祝您听落日飞车睡到心 上人”借着与歌词与歌曲相符的主题,被乐迷疯狂转发,超过上万条回复都是“借您吉言”和“希望自 己早日还愿”,甚至成为其乐团的非官方口号,导致其演唱会现场经常有人求婚,在之后的几年内更是 人气大涨,更多的台湾乐队也因此被发掘出来。2019年大约有85组台湾音乐人/乐团到大陆演出,许多 乐队的演出场次都较上一年上升。其中,“落日飞车”乐队的全球演出场数更是中国乐队之最。24可以 说,网易云的用户互动可以影响一首歌甚至一支乐队的命运。这是一种通过引流效应驱动的新的艺人的 营销方式,即通过UGC与用户间的互动来让用户自发地为乐队“做广告”。 五、结语 综上所述,网易云音乐通过以社交为核心的特色功能,以用户生成内容为基,构建了一个虚拟音乐 社区,增强了用户的归属感及对网易云的情感依赖,获得了高粘性的用户群。网易云通过评论功能引导 用户抒发情感,为用户营造心灵与听觉上的沉浸感,并通过情感的力量将用户连接起来。这些迎合了Z 世代的社交需求,使网易云发展迅速。笔者认为未来音乐应用的大方向应是社区化,而且应更重视用户 而非商业资源,以及要善于利用高粘性用户所带来的引流效应。 本研究也有局限性。问卷的回答者大部分都是13-18岁的中学生,因此所收集的用户年龄分布数据 并不科学,但笔者参考了第三方的数据,尽力保证有限的问卷数据的准确性。另外,由于篇幅与时间的 限制,许多例子与更详细的图表无法包括在论文中。 22 网易云音乐于2017年把精彩评论印在杭州地铁上,与乘客形成共情效应,引起了大众广泛关注。 23 《[公告]云贝焕新上线》,网易云音乐,(2020年3月16日)[2020年8月20日],https://bit.ly/3mdMI24 24 《2019年哪支台湾乐团在大陆的演出最多?你看了多少 | 年终总结现场篇》,湾湾独立音乐速报,(2019年12月26日)[2020年2月19日], https://tinyurl.com/y27hzgd7。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24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2019年哪支台湾乐团在大陆的演出最多?你看了多少 | 年终总结现场篇》,湾湾独立音乐速报,(2019年12月 26日)[2020年2月19日],https://tinyurl.com/y27hzgd7。 2. 比达咨询《2019上半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研究报告》,Sina新浪财经,(2019年9月12日)[2020年6月21日], https://tinyurl.com/y6csatde。 3. 杜展羽《价值共创视角下虚拟社区中的共情效应[硕士]》,郑州:郑州大学,2019。 4. 东方证券《音乐行业系列报告之三:“听唱看玩”生态下的腾讯音乐娱乐集团》,Sina新浪财经,(2018年9月19 日)[2020年9月10日],https://tinyurl.com/y55vx2x5。 5. 《[公告]云贝焕新上线》,网易云音乐,(2020年3月16日)[2020年8月20日],https://bit.ly/3mdMI24。 6. 《国内在线音乐社区研究报告》,极光大数据,(2019年8月28日)[2020年6月20日],https://tinyurl.com/yxvagjs8。 7. 互联网新鲜事鲜姐《2019网易云音乐年度报告刷屏,网友:我太难了! 》,搜狐网,(2019年12月31日)[2020 年9月10日],https://bit.ly/3ild7ZI。 8. 李丹丹《音乐社交:网易云音乐的互动仪式链研究[硕士]》,重庆:西南大学,2016。 9. 《网易云音乐2019年度音乐榜单》,网易云音乐,(2019年12月31日)[2020年2月11日],https://bit.ly/2RfoHcT。 10. 佚名《网易云音乐5000条热评语录总集完整版分享》,太平洋电脑网,(2018年10月15日)[2020年8月13日], https://tinyurl.com/y5mckqa9。 11. 游戏陀螺《Z世代画像: 用户破3.69亿,占网民三成、新增用户中95后占比近一半》,搜狐网(2018年12月19日) [2020年6月21日],https://bit.ly/2ZohawD。 12. 泽宇《网易云音乐总用户数已突破8亿 同比增长50%》,Sina新浪财经(2019年8月8日)[2020年6月20日],https:// tinyurl.com/y4ge5omr。 13. 郑伟《2019金字招牌榜单公布,网易云音乐连续三年蝉联音乐类第一》,新华网,(2019年11月7日)[2020年6月 19日],https://tinyurl.com/yywy8avt。 英文文献 1. A. H. Maslow“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Review 50, no. 4 (1943): 370-396. Accessed June 21, 2020, https://tinyurl.com/y56hy2gy. 2. Diana I. Tamir, Jason P. Mitchell“Disclos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lf is intrinsically rewarding.”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9, no. 21 (2012): 8038-8043. Accessed June 20, 2020, https://tinyurl.com/y2jvbtjy. 3. H. Y. Xuhai Chen, Tingting Zheng, Yingchao Chang, Yangmei Luo,“Females Are More Sensitive to Opponent's Emotional Feedback: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Frontiers Human Neuroscience 12, no. 275 (2018). Accessed September 10, 2020, https://tinyurl.com/y5wwje28. 4. Spotify Technology S.A. Announces Financial Results for Second Quarter 2020”, Businesswire, July 29, 2020. Accessed May 11, 2020, https://bwnews.pr/35ttyQ6.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25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生育政策 宣传标语看中国社会的变迁 作者:杜凌宇 学校:华侨中学 责任编辑:王达坤老师 内容摘要 标语是时代的镜子,政策的浓缩。本文通过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生育政策宣传标语,探索各个 时代的特征以及其社会变迁。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中国的人口问题受计划生育影响,从以往的人口过剩演变 成今日的老龄化问题。而人民的心理从文革之后的“失范”找到了新的方向,往现代化迈进。 一、引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受几千年封建思想与小农经济的影响,中国人长期认为多子多福, 人丁兴旺,显宗耀祖。但随着改革开放与城市化,人们的观念也悄然发生了转变,而中国的生育宣传标 语恰好提供了窥视中国社会变化的一个良好视角。宣传标语简洁、通俗,时效性极强。通过解读宣传标 语,可以了解其所出现时期的社会面貌,从而了解时代的变迁,也能总结出中国政府生育政策的变化。 作为中国政府在推出计划生育时的重要宣传手段,宣传标语极大程度反映了现今中国的人口结构以及社 会心态,也可视为时代的一面镜子,是政策的浓缩,是谱写于墙上的历史。宣传标语相较于教科书上抽 象的文字,更为直接地呈献出中国人口政策的演变与社会变迁。 本文将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生育政策的宣传标语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国人口政策的宣传标 语,探索中国的人口与社会变迁轨迹。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26 二、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1. 研究调查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人口政策宣传标语。 2. 分析标语的时代特征,以及其反映的社会变迁。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笔者搜集了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人口政策宣传标语并进行了 分类。此外,笔者参考了海内外文献, 如中国知网、海外学者相关的论文和专著,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国 人口与结构的变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966年至1968年正值“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八届十一中全会后,红卫兵运动迅猛发展。随着整 个国家与军队陷入于这场惊天动地的政治活动中,整个社会皆处于分崩瓦解的状态,毫无秩序可言。基 于政府的无为,人口生育完全处于一种放荡不羁窘境,传统的生育文化观念也因此占据了主导地位,进 而导致了人口出生率常年维持在30%以上。 中国的传统生育观念可大致用三个字概括:“早、多、男”。这种生育观念主要根植于中国传统小 农经济。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形态下占据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这种生育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由于 当时的社会经济形态大部分为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原始,生产效率低,因此男性所提供的生产劳动力尤 其重要。这导致民众对男性劳动力随之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它的多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家庭 的经济基础,而这种重男轻女的现象其实衍生于“早”和“多”的观念。由于当时医疗水平十分落后, 人们的平均寿命偏短,因此为了保证“香火不断”,人们普遍选择多生早生的方式作为保障。虽然医疗 事业的逐步发展有效地减低了人口的死亡率,但死亡率的降低带来的却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迅速增 长。 (一)1970年至1979年 1、标语特点 在这段时期,大街小巷中布满了生育政策的宣传标语,而这些标语的表达方式在与文革时期的宣传 标语又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段时期普遍出现的标语有:“一人超生全村结扎”,“该流不流扒房牵牛”, “贫困山区要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种树,少养孩子多养猪”等等。 