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ortant Announcement
PubHTML5 Scheduled Server Maintenance on (GMT) Sunday, June 26th, 2:00 am - 8:00 am.
PubHTML5 site will be inoperative during the times indicated!

Home Explore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Chi)2021_FA_HR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Chi)2021_FA_HR

Published by chow chee wai, 2022-03-10 03:13:45

Description: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Chi)2021_FA_HR

Search

Read the Text Version

课 程 研 讨 会 论 文 集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2021



1 新常态:用科技打造求知的双翼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第一司)母语处司长 王梅凤女士 2020年,冠病疫情突然来袭,双文化研讨会及相关活动改以线上自主学 习的形式进行。2021年,疫情仍未过去。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尝试新的 学习模式,今年的双文化研讨会我们改以线上直播的形式,让老师及同学们 能够跨越空间上的距离,一起学习,并展现过去一年为双文化研习论文所付 出的努力。这种学习模式的改变短期来看似乎是为情势所迫,但却可能是未 来教育与学习的方向。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这种改变,让科技为我们 打造求知的双翼,而不是卸掉我们的臂膀。 今年的学生论文也继承了这一两年的研究趋势,除了以往较常使用的问卷调查,学生们使用的研究 方法越来越多元:有用传统文献论证法的,也有结合文献与调查的混合法。除此之外,同学们在课题的 选择上也比往年广泛,除了常见的经济、环保和政策问题外,也有一些贴近生活的新颖课题,例如:二 语学习、电影、电子竞技、冠病疫情等。这些变化以及进步有赖于许多人的努力以及默默耕耘,例如在 校指导学生的老师们,以及担任论文审评工作的李志贤副教授和吴福焕博士。感谢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以 及二位学者的慧眼识珠,你们见证了双文化学生成长的每一个脚印!希望同学们也能再接再厉,继续探 索不同的课题,并积累撰写论文所需要的技巧及思维,践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真谛。 在过去一年,各校的老师及学生为了适应新常态都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特别是双文化课程的老师 们,为了弥补学生无法出国浸濡的缺憾,更是花了许多的时间设计并开展替代的活动,例如:与海外学 校的线上交流活动、名家讲座、本地学习之旅、线上企业参观等,目的就是希望能让学生们体验更充实 的双文化课程,更深刻体会双文化的精髓。在此,我谨代表双文化团队向各位校长及老师们致谢!你们 辛苦了! “一带一路”计划、中美关系、亚太地区安全、南海问题、亚洲的经济发展……现今世界的局势瞬 息万变。2005年,双文化课程在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的倡议下正式开办。不知不觉,双文化课程 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当初创设双文化课程,就是希望能培养一批学贯中西、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 交流能力的人才,以期大家有一天能运用你们独到的双文化视野,为社会、国家和世界作出贡献。为了 实现这一目标,老师们在备课时除了得结合不同视角的内容与资料,也得与时并进,掌握最新的时事动 态与信息,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世界。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双文化学子在学成后投身于社 会,足迹遍布金融、商业、网络安全、法律、旅游、航空、传媒、教育等各个不同领域。双文化课程为 学生奠定文化知识与素养基础,让学生具备多元的观察视角,对国际局势与时事课题有精辟的见解,让 学子们能挥舞手中的利剑,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用自信与能力将跌宕崎岖开拓成纵横千里,将未知 风险开拓成沿途风景。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以学长、学姐们为楷模,好好学习,从多元视角思考我国和世 界的关系,成长为优秀的双文化人才,并成为未来新加坡发展最坚实的后盾。 我深信,双文化视野是青年必备的一项核心能力。它能让我们突破孤岛思维,改变单一文化价值 观,让新加坡与世界实现共存、共赢。双文化思维就像一道桥梁,让疏离、陌生的人群有了温度与亲近 感,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小的地区,而是一个多元、绚丽、璀璨的新世界。祝愿所 有双文化学子都能学有所成,拥有一双看清世界格局的慧眼。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学校活动照片 2 公教中学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学校活动照片 3 圣尼各拉女校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学校活动照片 4 德明政府中学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学校活动照片 5 诺雅初级学院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学校活动照片 6 华侨中学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学校活动照片 7 南洋女子中学校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学校活动照片 8 立化中学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学校活动照片 9 新加坡女子学校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镜头会说话 10 2021年“镜头会说话”得奖作品 学校 学生 照片标题 公教中学 洪义杰、陈昱凯 《立》 圣尼各拉女校 黄嘉乐、宋奇融 《棋局》 德明政府中学 《桥》 华侨中学 蔡怡萱 《被遗忘的时光》 南洋女子中学校 蒋岳航 《钟楼·华中精神》 陈俊安 《相得益彰》 立化中学 陈杞越 《中西合璧》 郭哲涵 《裙摆上的与时俱进》 新加坡女子学校 李奕慈 《阳光普照》 魏钰雯 《儿时》 廖子慧 《立》 《棋局》 一尊圣母像挺立在竹林里,面前郁郁 竞争激烈,趋之若鹜; 葱葱,山清水秀。池塘里有色彩斑斓的 一时不慎,满盘皆输。 锦鲤鱼,一片生机勃勃。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 红色鲤鱼代表火,金色鲤鱼代表金, 加上木、土和水,一眼望去,五行俱全。 此画面贯穿中西,将其合并为一。 黄嘉乐、宋奇融 • 公教中学 洪义杰、陈昱凯 • 公教中学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镜头会说话 11 《桥》 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建筑物。建桥的目的是 允许人、车辆、火车或船舶穿过障碍,从而连结两地。 切身体会,我们不也正处在充满文化、政治障碍的 时空中吗?中美关系紧张、宗教不融和、恐怖种族主义 抬头等。 这时我们应该要反省一下,我们可以做一座桥樑吗? 作为中介,跨越障碍,连结两地? 蔡怡萱 • 圣尼各拉女校 《被遗忘的时光》 参观台湾的时报大楼,让我认识了报章的制作过程与 文章的编制,也让我意识到传统媒体在现今面对的 挑战。传统媒体如报章是渐渐被科技的发展给取代了, 更少人会花时间读报章了,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到网上 阅读文章,导致传统媒体渐渐消失。那天,我脑海里 想着:“那么,现今的网络几时会像传统媒体被遗忘 了?”那时,我心里感到一丝温暖,也感到一丝 凉意。 蒋岳航 • 德明政府中学 《钟楼·华中精神》 华侨中学钟楼建于1925年,是华中自强不息的精神 标志,也是一座国家重点文物。钟楼建筑风格中西 合璧,呈现独特的面貌,其鲜明的中式建筑标志包括 左右对称的设计、中式窗棂、坡顶,西式建筑标志有 庄严的希腊式梁柱、三角前冲和钟面西方塔顶等。 2019年欢庆百年华诞。身为华中学子,我为自己能在 钟楼里读书感到由衷的骄傲。 陈俊安 • 华侨中学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镜头会说话 12 《相得益彰》 陈杞越 • 南洋女子中学校 郭哲涵 • 立化中学 老师:眼尖的小朋友,看出来这两座建筑的差别吗? 女孩:一个扁扁的,一个高高的。 老师:真棒!这分别是 18 世纪土生华人的住宅和 21世纪现代设计师的杰作。 女孩:哦,土生华人...... 7年后,(2021) 女孩:谢谢大家,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这一张 乌节路的照片。很久以前,我还小的时候,只看 到了一个扁扁的,另一个高高的建筑。高高的 建筑仿佛矗立在前排屋子上。 现在回首,才发现其中的奥妙。不同时代的建筑 相得益彰,它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大浪淘沙, 时代的齿轮从不停歇。让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 展望美好的愿景。 《中西合璧》 天津庆王府是座蕴含着浓浓中西文化气息的建筑。 屋顶上所雕刻出的凤凰和孔雀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 神物,而这些神物象征着吉祥、和谐、善良和和平。 府内的建筑风格则汲取英、法、德、意等九国特色德欧 式古典建筑风情与欧式现代的风格。这个建筑体现出了 天津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也突显出其洋气现代大都市 气息,以及双文化的精髓。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镜头会说话 13 《裙摆上的与时俱进》 《阳光普照》 这是《郭培:中国艺术与高级定制服装》 这张图是在中国浸濡时, 在颐和园拍下 展览中的一件作品。第一眼,我就被 的。夕阳西下,风平浪静,让我想起 惊艳到了。中华传统服装设计和现代设计 双文化,因为它似乎代表东西文化和谐共 结合起来讲诉,诉说着关于亚洲历史、 存的可能性的存在。天与地虽遥不可及, 文化及身份认同的故事。对我而言,这种 但从某个角度来看,它却是能碰面、 文化的结合与现代的切入是双文化课程和 能完美遇见彼此的。在大家的理想之中, 郭培老师的作品有所相似的地方,在保留与 若东西方都能稳定、和平共同发展, 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确保能够与时俱进。 并带领世界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上, 便犹如图里天地结合,阳光普照。 李奕慈 • 立化中学 魏钰雯 • 立化中学 《儿时》 一眨眼,我们不再庆祝儿童节,不再去游乐场,不再打闹尖叫。 那时的我们没有心思,不会算计,无需衡量得失,伤心就哭, 开心就笑。那无知、单纯的小孩去哪儿了呢?游乐场的铁杆今已 生锈,旁边的椅子也涂上新漆,最爱的溜滑梯变小了许多。 童真,就如那些曾经爱不释手的玩具,在心底的某个隐秘角落, 尘封。 廖子慧 • 新加坡女子学校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获奖名单 14 卓越论文奖 学校 学生 论文题目 圣尼各拉女校 黄美蕙 探讨社交媒体对中国青少年社交情况的影响 德明政府中学 比较新加坡和广州乘客对公交车服务的满意度 葉嬣萱 同源同宗不同心——对比新加坡华族和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 华侨中学 包曦尹 曹宇轩 中国Z世代网络音乐社交的研究与启示——以网易云音乐为例 南洋女子中学校 刘宇翔 程琬晴 网络舆论监督是否有助于建设社会公正 梁睿倩 对比新加坡和中国部分城市的中学在疫情期间的网络课程 杜爱琪 新中两国青少年的电影素养教育对比研究 杰出论文奖 学校 学生 论文题目 德明政府中学 赵元桢 华侨中学 浅谈中美电影现有的跨文化交流 南洋女子中学校 许瀚文 立化中学 郑丽娜 探讨新中两国学生对华族传统绘画艺术传承的理解 新加坡女子学校 向秋宇 杜凌宇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生育政策宣传标语看中国社会的变迁 高山 以来福士城为例探讨新加坡企业在中国的成功要素 林嘉炜 吴优 对比新中两国的电影审查制度 陈乐 钟瑞琳 对比新中两国中学生的网络版权意识 方仪 新中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对比分析 冯暐祺 对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对两国青少年(中学生)的教育 价值 童靖媛 探讨互联网经济如何影响新中两国青年的择业观 朱彦琹 新中两国青少年对精神心理卫生的包容度对比 魏钰雯 对比新中两国年轻人的社会事务参与度——以社交媒体为例 王秋怡 对比新台两地夜市文化 张一芳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获奖名单 15 优秀论文奖 学校 学生 论文题目 公教中学 彭士庭 圣尼各拉女校 陈鼎 分析新中两国对中西医的看法 罗可竣 德明政府中学 钟幸恩 对比新中两国青少年对电子竞技的印象 探讨新中两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影响 潘佩怡 心病还须心药医——新加坡和中国京津地区初中生面对的心理问题及 其成因初探 李裕涵 比较新加坡与台湾中学生对于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防疫措施的 认同度 梁馨仪 探讨中国如何在新冠疫情下施展并积累软实力 华侨中学 沈彦仪 中国真人秀节目对新中青少年的影响之探讨 李景宏 南洋女子中学校 肖博仁 对比抖音对新中青少年的心理影响 立化中学 王治轩 张艺瀚 小视频,大文化——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探讨传统华族文化的海外传播 新加坡女子学校 罗菲 黄欣宁 从新冠病毒爆发看在大数据时代对抗传染病的契机与挑战 梁嘉恩 对比社交媒体平台对新中两国青少年自信心的影响 探讨新中中学生眼中的新中关系 林钰恩 新中两地年长人士使用电子支付之比较 姜文婕 探讨娱乐网红对新中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郭哲涵 新中两国在线教育市场发展比较——以网络教育资源为例 从食物浪费的处理方式对比新中两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杨頤霖 比较新加坡、中国大陆及台湾学生在校第二种语文的学习态度 王丹莹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16 目录 序言 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 1 (第一司)母语处司长 学校活动照片 王梅凤女士 2 镜头会说话 10 获奖名单 14 页码 论文课题 学校 作者 18 教育 南洋女子中学校 钟瑞琳 28 对比新中两国中学生的网络版权意识 新加坡女子学校 方仪 37 新中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对比分析 圣尼各拉女校 梁睿倩 47 对比新加坡和中国部分城市的中学在疫情期间的网络课程 德明政府中学 57 对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对两国青少年 冯暐祺 67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 杜爱琪 新中两国青少年的电影素养教育对比研究 77 比较新加坡、中国大陆及台湾学生在校第二种语文的学习 王丹莹 85 态度 95 潘佩怡 105 社会 黄美蕙 心病还须心药医——新加坡和中国京津地区初中生面对的心 葉嬣萱 115 理问题及其成因初探 探讨社交媒体对中国青少年社交情况的影响 李裕涵 125 比较新加坡和广州乘客对公交车服务的满意度 134 比较新加坡与台湾中学生对于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防疫 曹宇轩 143 措施的认同度 刘宇翔 153 杜凌宇 163 中国Z世代网络音乐社交的研究与启示——以网易云音乐为例 华侨中学 程琬晴 172 南洋女子中学校 黄欣宁 182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生育政策宣传标语看中国社会的 梁嘉恩 192 变迁 立化中学 姜文婕 网络舆论监督是否有助于建设社会公正 朱彦琹 对比社交媒体平台对新中两国青少年自信心的影响 魏钰雯 探讨新中中学生眼中的新中关系 杨頤霖 探讨娱乐网红对新中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新中两国青少年对精神心理卫生的包容度对比 对比新中两国年轻人的社会事务参与度——以社交媒体为例 从食物浪费的处理方式对比新中两国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17 文化 公教中学 彭士庭 201 德明政府中学 陈鼎 211 分析新中两国对中西医的看法 包曦尹 218 华侨中学 沈彦仪 228 同源同宗不同心——对比新加坡华族和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感 新加坡女子学校 赵远桢 中国真人秀节目对新中青少年的影响之探讨 许瀚文 236 郑丽娜 浅谈中美电影现有的跨文化交流 向秋宇 245 李景宏 探讨新中两国学生对华族传统绘画艺术传承的理解 肖博仁 256 王治轩 对比抖音对新中青少年的心理影响 张艺瀚 265 王秋怡 小视频,大文化——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探讨传统华族文化 张一芳 的海外传播 华侨中学 高山 275 对比新台两地夜市文化 立化中学 林嘉炜 童靖媛 286 经济 郭哲涵 296 以来福士城为例探讨新加坡企业在中国的成功要素 公教中学 罗可竣 305 南洋女子中学校 罗菲 313 探讨互联网经济如何影响新中两国青年的择业观 林钰恩 323 新中两国在线教育市场发展比较——以网络教育资源为例 圣尼各拉女校 钟幸恩 336 科技 德明政府中学 梁馨仪 345 对比新中两国青少年对电子竞技的印象 吴优 从新冠病毒爆发看在大数据时代对抗传染病的契机与挑战 华侨中学 陈乐 355 新中两地年长人士使用电子支付之比较 364 政治 365 探讨新中两国的养老金制度及其影响 探讨中国如何在新冠疫情下施展并积累软实力 对比新中两国的电影审查制度 鸣谢 编委名单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18 对比新中两国中学生的网络版权意识 作者:钟瑞琳 学校:南洋女子中学校 责任编辑:黄璜老师 内容摘要 新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保护互联网知识产权也成为国家产业乃至每一 个网民共同的利益诉求,以及迈入大智能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学生一方面作为拥有良好文化素养和法律 素养的知识分子,理应成为版权维护的主力军;一方面又能从一系列“盗版”和侵权行为中受益,使其有可 能在无形中成为了盗版泛滥的推波助澜者。因此,培养中学生对于网路版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重要。本文将 对比新中两国中学生所处在的环境,以及他们对一些版权问题的看法,并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尝试解读环境 对学生的影响,并针对如何加强双方网络版权意识提出建议。 一、引言 1987年新加坡设立了《版权法》,但由于互联网当时尚未出现在人们视线中,并没有考虑网络内 容共享方面的问题。多年来,为了解决因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些问题,1新加坡已经对版权法进行了小 幅修正,例如在2014及2016年《版权法》中引入了一些条款。而近年来新加坡政府也在持续商讨新加 坡30年来最大的版权改革,以让法律跟上世界发展的节奏。而中国作为近年来经济与文化飞速发展的 大国也在网络版权方面下了大功夫。2如今,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版权管网治网能力不断 提升。“剑网2019”专项行动更是硕果累累,成效显著,剿灭了不少网上侵权媒体。 然而,在法律制度不断地更新以适应新时代下,许多人的网络版权意识仍无法跟上这飞速发展的产 业。法律固然能铲除一些侵权网站等媒体,但却无法解决症结。网络侵权行为不断,被起诉的却寥寥无 几。一方面是普遍缺乏保护版权意识,另一方面是盗版者多,分布范围广而侵权行为普遍较轻,起诉成 功的补偿常常不及起诉时人力财力的消耗。因此,想要解决网络侵权的问题便得釜底抽薪,培养人民良 好的版权意识以从根源上减少侵权案件,同时结合对现存侵权案件的惩罚双管齐下,将效率最大化。培 养意识分为很多方面,新中两国在这些方面多多少少都有做出不同层面的努力。而这些努力无论在执行 方式还是影响中学生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两国亦可以互相借鉴学习以加强两国中 学生的网络版权意识。 1 赵珍《<新加坡版权审查报告>发布》(2019年2月2日)[2020年11月16日],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20874.html。 2 中国信通院《2019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2020年11月16日],http://www.caict.ac.cn/kxyj/qwfb/ztbg/202009/ P020200916678900525950.pdf。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19 二、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目的为比较新中两国中学生的网络版权意识,分析、探讨两国在该课题上的差异及其背 后原因,并浅略提出建议以及双方可向对方借鉴之处以提高中学生的网络版权意识,为大智能时代做准 备。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是年龄介于13至18岁的新加坡与中国中学生。这是因为中学是两国的义务教 育,也是青少年踏入社会或者大学生涯——也就是开始接触更多原创前最主要的一段时间。因此,在此 时拥有良好的知识产权观念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文献收集资料。问卷调查的问题涵盖了三种问题类型: 1. 生活中对于网络版权的了解以及盗版侵权现象的调查 2. 学生对于盗版及侵权态度的调查 3. 学生周遭环境是否有提供塑造良好网络版权意识的条件 笔者向新加坡7所中学的学生发出了调查问卷,并收回有效问卷132份。至于中国,笔者共收回了 105份有效问卷。其中,北京、上海、沈阳等一线城市占73份,而鹰潭、九江、曲靖等其他城市占32 份。笔者之所以在中国发出两份内容相同的问卷,是因较发达城市的环境(如教育水平及资源)或许会 影响到中学生的版权意识,因此将结果区分开来可以更好看出环境是否会造成影响。除非结果大相径 庭,笔者仍然会将中国的调查结果放在一起与新加坡的结果作比较。 除了调查问卷,笔者也阅读了有关新中两国对于版权保护的措施的网页及新闻报道,并在新中两国 都进行了数个访谈,以更好地理解环境和版权意识之间的关联。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由于新中数据基数不一样,笔者将数据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以更直观准确地进行比较。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20 (一)两国中学生对于版权保护的了解 图一显示,两国中学生大多都“不是很清楚(网络版权)相关规定”,而“不了解”的人数也比 “很了解”多。从这点可以推断出两国大多数中学生对网络版权的观念都较为模糊。两国虽然在法律及 制度上都有进步,但大多数的中学生却并没有充分了解这些制度。而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有可能会造成两 国中学生无法清楚界定哪些行为算侵权以及侵权者将付出的代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稳定良好的是非 观。除此以外,图一也显示“不了解”和“不清楚”网络版权的中国中学生占了更高的百分比,但差距 并不大。 图二则显示两国中学生大多都是通过社交媒体上他人的分享了解网络版权相关信息。