这些标语普遍地采用了极端、生硬、冷漠的语气,同时也充分反映出标语制作者麻木、冷漠的心 理。这些标语同时也反映出了人群的守旧型社会心态,在面对巨大的社会压力时却无法做出改变,因此 只能够借助以往的经验,而在这个时期便是“文革”所留下的烙印。但若要进一步分析这个时代的社会 心理,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及“文革”时期独特的“文革”语言。文化属性决定了人们的语言形式,而人 们的心理或思维状态奠定了言语表现,从而决定了语言系统。反过来,人的语言同样会对人的心理或思 维产生反作用,制约人的心理和思维过程。“文革”语言孕育于“文革”时期特定的社会土壤,植根于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27 人们当时的社会心理基础。“文革”语言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人们在当时在极左思潮泛滥的情况下所 出现的歇斯底里般的狂热。纵观“文革”十年,大量的侮辱谩骂之辞,阿于奉承之辞,豪美之辞充斥着 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段时期,宣传标语中泛滥的语言暴力便是“文革”后留下的后遗症,人们不仅缺 乏一种操守社会职责与规范的精神,更多的还是处于一种“失范”的状态,这才导致计划生育工作者用 粗暴的、冷漠的、命令式的,甚至是具有恐吓意味的计生标语去苛求人们的生育行为。 2. 人口与社情分析 在70年代期间,虽然中国还处于一种动荡的时期,但庞大的人口数量足以为国家政府敲响了警 钟。中国自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极为失衡,人口数量过快膨胀的问题也变 得显而易见。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以低生产效率的农业和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为主,农业耕地面积 又匮乏,重工业也无法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使得人口数量对于粮食供给形成了莫大的压力。人浮于事 的窘境更使得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亟待解决,接踵而至的社会问题与当时的经济发展不免产生了巨大的 矛盾。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也于1973年所召开的全国计划生育工作汇报会中推出了当时的 “晚、稀、少”人口生育政策。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文化大革命”后,中国虽然在人口问题方面得到缓解,自身的经济却已经走向 了崩溃的边缘。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极具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之路,从“文革”时期的“阶级斗争”转向为“经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既确定了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也实行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决策。在这个意义上,快速的人口增长无疑会成为实现经济腾飞 的重要压力。由于土地以及自然资源的限制,若是人口增长不被控制,中国将落入英国学者马尔萨斯所 提出的“马尔萨斯陷阱”当中,人口问题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当严峻的人口问题与庞大的经济 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接踵而至,中央这才于1978年将计划生育正式写入宪法,试图使人口的增长同经 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互适应。 (二)1980年至1989年 1. 标语特点 随着计划生育的严格执行,新的标语也变得随处可见。这段时期的标语有:“生男生女都一样,女 儿也是传后人”,“只生一个好”,“朋友,你实行计划生育了吗?”,“生男生女都一样,移风易俗 创新风”,“没有国家哪有大家,没有大家哪有小家”。 随着这段时期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也逐渐与如火如荼进行着的经济建设 融为一体。以往的计生工作者往往忽略了标语代表的是一种政府的形象,不良的标语也许会适得其反, 造成民众的逆反心理。而以往的标语也过分注重党政权威而忽视了亲和力。有些计生标语以一副盛气凌 人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有的甚至体现了浓烈的高压政治色彩。因此,这些标语的呈现方式在随着 计划生育的推行过程中也得到了改善,变得更具亲和力和人性化。这些标语不仅没有影响到党政的权 威性,反而增加了一丝人情味。比如80年代标语中的“朋友,你实行了计划生育吗?”,“朋友”、 “同志”般的称呼本就具有亲和力,在确保计划生育得到执行的同时又不失一丝幽默。由此便可以看出 人民在“失范”中已经找到了方向,是“名族意识”的觉醒。这些标语不再是以政权来震慑人民,而是 以更为人性,更加正面的方式来宣传和教育人们。这说明了计划生育的进步,以及社会心理向现代化发 展的趋势。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28 2. 人口与社情分析 在以“晚、稀、少”为内容的人口生育政策的执行下,中国的人口问题在80年代初便取得了显著的 成效。1980年,全国生育率由1970年的5.812下降到2.24,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3%下降为18.21%, 净增人口数则从2321万降至1163万,自然增长率由1970年的25.95%大幅度下降至11.87%1。在此政 策的推行下,虽然中国的人口管理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对于80年代所提出的“独生子女”政策,这 种“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生育政策的宏观期望值与人民群众尤其是80%的农民的生育愿望严重冲 突2。原因主要为二,其一便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极为落后的自给自足型的生产方式。由于经济贫穷,生 产水平落后,在农村这类发展水平低下的地方,社会保障系统(养老保障体系)并未成立,因此人们都 有普遍“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其二便是长期以来根植于人们脑海中的传统生育观 念,在中国社会的大家族制度下,人们更为重视协同生产,以提高生存能力,改善生存环境。在这种家 族制度下,家庭婚姻的重要目的就是生育子女,保证家族的延续发展。为了传宗接代,这种“男根”的 强烈欲望长期以来早已根深蒂固,而当下的计划生育政策严重的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基础以及安全保障, 甚至是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所以大多数人民都是从心底反抗这类政策的。这才出现了如“生男生女都一 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宣传标语,为的就是试图改变或教化当时人们抗拒的社会心态,从而有效的执 行计划生育。但这类急刹车的政策从根本上便是缺乏层次性以及过渡性的。对于一个城乡差距如此庞大 的国家,在经济较为发达,思想更为现代化的城市地区,这类政策可能更容易执行,可对于农村来说这 便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因为之前的政策缺乏客观的考量,中国政府在1984年又提出了“开口子”的人 口生育政策,在特殊考量下允许了二胎。这样的政策也许违背了计划生育的初衷,但这不免是一种让步 与妥协,考虑到了民众的苦衷,也更好地完善了人口政策。虽然早期的“开口子”政策缺乏具体规定, 造成了人口生育混乱的局面,但在1986期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区也开始修订地方生育条规,试图 以法律来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这也使得中国走上了法制计生的道路。 表1:1980年至1989年人口统计3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80 18.21 6.34 11.87 1981 20.91 6.36 14.35 1982 22.28 6.60 15.68 1983 20.19 6.90 13.29 1984 19.90 6.82 13.08 1985 21.04 6.73 14.31 1986 22.43 6.86 15.51 1987 23.33 6.72 16.61 1988 22.37 6.64 15.73 1989 21.58 6.54 15.04 1 姚新武,尹华编《中国常用人口数据集》(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4)。 2 朱秋莲《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页122。 3 朱秋莲《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页132。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29 从表1可以看出,1980年至1984年之间的人口平均出生率为20.30%,平均自然增长率则为13.69%; 然而1985年至1988年期间,人口平均出生率上升至22.29%,平均自然增长率则上升至15.54%,分别 相差1.99和1.85个千分点。由此可见,在1985年至1988年期间,中国的全国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是出 现了短暂的上升与回弹的。早期“开口子”政策由于采用了全国各地“一刀切”的方式导致了当时的生 育政策期望值与广泛民众的生育愿景产生了重大的冲突,尤其是农村群众。从1984年起,中央政府意 识到了该政策并不符合当时农村的客观情况,因此提出了“开小口”、“堵大口”这类较为宽松的生育 政策。可这项政策的早期实施缺乏标准化,而粗暴的计生手段,加上多数民众对于某些基层计生干部积 蓄已久的怨恨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来,造成了很多地方不仅相互攀比“口子”的大小,甚至还诱发了“抢 生”、“超生”、“偷生 ”现象,民间的“超生游击队”就是那时的产物。 表2:第二、第三、第四次人口普查与1988年人口年龄结构4单位% 年份 0-14岁 15至64岁 65岁以上 1964 40.69 55.75 3.56 1982 33.59 61.50 4.91 1988 28.05 66.63 5.32 1990 27.69 66.74 5.57 由表2可见,中国的人口从1964年至1990年期间正处于一个从年轻型逐渐往成年型过渡的过程,从 1964年至1982年18年期间15岁至64岁的人口比例便增长了10.3%,而1982年至1988年短短6年之间该 人口比例便增长了8.34%。