这可以归功于 社交媒体的普及型和开放性,不仅使信息更快速传播也使大众可以公开讨论。如今许多网络侵权案件都 是由社交媒体曝光并引起广泛的关注及讨论,从而抵制侵权。然而,和“自己寻找相关资料”相似,光 靠社交媒体是无法让中学生全面接触到完善的信息的。网络上信息固然多,但其中也存在着大量未过滤 或者过于片面的消息。再加上网络版权仍存在着一些灰色地带,中学生很有可能在没有对网络版权有着 清楚的认知下被这些不实信息误导,从而对网络版权持有错误认知。因此,笔者认为较为靠谱的了解网 络版权的方式是靠学校教育和官方新闻。 同时,图二也显示22%的新加坡中学生选择学校教育作为了解网络版权信息的途径,而只有12% 的中国中学生选择此项。此外,“学校教育”也是最少中国中学生选择的选项。这更是显示出对比新加 坡,很大部分的中国中学(至少在填写调查问卷的学生中),网络版权相关的教育占学生信息来源的很 小一部分,仅占了12.4%。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21 图三显示大部分的中国中学生都选择了“较清楚”或是“很清楚”,分别占了36%和40%,而这 与图一显示的资料相驳。再结合图二中大多中国中学生是从社交平台上获取版权相关信息,笔者猜测许 多中国中学生虽然在社交平台上接触到很多有关侵权的案例,但却不是很了解其背后相关的法规条例。 相比之下,大多新加坡中学生则选择了“较清楚”和“不知道如何界定是否侵权”的选项。从图二 可以看出,新加坡学生大多通过新闻及社交媒体获取相关信息。有意思的是,这和中国的数据呈不一样 的趋势。新加坡中学生虽然也大多是通过社交媒体获取信息,却比起中国中学生更不清楚网络上的侵权 现象。结合图一,笔者推断新加坡中学生的“不那么清楚”可能是因为社交平台上缺乏有关版权保护的 推广。当然,由于两国的主流社交媒体不一样,笔者也不排除新加坡中学生所使用的社交媒体上可能存 在更少侵权案例及讨论的可能性。 (二)两国中学生所处在的环境 图四显示,百分之八十多的中国一线城市和新加坡的中学生都有在学校中被提醒有关网络版权 事宜。相比之下,本次问卷调查的其他非一线城市的中学生则较少在学校中获得网络版权的相关信息 (“很少被普及”的选项占41%)。同时,选择“没有”的中国其他城市的中学生也占了更大的比 例。这显示中国一线城市和新加坡的中学在向学生科普、传播网络版权意识之处都有下努力,而其他城 市的中学或许对此并不那么重视。这显示中国较发达的城市和其他城市的学校之间存在着对于网络版权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22 不同的重视程度。中国其他城市17%的中学生表示学校有时也会侵权的数据更是显示有些城市的中学 甚至都没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版权体系。 笔者推测这有可能是各个地方地域治理体系对网络版权保护的重视和治理效率的不同所造成的。作 为一个小国家,新加坡在执行一些制度上会比中国容易得多;再加上新加坡政府对版权保护的重视,相 关法律的执行效率也会较高,较“严”。因此,新加坡教育部和教育机构也相对会更重视学生在日常生 活中对于网络版权的保护。而这也适用于中国一线城市以及其他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拥有 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因此教育机构通常也会更加重视维护网络版权等问题。反之,在一些教育资源相 对更少的城市及学校网络,版权保护等问题在其他更基础的问题的衬托下便显得次要,因此重视程度也 会减少,甚至可能出现为了减少经费而侵权(包括但不限于使用盗版软件)的行为。基于中国省份多, 不同地方政府各部门对版权保护的重视以及处理侵权行为的执行力的不同也会间接影响当地教育机构对 网络版权保护重视程度。 图五:谷歌上的图片页面 图六:百度上的图片页面 图七:谷歌图片过滤系统 图五、图六展示了两国常用搜索引擎展示页面的不同。与谷歌相反,百度的图片展示页面并没有显 示“图片可能受版权保护”。虽然这行字并不起眼,但却可以很好地提醒学生有关图片的版权保护。而 百度作为中国主流搜索引擎并没有类似的提醒,因此很容易使搜索者无意侵犯了图片的版权而不自知。 除此之外,图七显示的谷歌过滤系统也使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图片。而百度虽也有版权过 滤,却没有谷歌分得这么细。谷歌作为新加坡主流搜索引擎的一系列操作不仅可以使部分使用它的新加 坡中学生减少图片侵权的现象,也可以在无形中为学生塑造良好的图片版权意识。而百度在图片版权保 护方面的措施没有谷歌完善,多多少少也会使中国中学生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23 表一:两国中学生接触盗版的软件、网站 新加坡 中国 Kissanime (动漫) 迅雷下载 123 movies 等盗版电影网站 太平洋下载中心 360软件下载 百度网盘 表一显示新加坡中学生接触盗版媒体大多是通过网站,而中国中学生主要是通过一个软件中介。同 时,中国中学生使用的软件几乎都是国产软件,而新加坡中学生接触的几乎都是政府无法干预的外国网 站。有点不同的是,新加坡并没有一个可信赖的国产大型网站让其下载盗版软件,而拥有大量盗版资源 的国产网站会迅速被强行关闭。相比之下,表一中中国各软件的大型公司都一直经营盗版软件的下载, 但从未被关闭。这些网站、软件的存在使两国中学生可以非常容易获得盗版产品。盗版挤占抢夺正版市 场,使中学生缺乏消费正版版权产品的市场环境,从而进一步强化盗版消费的认同,削弱版权意识。 (三)两国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网络版权保护的实行 图八显示新中两国大部分中学生都选择了“很少”。同时也有不少人选择了“经常”和“有时”。 此外,图九也显示39%的新加坡中学生和46%的中国中学生会选择免费共享平台获取资源,而只有少 部分中学生会到正规网站获取资源。这代表着许多学生虽然在明白自己的行为或许会侵犯版权的情况 下,仍然选择在有些时候这么做。笔者认为这个现象令人担忧。这是因为对原创者来说,他们的产品大 部分都是通过自主研发设计的,而此过程投入了不少人力物力,一旦他们的产品被非法转载并以更低的 价格或以免费的形式传播,那么开发出该产品的原创者将受到极大的损失。表一也显示有些中学生会在 非法网站上观看盗版电影、动漫等等,而不是通过正确渠道付钱观看。这些盗版网站的观影流量十分庞 大——根据内容保护和市场分析公司MUSO公布的最新数据,2017年盗版网站的访问量达到了3000亿 次——而其变现量也为制片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更甚的是,政府无法完全删除其他国家的盗版网 站,因此这些盗版网站至今依然未被剿灭。而中学生支持这些网站的行为是在无意中助纣为虐。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24 对比新中,图八中选择“从不”的新加坡中学生的比例高于中国中学生,且几乎是其两倍。选择 “有时”和“经常”的中国中学生也都高于新加坡中学生。除此之外,图九中选择到免费网站获取资源 的中国中学生的比例也更大。这侧面反映了中国中学生更有可能选择使用盗版,而这是缺乏一定版权保 护意识的现象。 图十显示,高达53%的中国中学生使用盗版的原因是因正版软件对他们来说过于昂贵,而45%的 新加坡中学生则是因没有获取正版的渠道。的确,版权产品如果价格过高,就会打开盗版侵权的市场空 间。同时,一些资源被防火墙屏蔽或是在当地无版权也会造成人们转向盗版及侵权。两国中学生选择 “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均占低比例,代表大部分人仍持有“盗版是不对”的道德底线,却会在自 己认为不得以的情况下侵权或使用盗版。而有一部分中学生选择此项则表示还有一些人对侵权的犯罪性 质认识不足。 此外,比起资源的经济性,新加坡中学生更在乎获取资源的便利性,而中国中学生则恰恰相反。笔 者猜测这可能可归因于以下两点: 1. 基于中国创立版权制度前盗版盛行的状况,中国中学生或许已习惯了不付费而获取资源。因此,面 对需要收费的版权作品可能不适应付费,因此转向免费或便宜的盗版。新加坡中学生则没那么注重 经济问题或许是因为新加坡版权制度创立得较早,国民较习惯为版权产品付费,因此相较于经济问 题更在意自己是否能获取资源。以动漫作例子,中国的各大视频软件都供有动漫,却需要以充会员 的方式为其版权付费。当学生不想付费便会寻找盗版资源免费观看。相比之下,许多新加坡中学生 之所以会使用Kissanime等动漫网站观看盗版动漫,正是因为目前没有其他渠道观看这些动漫。 2. 选择经济问题的同学中或许有一些家境的确不允许他们长期购买这些资源的学生。版权产品,特别 是例如Adobe等软件,往往需要昂贵的费用,而有些家庭在需要用到这些资源的同时无法支付这些 费用,因而“无奈”转向盗版。更何况有些版权产品因背后资本的操控而变得天价。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25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小结 经过研究调查显示,新中两国中学生对于网络版权保护方面的认知以及意识都仍有欠缺:双方都 多少有些缺乏有关这个领域的了解,甚至对于侵权盗版的犯罪性质认知不足。双方都存在着在日常生活 中侵权或是使用盗版的行为,而大多数是因为盗版往往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实惠,而有些资源也更方便获 取。对比新中,更多中国中学生具有较高的盗版消费偏好,而新加坡中学生对于版权产品的合法消费行 为略高于中国中学生。调查也显示,相比新加坡,中国版权交易市场还存在着无序化现象,不同区域的 执行效率以及力度也使中国网络版权保护难以达到全国平衡。 (二)两国中学生网路版权意识有所欠缺的原因分析 中国 1. 中国版权制度起步比较晚,又因其保护范围较广的特殊性以及伴随着的客体不断增加而导致网络版 权侵权的分散化。中学生接触和了解网络版权的时间不够长,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教育水平 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注意版权、关注版权,但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尊重版权、保护版权的氛 围。3目前,中国教育部规定的初中必修课《道德与法治》、高中必修课《思想政治》、高校大学 必修课《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均没有网络版权相关教育内容。此外,缺乏一个统一的学习系 统也导致不同地方的教育水平以及重视网络版权的程度不同,使一些地方的中学生完全缺乏对于网 络版权的了解。 2. 中国版权法规同世界水平相比并不落后,但打击盗版的执法力不够,侵犯版权的负激励不足。4在 打击盗版执行不力的情况下,生产和使用盗版的收益大于损失,使版权侵犯行为获得了正向激励。 中学生萌生侥幸心理,因而侵犯版权。 3. 版权产品价格偏高,存在资本操控市场的现象。 4. 缺乏成熟的版权保护市场环境——表一显示的各个经营盗版软件蚕食着正版产品的市场空间,使中 国中学生缺乏消费正版版权产品的环境。 新加坡 1. 虽然有些中学在品德与公民课程中会纳入一些有关网络版权保护的教育,学校老师也会提醒,但有 些较为灰色、无法被惩罚的侵权行为(例如盗版动漫)却不那么受学生重视。再加上新加坡政府和 学校无法对使用这些灰色网站的学生进行任何法律惩罚,学生更是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学生对 于网络版权的了解不足,相较于中国社交媒体,新加坡中学生使用的社交媒体缺少相关宣传以及讨 论。抄袭侵权作品如电影《少年的你》在中国社交媒体、论坛上会被大规模抵制,在新加坡却毫无 影响。 2. 缺乏一些资源获取渠道或是软件,使学生转向盗版网站获取资源。 3 李星仪《刘宁:版权教育应从学生抓起》(2019年3月20日)[2020年11月16日],http://www.iprchn.com/cipnews/news_content. aspx?newsId=114749。 4 《网络版权治理的困境及破解路径》(2019年5月31日)[2020年11月16日],http://www.cac.gov.cn/2019-05/31/c_1124566806.htm。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26 (三)建议 中国 中国应当完善版权保护法律制度,并加大盗版现象的管理力度。中国作为一个版权立法历史较短的 国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国情,学习例如新加坡等版权保护制度完善的国家成功的经验,完善版权保 护法律法规,并遏制“你情我愿”的盗版交易行为。 新加坡 新加坡的版权保护体制完善,目前还在进行改革,使其更容易被国民理解应用。为了让中学生更加 了解这些有关消息,新加坡可以通过各社交媒体多散播有关网络版权保护的消息,呼吁人们抵制盗版和 侵权行为。 新中两国 虽说中国社交媒体上有着大量呼吁抵制侵权的行为,但两国在宣传和普及力度上显得有些不足,宣 传渠道也不够广泛。两国想要加大对中学生的网络版权宣传力度,必须拓宽宣传渠道并坚持渠道的多样 化。例如针对中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讲座及大型活动等方式,将版权保护知识潜移默化 地渗透到青少年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使其认识保护网络版权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支持正版,抵制盗 版”的良好习惯。除此以外,两国也可以通过媒体——例如新加坡派给中学生的刊物《逗号》,转播网 络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 除此以外,教育方面新中也可以将网络版权保护编入必修的课程,例如新加坡的公民与品德课程及 中国的《道德与法制》教案中。网络版权保护意识必须从小抓起,才能扎稳根,从小塑造良好的习惯。 五、研究局限 由于调查数量有限,双方收回的问卷数量并不一致,中国其他城市收回的问卷也较少,数据无法完 全反映新中两国中学生的网络版权意识,必存在偏颇。 六、结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完全改变所有国人的网络版权意识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不断更新的政 策。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以中学生作为培养良好网络版权的切入点或许是个可行的选 项,但目前新中两国中学生仍缺乏一定的网络版权意识,因此两国需开始着重于培养中学生的网络版权 意识,以使其在未来能够为保护原创作品尽一份力。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27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李星仪《刘宁:版权教育应从学生抓起》(2019年3月20日)[2020年11月16日],http://www.iprchn.com/cipnews/ news_content.aspx?newsId=114749。 2. 《MUSO:2017年全球盗版网站访问量超3000亿次》(2018年3月16日)[2020年11月16日],http://www.199it. com/archives/703382.html。 3. 孙悦《2017年中国版权发展及热点问题回顾》(2018年1月21日)[2020年11月16日], http://www.ncac.gov.cn/ chinacopyright/contents/555/357836.html。 4. 《网络版权》[2020年11月16日],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D%91%E7%BB%9C%E7%89%88%E6 %9D%83。 5. 《网络版权治理的困境及破解路径》(2019年5月31日)[2020年11月16日],http://www.cac.gov.cn/2019- 05/31/c_1124566806.htm。 6. 赵珍《<新加坡版权审查报告>发布》(2019年2月2日)[2020年11月16日],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20874. html。 7. 中国信通院《2019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年度报告》[2020年11月16日],http://www.caict.ac.cn/kxyj/qwfb/ ztbg/202009/P020200916678900525950.pdf。 英文文献 1. Damjan Jugović Spajić. “Piracy statistics for 2020 - People would still download a car.” DataProt.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9, 2020. https://dataprot.net/statistics/piracy-statistics/. 2. “Digital Piracy.”Youth and Media. Last modified November 24, 2007. http://youthandmedia.org/wiki/Digital_Piracy. 3. Gabriel Lim Zhi-Hao. “Online Privacy: Issues Faced by Content Holders in Enforcing thei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ingapore Law Review. Last modified February 7, 2017. http://www.singaporelawreview.com/juris- illuminae-entries/2017/online-privacy-issues-faced-by-content-holders-in-enforcing-their-intellectual- property-rights.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28 新中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对比分析 作者:方仪 学校:南洋女子中学校 责任编辑:马艳萍 内容摘要 我们已然踏入了信息时代,许多国家都致力发展网络科技,以加强在未来的竞争优势,保障未来利益。 但是,层出不穷的网络安全问题却不断限制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甚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以及国家安全造成威 胁。因此,网络安全成为了各国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新关注点。作为国家未来踏入数码信息时代的中坚力量, 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显得格外重要。对比新中两国,不同的国情与教育体系导致新中中学生对网络安全意 识的认识与态度大相径庭,国家有关网络安全的措施与计划也都各有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因此,笔者希望 通过对比新中两国在这些方面的不同,促进两国互相借鉴,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两国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意 识。 一、引言 网络安全意识是指人在网络空间活动中所具备的安全风险意识,主要包括对网络空间的认知、对网 络环境的认识、对网络活动中各种风险因素的感知和对具体安全事件或挑战的反应等。1对于出生于信 息时代的中学生,网络已然渗透到他们每个人的生活里,成为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 是网络诈骗与信息被盗事件层出不穷,对我们的人身、信息与财务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新加坡网络安全 局2018年的网络安全调查显示,有48%的受访者在一年内遭到至少一次网袭。22019年,中国公安部在 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0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万人。3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新中两国都积极加强防范措施,广招人才, 但随着网络世界的逐步发展,网络罪犯也在进步,光靠国家的措施并没有很大的效果。新加坡国务资政 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就在去年指出,“虽然我国如今具备更好的条件应对网络袭击威胁,但面对 日趋复杂的网络攻击行动,我国的网安防线很难成为坚不可破的堡垒。”因此,近年来新中两国都意识 到了提高人民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新加坡在2019年为全面防卫增设第六支柱——“数码防卫”, 而中国也兴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提升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长雅国博士 2017年2月出席网络安全局首次举办的网络安全活动时也强调了国人须拥有良好网络安全习惯的重要 性。对于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更为重要,毕竟他们一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就得立刻适应“数码经济” 1 桂畅旎<各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主要做法、特点与借鉴>,见《中国信息安全》,2018年,第9期,页67-70。 2 <网络安全防卫不可松懈>,《联合早报》,2019年12月24日(第1版)。 3 韩辉<2019年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20万起>,《法制日报》,2020年1月19日(第1版)。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29 的大环境,而几年以后的网络环境也可能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变得更加危险与深不可测。4因此,本文 将从两国中学生的行为、态度等多方面对比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并分析其背后原因。最后,探究双方 可以相互借鉴的优点,提出建议,以加强双方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二、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1. 对比新中中学生对待网络安全意识的外在表现(行为、态度、看法等) 2. 分析表现异同背后的原因 3. 如何互相借鉴,提高新中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1. 资料收集:笔者通过查阅中国、新加坡与西方国家的新闻、报章以及有关网络安全意识的中国论文 收集资料。 2. 文献研究:笔者向新加坡与中国13-18岁的中学生发出调查问卷,共回收342份有效问卷,其中233 份来自新加坡中学生,109份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中学生。鉴于大多数中国问卷来自发达地区,本文 将集中于新加坡与中国发达地区的对比分析。此外,本文数据也将以百分比的形式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安全意识概述 图1:请您为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打分 图1显示大多数的新加坡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介于7-8分之间,平均分为7.0,而中国中 学生则集中于5-8分,平均分为6.5,总体来说新加坡中学生给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打的分高于中国中 学生。这可能是因为新加坡中学生接触网络比较多,使用时间比较久,学校也积极教育学生要具备网络 安全意识,因此学生对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更自信。 4 <加强国人网络安全意识>,《联合早报》,2017年3月2日(第1版)。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图3:您使用网络时是否有过以下行为? 30 (二)新中中学生的网络安全习惯和行为 图2:您使用网络时是否有以下的习惯? 图2显示少于50%的新中中学生会“仔细阅读……保护条规”,“下载网络安全防护软件/防火 墙”,“在不同账户更换密码”以及“定期更换密码”等四条网络安全习惯。这表示新中中学生都还没 有养成好的网络安全习惯,全面地在网上保护自己,防御外患。新加坡学生甚至在给网络罪犯制造趁虚 而入的机会,造成内忧。图3显示没有过以上所有危险行为的新加坡中学生只有29%,而中国中学生有 75%。这些危险行为大大地提高了新加坡中学生受到网络威胁的风险。在《2019微软数字文明研究》 中也有66%的新加坡青少年表示,他们曾在某一时刻成为至少一种网络风险的受害者,高于其他年龄 层。5相比下,中国中学生在这方面的意识较高,大多数人都会规避危险行为,这也降低了他们在网络 上的的风险。 (三)新中学生对网络安全意识的态度与看法 图5:您有多了解中国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与措施? 1. 对国家网络安全措施的认识 (如网络安全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 图4:您有多了解新加坡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与措施? (如新加坡网络安全局,数码防卫等) 5 “Millennials, teenagers the hardest hit by online risks in Singapore - new Microsoft study revealed, ” Microsoft.com, February 5, 2019, accessed 16 Oct 2020, https://news.microsoft.com/en-sg/2019/02/05/millennials-teenagers-the-hardest-hit-by-online-risks- in-singapore-new-microsoft-study-revealed/.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31 图4显示,大多数(28%)的新加坡中学生觉得他们对网络安全法律与措施的了解程度为6,而图5 显示大多数(26%)中国中学生觉得他们的了解程度是5。新加坡学生对国家的法律与措施更为了解。 在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中,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与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法律条规可以让中学生了解 在居住国中什么网络行为是违法的,在必要时刻举报违法行为;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网络用户的 权益,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同时,国家也能帮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基本网络安全知识以及一些在 地区中更常见的问题和网络威胁,让中学生能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因此,中国中学生对国家相关法 律与措施了解的不足会对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造成负面影响。 2. 对网络的警惕心 图6:您认为自己所处的网络环境安全吗? 图7:您是否会主动地去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1为非常危险,10为非常安全) 图6显示大多数的新加坡中学生给自己的网络环境的安全程度打了7分,占38%,平均分则是6.9 分。中国中学生对安全程度的打分则有一个较大的范围,打5-8分之间的人数相差无几,平均分则是 6.7分,略少于新加坡。这个结果在笔者意料之中,虽然很多人以为网络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得更加安 全,但是实际上,自2014年,网络袭击已经增加了67%,平均每39秒就有一次黑客攻击,网络其实在 随着科技进步变得越来越危险。6而在这方面,中国中学生就体现出了更高的警惕心。这种警惕心也让 他们拥有了更好的意识,会更频繁地去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图7显示经常会了解网络安全知识的中国学生占23%,新加坡学生只占3%,而没有中国学生从来 不去了解相关知识,但新加坡学生却有8%。网络世界瞬息万变,网络罪犯每天都在研究新方法,攻破 新的防火墙。我们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及时、广泛并且持续地学习网络安全知识,了解最新资讯与 措施,成为优秀的数码公民,永远走在黑客的前面。很不幸的,大多数新加坡中学生没有意识到这么做 的重要性,这样的情形会使他们容易陷入危险境地。相反的,中国学生在这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主动去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显示他们网络安全意识较高。 6 Rob Sobers, “110 Must-Know Cybersecurity Statistics for 2020,” Varonis.com,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4, 2020, accessed 16 Oct 2020, https://www.varonis.com/blog/cybersecurity-statistics/.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32 (四)导致两国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差异的原因 1. 两国中学生用网情况 图8:周末时,您一天平均上网的时间是? 图8显示新加坡中学生在周末时使用网络的时长远高于中国中学生。其中,上网时长4小时以下的 中国学生占大多数(45%),而新加坡学生只有13%。相比下,使用时长从8小时到20小时以上的新加 坡中学生全都高于中国中学生。新加坡中学生用网时间远超中国中学生。因此,在一方面,他们比中国 中学生更加了解网上的情况,知道如何规避一些风险,适当防范,但这并不是意识高的保证。反而,在 上述研究中,这个优势变成了劣势。很多新加坡中学生可能长时间使用网络但没有遇到过危险,从而产 生了盲目的自信,开始麻痹大意,对网络犯罪没有警惕心,同时也觉得自己有能力应对网络威胁。新加 坡网络安全局2018年进行的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也表示,“国人大多相信自己‘价值不高’,不会 成为网络罪犯的目标,因此对采取防护措施‘无动于衷’”。但实际上,网络罪犯常常“广撒网”,对 任何人都可能下手,中学生在很多黑客眼中也是一个有“潜力”的目标,处境同样危险。这时,新加坡 中学生对网络环境的错误认知和盲目自信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相反,中国中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较 短,对网络有较高的警惕心,在网络上更为安全。 2. 国家宣传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人口不多,新闻与电视台也屈指可数,政府可以很容易地与这几家媒体合作, 因此任何政府的新政策与法律都能及时且在各方面被宣传,其中包括线上的广告、电视节目、新闻,也 包括线下的告示、学校教育和讲座等。无论通过哪一方面,新加坡学生都能很快地了解到最新的政策与 规定,自然也普遍更了解国家的网络安全相关法律规定和措施,并培养一些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相比 之下,中国的面积庞大,有31个省,19个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仅北京就是新加坡的25倍大,总人 口更是高达14亿。每个城市中还有地方政府以及不同的区域,各地区之间的差别很大。因此,中央政 府发布的措施要让所有人知道并非易事。再说,不同的地方政府、地方教育局的宣传力度与教育方式也 都会有区别,中国中学生对政府新的法律措施的理解也就不如新加坡中学生普遍。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33 3. 学校的措施 图9:你是否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关于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活动? 图9显示大多数(89%)新加坡中学生参加过学校举办的网络安全意识相关活动,而只有46%的中 国中学生有过同样经验。相比中国,新加坡教育部更为注重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新加坡教育部在 小学至高中实行网络健康课程计划,这项计划指定在校教师与学校领导为网络健康协调员,把网络健康 主题整合到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或社会科学等科目里。学校则会在这些课程内举办一系列的网络安全相 关讲座、工作坊与活动,按照“感受、思考与行动”(Sense,Think and Act)三个过程指导学生的行 动,让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意识。在中学,教育部共安置16x1小时进行相关网络安全 活动,时间充裕,让所有学校的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网络安全教育。7此外,这项活动也推行学生大使 计划,专门培训一些学生在学校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网络健康活动。这能更好地提高他 们对了解网络安全的积极性与网络安全意识。8新加坡学校的网络安全教育规范且有持续性,因此让大 多数新加坡学生都能够对网络安全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学习到网络安全措施,这也是新加坡学生认为自 己网络安全意识高且网络环境安全的重要原因。 相比下,中国在中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方面缺乏体系化的知识架构、丰富的教育资源、科学的 教育实施方案,以及高效的教育培养策略。9在学校教育方面,中国专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而非普通 人的安全意识。对于网络安全意识的教育,中国则也较关注大学生,较少关注中小学生,导致很多中 学生并没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习惯。此外,相对于新加坡,中国教育部并没有推出统一的网络安全教育 课程,对此也没有硬性课时要求。因此,网络安全教育的实行在于学校。虽然有些学校非常注重全面教 育,极力推广网络安全教育活动,但是大多数中国学校仍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其他方面的素质与意识教 育,很多时候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可能只是课外自主选择参加的活动,且一年只有几次,因此学生对网络 安全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因为这种不同,中国学生对网络环境安全程度的评价也各不相同,各个中学 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也自然不同。 7 “Practising Cyber Wellness, ”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accessed 17 Oct 2020, https://beta.moe.gov.sg/programmes/cyber- wellness/. 8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现状梳理与分析》(2015年4月27日)[2020年10月17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s://www.edu.cn/xxh/focus/ zctp/201504/t20150427_1252530_2.shtml 9 董李鹏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探索与实践>,见《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9年,第11期 ,页80-84。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34 图10:您觉得这些活动对提高你的网络安全意识有没有帮助? 图10显示相比新加坡中学生(25%),有更多的中国中学生(41%)认为学校的网络安全活动对 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有“非常大的帮助”,而有更多的新加坡中学生(69%)认为此类活动“有 一点帮助”。