80年代成年人口比例显著的上升反映了劳动人口和育龄妇女的增长趋势,使 其成为了80世纪中期出生率和增长率、出生和净增人口反弹的主要因素。 (三)1990年至2012年 1. 标语特点 随着中国在计生方面取得巨大的进展,一些不合时宜的计生冷标语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口号的强 制色彩也在减弱,一些情真意切的计生标语和漫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 院院长翟振武表示,进入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态势日趋复杂。除了数量庞大外,人口素质、结构、 分布等问题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优先投资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 决人口问题成为新时期人口工作目标。标语口号随之演进,一些新型的计划生育宣传方式出现在中国 乡镇的墙壁上5。自21世纪开始,中国的计生宣传工作采用了更加客观的科学发展观为标准。这段时期 的标语不再是单纯的生搬硬套,或是单一地强调经济因素,而是将计生政策、性别比治理、关爱女孩、 优生优育等知识融入其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自我觉醒,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婚育观念。“地球妈妈 太累了,再也擎不起太多孩子”和“以人为本,关爱女孩”这类温馨,具有人情味的标语已逐渐成为主 流,普遍被人们接受。 4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全国数据篇》(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0),页1。 5 汤瑜 <计生标语:30年变迁折射人口政策转变>,《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4月28日。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30 2. 人口与社情分析 20世纪80年代初所提出的一胎化生育政策,在实施了20年后最终实现了“人口转型”。这也代表 中国从以往“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过渡成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趋势。按照以往发达 国家的经验,当总和生育率下降到更替水平以后,人口数量很快就能稳定下来,惯性增长不明显。但中 国的人口转型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型是属于一个自然的人口转变 过程,人口年龄结构并没有巨大的变动,而中国的人口转变是在原有人口的高增长基础下,采取“急刹 车”的方式使总和生育率达到甚至低于更替水平,因此人口的惯性增长会继续持续一段时间。 表3:1990年-2012年妇女总和生育率6 从表3可以看出,自1992年起,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已下降至1.977,低于2.1的水平,这意味着人口 已经进入了负增长阶段。这种增长率和增长人口持续下降的现象构成了90年代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 然而,在展开更为人性化的计生工作的当儿,这些标语也揭示了中国计生计划在进入21世纪后所 面对的负面效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出生性别比例长期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到20世纪90 年代一直高于正常值,于2000年攀升至118的高位,进入21世纪后,2005年达到了118.6,2010年则达 到了118.087。而性别比例失调也造成了婚姻性别挤压现象的产生。根据国家统计提供的数据,至2006 年全国0-19岁男性人口为19360.6万人,女性为16505.3万人,男性比女性多出了2855.3万人,性别比 例达到了117.3,严重超出了正常值8。这种自80年代性别比例升高的积累效应必定会使更多的男性在未 来找不到伴侣。除此之外,性别比例增长的趋势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中出现紊乱。随着男性人口比例增 加,这将造成男性劳动力过剩的现象,进而造成男性下岗和失业率的急剧上升。这对中国的产业结构所 产生的影响则会使女性就业为主体的医护、幼儿教育、纺织、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工资率的上升,而以男 性劳动力为主体的产业工资率普遍下降。 除了性别比例增长的问题,中国也如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难以避免人口老龄化这个严峻的问题。 中国60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从1982年的5%迅速增长到1999年的10%,只花了18年的时间,到2010年 60岁及其以上人口增长至1776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达到11894万人,占全 6 “Fertility rate, total (births per woman)- China,” The World Bank, assessed September 10, 2020,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 SP.DYN.TFRT.IN?end=2012&locations=CN&start=1990&view=chart. 7 朱秋莲《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页147。 8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页30。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31 国总人口的8.87%9。从建国初期到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形”逐渐转变为“纺锤形”,在 未来甚至会变成“风筝形”,这意味着年轻人的绝对数量在减少、年龄分布的中位数不断上升,同时年 轻人的比例在不断下降、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意味着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 极大打击。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必然会导致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国家的家庭负担增加和国家经济增长 速度减慢。 (四)2013年至今 1. 标语特点 随着中国人口形势发生转折性的变化,人口机构浮现出新的问题,劳动人口数量日益减少,中国的 人口政策也正式急剧的改变。比较普遍的标语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大力 宣传生育政策,放开二胎家喻户晓”,“一对夫妻生两孩,养老负担分半开”。这段时期的宣传标语显 然与之前富有人情味,具有诱导性的标语相似,然而从标语内容中便能知晓中国的计生工作的方针已经 发生转折性的变化。从以往的少生,现今则是鼓励人们多生。这些标语更加透漏了中国人口老龄化所面 对的严峻问题,以及其消失殆尽的人口红利。 2. 人口与社情分析 近年来中国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险峻,尤其是在 2020年以后,由于在20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中出 生的大批人口开始进入老年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迅速增加,比例攀升速度加快,中国60岁以上的人 口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如何让这群人口日后能够“老有所养”将会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 题。在“未富先老”的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提早到来加重了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负荷,而单独二胎与全 面二胎等政策将能够使新出生人口在未来15至20年内成长为劳动人群,增加社会保障的缴费群体,降 低老年抚养比。然而,在单独二胎政策开放以来,中国也许正在步入低生育率的陷阱。根据《中国育龄 人群二孩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研究》中2011至2014四次数据调查显示,单独二孩政策遇冷确实存在, 育龄人群意愿生育水平较低且保持稳定,明确生育二孩的单独育龄夫妇不到30%,而明确不生育二孩 的单独育龄妇女超过40%。即使是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之间不存在差距,以往把理想子女数量和有偏 差观测到的二孩意愿作为实际的生育水平来进行判断也是有误的。因为有二孩生育意愿的人群其实际生 育行为也是有意愿高和意愿低之分,在60%打算生育二孩人群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生育时间没有想好, 这部分人群属于生育意愿较低的,而以往高估了这部分人群的生育意愿与行为 。10 从微观上来讲,生育政策的调整对于个体家庭的影响十分巨大,符合家庭既是受益者,同时又要为 新的生育行为做出选择。昂贵的生育成本已经成为生育选择的制约因素之一,在家庭进行生育抉择的过 程中无疑是一种博弈的过程,必然成为夫妻间,亲子之间以及与长辈们的矛盾导火索。首先,夫妻之间 的矛盾。假设一方不愿生二胎,而另一方则主张生育,双方必然会产生夫妻之间生与不生的矛盾。尤其 是高学历职业女性在生二胎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较高,同时也容易影响未来的职业规划。其次,由于现 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占有欲强,且心理上较为脆弱和敏感,二胎的到来将会使整个家庭的中心和关注点转 向,这所伴随的失落感可能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最后便是与长辈的冲突,由于育龄夫妇的父母大多数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年统计年鉴(2011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页94-96。 10 王丽萍、王广州 <中国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研究>,见《人口与经济》,2015年第6期,页50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32 处于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群,他们的思想还是滞留在“儿女双全”的观念。二胎政策的实施正好弥补 了他们上辈人未能生育二胎的遗憾。然而,80年代以后的夫妇大多数更加重视个人幸福和职业发展, 因此在面对昂贵的生育成本面前必然会放弃生二胎的意愿,加剧新生代夫妻和父母之间的罅隙。除此之 外,生育二胎将会对现有女性就业产生消极的影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极为显 著的性别劣势,尤其是未婚女性在进入职场后不久便会结婚和生育。虽然国家设立了生育保险金以弥补 用人单位由女性生育而引起的部分成本,但单位还是要承担其产假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因而,女性在寻 找工作时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二胎政策的实施,则使女性求职的隐形劣势进一步扩大。对于受过高等教 育的职业女性而言,他们得在生育与职业,家庭与事业之间种种矛盾与冲突中抉择。基于社会中的普遍 对于女性的期望,希望她们能够以养育子女为主,女性往往被迫放弃自己的工作。 四、结语 中国的计生工作于20世纪70年代正式展开,在此期间,计生工作从少生变为现今倡导多生的局 势。从这跨越四个时代的计生工作看来,中国人的社会结构以及心理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早期整体 落后的思想水平加上文革的影响形成了当时缺乏人情味的计生工作,以及人们普遍“失范”的心理,但 随着后期的现代化,中国从迷茫中找到了方向。现今,中国人口结构受计划生育影响已经步入了老龄化 社会,而人们似乎无法脱离当时的阴影以至于现今生育意愿的低迷。这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将成为一 大阻碍。 本论文主要通过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所发布的计生标语为基础,并以此窥视中国人口政策以 及其社会变迁。然而,时过境迁,早期许多标语缺乏精确的时间记载,有的甚至跨越时代。一个社会的 变迁是一个多层面的现象,计生标语更多的是有关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而无法全面地反映中国的社会变 迁。除此之外,笔者对于计生标语的解读存在些许的主观性,而由于中国错综复杂的计生工作与各个地 区不同,因此无法全面地诠释各个地区的社会变迁,唯独只能概括。 综上所述,中国的计生标语直接反映了其自文革以来的社会变迁。从早期的强制性变迁至后期的 诱发性变迁,中国的计生工作揭示了中国人民向现代化心理转变的过程。中国计生政策跌宕起伏的起步 和推行过程中,透视着从“人治”至“法制”的转型过程。中国传统的生育观念以及其生产模式与可持 续性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本质上的冲突,而这就强调了对于家庭生育进行宏观调整的重要性。对于任何国 家,唯有人民的心理、行为和态度与现代的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过程才能得以实现。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33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编《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 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全国数据篇》,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0。 3. 李春霞 <中国传统生育观念的形成及原因>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年6月,第24卷第3期,页77-80。 4. 汤瑜 <计生标语:30年变迁折射人口政策转变>,《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4月28日。 5. 王丽萍,王广州 <中国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与生育计划研究>, 《人口与经济》,2015年11月25日,第6期,页 43-51。 6. 姚新武,尹华编《中国常用人口数据集》,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年统计年鉴(2011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8. 朱秋莲《建国以来党的人口生育政策变迁研究》,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 英文文献 1. “Fertility rate, total (births per woman)- China,” The World Bank, assessed September 10, 2020. https://data. worldbank.org/indicator/SP.DYN.TFRT.IN?end=2012&locations=CN&start=1990&view=chart.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34 网络舆论监督是否有助于建设社会 公正 作者:程琬晴 学校:南洋女子中学校 责任编辑:杨梅枝老师 内容摘要 网络媒体及平台的存在给舆论环境带来了新常态。网络舆论对社会公正起了监督作用,因为政府在网络 空间无法像管控传统媒体般严格。中国领导人倡导依法治国,实际落实导致公民组织与政府产生纠纷时,公 民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利益受损的公民可能会把手上的证据放上网,而网络舆论将成为一种合力——对执 法部门造成巨大压力,最后的判定将会比较公正。然而,社会公正与否因素很多,有时会涉及政治体制根本 的问题,网络舆论将起不到巨大的作用。 新加坡的法治较健全,因此社会不公正的案件与中国相比来说会少一些,不需要利用网络舆论来干预。 新加坡的网络舆论关注的多是社会问题,例如疫情下的客工——政策的疏漏、不正当,中国的网络舆论重点 关注的则是社会上的不公正。 一、引言 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9.4亿,居全球第一1。网络已成为中国民众交流的核心平台,同时也赋予了 网络言论空前的影响力。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但背后却有真实的人在操作。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促 使网民自由地表达意见与情绪,使其成为政府了解民意的渠道;另一方面,网络虚拟的特点使一切操作 变得隐性,使网络恶意行为得到很好的掩护,也可能成为政府过度干涉社会舆论的工具。政府能否将网 络管理法制化,将官民互动制度化,直接影响网络虚拟性带来的影响和网络民意的价值实现。通过对网 络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是官民互动的一个必备平台,它的双面性提醒我们要慎用网络,只有 有效地利用网络管理与官方的制度建设才能平衡利弊,建设社会公正,为国家的发展提供长足动力。 所谓“监督”,《辞海》2的解释是“监察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而督促的目的是 解决问题。有学者认为网络舆论监督妨碍了司法公正。李继尊在《论互联网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及其 治理》3和刘洪波在《网络群体事件不必防范》4中都说明了网络舆论推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甚至产生 暴力,给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威胁和挑战。美国学者Nancy Gohring认为网络舆论监督存有被滥用的空 间,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有些激动的网民擅自处理问题,不择手段,如向对方发出侮辱性的语言, 1 网络传播杂志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世界互联网大会,2020年9月30 日,https://www.wicwuzhen.cn/web20/news/ report/202009/t20200930_21469223.shtml。 2 舒新城《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36)。 3 李继尊〈论互联网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及其治理〉,《商业时代》,2006 年第21期,页8-10。 4 刘洪波《网络群体事件不必防范》,《凤凰周刊》,2009年9月3日,http://news.ifeng.com/opinion/meiti/ph/200909/0903_1901_1333509.shtml。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35 或散播网络病毒。5然而,有学者则觉得网络舆论成为了推动社会公正的新工具,对腐败及一切危害公 共利益的行为发起攻击。刘学民的《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6与肖燕 芳、李栋的《论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和意义》7 中都持有此观点。 网络出现之前,就有了“舆论监督”这个概念。过去由于信息的不流通,传统媒体受政府控制,因 此作用十分有限,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舆论监督”。不过,有了互联网,网民就可以更方便地了解 国家事务、发表意见建议、提供消息线索、行使民主监督权利,从而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将虚拟的网 络变成现实中监督政府的平台。许多地方新闻网站都设有“阳光政务”、“群体呼声”等论坛版块,作 为供网民投诉、建言的渠道,形成一种“公开信访”方式,因为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也意味着政府部 门受到监督,所以效果肯定比私下信访好。 互联网成了普通老百姓监督和约束政府的一扇小窗口。某个网友偶然捡到一张单据,居然就引爆 了一场国民讨伐“公费出国考察旅游”的风暴。官员的劣迹,就这样在阳光下横陈着,任愤怒的网民鞭 挞,然后刮起一场场的廉政风暴,从而最终让官员丢官受到了处分,这不能不说是网络监督发挥了作用。 然而,网民的影响力在很多时候受到了多种现实因素的严重制约,导致网络舆论监督不易从根本 上建设社会公正。