如上所述,新加坡学生从小学起就参加网络健康课程、听讲座、参与活动等;到了中学, 学生已经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其中一些知识也可能在社交媒体、新闻上接触过,因此这些课程的内 容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种重复的内容也导致很多新加坡学生误以为自己学的已经足够,因此较少主 动地去了解网络安全知识。同时,这些课程形式也常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导致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 不认真听讲。这也相继造成新加坡中学生对良好网络安全习惯的忽略与危险行为的忽视,对学生网络安 全意识的培养的帮助有限。 相比之下,中国学校虽然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同,但是因为本身地方大,资源多,能建设更多有 趣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设施并开展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这些 设施包括政府主导、相关公司配合建立的网络安全主题教育基地。这些基地可以开展游戏体验区、网络 攻防实验区等,寓教于乐。10北京市的网络安全教育体验基地就在2014年建成,主要面向北京市中小学 生,提供卡通动漫展示、游戏体验、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玩乐之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11相比新 加坡的课程与讲座,这能更好地激发中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动自发、身临其境地了解网络安全知识, 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因此中国的这种措施更为有效。 四、建议 (一)中国发达城市 首先,中国本身地广人稠,地方政府、各部门不同的处理方式导致不同地区的中学生对国家网络安 全政策与措施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国家进行网络安全的宣传也有限。因此,中国政府可以与发达城市 的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拟定一个网络安全宣传计划,让不同地区的中学生都能对网络安全与 相关国家政策的最新资讯有着同一程度的了解,提高全民整体网络安全意识。在这方面,中国发达城市 政府可以借鉴新加坡、英国等国家,为中国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各个城市的社交 媒体账号,定期在账号上通过有趣的方式宣传国家网络安全活动、措施和政策,科普网络安全知识。同 10 同上。 11 《北京网络安全教育体验基地》,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网络安全教育体验基地。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35 时,这些账号也可以分享城市内的网络安全相关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在这个几乎所有人都使用社 交媒体的时代,通过社交媒体宣传更能引起中学生注意,宣传效果会非常显著。 图11:您认为您的居住国在提高 图12: 2020年10月新加坡联合早报网 网络安全意识的哪方面有待加强? “网络安全”关键词报道分类 其次,图11显示69%的中国中学生认为教育部针对网络安全意识的相关计划行动有待加强,代表 中国在这方面仍需进步。学校在培养学生价值观、行为习惯与安全意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学校的 网络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中国首先要做的就是标准化知识体系,将其纳入信息技术课程之中,具体规划 可以借鉴新加坡的网络健康教育计划。然后,各地区的教育部也应该积极推动学校注重全面发展,强制 学校留出课时举办网络安全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也应注重理论与实践双方面的培养,让学生能先了解理 论知识与措施,然后再学习如何解决一些生活中会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全方位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并安 全地使用网络。 (二)新加坡 首先,如上所述,新加坡学生从小接受网络安全教育,很多人已经掌握基础,社会大环境也相对安 全,因此在网络世界常掉以轻心。新加坡中学生要了解到网络世界不断变化,科技也在不断进步,因此 网络安全问题与黑客进攻方法只会日益复杂,自己应该提高警惕。此外,虽然学校会传授网络安全相关 知识,中学生也应该自动自发地去了解最新资讯,并在离开学校后保持终身熟练掌握、运用相关技能, 才能一直确保自己在网络上的安全。 其次,图11显示73%的新加坡中学生认为媒体对网络安全意识的重视不高,表示新加坡媒体对网 络安全意识的宣传也需进步。图12显示笔者在联合早报网搜索关键词“网络安全”时2020年10月期间 的42篇报道分类。从中,笔者发现这些报道集中于安全事件以及政府、企业的网络安全措施,皆与中 学生关系不密切,真正涉及中学生网络安全相关措施的只有3篇,更是没有1篇聚焦于网络安全意识。 因此,若媒体能更多地刊登有关加强网络安全的方法的报道,对培养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或许会有更 显著的影响。如图2中所分析,新加坡中学生对网络安全习惯的认识并不是很全面,特别是较少被宣传 的“定期更换密码”等习惯。新闻媒体就能在这方面发挥很好的效用。政府可以与报社或电视台合作, 推出一些有关网络安全的漫画或视频,作为广告出现在各个播放平台上。这些视频可以配上琅琅上口的 音乐、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和简洁明了的字幕,在吸引目光的同时让民众迅速理解内容重点,传播网络 安全知识。耳濡目染下,民众就会将这些安全习惯铭记于心,并付诸于行动。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36 最后,研究也显示新加坡学校的网络安全活动缺乏有效性,让部分学生无法从中受益。在这方面, 新加坡可以借鉴中国,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网络安全知识。鉴于新加坡的用地面积限制,政府可以先推 出网络安全相关游戏,让学生体验其乐趣。若想要更真实的体验,政府也可以利用现有科技,如AR技 术,就能在任何空旷场地开展网络安全攻防区等活动。这些活动能让网络安全教育计划更有新意,使中 学生对网络安全课程感兴趣,寓教于乐。 五、结论 新中中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都有可进步之处。其中,虽然新加坡中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较 好,但是他们也因此对防范网络犯罪警惕心较低;有很多人依赖政府与学校获得相关知识,缺乏主动 性,导致真正了解的讯息有限。而中国中学生虽然警惕心高,但没有接触过系统化的网络安全教育,在 将安全意识付诸行动时,因地区、学校政策、规章的差异导致实践的困难。若要提高中学生网络安全意 识,中国需将网络安全教育体系化,加强宣传。新加坡则需将课程多元化、趣味化,适当宣传,让中学 生在愉快的学习中,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时刻提高警惕,安全地使用网络。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北京网络安全教育体验基地》,https://baike.baidu.com/item/北京网络安全教育体验基地。 2. 董李鹏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探索与实践>,《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9年,第11期 ,页80-84。 3. 桂畅旎<各国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主要做法、特点与借鉴>,《中国信息安全》,2018年,第9期,页67-70。 4. 韩辉<2019年公安机关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20万起>,《法制日报》,2020年1月19日(第1版)。 5. <加强国人网络安全意识>,《联合早报》,2017年3月2日(第1版)。 6. 《新加坡教育信息化现状梳理与分析》(2015年4月27日)[2020年10月17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s:// www.edu.cn/xxh/focus/zctp/201504/t20150427_1252530_2.shtml。 7. <网络安全防卫不可松懈>,《联合早报》,2019年12月24日(第1版)。 英文文献 1. Armani Ibrahim. “Tips to improve your password strength and stay safe online.” Deakin.edu.au. Accessed Oct 17, 2020. https://this.deakin.edu.au/self-improvement/tips-to-improve-your-password-strength-and-stay- safe-online. 2. “Millennials. teenagers the hardest hit by online risks in Singapore - new Microsoft study revealed.” Microsoft. com. February 5. 2019. Accessed Oct 16, 2020. https://news.microsoft.com/en-sg/2019/02/05/millennials- teenagers-the-hardest-hit-by-online-risks-in-singapore-new-microsoft-study-revealed/. 3. “Practising Cyber Wellness.”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Accessed Oct 17, 2020. https://beta.moe.gov. sg/programmes/cyber-wellness/. 4. Rob Sobers. “110 Must-Know Cybersecurity Statistics for 2020.” Varonis.com.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4, 2020. Accessed Oct 16, 2020. https://www.varonis.com/blog/cybersecurity-statistics/.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37 对比新加坡和中国部分城市的中学在 疫情期间的网络课程 作者:梁睿倩 学校:南洋女子中学校 责任编辑:李文娟老师 内容摘要 2020年一月,新型冠状病毒开始在中国蔓延,至三月发展成世界灾难,新加坡也难逃一劫。为了控制 病毒扩散,各个国家与地区相继推出各项措施避免人群聚集,包括将学校课程转到线上,中国绝大部分城市 与新加坡也不例外。笔者发现,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学生对于网课有不同的看法。通过文献研究、调查问卷 以及一对一访谈,笔者对新加坡与中国中学生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两国的老师如何进 行线上授课;二、两国的中学生对线上授课的看法;三、如何提升网课质量,让它更有效。 一、引言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来呈现和实施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中新的授课形式,包 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与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环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统计数据,截止到2020年4月20日,疫情导致全球已有14.3亿学 生停学。1中国在3月初启动全国公共教育机构实施线上教育(不包括幼儿园及特殊教育学校)。2根据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人数统计数据,在校生人数2.76亿,教师人数1672.8万。