中国的互联网受到政府十分严苛的审查,质疑的声音受到屏蔽,中国网络的“敏感词 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没有了足够的质疑声音,“主旋律”充斥着中国网络,严重制约了网络民主的 影响力,网络的监督作用也就被大大限制了。 另外,网络监督的作用有多大,网民本身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网民的整体素质影响到网络讨 论的质量。有些网民经常不仔细阅读别人发的贴子就随便妄下结论,其他人也一起跟风,结果常常演变 成谩骂,失去了网络讨论的意义。 网络“一呼百应”的现象展现了网络舆论不可忽视的力量,形成了一种对政府的监督模式,即 “网络舆论监督”。新中两国网络舆论持续着迅速发展的势头,中国国家领袖呼吁,必须“进一步加强 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新加坡在2019年10月2日执行 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令(简称POFMA)。可见,网络舆论已得到政府的关注与重视。我们应 当对网络舆论监督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且不断地进行规范和正确引导,建立起有利于网络舆论监督的 制度,使其成为建设公正社会的最佳手段。 二、研究问题 本论文力图探讨网络舆论监督是否真正有助于建设社会公正,初步探究网络舆论监督在不同层次上 的影响,并针对完善利用网络舆论监以督建设社会公正提出建议。 (一)研究目的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为探讨两国人民对网络舆论监督的看法;分析网络监督是否有助于建设社会公正 及针对完善利用网络舆论监督以建设社会公正提出意见。 5 Nancy Gohring, “Study urges legislation to stop censorship in China”, InfoWorld, August 10, 2006, accessed July 19, 2020, https://www. infoworld.com/article/2656557/study-urges-legislation-to-stop-censorship-in-china.html. 6 刘学民《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 肖燕芳、李栋《论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和意义》(湖南: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2010)。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36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研究结合文献分析、个案分析、学者访谈及调查问卷四种方式进行研究。笔者通过资料得知网络 舆论监督在两国的现状,即针对网络舆论的立法、牵扯到网络舆论监督的案例,并通过学者及文献了解 它们对网络舆论监督建设社会公正的看法。笔者分别从新中两国各选了两个案例进行分析,并通过向两 国网民发电子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研究对象年龄和性别则不拘,最终在新加坡收到102份有效问 卷,中国则收到60份有效问卷。最后,笔者也访问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李明江 副教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个案分析 1. 武汉“吹哨人”重创中国舆论管制 李文亮是武汉抗击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医生,也是此前武汉公布疫情被训诫的8名医生之 一。2019年12月30日,李医生看到一份病人的检测报告,显示SARS冠状病毒高置信度阳性指标,出于 提醒同为临床医生注意防护的角度,他在微信群里发布消息说“确诊了7例SARS”。1月1日武汉警方 发布公告称:已传唤8名违法人员,并依法进行处理。李文亮是其中一名“违法人员”,要求他签了训 诫书,宣布本人发出的消息是不属实的盲论。之后,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发展,中国每日确诊 人数以千计。“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病逝后,愤怒之火在中国网络上爆发,再次引发了对中国言论自由 及社会公正的渴望。许多人认为,若当局能重视并公正面对李医生的警告,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那这 场疫情就不会变得如此严重。数十位学者、律师实名联署发表公开信,要求改变现状。另外,还有署名 清华、复旦大学校友的公开信在网络上流传。然而,打压言论的现象并未消减,口头警告、解除聘用、 强制隔离等方式层见迭出,当局展开了新一轮的言论打压行动。就如李继尊在《论互联网对社会变革的 深刻影响及其治理》所谈到的,互联网在政府和民众之间架起了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提高了政府处理 公共事务的能力和行政运转效率。网络不仅是一种信息,它已成为政治的“中枢神经”,在网络舆论成 为如此重要的政治工具的时候,它的确有助于建设社会公正。但是,若政府选择以各种执法行动夺走人 民的声音,无论网络舆论监督的使用如何广泛,也难以取得真正的社会公正。 2. 网红拉姆遭前夫泼汽油焚烧离世事件 2020年9月14日,一位藏族农夫拉姆在抖音直播时,被突然闯进家中的前夫唐某用汽油泼洒纵火焚 烧,造成拉姆全身90%面积重度烧伤,最终伤重离世。这次事件不是拉姆第一次遭丈夫暴力欺凌,而 是中国警方第一次真正关注她的遭遇。其实,她忍受了十年的家暴,报过警,却不受理,警方表示“清 官难断家务事”。拉姆多次尝试才离了婚,前夫要带着孩子投河,逼迫她复婚。2016年3月1日,《中 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8正式施行。在中国,24.7%的家庭存在家暴,近90%的家暴受害者为妇 女,受害人平均遭受35次家暴后才报警。这次悲剧反映出了中国法律系统对捍卫妇女权利的不重视。 网民在事发后在微博与其他社交媒体网站呼吁政府加强家暴方面的法令,并且批评了中国警方办事不 力。对此,中国政府表示将维护女性的权利,开始更加重视处理家暴问题。遗憾的是,中国政府在无辜 女性丧失了性命之后,才开始关注普遍存在的问题。 8 中央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主席令第三十七号),2016年。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37 展望未来,舆论监督在互联网环境中将产生巨大变化,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将成为每个人的麦克风, 让每个人有机会争取属于自己的正义。相比于传统的舆论监督,网络舆论监督的力度更强、声势更大, 而这说明了网络舆论监督有一定的效用。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及深化,公众对于自己的舆论监督权更加 重视。传统媒体的报道方式如同法律中的“不告不理”,即要求当事人主动爆料才能引起媒体的重视。 而社交媒体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集散平台,有公共讨论价值的话题能够迅速引起公众关注及讨论和媒体 跟进。中国的网络舆论监督已进入较成熟阶段,网络舆论并非全是“群氓的狂欢”,而是推动公共事件 解决的重要途径与动力——让政府改善制度以建设公正社会。 3. 疫情下的客工 今年3月,2019冠状病毒在我国客工群体开始迅速传播。事件引发社会舆论的关注。客工宿舍内的 社区感染,主要是因为卫生环境欠佳、生活空间拥挤、个人卫生意识不足以及不重视社交距离等。但不 能否认,国人对客工的邻避态度,使他们被安置在偏远宿舍,休息日时只能群聚在几个地点。疫情使社 会上的不平等现象赤裸裸地显示出来,使网民督促政府必须改善客工居的住与休闲环境,以及提醒人们 反思——该怎么做,怎么改变对客工根深蒂固的偏见。网民的舆论促使政府推出相关政策来改善客工的 福利,调整对客工的态度,并且认识到客工对我国的贡献。李显龙总理在4月10日的广播向客工承诺政 府与国人一定会好好照顾他们,协助他们渡过难关。社会人士通过捐赠日常用品、主持线上娱乐活动及 帮助客工联系家人等方式献出爱心。由此可见,网络舆论监督能呼唤政府反思及改革,也有助于提升公 民意识。以4月13日早报交流站黎仕婉的文章为例,她认为客工来自落后国家,生活习惯不太卫生,客 工宿舍病例大增,矛头不应指向政府,客工本身需负上责任。对此,不少网民表示不悦,认为这是带着 有色眼镜看待客工。内政兼律政部长尚穆根表示这篇文章的言论并不触犯法律,他指出,与其责怪客 工,国人不如向客工展现同理心。全体一心、同舟共济的抗疫行动揭示了一个基本的道理:保护弱势群 体,其实就是在保护所有人。网络舆论因此是个良性互动平台,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网络舆论给我们 提供新视角,引人深思。网络使社会舆论在短时间内广泛地传播,形成规模效应,积累巨大的民间力 量,这有助于社会公正的建设。 4. 弥陀学校霸凌案件 在2020年3月,一位弥陀小学五年级学生遭同学霸凌,收到辱骂字条被指“笨蛋”“丑八怪”。为 逃避欺凌,她竟躲进厕所吃午餐。一位自称为“女生的姐姐”的网民发布了推特贴文,称妹妹在学校遭 霸凌。她多次尝试联络学校,但没有得到足够的帮助,妹妹继续遭受霸凌。自从她发布贴文后,许多网 民纷纷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并留言,最终获得教育部长王乙康的关注,他发布贴文谴责霸凌事 件并强调“霸凌行为不能被容忍”。王乙康的关注促使校方采取行动,对参与霸凌的学生进行辅导并 惩罚。因为网络舆论,有效地为女生争取正义,也使教育部再次声明并强调对学校霸凌的“零容忍” 态度——让各校更加重视并处理霸凌案件。这证明互联网无疑对于建设公正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推动作 用。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38 (二)问卷调查 图1显示,经常参与或曾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的中国受访者各有15%。新加坡受访者分别有1%经常 参与和26.5%曾参与网络舆论监督。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两国受访者不常参与网络舆论。人们对国家 社会重要议题的冷漠及相对缺乏激情,反映社会没有充分掌握网络舆论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图2 显示,超过95%受访者觉得新加坡社会是公正,或很公正的。相比来说,虽然有65%的中国受访者表 示中国是个公正的社会,但有30%的中国受访者觉得中国社会是不公正的。部分中国受访者依然认为中 国的政治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因此笔者会尝试探讨网络舆论监督是否是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图3显示,两国大部分的受访者都觉得网络舆论监督对社会公正的功能在于让人民发出心声。结 合图1,可了解人们虽认为网络舆论监督能通过提供平台有效争取社会公正,但大部分人依然选择不参 与。因此,为了让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作用,政府对待舆论的态度应该是开放的。人们已了解网络舆论监 督的功能,下一步就是创造一个鼓励舆论的环境,让网络舆论监督发挥最好的作用。 图4显示,新加坡人民支持网络舆论监督的三大原因在于:它能加强公众监督的作用,呼唤政府反 思及改革,有助于提升公民意识。中国人民支持网络舆论监督的三大原因则是它能加强公众知情权,加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39 强公众监督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民众意识。网络舆论对两国人民来说是一个有效监督,并让政府了解民 众心声的管道,同时也能让民众更深入了解国家政策,以保证政府的公正治理。 图5则显示,两国人民不支持网络舆论监督的共同原因在于,这种舆论造成网民乱造谣,以及产生 盲目从众心理。在这个假信息泛滥的时代,难以辨识舆论的真假。图5透露了人民选择不参与网络舆论 监督的关键在于“虚拟世界”营造一个不利于舆论的空间环境。即使他们同意网络舆论监督能推动公正 治理,但因受以上原因的影响而选择不参与。 图6显示,两国人民都觉得网络舆论监督对政府的三大影响是正面的,它们分别能使政府的行政管 理更为透明化、让政府更注重民主权,以及让政府了解民众心声。由此可见,网络舆论监督拓宽了全民 参与社会治理的轨道,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化解社会矛盾,增加社会认同,实现社会公正平等。若政 府能够聆听民众的心声,并重视他们的想法,尝试把人们的看法和诉求融入政策内,那政策落实到民间 时将会更受到欢迎,政府也会更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图7显示,新加坡受访者认为网络舆论监督产生的三大原因在于人民希望使用这个方式形成民间力 量,使事件得到关注、维护人权和言论自由、以及当一名社会公民,追求社会公正。中国受访者认为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40 网络舆论监督产生的三大原因同样包括加强事件的关注度和维护人权和言论自由,最后一个因素则在于 使人民在无法通过合法渠道解决问题时,依然可以诉诸网络平台,争取正义。新中两国都是言论空间有 较多限制的国家。然而,互联网却提供了一个平台,使网络舆论监督能够进行,给予民众麦克风发表心 声,让每个人,无论身份背景,都有一个平等的机会争取属于自己的正义。 图8显示,两国人民认为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包含了虚假信息的泛滥,因网络 舆论情绪化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失控,网络暴力的现象,黑客攻击的高风险,网络上的炒作及冲突导致现 实社会动荡。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网络舆论的情绪化可以导致恶意的人身攻击,“人肉搜索”所引 发的社会道德问题也日趋凸显。网络监督以建设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是大多数网民必须拥有理性思考和 判断的能力,但这个前提条件似乎还不具备。这样看来,目前网络监督以建设社会公正的作用也是有限 的。由于网络已是社会的基础结构,因此网络上的冲突仍然能造成社会动乱不安。网络炒作成为某些人 赚钱的手段,炒作公司往往成为网络推手。在炒作行为中,网民也因对相关知识的欠缺,导致错误的理 解,甚至成为恶意炒作的帮凶。网络恶炒欺骗、利用了网民,导致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产生不信任感。 即使如此,我们无法否认网络舆论监督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让公众通过表达自己的意 见、质询问题,呼唤真相,推动相关调查立案与实施。互联网提供的空间已远远超越传统媒体所订下的 限制,能够让公众使用这个平台质疑政府与有关部门来推动真相的挖掘。 (三)学者访谈 针对网络舆论监督是否有助于建设社会公正这个问题,笔者访问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 际研究院李明江副教授。以下综合归纳了李副教授的建议,他认为若希望网络舆论监督能更有效地发挥 监督作用,政府可采取以下的几个点子: 首先,政府尤其是高层政治精英需要认识到网络舆论监督总体来说能利于社会进步。政治精英必须 以更宽容的态度来对待网络舆论监督。目前,参与网络舆论监管的部门对网络舆论持怀疑甚至是反对和 对抗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压网络舆论。因此,在这方面的态度有待转变。 其次,依法治国:在法治方面,中国的体系有待加强,否则网络舆论监督也难以成效,得到实际改 变。网络舆论监督是反应性的,当问题出现时才会发生改变。如果不去真正落实法治,那么社会不公正 的现象与问题会是层出不穷的,网络舆论监督就难以取得社会公正了。网络舆论监督有走偏的时候,在 某些情况下可能不会以客观的角度展现出事情的真相,导致事实的歪曲,或者是被扩大来引导舆论。因 此,这些情况都需要法治来管控舆论,确保这些网络舆论是正确有利于社会公正的。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41 再次,提高政府治理的透明度。若政府部门能够第一时间发布真实客观的信息,那就会大大减少网 络上出现不正确信息的可能性,网络舆论监督也会更客观些。 四、建议 笔者认为,网络监督终究是一种软性力量,来自网民的监督,更多时候或许是嘴上功夫而已,社会 的公平正义问题,不能完全依赖软性力量的渗透以求解决。对于新加坡的《防止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操 纵法案》,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限制人民的权利与自由,但是这种法治是需要的,否则网络舆论则成 为任何人都能利用的工具,捣乱社会秩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在这方面,中国有待学习新加坡的治法 来规范网络舆论。 其实,舆论监督不是一个原则性问题,而是一个在执行上操作性的问题。怎么放、怎么管、哪一种 时间进度才是核心应该关注的焦点。两国年青人对国家社会重要议题的冷漠及相对缺乏激情,反映社会 没有充分掌握网络舆论作为推动社会公平进步的力量。 网络舆论监督能在新常态条件下通过加入全面的社会治理创新来实现社会系统的现代改造。政府可 考虑成立组织,让他们扛起论坛管理员的责任,能理性、专业地引导网民对事件表达意见,确保舆论不 偏离正确的方向,同时给予政府及时的反馈。当政府能够创造一个安全、公平的言论平台,下一步将是 鼓励更多国民参与网络舆论监督,这样一来也能够得到更多的新视角,更深入了解国民的需要,并成功 打造一个公正的社会。 目前,政府对待网络舆论监督的态度有两种:一是封堵,一是及时纠正。在网络时代,封堵再也无 法像传统媒体一样完完整整地进行,现实则是“封不掉也堵不住”的,尝试封堵的结果可能弄巧反拙。 就拿新加坡的《防止网络虚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法令为例,原本是因为避免假信息泛滥而设的,但 政府官员在短时间内对这个法令的反复使用导致人民开始质疑政府,甚至认为这个法令夺走了人民的言 论自由。政府官员应该积极应对、虚心听取网上的民意。官员不能消极对待网络监督,把它视为攻击政 府的平台。政府官员必须明白,如果把网络舆论监督看作是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是公民的一种常态政治 行为,它其实并无害处。当我们能够去除这些防止国民自由良性发言的障碍,让网络舆论能够普通化, 那意见表达与意见交流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消减社会中的磨擦与冲突,社会公正将得以提升。 五、结语 理论上网络舆论监督可以帮助建设社会公正,但能否达到理想效果,需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法 制环境配套。网络舆论允许更多人发声,可以说把媒体民主化了,但内容是否正确是一个问题。我们看 到,近年来网络声音被某些团体操控,网络声音经常变成网络霸凌、扭曲是非而导致社会分裂。近日欧 美媒体在新冠疫情上充满阴谋论,把社交卫生距离措施与限制人民行动自由挂钩就是一例。要求网络舆 论有效地促进社会公正,需要建立拒绝谣言的体制。要建立这样的体制,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风气,以 及公正无私的司法体系对遏制杜绝假消息,是不可缺乏的两个条件。然而,笔者认为现在绝大部分国家 和社会都不具备这两个充分条件。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42 网络舆论监督不能代表社会主流声音,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情绪“晴雨表”。网络是建构公正社 会的关键平台,政府应平衡好对网络这个公共领域的控制程度,巧妙地处理网络言论,在不失威权的同 时给予言论自由,使网络成为疏解民间情绪的解压阀和与政府共商国事的民间智库。若过度强调威权, 网络将成为政府的御用工具,失去其巨大价值;若给予过度的言论自由,政府将失去控制全局的能力, 使一些恶意行为威胁社会安全与国家发展,更遑论建设公正社会了。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韩咏梅〈韩咏梅:POFMA四例的审思〉,《联合早报》,2019年12月22日, https://www.zaobao.com.sg/zopinions/ opinions/story20191222-1015207 。 2. 蓝云舟、苏文琪、宋慧纯、邓玮婷 〈尚穆根:不卫生说法具排外色彩冠病快速传播是因客工群居环境所致〉,《联 合早报》,2020年4月18日,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00418-1046334。 3. 李继尊〈论互联网对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及其治理〉,《商业时代》,2006年第21期,页8-10。 4. 黎仕婉〈交流站:疫情时期不做无谓指责〉,《联合早报》,2020年4月19日,https://www.zaobao.com.sg/ zopinions/talk/story20200413-1045089。 5. 刘洪波〈网络群体事件不必防范〉,《凤凰周刊》,2009年9月3日,http://news.ifeng.com/opinion/meiti/ ph/200909/0903_1901_1333509.shtml。 6. 刘学民《网络公民社会的崛起---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 〈弥陀学校:已对霸凌同学学生进行辅导 给予相应惩罚〉,《8世界新闻网》,2020年3月12日, https:// www.8world.com/news/singapore/article/mee-toh-school-bully-1069151。 