3如果在 线复课工程要覆盖全中国的公共教育机构,将要服务近3亿人的学生和教师,是一个艰巨的工程。相比 而言,新加坡2018统计数据表明全新加坡总体拥有42.8万名学生及3.2万名老师,规模相对小,所以更 容易普及网课。因为中国的各个城市网课普及率不同,笔者只针对中国一线城市的中学与新加坡的中学 进行网课对比,探讨两国网课的现状、问题以及结合学生的期望提出建议。 1 “Education: From disruption to recovery,” UNESCO, https://en.unesco.org/covid19/educationresponse. 2 艾媒未来教育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学校在线复课效果评估专项调查报告》(2020年3月5日),https://www.iimedia.cn/c400/69584.html。 3 “Education Statistics Digest 2019,”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https://www.moe.gov.sg/docs/default-source/document/ publications/education-statistics-digest/esd_2019.pdf.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38 二、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笔者想对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查研究: 1. 调查两国中学生对于网课的看法与期待 2. 分析两国网课授课方式上的差异及其原因 3. 提出完善两国网络课程的建议,提高线上学习的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1. 调查问卷:拟出内容相同调查问卷并且请新加坡和中国的中学生填写以进行数据对比。 2. 访谈:采访两国同学,以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请他们对该话题表达看法,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3. 资料收集: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如学术期刊论文、专家见解、统计数据等。 (三)研究对象 研究针对年龄介于13至18岁的中国一线城市(深圳、北京、上海)与新加坡的初中和高中学生。 笔者收回的有效问卷总共为253份:新加坡114份,中国139份;采访对象为2位中国学生和3位新加坡学 生。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网课概况 总的来说,根据调查问卷所提取出的数据和访谈环节所提取出的信息,两国的学生都偏向于传统 实体课程,对网课的态度、评价和期望也大多相同。两国网课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直播和录播课的使用 率以及具体的网课平台。在这份调查报告中,学生作为评估者对网课进行反馈,老师作为评估的主要对 象,因为老师的网课教学方法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待线上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成效。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39 (二)学生在网课中的表现分析 1. 学生对网课的评价和期望 图一:学生对于网课实体课的总体评估 图二:学生对于疫情后是否还需要网课的看法 图一显示50.9%的新加坡学生和70.5%的中国学生认为实体课比网课更加有效,说明两国大多数 的学生认同实体课。其中差异在于新加坡学生比中国学生更能接受网课,认为网课实体课差不多的学 生和认为网课更有效的学生分别占了33.3%和15.8%。相比之下,中国学生在这两选项的投票比例仅有 18.0%和11.5%。笔者认为导致新中学生之间看法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的日常学习方法。新加坡中学生在 疫情前经常组织小组讨论、专题作业、以及其他自主学习的项目,所以对于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网课, 新加坡学生比较容易适应。中国大多数中学,如复旦附中,则拥有比较严格与传统的授课模式,一般是 老师安排学生做任务,比较难适应需要自己安排的网课。图二表明两国大多数的学生都偏向在疫情后以 实体课为重点,或完全不需要网课。有28.9%的新加坡学生和11.5%的中国学生认为实体课和网课应以 相等比例进行。新加坡学生比中国学生更看重网课,更接受网课。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40 图三:学生是否同意缺乏与老师面对面的沟通会影响对课程内容理解的观点 图三显示两国的大多数同学认为缺乏面对面沟通会影响课程内容的理解:48.9%和13.7%的中国同 学同意或非常同意,56.1%和6.1%的新加坡同意或非常同意。这是众多学生不认可网课的原因之一: 线上传递信息的方法没有线下有效,缺少师生互动,所以学生不容易理解课程内容。在访谈反馈中,中 国学生认为在实体课中,老师可以利用眼神互动在一瞬间判断学生掌握学习的情况,也能一下子看到所 有学生,及时在授课上做出调整,如当学生展现疑惑的神情时停下反复确认学生是否听懂。新加坡学生 认为上网课时,师生看不到对方的非语言暗示,在课堂练习时,老师不能走到同学身旁查看他们的进 度,不能准确地做出评估,导致课程成效下降。 图四:学生是否能完成网课课后作业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41 图四显示了不少学生不能完成课后作业,仅有65.8%的新加坡学生和57.6%的中国学生投了“经 常”的选项;还有34.2%的新加坡学生和42.4%的中国学生写作业时会有难度。除去意愿问题,这个现 象发生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作业太难或作业量过大。对于作业太难,有些学生不能完全理解网课内 容,可能在网课上没有听懂老师对相关课题的解释因此写作业吃力。图三调查结果显示网课影响到了学 生对内容的理解,证明这个猜测。对于作业量过大,在笔者采访的过程中发现,新加坡的网课作业量极 少,老师都尽量在课上让学生完成任务,因此新加坡学生的投票一般不是由作业量而造成的。中国学生 反馈作业量虽比实体课的时段减少了,但还是每天需要花费2-3小时完成,因此中国学生的投票是被以 上两个原因影响到的。 图五: 学生对于哪类科目更容易进行网络授课的看法 图五的调查结果是差异性最大的,数据表明了两国学生对网课更合适上文科还是理科各执己 见,61.4%的新加坡学生认为理科更容易上,74.8%的中国学生认为文科更容易上。在笔者组织的访谈 环节中,笔者了解到以上巨大反差的原因。一位受访中国同学认为文科容易在线上授课,因为文科课的 重点在于内容的传授,只要线上可以讲解知识就比较容易学习。理科有时会有实验的内容或者比较抽 象,线上不太容易理解。一位受访新加坡学生表示,文科类课程需要比较多的班内讨论环节,需要表达 个人想法的机会,而网课上较难鼓励同学主动参与讨论。她也认为中四学生学的理科难度层次不需要很 多探讨的环节,大多是老师讲课,学生记公式做练习。综上所述,两国文理科的上课方式很大不同,导 致了学生不同的看法。中国的文科课程一般都是老师单方面传授知识,而新加坡的文科课程以师生互动 为主。中国的理科课程包含了许多老师当场示范的环节,而新加坡理科课程一般是老师单方面讲解原理 和题目解答方法。两国应该研究如何在网课设计中尽量保留各自实体课的特征。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42 图六:网课时学生的专注力 2. 新中学生在网课的专注力 图六显示了新加坡及中国中学生在上网课时的注意力状态。61.2%的新加坡学生和63.2%的中国学 生大部分时间专注。更多的新加坡学生会在上课时开小差或不专注,通过访谈笔者发现这可能是因为新 加坡比较多异步的网课,比如老师录下视频让同学们观看或布置作业,这导致学生没有上课的紧迫感。 目前网络教学的学习氛围不浓厚,学习者在网络中都是独立个体,没有学习伙伴的合作与竞争,难以及 时与教师互动,这些原因导致学生专注力较差。 (三)老师在网课程中的表现分析 1. 老师网课的教学方法分析 图七: 一节45分钟的网课内老师与学生的平均互动次数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43 从图七可以看出新中老师的互动次数基本相似,绝大部分的老师在45分钟的课程中会互动一次或 以上。在中国学生的反馈中,“一到两次”、“两到五次”、和“五次以上”的选项各占三分之一。这 反映了中国老师的互动习惯之间差异较大。43.9%的新加坡学生则投了一到两次的选项。这说明新加坡 老师没有经常互动的习惯。现代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性,频繁的问答环节也能让学生更专 心听课,不容易分心。在一堂课上互动两次以下的新中老师可以增加互动次数,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 堂中,提高网课的成效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老师互动性不够也导致老师不能准确判断学生是否理解当下 内容,日积月累,学生的问题积少成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效降低。 图八: 网课后老师是否提供线上一对一问答的机会 图八显示两国的学生是否有课后与老师线上一对一问答的机会。仅仅14.4%的中国学生和15.8%的 新加坡学生认为老师为他们提供了经常的一对一指导,这说明两国老师不太重视网课后一对一指导,可 能学生也没有跟老师课后沟通的意识。有10.8%的中国学生和8.8%的新加坡学生认为老师从来没有给 他们提供课后一对一问答的机会。这个数据看起来偏低,负面影响到学生对网课内容的理解,导致他们 不能及时解决疑惑。新加坡老师的课后辅导数据总体比中国老师略高,可能是因为新加坡的学习文化比 较鼓励学生主动找老师提问,老师也一般会同意抽出时间帮助学生答疑。更多的课后互动能促进学生对 于网课内容的理解,帮助他们尽快适应网课的学习节奏。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44 2. 老师对于网课设备和网课软件的使用 图九: 影响老师网课授课质量的科技环境因素 图九显示在科技与环境方面,中国老师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网络不稳定,获得了104个投票人次, 而新加坡老师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不熟悉平台操作,获得了78个投票人次。网络不稳定会浪费上课时 间,最重要的是影响上课内容的连贯性,使学生容易失去耐心而分心。不熟悉平台操作也会浪费上课时 间,减少有效的授课时间,降低课程质量。相对来说,针对老师背景嘈杂的因素,中国学生和新加坡学 生的投选人次分别为39和30人,说明大多数老师在授课时的环境都是良好的。他们或在这方面付出了 一些努力,让网课音效质量较好。对于老师网络不稳定及不熟悉平台操作的问题,笔者建议学校帮助所 需要的老师,提供稳定的设备以及设备和平台的使用培训,解决网课在这一方面的质量问题。 图十: 老师采用的网上授课工具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45 图十显示中两国老师都经常在课堂上运用的线上授课工具。从以上的图表可看出,新加坡和中国的 老师最喜欢利用视频上课,102个中国学生和113个新加坡学生投了这项选项。视频可以直观地传递信 息,增加课堂多样性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配合老师的讲解,解决网课沉闷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避免他们在网课上走神。“线上小测与知识竞赛”在两国投票结果相差很大。只有12位中国学生反映 他们的网课会采用线上小测与知识竞赛,而它在新加坡网课中普遍使用。这可能是因为新加坡教育系统 比较偏向互动性课堂,而中国教育系统更看重增加有效学习时间,缩短不必要和不计算分数的略带娱乐 效果的环节。关于课堂内容的链接和电子资料,新加坡学生投票人次是中国学生的两倍。从采访中,笔 者了解到新加坡偏向上异步网课,经常通过视频、线上小测、电子资料等给学生授课以及布置作业。媒 体和科技的运用主要被老师的网课模式(异步或同步)以及老师的课程设计所决定。 四、建议 网课以前扮演着实体课的配角,但在疫情期间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未来有可能网课和实体课共 存,它们可以融合互补,因此提升网课的质量迫在眉睫。两国教育系统和教师都需与时俱进,才能提高 网课学习的有效性。 