8. 〈社论:保护弱势群体就是保护所有人〉,《联合早报》,2020年4月6日,https://www.zaobao.com.sg/zopinions/ editorial/story20200407-1043531。 9. 舒新城《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36。 10. 隋真《网红拉姆遭前夫泼汽油焚烧离世 | 人为什么要杀死自己最亲密的人?》,知乎,2020年10月6日,https:// zhuanlan.zhihu.com/p/261609667。 11. 网络传播杂志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世界互联网大会,2020年9月30 日,https://www.wicwuzhen. cn/web20/news/report/202009/t20200930_21469223.shtml。 12. 肖燕芳、李栋《论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和意义》,湖南: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2010。 13. 雲昇《肺炎疫情:「發哨人」引發反審查戰,中國人用創意接力反擊》,BBC中文网,2020年3月11日,https:// 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1831652。 英文文献 1. Chen, E.“拉姆根本就不是死于家暴.”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15, 2020, accessed November 24, 2020, https://www.nytimes.com/2020/11/15/world/asia/china-women-domestic-abuse.html. 2. Gohring, N. “Study urges legislation to stop censorship in China,” InfoWorld, August10, 2006, accessed July 19, 2020, https://www.infoworld.com/article/2656557/study-urges-legislation-to-stop-censorship-in-china. html.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43 对比社交媒体平台对新中两国青少年 自信心的影响 作者:黄欣宁 学校:南洋女子中学校 责任编辑:倪青老师 内容摘要 社交媒体包括各类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社交媒体为人与人之间的 交往提供了不少便利,成为人们分享彼此经历、喜好、立场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尤其是作为数码原生代的 青少年,社交媒体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许多青少年过于注重自己的网络形象,通过追 随者、点赞率等统计数字来获取胜利感,建立自信心。为了厘清社交媒体对青少年自信心的影响,本文针对 新中两国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比较分析了两国青少年的自信心在多大的程度上受到主流 社交媒体如微博或Instagram的影响。笔者希望从中探讨促进青少年理性使用社交媒体的方法,避免社交 媒体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引言 当今社会,社交媒体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绝大多数青少年生活中成为了不可 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社交媒体在帮助青少年建立、维护和巩固人际关系上的积极作用,但是 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善,将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自信心,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 响。 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协会(RSPH)下属的青年健康运动组织(Youth Health Movement)最近 分析了该国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情况和其心理健康的数据,并抽取了1500名14至24岁青少年对 YouTube、Twitter、Snapchat、Instagram和Facebook这五个社交媒体打分。在英国,超过九成的青少 年都会上社交网站,是所有年龄段人群中使用社交媒体比例最高的,与此同时,青少年患有焦虑症或忧 郁症的比率近25年来上升了70%,尤其是以图片为主的社交平台Instagram和Snapchat,容易让青少年 人对自己的形象和体型产生焦虑和厌倦等负面情绪。 所谓的“自信心”指的是个体对自身成功的能力的估价,包含自我尊重、自我了解。1自信心能够 让一个人实现自我,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自信心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尤为重要。但 是,频繁地使用社交媒体导致了许多青少年的自信心降低,甚至产生了焦虑、厌世的极端情绪。 1 《自信》,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自信/5798800。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44 社交媒体是个龙蛇混杂的地方,使用者的素质良莠不齐,甚至有些躲在阴暗角落的“键盘侠”, 缺乏道德底线地在网络肆意霸凌他人。社交媒体的复杂性往往对青少年的自信心造成难以估量的负面影 响。在社交平台上,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在好奇心驱使下急于扩大自己的网络朋友圈。许多青少年乐此 不疲地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籍此满足自我表达的需要,同时得到社会的认同。在分享自己照片之 前,他们通常会做精心的修图,希望通过更多点赞率和正面评价取得自我满足感和社会认同感。通常大 多数青少年都是在频繁地刷新朋友圈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存在感和自信心,把自我价值和个人社交媒 体账号的粉丝数量,上传的照片的点赞数,以及正面评价的多寡挂钩。不少青少年还产生了攀比心理, 将自己的社交形象与朋友圈其他人的进行比较,如果自己的形象不如朋友受欢迎,就会丧失自信心,怀 疑自身价值,甚至患上精神类疾病如最常见的忧郁症、焦虑症和社交恐惧症。研究人员发现,每天使用 社交媒体两个小时以上与青少年糟糕的自我评价或是精神状态不佳有很强的关联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社交平台忧郁症”。 过度重视社交媒体的形象能够导致情绪低落、自我怀疑及其他符合忧郁症症状的行为。调查显示, 因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而出现忧郁症症状的中国青少年高达22.9%,2新加坡则是18%。3 此外,新中两国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是自杀,而自杀的原因多与丧失自信心有关。4这样的现象 非常令人担忧,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考察一下社交媒体平台对新中两国青少年自信心的影响。 微博和Instagram分别是中国青少年与新加坡青少年最常使用的两个社交媒体平台。因此,本次研 究通过对比新中两国青少年在微博和Instagram的使用及受到的影响,了解社交媒体对两国青少年的自 信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针对如何减少或避免社交媒体所引起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 议。 二、 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1. 调查分析新中两国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状况。 2. 比较分析新中两国青少年如何看待在社交媒体的自我形象。 3. 比较分析新中两国青少年的自信心如何受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笔者通过中英文资料收集以及抽样调查问卷,对新中两国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状况及对他们自 信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调查问卷的其中一些问题的设定参考了埃里森的Instagram“强度量表” (Ellison's Instagram intensity scale, 2013)。5 2 “Scientists find link between digital media use and depression in Chinese adolescents ,”ScienceDaily, May 9, 2019, accessed October 20, 2020,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5/190509092726.htm. 3 “Suicide Facts and Figures,”Samaritans of Singapore (SOS), accessed October 19, 2020 https://www.sos.org.sg/learn-about-suicide/ quick-facts. 4 同上;“Suicide top cause of death among young Chinese,”Chinadaily, April 24, 2017, accessed October 19, 2020, https://www.chinadaily. com.cn/china/2017-04/24/content_29054979.htm. 5 Trifiro,Briana, “Instagram Use and Its Effect on Well-Being and Self-Esteem” (2018), Master of Arts in Communication, Paper 4, accessed May 10, 2020, https://digitalcommons.bryant.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3&context=macomm.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45 通过微信与谷歌表格,笔者把中英文调查问卷分别发给13到18岁的新加坡和中国学生。