网络课程拥有独特的网络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环境,我们要设计适合网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 法。P. Mishra教授和M. J. Koehler教授于2006年提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 理论框架, 4 该理论揭示了信息时代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以及怎样的知识形式可以最有效地支持教学,提供了教 师知识研究的思路。它由技术知识 (TK)、学科知识 (CK) 和教学知识 (PK) 构成了系统整体,交叉构成3个 二联交互知识——学科教学知识 (PCK)、技术学科知识 (TCK)、技术教学知识 (TPK),以及一个三联互动 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TPACK)。相比传统的教学知识库,它增加了技术知识(TK),把它当 成一个同等重要的元素融入到了知识库。5 依据这个理论,笔者为网课的提升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教育部和校方需要重视技术学科知识(TCK)的实施。根据访谈结果,中国的学校偏向同步的 视频会议或直播类的课程,而新加坡偏向老师录视频、发作业等的异步课程。校方也应更合理地设计网 课模式,将异步和同步课程相结合。异步课程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不适合自制力差的学生。同步 课程多一点监督,但会让学生过于依赖大人帮他们制定学习计划。校方可以让低年级的中学生上更高比 例的同步课程,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降低同步课程的比例。 其次,教育部和校方需培训教师技术教学知识(TPK)的理论,让教师具备使用线上授课工具的技 能。训练教师熟练运用科技,结合教学方式,形成新的适应网课的授课方式。上个模块的调查数据显 示,中国的理科课程和新加坡的文科课程比较难用网课呈现,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理论做出针对性的 课程优化。比如,中国老师需学会结合实验视频和讲解让学生理解科学理论,同时可以采用线上互动性 实验模拟器,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中国老师可以运用小程序设计新颖的线上知识竞赛,增加网 课的趣味性,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新加坡老师可以通过同步课程进行分组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且增 4 Mkoehler, “TPACK Explained,” TPACK ORG, September 24, 2012, http://www.tpack.org/. 5 战锐《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模型研究》(2019年7月22日), http://kmf.ac.cn/p/178/。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46 加点名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 另外,中国受访学生最常用的网课平台是classin、钉钉、小鱼易连、超星学习通、腾讯会议等。 他们大多反馈平台不稳定,反映了中国教育部没有迅速开发出专用、成熟的网课平台。这些技术平台不 成熟,当超过预计的人数同时在线,平台功能会迟缓,影响到了网课质量。即使是同一个城市就读的学 生,网课平台依然千差万别,都是学校暂时使用的商业平台。新加坡受访学生最常用的平台是Zoom以 及Google Classroom和Google Meet,他们认为平台功能不够完善,不方便与老师互动。两国都没有城 市或国家统一的非商业平台,导致商业平台服务器不够用、功能与教学需求不一致等问题。两国教育部 需要重视网课在未来的角色,针对以上问题完善网课平台。 最后,校方也要给学生提供网课平台和常用工具的训练。学校负责技术的员工可以制作小视频或网 站教学生如何运用网课平台、微软Excel表格、视频剪辑程序等,并且向他们介绍管理时间的工具。 五、研究局限 人数方面,由于只有114(新加坡)和139(中国)份有效问卷以及5名受访者,局限了研究的可靠 性。而且,研究对象多为新加坡南洋女中、中国复旦附中及北大附中的学生,因此调查对象并不全面, 结果是否适用于大众不能保证。 六、结语 本文的调查研究显示,网课在学习有效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认为两国都应该从教育部、 校方和老师的层面做出努力,设计科学的网络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网络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1. 艾媒未来教育产业研究中心《中国学校在线复课效果评估专项调查报告》(2020年3月5日),https://www.iimedia. cn/c400/69584.html。 2. 战锐《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模型研究》(2019年7月22日), http://kmf.ac.cn/p/178/。 英文文献 1. “Education: From disruption to recovery.” UNESCO. https://en.unesco.org/covid19/educationresponse. 2. “Education Statistics Digest 2019.”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https://www.moe.gov.sg/docs/default- source/document/publications/education-statistics-digest/esd_2019.pdf. 3. Mkoehler. “TPACK Explained.” TPACK ORG. September 24, 2012. http://www.tpack.org/.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教育 47 对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 对两国青少年(中学生)的教育价值 作者:冯暐祺 学校:南洋女子中学校 责任编辑:陈菡思老师 内容摘要 在信息横流的网络时代,当世界在运输科技等技术的高速发展下融为一村,当人们为了追逐更好的物质 生活而着眼于未来,是否有人愿意放慢脚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倾听过去的声音,探索属于自己国家的 历史文化?当今世界,各地博物馆利用新兴科技与展览方式吸引访客,例如:利用虚拟实境模拟历史场景来 寻求新的观众,进而跟上时代的步伐,完成历史文化教育的使命。不论何种时空背景,博物馆与教育之间的 连接依然是一个延续了数百年的话题。经过时代与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考验,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国家 博物馆在两国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方面有着什么价值?本文将尝试对比这两家博物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 展览模式方面的转变,从而探讨两国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价值。 一、引言 早在19世纪,教育已被视为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理想的博物馆不仅是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长 的“高级学校”,也是教师寻求教学辅助资源的绝佳场所。在人们心中,博物馆的教育价值是不容置疑 的。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一观念似乎淡化了。1888年,美国史密森学会助理秘书长乔治·布朗· 古德在美国历史学会讲座中的一句话精准地道出了博物馆的教育价值:“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 乃活思想之育种场,启蒙民众之重要机构。”1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两国青少年对于博物馆与他们 历史课纲及教材的联系和看法,对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对两国青少年的教育价值的异同。 1 黄燕<博物馆与教育超级连接>,《中国教育新闻网》,2018年5月18日(第5版)。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SYMPOSIUM RESEARCH JOURNAL 2021

教育 48 二、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1. 了解新加坡与中国青少年对两间博物馆教育价值的看法 2. 分析与比较两间博物馆的教育价值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1. 资料收集:为争取客观全面的观点,笔者以分析书籍、网络相关文献和报章为主。 2. 问卷调查:笔者收集了99份有效问卷,分别为新加坡的53份和中国的46份。接受调查的人年龄为13 到18岁之间,皆是初中和高中生。 3. 实地考察:为从更主观的角度了解新中两国学生对上海博物馆和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教育价值的看法 及展示方式的异同,笔者实地参观了这两家博物馆。 (三)背景概述 (一)上海博物馆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与作用 为了吸引更多青少年参观博物馆、在他们的历史教育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上海博物馆充分利用 文物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从2008年3月10日起,博物馆免费开放,吸引更多人前往参观与 学习,博物馆的日平均接待量从3000人次增加至8000人,有时甚至超过1万人。2这样的举措减轻了学 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的费用负担,鼓励更多学校让学生到博物馆学习,让学生将书中的历史知识与实 际的历史文物进行联系。 此外,博物馆定期在馆内及教育机构举办有关文物知识的辅导和讲座,利用假期组织文物考古夏令 营和中学生文物博物馆考察活动。为了让博物馆的参观与学习和中学的历史教育课程更契合,上海博物 馆开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中学生 “文科教汇教育”新形式。3这些活动让学生从小与博物 馆近距离接触,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他们也因此意识到自己国家发展历程、民族文化等的重要性, 从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馆内展览成为连接书面知识与现实体验的桥梁。这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学习到的知识,并实践于日常 生活中。夏令营则让对历史研究有兴趣的学生亲身学习考古的知识,并参与其中,有助于培养考古领域 的新一代人才。即使学生将来不在这个领域工作,参加这些活动能让他们具有基本的考古知识。这对培 养他们继续参观博物馆的兴趣与历史文化的热忱起到了关键作用。 2 鹿豹座 <十大国家级博物馆参观人数数据统计>,《看点快报》,2018年3月28日(第1版)。 3 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页74。 2021年双文化课程研讨会论文集


Bicultural Studies Programme (Chi)2021_FA_HR

The book owner has disabled this books.

Explore Others

Like this book? You can publish your book online for free in a few minutes!
Create your own flipbook