中国方 面,笔者成功回收了31份有效问卷,新加坡方面,笔者则回收了107份有效问卷。因新中两国回收问卷 的总数有所出入,本次研究将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数据比较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两国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 图1显示两国青少年平均每天在微博或Instagram上所花费的时间。据图1显示,两国的青少年每天 都会使用微信或Instagram。因此,这代表本研究所调查的项目有着现实基础,笔者分析出来的结果是 确切、可靠的。 调查显示,在社交平台花费的时间不到1个小时的中国青少年约占四分之三,新加坡青少年则少过 一半。而平均每天花3-5个小时在社交媒体上的两国青少年当中,新加坡青少年的人数比例则是中国青 少年大约六倍。这样的数据明确地反映出两国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时间上的巨大差异:新加坡青少年花 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远远高于中国青少年。 对于产生巨大差异的原因,笔者认为:第一,中国教育系统偏向应试学习,新加坡学校则逐渐过 渡为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中国学生是以传统教学模式来学习,主要通过课堂 教学、课后自习、笔头练习考试等方式来完成作业。新加坡政府近年来不断倡导网络教学,鼓励学生 们以个人电子设备来进行互动或自主学习,因此,许多新加坡青少年都会频繁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或 Instagram来增广知识,搜集资料。第二,中国教育系统比起新加坡的来得严格,对手机使用的管控较 严苛。许多中国学校认为手机会让学生在准备高考时分心,因此仍有禁止学生带手机上学的条规。相对 来说,新加坡学校则比较有灵活性,允许学生上学时携带着手机。6有些学校还允许学生在休息时间使 用手机。这解释了新加坡青少年比起中国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时间更充裕的原因。 6 《开学了,还能愉快地玩手机吗?》,每经网,2019年9月12日,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9-09-12/1371252.html。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46 图2显示,两国大多数学生平均每1个小时以上查看或更新微博或Instagram的动态。令人担忧的 是,两国一部分青少年是每半个小时查看更新动态:新加坡约20%,中国约24%。这说明了这些青少 年每天平均刷新朋友圈的次数超过40次,反映出两国青少年均存在过度使用、依赖社交媒体的现象。 (二)两国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内容 图3显示两国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发表的各种内容。两国大部分的青少年在微博或Instagram的用户 上发表个人生活动态的内容。另外,大约70%的中国青少年和40%的新加坡青少年利用社交媒体平台 来发表个人兴趣的内容。可见,两国青少年倾向于把自己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及喜好展现在社交媒体上, 社交媒体平台则为青少年丰富社会生活的工具。这个数据也说明两国青少年付出了不少心思来构建理想 的网络形象及完美的生活画面,因此十分重视社交媒体上,他人对自己网络形象的评价。这意味着两国 大部分的青少年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虚荣心,十分在意自己在虚拟世界中给他人留下的印象。一旦这些 青少年过度顾虑着这些评价,社交媒体的动态就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情绪和自信心。 另外,两国有一部分青少年也会利用社交媒体来针对时事话题及社会现象发表个人看法,以期得到 追随者的理解与赞同。经过比较分析,笔者了解到两国青少年都会积极地使用社交媒体来表达自己的看 法,但同时也十分注重他人对于自己的意见所表示的态度及立场,并在意他人是否肯定及支持自己的看 法及立场。 图3显示,在社交媒体的朋友圈发表内容的新加坡青少年超过中国青少年两倍多。这说明新加坡学 生比起中国学生更积极地利用社交媒体的朋友圈来展示自己,联络感情。以正面的观点来看,更多新加 坡学生会利用社交媒体为朋友表现出爱心与关怀。但同时,这个现象也有其弊端。许多青少年发表朋友 圈的目的在于炫耀自己的受欢迎程度,因此,他们所建立的友情大都较为肤浅。这也代表社交媒体的广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社会 147 泛使用导致更多的新加坡青少年过于注重自己的人气、欢迎度,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的虚荣心。他们在社 交媒体上所发表的内容是否能得到积极响应也就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自我评量和自信心。此论点在后续 的分析中将会更进一步地阐明。 (三)两国青少年对追随者、点赞率等数目的重视 图4显示了新中两国青少年从1到10的评量范围里,为自己是否在乎微博或Instagram的追随者比率 打分。两国青少年平均对追随者比率的重视在于3到4分。这样的平均值并不算高,是偏向“完全不在 乎”追随者比率,所以还不太令人过分担心。虽然如此,从6到10分注重追随者比率的新加坡青少年高 达百分之三十一,中国青少年则百分之十六。相对来说,偏向“非常在乎”追随者比率的新加坡青少年 人数比例高过中国青少年接近两倍。 收集分析这个数据的原因,是青少年把自己在网络上所塑造的个人形象等同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形 象。因此,社交媒体上的追随者比率也代表着现实生活中自己能交到的朋友数目、受欢迎程度度等。一 个人如果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追随者数量,这意味着他的人缘好,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受到大家的 欢迎,从而自信心倍增。相反的,一个人若只有低于平均数量的追随者,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朋友寥寥无 几,因此感到孤单寂寞,甚至有觉得自己很讨人厌、烦人等负面及极端的想法,怀疑自身价值。可见, 社交媒体追随者的数量对于青少年来说等同于他在社会中被认可的程度。青少年的自我评量是建立在这 种可以衡量的客观数目上的,因此,追随者的数量不如预期将严重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再者,青少年正 处在情绪极易产生波动的青春发育期,他们会无限放大这些在成年人看起来鸡毛蒜皮的小事,因此过分 解读而丧失自信,以为到了世界末日,情况已无法挽回,甚至因焦虑担心做出自杀等极端行为。通过数 据分析,也显示出新加坡青少年的自信心比起中国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社会 148 根据图5,两国青少年注重社交媒体上的点赞率的影响程度多在4分以下。这代表着大部分的新中 学生倾向“完全不在乎”微博和Instagram点赞率,因此比较令人欣慰。但令人担忧的是,仍然有不少 在乎自己点赞率的青少年。偏向“非常在乎”点赞率的新加坡青少年比中国青少年来得高:新加坡青少 年为42%,中国青少年则为28%。这一现象应引起新加坡教育当局的重视,避免因过度在乎点赞率给 部分青少年的自信心带来的打击。 通过对点赞率重视程度的数据分析,了解到相对于中国青少年,更多的新加坡青少年把自信心建立 在点赞率。大部分的青少年在上传照片之前会再三考虑要上传哪一张,并在照片上载前都会做精心的修 图,以期分享的照片会获得更高的点赞率。当然,如果他们的照片得到了心目中所期望的点赞数量,他 们会从中获取一种喜悦感以及胜利感,觉得自己很受欢迎,甚至体验到一阵的狂喜并因此自傲。但是, 如果照片并没有得到所期望的点赞率,很多青少年会为此感到自卑、焦虑,甚至以自残来宣泄。他们觉 得自己没有朋友,感到孤单寂寞,感到自己被他人嫌弃,点击率这种浅薄的标准成了他们评量自己的唯 一标准,点赞率低于平均数量让他们彻底否认自身价值。可见,青少年所渴望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的体 现都取决于点赞率和留言的多寡。因此,青少年频繁地刷新朋友圈的现像说明了他们急于在朋友圈获得 认同感,求之不得就会极大地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数据分析结果也让我们了解到,相对于中国青少年, 社交平台的点赞率对新加坡青少年自信心所带来的影响更为显著。 (四)比较心理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Search
Read the Text Versio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 214
- 215
- 216
- 217
- 218
- 219
- 220
- 221
- 222
- 223
- 224
- 225
- 226
- 227
- 228
- 229
- 230
- 231
- 232
- 233
- 234
- 235
- 236
- 237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243
- 244
- 245
- 246
- 247
- 248
- 249
- 250
- 251
- 252
- 253
- 254
- 255
- 256
- 257
- 258
- 259
- 260
- 261
- 262
- 263
- 264
- 265
- 266
- 267
- 268
- 269
- 270
- 271
- 272
- 273
- 274
- 275
- 276
- 277
- 278
- 279
- 280
- 281
- 282
- 283
- 284
- 285
- 286
- 287
- 288
- 289
- 290
- 291
- 292
- 293
- 294
- 295
- 296
- 297
- 298
- 299
- 300
- 301
- 302
- 303
- 304
- 305
- 306
- 307
- 308
- 309
- 310
- 311
- 312
- 313
- 314
- 315
- 316
- 317
- 318
- 319
- 320
- 321
- 322
- 323
- 324
- 325
- 326
- 327
- 328
- 329
- 330
- 331
- 332
- 333
- 334
- 335
- 336
- 337
- 338
- 339
- 340
- 341
- 342
- 343
- 344
- 345
- 346
- 347
- 348
- 349
- 350
- 351
- 352
- 353
- 354
- 355
- 356
- 357
- 358
- 359
- 360
- 361
- 362
- 363
- 364
- 365
- 366
- 367
-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